学术投稿

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分析

邓志刚;张秋生;何毅;伍健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破裂,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26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破裂组(n=200)和未破裂组(n=6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相关特征资料进行搜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然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较高的危险因素有动脉瘤家族史(OR=14.335,95%CI=3.172~64.785)、吸烟史(OR=18.225,95%CI=4.42,8~75.034)、后交通动脉瘤(OR=4.264,95%CI=1.642~11.071)和中等动脉瘤(OR=5.640,95%CI=2.331~213.640).结论 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瘤家族史、中等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和吸烟史.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粉尘螨滴剂治疗不同年龄段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疗法在不同年龄段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AR患者168例,按年龄分为A~E 5组,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6~18个月.对治疗前和治疗6、12和18个月后所有患者的鼻部症状、体征评分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体征和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5组患者的显效率均为100%.5组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其中A组1例发生低烧,C组2例哮喘发作,E组2例出现胃肠道不适.治疗12、18个月巩固治疗阶段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无复发患者.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是治疗AR安全有效的方法,方便,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松桃;余妤;张霞;卢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26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破裂组(n=200)和未破裂组(n=6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相关特征资料进行搜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然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较高的危险因素有动脉瘤家族史(OR=14.335,95%CI=3.172~64.785)、吸烟史(OR=18.225,95%CI=4.42,8~75.034)、后交通动脉瘤(OR=4.264,95%CI=1.642~11.071)和中等动脉瘤(OR=5.640,95%CI=2.331~213.640).结论 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瘤家族史、中等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和吸烟史.

    作者:邓志刚;张秋生;何毅;伍健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血压及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与血压及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1年1月~ 2014年1月接受诊疗的123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合并抑郁症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合并抑郁者56例,对照组不合并抑郁者67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59士89.40)vs (219.51±89.41),t=2.970,P=0.004].观察组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21±12.53) vs(138.57士9.94),t=3.277,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ngⅡ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呈显著正相关(r=0.506,P<0.001),与24小时平均收缩压亦呈显著正相关(r=0.472,P<0.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伴抑郁患者平均收缩压显著增高,且AngⅡ水平与抑郁症状呈现正相关.

    作者:柳江海;王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某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抗真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为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我院2010~2012年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药物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结果 2010~2012年我院抗真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0.30%.3年来伏立康唑销售金额逐渐取代伊曲康唑位居第一位;而伊曲康唑的用药频度一直占据榜首.结论 2010~2012年我院抗真菌药物销售金额呈稳步增长趋势,抗真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随着药物发展,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已在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王芳;邸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80岁的帕金森病患者与同期69例<70岁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及受损程度、非运动症状、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和非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龄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迟缓、步态姿势异常较对照组重,震颤症状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均P<0.05);高龄组患者运动障碍受损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患者情感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帕金森病患者对美多巴试验反应性、药物疗效均较对照组差(均P<0.05),药物治疗并发症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帕金森病患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高龄帕金森病患者震颤症状不典型,运动迟缓、步态姿势异常较明显,重度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高;非运动障碍症状发生率高;药物治疗反应性较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诊疗中应注意上述特征,做到及时准确、个体化、合理化治疗.

    作者:陈文广;郭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喹硫平、利培酮对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80例,A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B组给予喹硫平治疗,C组给予利培酮治疗,8用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12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GLU)、餐后2h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结果 治疗4周后A组总有效率为42.50%,低于B、C组的58.75%和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第6、12个月时,B、C组GLU、2hPBG、TG、T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治疗前后GLU、2hPBG、TG、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起效较慢,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无明显影响,适宜于伴有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应用.

    作者:侯云跃;陈黎明;范林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脑出血(ICH)间的关系.方法 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72例初发ICH患者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运用多田氏计算法测定出血量,按出血量分为少量出血组(<20ml)、中量出血组(20~30ml)和大量出血组(>30ml),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分析不同时间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出血量的关系及其血清Hs-CR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不同时期3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H患者随着出血量增大,血清中Hs-CRP水平也越高;3组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第3天较24小时内有上升趋势(均P<0.05),第7天与第3天比较略有下降(P<0.05),第12天与第7天比较亦有下降趋势(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预后好转率呈显著负相关(r=0.69,P<0.01).结论 ICH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间接反映了机体炎症反应、脑水肿严重程度,血清Hs-CRP水平越高其预后也越差.因此,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和预后的观测指标.

    作者:张毓;郭世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早期识别和手术治疗促进颞叶内侧癫痫预后

    颞叶内侧癫痫是常见的部分性癫痫.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颞叶内侧癫痫为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长期癫痫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颞叶内侧癫痫.癫痫手术治疗是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识别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并行早期手术治疗,将促进颞叶内侧癫痫患者预后.本文就早期识别和手术治疗促进颞叶内侧癫痫预后做一述评,以供基础与临床研究借鉴.

    作者:周东;鄢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噻托溴铵在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在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GINA规范性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噻托溴铵治疗.结果 实验组采用噻托溴铵治疗的效果较好,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进行ACT评分、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值、用力呼气峰速(PEF)值、用力呼吸中速流速值(FEF)以及每周使用急救药物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效果明显,且能够快速扩张患者的气道,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安;赵承志;邵小燕;李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入院的155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78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2±24.4)ml,住院时间为(7±2.8)d,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88±57.9)ml,住院时间为(13±6.2)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1.03%和77.9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强;何和平;沈泽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产儿童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掌握差异的影响因素

    目的 寻求有效的方法以增长妇产儿童中心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促进其职业防护行为.方法 通过对成都市妇产儿童中心医院的679名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以了解679名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医院级别、教育背景、科室和职务是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影响因素(均P<0.05).②医院级别是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③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④用LSD法两两比较显示,部级医院和市级医院、部级医院和区级医院,省级医院和市级医院及省级医院和区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30,P=0.016).⑤不同教育背景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本科以上学历和大专学历、本科以上学历和中专学历、大专学历和中专学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0,P=0.000),随着学历增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得分也增高.⑥护士长较普通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得分高(P=0.000).结论 应加强对市区级医院和低学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进一步改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态度,全面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行为的依从性.

    作者:黄燕;王玉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ICU层级护理方案对患者感染控制的效果

    目的 探讨ICU层级护理对患者感染控制的效果,为临床防控ICU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综合ICU住院的1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ICU感染控制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层级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感染症状评分及感染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染症状中,除皮肤及其他感染外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感染率为3.49%(3/86例),低于对照组的11.76%(10/8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ICU层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明玉;邓敏;魏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奥拉西坦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4g/次,1次/d,14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期间GCS评分,治疗结束后及康复期GOS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神经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7、14、21天的GCS评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和患者出院后2个月随访时的GOS评分显示,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1天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MMS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仅1例有恶心和胃部不适,但不影响治疗,用药前后的心电图和常规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奥拉西坦用于治疗急性脑颅损伤继发的神经功能障碍和学习记忆障碍,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中文;张晶;唐克强;李子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颅内压监测在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通过颅内压(ICP)监测有针对性地控制颅内压,进而达到改善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5例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行颅内压监测,分为ICP组36例和非ICP组39例,比较两组的病死率、NICU监护时间和GOS预后评分.结果 ICP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9.4%,非ICP组患者为35.9%,前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后者(P<0.01);两组患者在NICU监护时间比较,ICP组为(15.38±7.29)天,非ICP组为(26.34士15.63)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3个月时随访患者的GOS评分,ICP组[(4.17±1.16)分]优于非ICP组[(3.69±1.56)分,P<0.05].结论 颅内压监测可指导控制sTBI患者的颅内压,减少高颅压的继发脑损伤,提高脑灌注压,降低sTBI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作者:谯飞;范润金;张逵;尚彬;刘毅;唐辉;任海波;邓学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环孢霉素A在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氧代谢中的效果

    目的 评价环孢霉素A在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神经功能及氧代谢中的效果.方法 将5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分别于治疗1、3、7、14d采集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检测糖分解烯醇酶(2-phospho-D-glycerate hydrolase,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比较两组NSE及MBP水平,观察CsA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并于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脑氧代谢指标CaO2、CERO2、CjvO2及SjvO2,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观察CsA对患者氧代谢的影响;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CsA治疗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NSE和MB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氧代谢指标较对照组也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GCS和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应用于DAI患者,能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及氧代谢,并可改善患者预后和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成明;范双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注射用磷酸川芎嗪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脂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磷酸川芎嗪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脂的干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即合理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清除氧自由基药物及活血化瘀药物;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磷酸川芎嗪,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脂(TC、TG、HDL、LDL)和神经功能(NIHSS评分、mRS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8);治疗后观察组TG、LD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不断改善趋势,但观察组NIHSS评分自治疗1周起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RS评分自治疗2周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磷酸川芎嗪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神经功能,对改善脑梗死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红霞;蒋林伟;郑秀琴;金犇;于苏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各40例.对比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患者完成手术后选择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 在T1时,芬太尼组患者的MAP及HR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在T2~T4时,芬太尼组MAP及HR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少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出现呛咳、躁动及心动过速等症状的概率,舒芬太尼组少于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完成拔管的48小时,对患者实施静态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动态VAS评分方面,舒芬太尼组低于芬太尼组(P<0.05).在完成手术后,选择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例数,舒芬太尼组少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 针对患者实施心脏二尖瓣置换手术的过程中,选择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能够有效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完成手术后,获得了较高的麻醉恢复质量.此外,在降低临床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概率以及完成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面,也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冯麟;邓建平;谢颖;伍志超;袁卫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细节优化护理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细节优化护理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进行治疗的15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简单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重度子痫前期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实施细节优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对两组的妊娠结局及干预前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育儿自我效能感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1周及2周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育儿自我效能感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细节优化护理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效能感的影响效果较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娅娟;熊丽;张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喹硫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喹硫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12月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根据CCMD-3精神分裂症确定标准,将首次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26例,均接受统一的基础治疗方案,实验组30例病人给予喹硫平,首次服用100 mg/d,随后根据患者病情计量递增;对照组26例病人给予氯丙嗪,首次服用100 mg/d,随后根据病情加量.两组患者均接受6周治疗.治疗后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实验组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2%;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实验组11例发生副作用,发生率36.7%,对照组17例发生副作用,发生率65.4%,实验组副作用出现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少,值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志;迟强;栾中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的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和内镜下血肿清除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8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和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组各44例,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小骨窗血肿清除组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占比略低于内镜血肿清除组,而术后发生再出血患者及脑脊液漏患者占比略高于内镜血肿清除组,但两组间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均P>0.05).②小骨窗血肿清除组患者的残余血肿量与内镜血肿清除组比较明显偏高,而血肿清除率明显较低,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③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的占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术后3个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面两组患者差异较小,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将会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双豹;赵伟然;邓一洁;汪丽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