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海;王瑾
目的 研究动机性访谈对经Kawase入路颅底脑干肿瘤切除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经Kawase入路颅底脑干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于入院后进行4次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情况、睡眠情况及手术配合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总分(123.67±22.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38±36.84)分,提示观察组睡眠状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配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动机性访谈可以显著改善经Kawase入路颅底脑干肿瘤切除患者术前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睡眠状况及手术配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缺损后依靠自身修复的能力很低.基因治疗为软骨退行性变的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方向,基因转染技术能使靶细胞大量表达软骨生长调控因子,有效地促进软骨生长和基质合成,达到修复软骨的目的.本文就基因治疗技术中的目的基因、基因运载体及其在软骨退变缺损区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邓尚;陈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创伤对癌症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伴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25例患者作为精神创伤组,其余55例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诺丁汉健康量袁(NHP)第一部分对两组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创伤组患者SCL-90各项目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组GSES评分为(21.56±3.24)分,观察组为(24.93±4.27)分,两组均低于全国常模,且创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创伤组NHP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除疼痛外,其他5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精神创伤对癌症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影响,针对此类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减少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张安轩;王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临床护理价值,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和谙.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科住院患者24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25例,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出院时满意度、护理纠纷及投诉率、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及投诉、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的应用对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促进护患和谐,缩短住院日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秋凤;冯金鸽;孙亚莉;何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4g/次,1次/d,14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期间GCS评分,治疗结束后及康复期GOS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神经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7、14、21天的GCS评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和患者出院后2个月随访时的GOS评分显示,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1天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MMS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仅1例有恶心和胃部不适,但不影响治疗,用药前后的心电图和常规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奥拉西坦用于治疗急性脑颅损伤继发的神经功能障碍和学习记忆障碍,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中文;张晶;唐克强;李子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视神经移植物对成年大鼠中枢神经损伤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发育阶段的视神经移植到成年大鼠视神经的断端,并与其自身的坐骨神经移植物作对照,运用HE染色、镀银染色及神经示踪等方法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的视神经移植物对成年大鼠横断视神经修复的影响.结果 胚胎18天大鼠视神经移植物与坐骨神经移植物一样,在移植到成年大鼠视神经后20天,有大量的轴突穿过了移植区,经HRP伤侧眼球内注射顺行示踪显示,在视神经到达的靶区上丘出现了阳性标记的神经元,但这种现象在出生后大鼠视神经移植物的移植后从未见到,但如果移植物愈早,那么成年大鼠视神经近侧断端长出的纤维就愈多愈长.结论 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膜上可能存在着抑制神经元突起生长的物质,这些物质可抑制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纤维的再生延长及功能重建.
作者:何家全;杨忠;蔡文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喹硫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12月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根据CCMD-3精神分裂症确定标准,将首次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26例,均接受统一的基础治疗方案,实验组30例病人给予喹硫平,首次服用100 mg/d,随后根据患者病情计量递增;对照组26例病人给予氯丙嗪,首次服用100 mg/d,随后根据病情加量.两组患者均接受6周治疗.治疗后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实验组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2%;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实验组11例发生副作用,发生率36.7%,对照组17例发生副作用,发生率65.4%,实验组副作用出现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少,值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志;迟强;栾中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入院的155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78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2±24.4)ml,住院时间为(7±2.8)d,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88±57.9)ml,住院时间为(13±6.2)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1.03%和77.9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强;何和平;沈泽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ICU层级护理对患者感染控制的效果,为临床防控ICU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综合ICU住院的1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ICU感染控制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层级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感染症状评分及感染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染症状中,除皮肤及其他感染外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感染率为3.49%(3/86例),低于对照组的11.76%(10/8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ICU层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明玉;邓敏;魏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和内镜下血肿清除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8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和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组各44例,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小骨窗血肿清除组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占比略低于内镜血肿清除组,而术后发生再出血患者及脑脊液漏患者占比略高于内镜血肿清除组,但两组间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均P>0.05).②小骨窗血肿清除组患者的残余血肿量与内镜血肿清除组比较明显偏高,而血肿清除率明显较低,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③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的占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术后3个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面两组患者差异较小,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将会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双豹;赵伟然;邓一洁;汪丽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PD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美多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Hoehn-Yahr分期评定、UPDRS评分和Webster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oehn-Yahr分期评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ehn-Yahr分期评定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ehn-Yahr分期评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UPDRS评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评定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PDRS评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Hoehn-Yahr、UPDRS评价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皓春;刘春平;税丽娟;刘小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1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为实验组,另选1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对照组血清、患者伤后1、3、7d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HMGB1水平,记录患者伤后1、3、7d用力肺活量及肺损伤评分.结果 实验组伤后1、3、7d血清中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中HMGB1水平在伤后3天高,伤后7天有所下降,伤后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LF中HMGB1水平逐渐升高,伤后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伤后用力肺活量降低,肺损伤评分增加,伤后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LF中HMGB1水平与用力肺活量呈负相关(P<0.05),与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HMGB1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肺损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ALF中HMGB1水平可作为诊断与预防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肺损伤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华;陶宏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80岁的帕金森病患者与同期69例<70岁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及受损程度、非运动症状、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和非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龄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迟缓、步态姿势异常较对照组重,震颤症状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均P<0.05);高龄组患者运动障碍受损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患者情感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帕金森病患者对美多巴试验反应性、药物疗效均较对照组差(均P<0.05),药物治疗并发症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帕金森病患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高龄帕金森病患者震颤症状不典型,运动迟缓、步态姿势异常较明显,重度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高;非运动障碍症状发生率高;药物治疗反应性较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诊疗中应注意上述特征,做到及时准确、个体化、合理化治疗.
作者:陈文广;郭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在传统针灸治疗加康复训练基础上,尽早采用点穴加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塞患者手动能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严重手功能障碍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除使用常规的传统针灸治疗加康复训练外,还采用了点穴治疗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只使用常规的传统针灸治疗加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功能障碍恢复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手功能部分)及巴氏指数(BI)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手Ⅷ)和巴氏指数(BI)评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的手功能障碍恢复的该两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针灸治疗加康复训练基础上,尽早采用点穴加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塞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使用传统针灸加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新;白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铁缺乏时对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用低铁饲料喂养,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每周行内眦静脉采血,检测血液学参数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IGF-1并称重.结果 ①4周后实验组大鼠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浓度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②两组大鼠体重均有增加,实验组增幅较小;实验组血清IGF-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铁缺乏可以抑制大鼠IGF-1的分泌,从而导致大鼠生长发育缓慢.
作者:秦楠;呼延武;马雅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胎盘多肽对骨髓病态造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造血细胞[骨髓细胞(Bone marrow cell Fas ligand,Fas)和骨髓细胞配体(Bone marrow cell Fas ligand,FasL)]的表达.体外培养使用胎盘多肽,并观察其对两组造血功能以及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DS患者不同病种的Fas表达不同,幼红细胞性顽固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erythroblastic,RAEB)患者明显低于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患者,过量的幼红细胞性顽固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RAEB-t)患者明显低于RAEB患者,三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S患者的CFU-GM和CFU-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胎盘多肽对对照组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单位(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Generating units,CFU-GM)和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Red cellsColony forming unit,CFU-E)无明显影响,但明显升高MDS患者的CFU-GM和CFU-E(P<0.05),浓度越大,升高越明显.MDS患者造血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加入胎盘多肽后明显降低MDS患者的细胞凋亡.结论 MDS患者的Fas和FasL的表达异常,胎盘多肽可能通过降低造血细胞凋亡从而促进正常造血.
作者:王清;丁倩;黄竹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奥扎格雷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2月~2013年11月入住的76例颈内动脉系统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和奥扎格雷治疗组各38例.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患者体内CD63及CD62p的表达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治疗7和14天时的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63和CD62p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段氯吡格雷组患者CD63和CD62p水平均显著低于奥扎格雷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时段氯吡格雷组患者生活能力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奥扎格雷组(均P<0.01或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奥扎格雷均能显著抑制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的活化功能,控制血小板表达CD62p和CD63,但奥扎格雷的疗效更好,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钰;周波;付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急性脊髓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β-AP、Tau的变化.方法 筛选神经内科2013年5月~2014年3月行脑脊液检查的患者67例,按是否为急性脊髓炎将患者分为疾病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行血清及脑脊液微量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及β-AP、Tau蛋白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患者SAlb无明显差异(P>0.05);CAlb和QAl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gG、CIgG、IgG指数和IgG-syn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SF-OCB阳性患者9例,阳性率为28.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AP、脑脊液β-AP、血清Tau蛋白和脑脊液Tau蛋白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性脊髓炎患者早期就已经出现血脑屏障损害,SAlb、CAlb及QAlb能作为判断血脑屏障损害的指标,并用于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和非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急性脊髓炎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异常,提示其疾病的发生和自身免疫相关;急性脊髓炎患者早期β-AP及Tau蛋白未出现明显异常,提示早期急性脊髓炎尚未出现神经功能的损害,对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叶玉兰;叶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26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破裂组(n=200)和未破裂组(n=6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相关特征资料进行搜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然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较高的危险因素有动脉瘤家族史(OR=14.335,95%CI=3.172~64.785)、吸烟史(OR=18.225,95%CI=4.42,8~75.034)、后交通动脉瘤(OR=4.264,95%CI=1.642~11.071)和中等动脉瘤(OR=5.640,95%CI=2.331~213.640).结论 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瘤家族史、中等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和吸烟史.
作者:邓志刚;张秋生;何毅;伍健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近期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对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常规三维适形照射(3D-CRT)及调强照射(IMRT).用ELISA法检测患者放疗前1天、放疗开始后7天及1个月时的血清VEGF含量.按近期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分析比较近期疗效与血清VEGF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放疗6~7周,共30~33次,总治疗剂量为60~66Gy.近期疗效评价:46例患者中CR 2例,PR 28例,NC 10例,PD 6例,有效率(CR+PR)为65.2%,无效率(NC+PD)为34.8%.有效组放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开始后1周VEGF水平与放疗前相当,而放疗1个月时VEGF水平明显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可能是一个有前景的生物学标志物,可用来预测放疗敏感性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马瑾璐;金龙;韩苏夏;郭希婧;何晨琛;田美丽;吴宁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