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锋;周冀英;柳华;杜鑫;张珊珊;刘若伟
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已久,一方面确实有效降低颅内压能够挽救很多生命,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并发症甚至是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价值存在不少争议.本文客观科学地评价去大量骨瓣减压术的作用,并就加强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做一述评.
作者:游潮;杨朝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联合淋巴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价值.方法 4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新辅助联合淋巴化疗及仅进行新辅助化疗,对治疗后可切除病例(试验组治疗后可切除病例归入A纽,对照组治疗后可切除病例归入B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腋淋巴结清扫术,对活检资料及腋淋巴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A组患者检出率88.24%,准确性80%,假阴性率35.71%;B组检出率90.91%,准确性90%,假阴性率11.11%.两组准确性、假阴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淋巴化疗会干扰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
作者:吴耀禄;赵学忠;杜雨柔;李晓勇;赵丽萍;姬乐;贺晓斌;刘春丽;惠启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52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固手术期健康教育.并对两组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26例(100.00%),对照组治愈21例(80.77%).随访3~6个月,观察组发生并发症0例(0.00%),对照组7例(26.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能使病人获得健康信息,采纳健康行为,促进早日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韦英;黄智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的细胞体系,观察、研究并评估其生物学特点,为在细胞水平研究颅咽管瘤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特殊培养基对人颅咽管瘤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培养,建立肿瘤细胞系,同时观察、检测细胞系的生物学特点.结果 通过消化法并采用特殊的培养基可以成功进行颅咽管瘤细胞的原代培养,通过特殊的培养条件可以使细胞得到纯化并传代培养.原代颅咽管瘤细胞呈多角形,光镜下呈典型的铺路石样表现,胞浆丰富,并可进行传代培养,多可达8代,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角蛋白7阳性.肿瘤细胞生长曲线提示细胞生长稳定,倍增时间约为3天左右.结论 利用CP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并用特殊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可以成功地进行颅咽管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并可在特殊条件下进行传代培养.
作者:刘亮;郑晓梅;游潮;杨福兵;王斌;包长顺;陈礼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65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结果 SCL-90得分:低90分,高450分,总均分142分,标准差57.8分,症状自评因子分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阳性评分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以总均分≥160分作为标准,本次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教师83人,占总数的23%,因子频敷分布及比例分布,以SCL-90因子分≥2分的个数,有心理问题的81人,与SCL-90总均分≥160分非标准的83人基本相似.男女之间在因子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教育主管部门应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
作者:潘奎琼;谢家玲;刘世华;易艳梅;赵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经尿道射精管口切开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45例行经尿道射精管口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倒及对照组22例,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整体护理前(入组时)及护理后(术后l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实施整体护理前焦虑和抑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在实施整体护理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射精管口切开术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有效的整体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周英;邓岚;杜先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第九讲 多维标度法多维标度法(Method of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是以多个对象间某些信息为基础,合理地用欧氏空间中的点表示对象,从而实现定量表示的方法.目的是以简单的新数据结构概括原始数据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有了定量表示之后,可用其他方法分析.1983年,陈彬提出多维标度方程法,它是多维标度法之一,1985年,陈彬提出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多维标度法,它是综合了数量化理论Ⅲ、因子分析、百分位数法而提出的.它对n个受试者的p个观察指标,按特定的统计方法给予受试者m(m≤p)个确定数值即标度值(无单位).标度值的大小,反映一定的医学意义,按各标度值的相应的百分数Pi(i=1,2,…,m),确定n个受试者的各标度值的参考值.
作者:陈彬;黄文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51例初发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其空腹高半胱氨酸(hcy)值分为非高同型半胱氨酸(NHhcy)组94例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组57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I指数评分,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NHhcy组及Hhcy组在入院时、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研究结果没有证据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有影响.
作者:张珊珊;赵玉章;柳华;黄琳峻;龙继发;王运峰;杜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自我效能及抑郁水平,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应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中风恢复期患者维护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基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效能测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袁对324例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抑郁水平高于国内常模(P<0.01);大部分(62.65%)患者的自我效能处于较低水平;抑郁与自我效能水平呈负相关(r=-0.814,P<0.01).结论 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自我效能与抑郁水平密切相关,提示临床治疗护理中可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减轻患者的抑郁水平,改善其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
作者:周群;蒋运兰;郭秋月;曾婧;王艳;冯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找到大鼠颅脑损伤后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为后期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找到大鼠颅脑损伤基因芯片数据,并利用其筛选工具找到差异表达基因,随后对其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 在大鼠损伤脑组织中共找到190条表达基因,上调159条,下调31条.通过STRING网站筛选到23条关键基因.结论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能有效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并获取生物内在信息,大鼠颅脑损伤后多种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为确定其早期诊断标志与新治疗靶位开辟了新的思路.
作者:陈睦虎;胡迎春;钟武;余平贵;陈红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rt-PA静脉溶栓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抗血小板聚集组32例,口服拜阿司匹林0.3g/d;rt-PA静脉溶栓组24倒,予rt-PA 0.9mg/Kg,大剂量90mg.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和14、90天行NIHSS评分,90天行OHS评分,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24小时和14、90d的死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原因;比较两组不同意识障碍程度患者14天的存活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90天OHS评分rt-PA组较抗血小板聚集组下降,并且昏迷亚组14天存活率高于抗血小板聚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重症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扬威;柳华;陈蓓蕾;季一飞;陈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ABCD2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天内发生卒中风险的作用.方法 采用连续性、前瞻性登记的研究方法,以87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7分制ABCD2评分法对入选患者评分,根据患者7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ABCD2评分法预测TIA发作后7天内发生卒中的风险.结果 TIA发作后7天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中,88.98%的患者评分≥5分.评分7分的患者有66.7%于7天内发生卒中,6分的患者有23.5%于7d内发生卒中,5分的患者有8.33%于7天内发生卒中,<5分的患者只有3.85%于7天内发生卒中.结论 ABCD2评分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对TIA患者进行分层评价的方法,利用ABCD2评分法有助于临床工作中快速筛选出短期内脑梗死高危患者,对该类高危患者尽早干预,可降低TIA后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罗榕;吴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黄体酮联合美洛昔康治疗肾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84例急性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时照组各42例,观察组予以黄体酮40mg及美洛昔康15mg肌肉注射,对照组予以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比较两组的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73.81%,两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且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体酮联合美洛昔康治疗肾绞痛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杰翔;李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86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以关注点(个体化)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采用COPD知识问卷,对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COPD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关注点进行健康教育,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焦丽;于国英;栾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呼吸内科AECOPD患者9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化痰止咳、、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结果.结果 治疗纽总有效率95.8%,对照纽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指标(PaO2、PaCO2)和肺功能指标(FEV1、FVC)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岚;毛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 P30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认识功能正常的老年人15名为对照组,选取15例MIC患者为研究对象(MIC组),两组均进行听觉P300检测,记录P300波的潜伏期及其波幅.结果 MCI组与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00可作为评估认知功能变化和MCI早期诊断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作者:刘坤梅;佘晓秋;莫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Shh蛋白在人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前列腺癌和6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Shh的表达.结果 Shh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组织,前列腺癌中Shh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结论 Hedgehog信号通路中Shh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病,其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等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爱建;刘孝东;陈剑珩;张建华;申吉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步运动试验对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筛查效果和诊断价值.方法 将动态心电图同步行运动试验与单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ST段改变的检出率和冠心病(CHD)符合率进行对比,并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 动态心电图同步行运动试验对ST段改变的检出率和CHD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单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动态心电图同步行运动试验和单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动态心电图同步行运动试验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和单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步运动试验无创、高效、经济、有效,可多次重复进行,对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的筛查效果较好,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方明;颜麒麟;周秘;赵冰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源性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针刺促进SD大鼠脊髓神经元轴突出芽中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2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侧备用根手术组、针刺组、针刺并GDNF抗体封闭组.切除脊髓单侧L1~L3及L5~L6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保留L4背根为备用根,制备单侧备用根模型.选择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两组穴位进行针刺实验.免疫组化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追踪分别检测GDNF及背根神经节(DRG)源的神经纤维表达变化.结果 针刺可显著增加GDNF在受损脊髓中的表达,而抗体封闭可显著逆转该作用.结论 针刺可能通过增加内源性GDNF的表达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元形态和功能修复.
作者:邓明明;刘芬;廖敏;刘华念;王英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鼻源性咽炎患者,对其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施行表面麻醉,有需要的情况下方采用全身麻醉.术后随访5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 经随访,痊愈37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慢性咽炎安全有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革;钟渠;郑桃晓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