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术后近期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保守与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赵强;姜世平;张利勇

关键词:直肠癌, 消化道大出血,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直肠癌术后近期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术后并发下消化道大出血的7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观察组)38例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32例,观察大出血相关指标及应激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引流量为(114.8士15.28)ml,再次发生出血者3例,腹痛腹胀持续时间(2.89士0.41)d,肛门排气时间(2.27士0.3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在治疗后2天开始恢复,早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治疗能迅速达到止血目的,缓解应激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膀胱壁间型平滑肌瘤1例

    病例 男,38岁,4天前健康查体时发现膀胱占位,为求进一步诊断遂入我院.患者自诉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化验:血、尿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2013年1月18日超声检查:膀胱充盈良好,右侧壁近三角区见椭圆形低回声肿块(图1),大小3.2cm×3.5cm×2.3cm,边界清,向膀胱内、膀胱外隆起,似位于膀胱肌层,膀胱黏膜层、浆膜层连续完整;CDFI:肿块内见稀少星点状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膀胱实性肿块,考虑膀胱平滑肌瘤可能性大.1月20日行膀胱镜检查:膀胱黏膜层连续、表面光滑,未见明显新生物;术中发现膀胱右侧壁近三角区肌层内一肿瘤,大径约3.5cm,表面光滑,向外突出,完整剥除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壁间型平滑肌瘤(图2).

    作者:张桂俊;孙冬梅;王芹芹;赵文;邵世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放射治疗在头颈部常见良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放射治疗良性肿瘤历史悠久,有一定疗效,也存在一定损伤.所以,放射治疗良性肿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尤其对于头颈部肿瘤,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美容、器官功能的保留,放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的运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能减轻正常组织损伤.

    作者:刘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Anti-miR-155反义寡核苷酸对A549细胞Wee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anti-miR-155反义寡核苷酸(AMOs)对A549细胞Wee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特异性anti-miR-155反义寡核苷酸抑制A549细胞内成熟miR-155的活性,realtime quantitive RT-PCR测定Wee1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测定Wee1蛋白和Phospho-cdc2(Tyr15)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100nmol/L浓度的AMOs处理的A549细胞中Wee1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A549细胞中Wee1 mRNA表达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nmol/L浓度的AMOs处理的A549细胞Wee1蛋白和Phospho-cdc2 (Tyr15)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采用AMOs抑制A549细胞内高水平表达miR-155活性后,可显著增强Wee1蛋白的表达.

    作者:曹学武;张海萍;陈正堂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64例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应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以64例Ⅱb~Ⅳ期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52例行非同步放化疗的Ⅱb~Ⅳ期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并分析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疗效及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CR)51例(79.7%),部分缓解(PR)7例(10.9%),放化疗结束后宫颈刮片阴性61例(95.3%);所有病例治疗后均已满5年,观察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87%、79%、60.1%和53%.非同步放化疗组:完全缓解(CR)28例(53.8%),部分缓解(PR)7例(13.5%),放疗结束后宫颈刮片阴性47例(90.4%);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1%、77.9%、46.3%和30.1%.观察组毒副反应略高于对照组,但经一般处理后,所有病人均可耐受.结论 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可提高近期疗效,降低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虽然毒副反应略有增加,但处理得当,仍然具有较好的临床耐受性.

    作者:杜甫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道炎8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反流性食道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4月~2011年12月入院治疗的174例反流性食道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7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别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总有效率以及不同时间的疗效和复发率,并对两组患者内镜病变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烧心、胸骨疼痛、胃脘胀痛等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0.8%,明显高于对照组(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12、24和48周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镜下食管病变改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仅为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案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道炎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好于单一用药,且复发率低,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清强;游英;何志彬;王学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近几年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在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lncRNA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在膀胱癌中lncRNA可以作为检测指标及预后因子,有望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lnc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lncRNA在调控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金桂花;王丽娟;朱青;白娥;周侠;李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前后的效果比较

    目的 落实《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探索能够达到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的护理工作模式.方法 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4月~2010年3月住院患者1621名为对照组,另选2010年4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1831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自主设计问卷调查,并对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患者的满意度增加,从88.65%上升到98.47%;护士总体满意度从78.0%提高到了9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需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专科化、稳定的护理团队,并持续改进、优化护理工作模式.

    作者:梁红;刘光碧;张洪敬;程群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意外胆囊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普外科2001~2011年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发现的12例意外胆囊癌病例,从临床诊断、分期及病理检查、病理诊断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中7例诊断为胆囊结石,3例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2例为胆囊息肉.经病理检查,肿瘤位于胆囊颈部3例,胆囊体部5例,胆囊底部3例,弥漫累及胆囊颈体底部1例.肿瘤形态以厚壁型胆囊癌居多.病理诊断;腺癌11例,腺鳞癌1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6例,低分化3例.结论 病理诊断是意外胆囊癌确诊的金标准,对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人群应常规或及时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作者:郭少峰;王小明;吴雪梅;颜浩;黄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大肠癌细胞裂解物负载健康人外周血DC瘤苗的体外试验研究

    目的 探讨3种大肠癌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的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刺激同体和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的作用.方法 对血站来源的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DC前体细胞,用临床应用药物GM-CSF、TNF-α和试验用试剂rhIL-4联合诱导培养扩增DC,制备3种大肠癌细胞裂解物,体外致敏DC,显微镜观察DC形态演化过程,电镜拍摄微观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鉴定DC袁型,ELISA法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IL-12水平,检测致敏DC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的IL-10和IFN-γ水平,3H-TdR法检测成熟DC(mDC)诱导同体和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DC形态学呈现典型树突状分化特征,mDC表达特征性免疫表型CD1a、CD83,共刺激分子CD86、HLA-DR,分泌高水平IL-12,mDC与同体和异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均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T淋巴细胞不分泌IL-10,分泌较高水平IFN-γ,SW480细胞株在各项指标上都具优势,3H-TdR法检测提示mDC不仅可以刺激同体淋巴细胞增殖,同样有效激活异体T淋巴细胞.结论 来源于血站的健康人外周血是一种方便的DC前体细胞原料.联合细胞因子的培养方法可以成功诱导出成熟的DC1型细胞,引起Th1型细胞免疫反应;3种大肠癌肿瘤细胞裂解物,尤其是SW480细胞株裂解物抗原性质稳定,能够有效促进DC分化,提高DC成熟度;负载裂解物的DC不仅刺激同体T淋巴细胞增殖,也可有效激活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因此应用健康人异体来源的DC瘤苗刺激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从而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设想是可行的.

    作者:王乐;肖菊香;王妍华;赵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与顺铂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7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放化疗组(n=63)和单放组(n=54),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放射剂量60~66Gy.同步放化疗组采用DDP 25mg/m2,第1~3天;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21天重复,至少完成2个周期.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及单放组有效率分别为85.7%和70.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4%、60.3%、42.9%和61.1%,40.7%、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D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毒副反应可耐受,疗效肯定.

    作者:吴磊;王浩;惠慧;王天昶;樊利妮;王亚丽;刘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腺癌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SCC-Ag、CA125和CYFRA21-1在肺腺癌患者的表达以及吉非替尼治疗前后的表达差异.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53例肺腺癌患者以及27例吉非替尼治疗前后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物在肺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5),在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EA在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P<0.05).CEA和SCC-Ag转移部位越多,其表达越高(P<0.05).CEA在Ⅳb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Ⅰ+Ⅱ+Ⅲ和Ⅳa患者(P>0.05).CYFRA21-1在N2和N3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0和N1患者(P<0.01).吉非替尼治疗疗效评价为:CR+ PR 11例(40.7%),SD 8例(29.6%),PD 8例(29.6%).CEA和CYFRA21-1在CR+ PR组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CEA在PD组治疗后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CEA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高表达预示分期晚,低表达则对分期参考作用小.CEA和SCC-Ag高浓度应高度警惕有无多部位转移.CEA和CYFRA211的水平变化在吉非替尼疗效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孙红梅;陈文彰;徐广萍;燕丽香;常中飞;鲍云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从脾主升清理论探讨中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机理研究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理复杂,是危急重症,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属于中医“阳明腑实证”.我们运用通腑攻下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恢复其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功能,疗效确切,但机理不明.SAP存在胰腺细胞坏死,而其坏死方式和程度决定SAP炎症反应与病情严重程度;细胞能量代谢决定细胞坏死方式和程度.SAP是否因腑气壅滞不通、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脾胃运化失司不能把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通过心肺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而致“胰腺腺泡细胞坏死”?从中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实践,扩展研究中医“脾主升清”理论,探索其确切内涵,中医药能否通过影响胰腺细胞能量代谢来减轻SAP病情,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探索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龚翰林;李娟;万美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抗体筛查细胞抗原涵盖范围与电子配血技术的安全应用

    目的 探讨抗体筛查细胞抗原涵盖范围在保障电子配血技术安全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对供受血者进行ABO/RhD血型检测以及抗体筛查.患者二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抗体筛查结果阴性,按电子配血规则进行电子配血,同时采用凝聚胺法对供受血者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试验,分析抗体筛查细胞抗原涵盖范围与不规则抗体漏检情况以及对电子配血技术安全应用的影响.结果 22790份患者血样,抗体筛查阳性164例,阳性率0.72%.15740份供血者血样,抗体筛查阳性11例,占0.07%.22540份血样均符合电子配血规则,由计算机实施电子配血未发现ABO/RhD血型不相容.用凝聚胺法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检测,其中22534份血样配血相容,6份血样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侧不相容,未发现次侧不相容者.6份血样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全为MNS系统抗-Mur,漏检率为0.027%.结论 目前临床所用抗体筛查细胞仅为血清学交叉配血而设计,抗体漏检率相对较高,不能充分保障电子配血技术的安全性.建议尽快制定电子配血技术标准,保障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刘家瑞;王远杰;冯宁;李红梅;冯俊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甲哌卡因与利多卡因在儿童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甲哌卡因与利多卡因在儿童牙髓病治疗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将50例牙髓病儿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25例,分别应用甲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记录两组的麻醉显效时间、术中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甲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在麻醉显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操作中,甲哌卡因的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哌卡因用于儿童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确切,优于利多卡,且不良反应轻,可在临床应用中作为优选麻醉药物.

    作者:白兰军;文宇涵;吕欣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防治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M)联合甲硝唑(MN)在防治根管治疗期间急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99例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作的病例随机分为A、B、C3组(n=33),其中A、B组为观察组,C组为对照组.A组采用DM联合MN治疗,B组单独使用DM治疗,C组单独使用甲醛甲酚(FC)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治疗3天和7天后,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治疗3天后,A组和B组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A组和B组间的总有效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上A组总有效率高,疗效好.结论 DM联合MN可有效治疗根管治疗期急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舒仕强;舒燕;桂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早期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行早期开胸探查、肋骨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早期开胸探查、肋骨内固定术治疗的46例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设为治疗组,同期保守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ICU入住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肺不张、胸廓畸形、死亡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行肺功能检查各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行开胸探查、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可以早期评估胸内脏器损伤情况并行相应处理,能及时消除胸壁软化及反常呼吸运动,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胡德东;许世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丹莪妇康煎膏联合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丹莪妇康煎膏联合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315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5例,观察组给予丹莪妇康煎膏(组方:主要舍丹参、莪术、柴胡、三七、当归、三棱、延胡索等中药)联合妈富隆治疗;对照1组为妈富隆单药治疗;对照2组为丹莪妇康煎膏单药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 3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1、2组间相比,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莪妇康煎膏联合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用丹莪妇康煎膏及妈富隆,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梅;唐巧;戴宗耀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是由PDCD-1基因编码的共刺激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调节免疫反应和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PD-1、PD-L信号通路已经被证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慢性感染等疾病的发展有关.本文对该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TP方案周疗与三周疗法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中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TP方案周疗与3周疗法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前瞻性数字法随机分成周方案组和3周方案组各28例.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总剂量59.4Gy.周方案组:紫杉醇40mg/m2,顺铂25mg/m2,1次/周,连用6周;3周方案组:紫杉醇135mg/m2,第1天,顺铂25mg/m2,第2~4天.21天为1个周期,共2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近期疗效:周方案组和3周方案组病情缓解率(CR+PR)分别是89.3%和96%,差异无显著性(P>0.05).毒副作用:3周方案组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均高于周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食管癌同步放化疗TP方案周疗与传统3周疗法近期疗效相当,但毒副反应明显降低.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锐;蒙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奥沙利铂与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TO)组及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其中紫杉醇175 mg/m2,第1天,TO组加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TP组加顺铂25 mg/m2,第1~3天.均21天为1个周期.完成3个化疗周期后,按照WHO标准评价化疗疗效和毒性.结果 紫杉醇联合顺铂组(TP):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14例,进展12例,有效率为35%;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组(TO):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16例,进展12例,有效率为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TO方案显著降低了胃肠道反应、肾功损害及骨髓抑制.结论 奥沙利铂与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相似,含奥沙利铂的两药方案耐受性较好,更易为患者接受,可以作为治疗晚期NSCLC化疗方案.

    作者:游莉斯;叶斌;蒋晓睿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