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刘辉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螺旋CT, 诊断, 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急性胰腺炎的59例患者行螺旋CT扫查,取层厚5mm,层距5mm;先行平扫后静脉注射碘海醇行增强扫描,重点观察胰腺大小、形态、胰周肾旁筋膜、间隙、胸腹腔情况.结果 5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螺旋CT全部准确诊断,准确率100%(59/59).在59例病人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7例;有5例合并感染.CT征象出现率高低依次为:胰腺体积增大、肾周筋膜水肿增厚、胰外积液、胰腺坏死.结论 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增强扫描对鉴别急性胰腺炎的病变类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诊断输卵管积脓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对输卵管积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疑诊输卵管积脓的患者,采用经腹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经腹经阴道超声诊断输卵管积脓14例,误诊阑尾炎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例,手术病理结果输卵管积脓16例,诊断符合率87.5%(14/16).结论 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操作简便、无创、安全、可互补、且重复好,是目前诊断输卵管积脓的重要检查手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艳;王竞宇;张恩荣;彭利;慕安庆;杨秀琼;文强;罗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直肠肛门测压与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压力变化及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组)被纳入本研究,采用维迪胃肠肠动力检测和生物反馈仪行直肠肛门测压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60例无排便异常患者(对照组)作为正常对照,接受直肠肛门测压.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均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后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显效45例,有效96例,总有效率约78.3%.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P<0.05).结论 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直肠肛门压力异常,生物反馈治疗可通过改善直肠肛门压力异常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作者:戴志毅;易文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效果,以提高病人术后的疗效.方法 将174例前列腺增生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87例,给予常规护理;B组(观察组)87例,给予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病人无护理并发症,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规范的整体护理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促进病人康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芬;杜明;袁晓斌;袁文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干预组从入院时即实施腹部按摩、排便习惯训练、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环境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常规护理,预防性地给予常规剂量的通便药物.观察两组的便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分别是10.0%和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现象,且不良反应小,可降低由此引发的并发症.

    作者:邓成英;胡素容;吴英;王艺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但由于教学内容多而繁杂,教学难度大,学生容易理解但不容易记忆,考试通过率低,因此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就成为《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教研室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对《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优化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建立、健全师生考核方式等,提高了教学质量,受到学生欢迎.

    作者:朱红;李雪璐;陈建林;彭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射频消融切肝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切肝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8例胆囊癌患者在根治术中应用射频消融切肝技术,并对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18例胆囊癌按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6例.应用射频消融切肝技术,行胆囊癌根治术14例:均行切除胆囊床的2cm 肝脏部分Ⅳb段+V段肝切除;扩大根治术4例:行Ⅳb段+右半肝切除1例,V段+左半肝+肝外胆管切除1例,行V段+左半肝+尾状叶+肝外胆管切除2例.平均切除时间为(65±30)min,出血量为(217±105)ml.所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发生胆汁漏4例、胸腔积液2例,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痊愈.18例患者无术后腹腔内出血、肝功能衰竭、伤口感染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4±11)d.结论 射频消融切肝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具有安全、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辉;何彦安;姜怀芜;曾勇;蔡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选择性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多方法多途径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 本组180例病人中52例选择经患肢足背静脉用药;60例选择患肢胭静脉插管用药;15例采用患肢股动脉插管用药;43例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Fogarty导管取栓术;10例采用髂静脉成型或palma转流术.结果 180例中显效155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死亡2例.显效率为84%,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多方法多途径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个体化优选适合的治疗方案,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蒋岚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急性胰腺炎的59例患者行螺旋CT扫查,取层厚5mm,层距5mm;先行平扫后静脉注射碘海醇行增强扫描,重点观察胰腺大小、形态、胰周肾旁筋膜、间隙、胸腹腔情况.结果 5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螺旋CT全部准确诊断,准确率100%(59/59).在59例病人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7例;有5例合并感染.CT征象出现率高低依次为:胰腺体积增大、肾周筋膜水肿增厚、胰外积液、胰腺坏死.结论 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增强扫描对鉴别急性胰腺炎的病变类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作者:刘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罗格列酮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特6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和双环醇联合治疗,疗程均为2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各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8%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9% (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AST、TG、TC和LDL-C为(46.46±11.26)U/L,(50.55±14.62)U/L,(1.92±0.32)mmol/L,(4.37±0.38)mmol/L和(2.27±0.41)mmol/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DL-C为(1.68±0.30) mmol/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和血脂情况,且治疗中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家英;彭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直肠癌36例误诊为肛门疾病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直肠癌误诊为肛门疾病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肛肠科2006~2010年诊治的36例直肠癌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减少和避免误诊发生的预防措施与对策.结果 36例直肠癌患者中误诊为痔疮17例,慢性肠炎7例,痢疾5例,息肉4例,肛裂2例,肛周脓肿1例.误诊原因为医患双方因素.结论 针对误诊原因,首先应提高医患双方对直肠癌与肛门疾病的认识,肛肠科医生应熟悉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加强基本功训练,重视规范的肛门直肠指诊及电子肠镜等检查,可有效防止直肠癌的误漏诊发生.

    作者:蒲琦;汪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创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目的 临床医学教学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等方面,实践教学具有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作者:张曦;陈幸华;向炎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IGF-Ⅰ与Ki-67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IGF-Ⅰ与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对判断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恶性程度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Ⅰ与Ki-67在乳腺癌、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增生组织各30例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IGF-Ⅰ在乳腺癌、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增生组织三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乳腺癌组IGF-Ⅰ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在乳腺癌组中,IGF-1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性(P<0.05);在乳腺癌组中,IGF-Ⅰ和Ki 67在原发灶大小不同、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和TNM分期不同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年龄、不同雌孕激素受体情况和不同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GF-Ⅰ水平的过度升高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可能是导致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IGF-Ⅰ和Ki-67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反应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宇彦;周恩相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两种方法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用药方法对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把48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治疗组24例(对照组)和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治疗组24例(实验组).观察记录服药后症状变化及副反应,并随访一年.结果 实验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p的根除率为95.83%;对照组为66.67%,实验组Hp的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恶心、头痛、食欲不振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实验则未发现.结论 埃索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溃疡愈合的疗效较好,副作用小.

    作者:刘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腹和经阴道超声对纵隔子宫并早期妊娠的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经腹部超声(TAS)和经阴道超声(TVS)对纵隔子宫早妊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临床疑诊纵隔子宫并早妊且要终止妊娠的76例患者纳入研究,全部患者先后行TAS及TVS检查,并将超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术后诊断纵隔子宫并早妊48例,宫角妊娠13例,偏心性宫内妊娠15例.TAS与TVS分别对纵隔子宫并早妊诊断的敏感性为81.2%、93.7%,特异性69.2%、88.6%,准确性88.3%、93.4%;两种检查途径的诊断准确率比较,TVS优于T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S是诊断纵隔子宫早妊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优于TAS,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岑本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两种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自愿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0.5μg/kg芬太尼+0.5%丙泊酚;B组:1.0(u)gikg芬太尼+0.5%丙泊酚,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丙泊酚用量;清醒和定向力完全恢复时间;丙泊酚注射痛、术中体动、梦境及术后咽部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A组较B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更大,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定向力完全恢复时间较A组延长,但B组患者术中体动发生率低于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注射痛、梦境及术后咽部不适两组患者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两种剂量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均能安全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 μgikg芬太尼较0.5μg/kg芬太尼能够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少术中体动的发生比例,但是会延长患者完全定向力的恢复时间;通过加大芬太尼的用量不能减少注射痛、梦境及术后咽部不适的发生.

    作者:杨云春;李志;刘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阿昔洛韦联合维生素B12治疗大学生水痘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阿昔洛韦外用联合肌注维生素B12治疗大学生水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3%阿昔洛韦软膏外用,联合维生素B12肌注,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程比对照组疗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加用阿昔洛韦外用,治疗大学生水痘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润娟;刘洪;唐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评表进行调查,分析肝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764,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社会支持高的患者生活质量也高;护理过程中要重视患者的社会支持,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凌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青年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青年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提高诊断率,早期治疗肝癌对其预后尤为重要,青年人原发性肝癌发病特点: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甲胎蛋白水平高,发病与(HCV或HB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青年人原发性肝癌诊断方法有:甲胎蛋白检测是定性诊断的佳标志物;B超是常用方法;螺旋CT、磁共振扫描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肝动脉灌注指数有可能成为诊断青年人原发性肝癌的佳指标;超顺磁性氧化铁比Gd-DTPA磁共振对比剂的增强MR检出小肝癌有一定优势;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与穿刺细胞学已成为诊断中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学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产前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由专业护士进行评估,产前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秀茹;郑砚秋;王静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预控管理在治疗性门诊患者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08年卫生部将“安全”作为评价医院管理的首要指标.为了适应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满足患者需求,我院于2010年3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门诊治疗中心.截止2011年6月底,已为62710例次患者进行诊疗.由于治疗性门诊患者的特殊性及诊疗项目的复杂性,诊疗过程存在较多的影响医疗安全与质量隐患.为此,我科应用了现代质量管理中的预控管理理念对患者的医疗安全与质量进行管理,迄今为止无一例患者投诉,无一例医疗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与质量.

    作者:赵淑珍;何晓俐;戴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