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

杨云春;李志;刘庆

关键词:芬太尼, 丙泊酚, 无痛胃镜
摘要: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自愿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0.5μg/kg芬太尼+0.5%丙泊酚;B组:1.0(u)gikg芬太尼+0.5%丙泊酚,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丙泊酚用量;清醒和定向力完全恢复时间;丙泊酚注射痛、术中体动、梦境及术后咽部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A组较B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更大,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定向力完全恢复时间较A组延长,但B组患者术中体动发生率低于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注射痛、梦境及术后咽部不适两组患者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两种剂量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均能安全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 μgikg芬太尼较0.5μg/kg芬太尼能够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少术中体动的发生比例,但是会延长患者完全定向力的恢复时间;通过加大芬太尼的用量不能减少注射痛、梦境及术后咽部不适的发生.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CU护士焦虑原因及应对措施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ICU护士的焦虑原因,并针对原因制订合理的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自设量表对134名不同年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1~3年资护士为明显.结论 应重视ICU护士的焦虑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心理疏导,减轻ICU护士的焦虑状态.

    作者:胡雪;曹淼;张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消化道重复癌3例分析

    重复癌是指患者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的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随着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提高,癌症患者生存期延长,重复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李秀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急诊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6月间收治的13例因外伤致支气管断裂行端端吻合或支气管修补术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13例患者均诊断明确并施行急诊手术治疗,12例肺功能顺利恢复出院,1例因术后三天放弃治疗死亡.结论 对怀疑有气管、支气管断裂的急诊患者,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手术治疗是降低误、漏诊率,减少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书平;王丽;范荣;杨帆;姚玉春;凌生林;钟世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选择性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多方法多途径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 本组180例病人中52例选择经患肢足背静脉用药;60例选择患肢胭静脉插管用药;15例采用患肢股动脉插管用药;43例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Fogarty导管取栓术;10例采用髂静脉成型或palma转流术.结果 180例中显效155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死亡2例.显效率为84%,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多方法多途径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个体化优选适合的治疗方案,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蒋岚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593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检测和分析泌尿生殖道临床标本中支原体的感染率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e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试剂盒,对593例泌尿生殖道临床标本进行Uu和Mh分离培养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测定.结果 Uu和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2%、86.3%和86.1%,而阿奇霉素、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低,仅有58.8%和18.9%.结论 加强泌尿生殖道标本中支原体快速检查和药敏分析,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杨万军;周薇;刘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探索胃癌预防的佳策略

    胃癌在全球常见肿瘤发病率中居第四位,在肿瘤致死病因中高居第二位,全球每年约有近70万人死于胃癌.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外科手术、化放疗对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有限,进展期胃癌的死亡率仍然偏高.因此,探索在胃癌高发区及高危人群中早期进行干预、筛查和治疗预防胃癌的策略,迫在眉睫.本文就胃癌预防研究的佳策略作一述评.

    作者:韩盛玺;张志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初诊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变应原分析

    目的 分析初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检查结果,区别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门诊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变应性鼻炎的患者833例给予抽血做变应原检查,记录病人性别、年龄、总IgE(total-IgE)、血清特异性IgE(sIgE)、屋尘螨,粉尘螨(HX2)检测结果及吸入性变应原筛查(phadiatop),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初诊833例患者有555例总IgE在参考值以上(>60ku/L)、HX2和(或)phadiatop阳性,同时伴有临床症状,可确诊为变应性鼻炎;278例患者总IgE在参考值以内,HX2和(或)phadiatop阴性,但有AR相关临床症状,故诊断为非变应性鼻炎.结论 临床有部分变应性鼻炎相关症状的病人(约33.4%)检测相关变应原阴性,故并不能确诊为变应性鼻炎,在临床上应重视行变应原检查,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徐艳红;黄忠华;廖波;黄定强;杨晓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率震荡特征研究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心率振荡和心率变异性特征.方法 观察组共纳入中重度慢阻肺患者43例,对照组纳入健康者40例.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测试、超声心动图检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并进行心率变异性和心率振荡分析.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参数(SNN50、PNN50、SDNN、SDANN和rMSDD)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震荡初始值(TO)的负值显著缩短,震荡斜率值(TS)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心率震荡起始(TO)与SDANN,rMSDD呈负相关,而震荡斜率与SNN50、PNN50,SDNN、SDANN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震荡初始值(TO)负值明显缩短,同时多项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异常,这表明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对心率震荡参数与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综合分析能够理想地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危险分层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

    作者:刘海燕;王浩宇;刘涛;赵超美;陈世蓉;殷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药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药汤剂治疗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收活的85例(治疗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在合理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及要点,与82例(对照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治疗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缓解率达95%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给予合理的中药汤剂治疗及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和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谢艾宏;程祥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一种在体基因干扰技术研究神经嵴细胞向平滑肌细胞的分化

    目的 建立一种在体基因干扰技术研究神经嵴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方法 使用鸡胚在体电转染的方法导入绿色荧光蛋白示踪或核内不均—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protein A2/B1,hnRNPA2/B1)特异性吗啉基反义寡聚核苷酸(morpholino)干扰其基因表达.通过分析鸡胚的成活率及转染率确定在体转染的设备参数,之后将胚胎固定、包埋、冰冻切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嵴细胞的标记、迁徙及向平滑肌细胞的分化.结果 转染电压为7.5V时胚胎成活率和转染率均较高,因此在本实验中作为标准电压.电转后6小时,右侧神经嵴细胞成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第2天,神经嵴细胞开始向腮弓迁徙并达到第2、3鳃弓.hnRNPA2/B1 特异性morpholino可以抑制hnRNPA2/B1的表达从而影响神经嵴细胞的迁徙和分化,导致鳃弓动脉平滑肌层形成障碍,终破裂.结论 鸡胚在体基因干扰技术被成功建立并可用来研究神经嵴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作者:王岗;闫斌;巩守平;高亚;董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预控管理在治疗性门诊患者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08年卫生部将“安全”作为评价医院管理的首要指标.为了适应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满足患者需求,我院于2010年3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门诊治疗中心.截止2011年6月底,已为62710例次患者进行诊疗.由于治疗性门诊患者的特殊性及诊疗项目的复杂性,诊疗过程存在较多的影响医疗安全与质量隐患.为此,我科应用了现代质量管理中的预控管理理念对患者的医疗安全与质量进行管理,迄今为止无一例患者投诉,无一例医疗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与质量.

    作者:赵淑珍;何晓俐;戴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产前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由专业护士进行评估,产前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秀茹;郑砚秋;王静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青年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青年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提高诊断率,早期治疗肝癌对其预后尤为重要,青年人原发性肝癌发病特点: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甲胎蛋白水平高,发病与(HCV或HB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青年人原发性肝癌诊断方法有:甲胎蛋白检测是定性诊断的佳标志物;B超是常用方法;螺旋CT、磁共振扫描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肝动脉灌注指数有可能成为诊断青年人原发性肝癌的佳指标;超顺磁性氧化铁比Gd-DTPA磁共振对比剂的增强MR检出小肝癌有一定优势;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与穿刺细胞学已成为诊断中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学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的临床诊治

    目的 通过重症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观察,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治疗的7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回顾调查,了解SAP并发胰性脑病(PE)的发生、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情况对SAP预后的影响.结果 72例SAP,9例并发PE(12.5%),多在起病3~15天开始呈多样性神经精神症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其中胆原性4例,酒精性2例.死亡3例(33.3%),9例均有胰腺坏死的CT表现.结论 PE易误诊,死亡率高,胰腺炎基础疾病治疗是关键,营养支持治疗和神经精神症状对症治疗也很重要.

    作者:马代全;黄桂蛟;田道蓉;曾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6d.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1.8%、40.6%,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1.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陈雄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33例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分析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针吸细胞学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133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通过询问病史、触摸肿块并用10毫升一次性注射器及7号针头取材、涂片、染色、镜检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结果 淋巴结转移癌72例(54.1%),淋巴结炎41例(30.8%),淋巴结结核10例(7.5%),淋巴瘤4例(3%)、未分化癌3例(2.3%),难以诊断3例(2.3%).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颈部淋巴结肿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汪宏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临床路径在腹腔镜小儿单纯性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腔镜小儿单纯性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10例行腹腔镜单纯阑尾切除术的小儿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管理,对照组给子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3.0±0.5)d和(5.3±0.5)d;住院费用(2458.00±352.00)元和(3126.00±485.00)元;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73%和67.2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和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小儿单纯性阑尾切除术,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谭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晨峰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有明确血压晨峰现象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氨氯地平5mg,于7:00~8:00时服用,坎地沙坦酯4mg,于20:00~21:00时服用;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氨氯地平5mg,早晨口服,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晨峰血压下降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晨峰血压下降幅度分别为收缩压(SBP) 13.20±1.09mmHg,舒张压(DBP) 14.36±1.33mmHg;SBP 9.97±1.67mmHg,DBP 11.63±1.23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服用马来酸氨氯地平的同时,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作者:谢莉萍;钟文渊;赵雅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AB)标本分布、耐药情况、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预防与治疗AB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我院ICU分离的41株AB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标本85.37%)的分布、耐药情况及易感AB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B敏感率较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00%)、亚胺培南(92.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严重.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应警惕并高度重视该菌感染及耐药监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作者:林华;张德伦;杨思芸;李胜前;陈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方法 按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我院收治的42例高脂血症性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所有病例入院后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非手术治愈34例,占80.95%;因并发胰腺假性囊肿中转手术后治愈6例,占14.28%,共治愈40例,占95.23%;死亡2例,占4.77%,死亡原因为ARDS 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性SAP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邓晓风;王明华;程征宇;罗榕;祝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