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岗;闫斌;巩守平;高亚;董新
目的 观察间歇导尿结合干扰电、膀胱功能训练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 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接受干扰电治疗、膀胱功能训练、针灸及间歇导尿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加膀胱功能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测定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以及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测定均较时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间歇导尿结合干扰电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结果.
作者:李怡;吴莹;李雨峰;朱世琼;刘昌桃;艾艳;余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住院大肠癌术前患者进行营养评估以探讨不同情况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252例确诊大肠癌的术前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分.结果 营养风险评分0~1分111人,2分68人.3分及以上73人,且不同肿瘤部位的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ukes分期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性别分组的评分结果,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肿瘤位置和年龄对大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的影响具有差异,因此应针对年龄大小和不同部位肿瘤给予不同水平的营养支持.
作者:梁涛;钟静;覃清梅;印义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胃癌在全球常见肿瘤发病率中居第四位,在肿瘤致死病因中高居第二位,全球每年约有近70万人死于胃癌.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外科手术、化放疗对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有限,进展期胃癌的死亡率仍然偏高.因此,探索在胃癌高发区及高危人群中早期进行干预、筛查和治疗预防胃癌的策略,迫在眉睫.本文就胃癌预防研究的佳策略作一述评.
作者:韩盛玺;张志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围产儿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00例(观察组),同期正常孕妇100例(对照组)的胎儿脐动脉(UA)收缩期峰值流速(S)和舒张末期流速(D)的比值(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1)值的变化,同时观察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及追踪围产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围产儿结局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观察组中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血流动力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因胎儿-胎盘循环障碍,脐动脉血流阻力增加,与围产儿不良预后有关.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预测胎儿宫内状况及围产儿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岚;王利民;吴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磷酸铝凝胶联合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患者给予磷酸铝凝胶+兰索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莫沙必利治疗.两组患者均完成8周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0.7%和74.4%(x2=3.96,P<0.05).胃镜下食管炎症改善率分别为79.1%和58.1%(x2=4.37,P<0.05).结论 磷酸铝凝胶联合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有效缓解、改善其症状和炎症.
作者:陆德云;何峰;张雪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发生ARF的1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因肝多发转移瘤或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所引起.2例患者因肿瘤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积水所引起.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本周氏蛋白轻链形成的管型引起.1例肺癌患者因应用造影剂后突发ARF.1例胃癌患者因多种原因导致的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结论 ARF是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病因复杂,病死率高,治疗上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高度重视,给予积极补液,改善循环血量,尽早发现ARF的可能,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ARF的病死率.
作者:孙红梅;陈文彰;燕丽香;常中飞;杨云鹏;鲍云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复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裸鼠皮下移植廇模型,观察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干预对HepG2移植瘤的作用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瘤体接种复制 HepG2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EGCG干预3周后处死裸鼠,剥离移植瘤,称重、测量长短径,计算抑瘤率;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移植瘤超微结构.结果 实验组HepG2移植瘤体积、重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达31.63%±4.09%;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HepG2移植瘤组织见不同时期凋亡细胞,部分形成凋亡小体,可见坏死瘤细胞及崩解细胞碎片;对照组呈现细胞形态怪异,核大畸形、电子密度不均,染色质明显,线粒体丰富等恶性肿瘤特有超微结构特点.结论 EGCG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瘤超微结构特点,推测EGCG可诱导HepG2移植瘤细胞凋亡.
作者:秦姣;肖秀丽;蒲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以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0年1月~2011年6月首次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5例患者进行穿刺前双人评估,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正确压迫穿刺部位并实施健康指导,观察穿刺成功率及内瘘出血、血肿的情况.结果 本组55例首次使用内瘘的透析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血流量充足且无出血、血肿情况发生.结论 首次成功穿刺动静脉内瘘,加强护理并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和生存质量的前提条件.
作者:石梅;廖周谊;李亚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腹部超声(TAS)和经阴道超声(TVS)对纵隔子宫早妊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临床疑诊纵隔子宫并早妊且要终止妊娠的76例患者纳入研究,全部患者先后行TAS及TVS检查,并将超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术后诊断纵隔子宫并早妊48例,宫角妊娠13例,偏心性宫内妊娠15例.TAS与TVS分别对纵隔子宫并早妊诊断的敏感性为81.2%、93.7%,特异性69.2%、88.6%,准确性88.3%、93.4%;两种检查途径的诊断准确率比较,TVS优于T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S是诊断纵隔子宫早妊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优于TAS,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岑本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心率振荡和心率变异性特征.方法 观察组共纳入中重度慢阻肺患者43例,对照组纳入健康者40例.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测试、超声心动图检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并进行心率变异性和心率振荡分析.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参数(SNN50、PNN50、SDNN、SDANN和rMSDD)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震荡初始值(TO)的负值显著缩短,震荡斜率值(TS)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心率震荡起始(TO)与SDANN,rMSDD呈负相关,而震荡斜率与SNN50、PNN50,SDNN、SDANN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震荡初始值(TO)负值明显缩短,同时多项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异常,这表明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对心率震荡参数与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综合分析能够理想地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危险分层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
作者:刘海燕;王浩宇;刘涛;赵超美;陈世蓉;殷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降低合并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和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57例合并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严密监测血糖并严格控制血糖在规定范围内.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只要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严密监测血糖并严格控制血糖在规定范围内,就能降低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刘忠亮;方向;陈玉祥;李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良性惊厥伴胃肠炎患儿的治疗及复发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33例首次发生胃肠炎并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并对良性惊厥伴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诊治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每例患儿惊厥发作1~5次不等,发生惊厥时给予安定0.3~0.5mg,随访观察两年,转归均良好.结论 伴轻度胃肠炎的小儿良性惊厥,可暂时不采取抗癫痫药物治疗,仅需对症治疗及门诊长期随访,临床转归均良好.
作者:刘立纲;黄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研发的多功能婴幼儿输液椅在小儿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20011年从事儿科护理且工作年限3年以上的护士20名,输液治疗患儿4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实验组使用多功能婴幼儿椅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输液方法治疗,分别对患儿的输液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士对输液的满意率、患儿家属对输液的满意率进行评价.结果 使用多功能婴幼儿输液椅的患儿,输液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护理人员满意率,与传统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多功能婴幼儿输液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属精神负担,值得在临床使用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杨;覃岭;林春秋;胥清蓉;梁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剖胸探查确诊为中下段食管癌的82例患者中经右胸、腹正中、左颈三切口切除胸中上段食管癌7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上段食管癌82例中经三切口切除76例,其中胸上段17例,胸中段59例;根治性切除71例,姑息性切除5例,切除率92.7%.术后69例痊愈,5例好转,2例死亡.术后肺部并发症18例,吻合口瘘1例,胃排空障碍2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心率失常3例,切口感染3例.术后随访65例,失访9例,随访率87.8%,随访时间3~54个月,3年生存率52.3%.结论 三切口手术肿瘤切除率高,切除彻底.病例的合理选择,优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淋巴结的规范化清扫,管状胃、吻合器技术及空肠营养管的应用,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张孝国;易德茂;唐小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需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组,OA)和观察组(腹腔镜组,LC),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止疼药使用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综合治疗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止疼药使用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综合治疗费用等均小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的疗效,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感染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薛应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器为急诊危重患者采血、输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就诊的危重患者107例,将2010年5~12月抢救中采取一侧肢体输液,一侧肢体采血的57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9月采取留置针连接真空管采血输液的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平均操作时间、血标本溶血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减少,血标本无溶血情况发生(P<0.05),患者满意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危重患者抢救时,留置针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采血输液操作时间缩短,血液标本质量可靠,静脉穿刺次数少,减轻患者痛苦,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作者:杜建蓉;荣秀华;黄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护生护患沟通与护患纠纷的相关性认知.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在本院实习的72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生对护患沟通与护患纠纷的相关性认知.结果 77.8%护生能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意义,91.7%护生认为沟通与纠纷有关.结论 护患沟通与护患纠纷存在彼此关系,加强护生沟通知识培训,使之能有效应用沟通技巧防范护患纠纷.
作者:周建芳;沈渝;王群;文学琴;张建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自愿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0.5μg/kg芬太尼+0.5%丙泊酚;B组:1.0(u)gikg芬太尼+0.5%丙泊酚,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丙泊酚用量;清醒和定向力完全恢复时间;丙泊酚注射痛、术中体动、梦境及术后咽部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A组较B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更大,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定向力完全恢复时间较A组延长,但B组患者术中体动发生率低于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注射痛、梦境及术后咽部不适两组患者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两种剂量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均能安全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 μgikg芬太尼较0.5μg/kg芬太尼能够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少术中体动的发生比例,但是会延长患者完全定向力的恢复时间;通过加大芬太尼的用量不能减少注射痛、梦境及术后咽部不适的发生.
作者:杨云春;李志;刘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无痛胃镜患者不良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将21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检查前后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评估焦虑量(SAS)、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用量、麻醉的效果及观察检查中、检查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组SAS、麻醉起效时间、麻药用量和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程度,减少无痛胃镜检查中和检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有明确血压晨峰现象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氨氯地平5mg,于7:00~8:00时服用,坎地沙坦酯4mg,于20:00~21:00时服用;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氨氯地平5mg,早晨口服,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晨峰血压下降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晨峰血压下降幅度分别为收缩压(SBP) 13.20±1.09mmHg,舒张压(DBP) 14.36±1.33mmHg;SBP 9.97±1.67mmHg,DBP 11.63±1.23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服用马来酸氨氯地平的同时,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作者:谢莉萍;钟文渊;赵雅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