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琼;黄玲
目的 探讨纵隔子宫的诊断方法及宫腔镜下纵隔子宫切除术(TCRS)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纵隔子宫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1.7%,宫腔镜诊断准确率为100%.TCRS术均一次完成,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术时39 min,术中平均出血8.5ml.随访12~36个月,23例已妊娠,20例足月分娩,1例早产,2例流产.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纵隔是一种无创性且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可作为首选,宫腔镜可作为确诊手段.TCRS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预后好,推荐为治疗子宫纵隔的首选方法.
作者:文朝霞;张会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医疗纠纷特点并查找发生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方法 对107例经医患双方协商或司法诉讼解决、医院给予一定经济赔偿的医疗纠纷,主要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疾病转归、科室分布、解决途径、发生原因.结果 医疗纠纷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地域特征;医疗纠纷的直接原因是疗效不满意;认真沟通力争协商解决,积极引导建议司法诉讼,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加强规章制度落实,积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详细告知患者病情,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办法.结论 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维护医患双方权益,对促进医院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同亭;薛源;朱建军;杜晓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8例患者及同期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肌瘤而未行剔除术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和产褥病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产褥病率、产后出血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产科医生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剖宫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作者:杨炜;唐雄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氨甲喋呤联合中药及后穹窿穿刺治疗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32例B超盆腔积液<4 cm,后穹窿穿刺抽液少于40ml,不适宜或拒绝手术的破裂型异位妊娠以氨甲喋呤75mg肌注,每日1次,共5次;同时联合中药1剂/天,连服7天及后穹窿穿刺抽液1~3次.结果 血β-HCG治疗前为(3236.31±33584.84)IU/L,治疗半月后血β-HCG为(1544.64±16029.49)IU/L,有显著差异(P<0.001);治疗前包块大小为(6.14士69.07)cm,治疗半月后包块大小为(2.96±30.69)cm,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氨甲喋呤联合中药及后穹窿穿刺治疗破裂型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邹敏;罗毅;李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巧克力囊肿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1例需行巧克力囊肿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1例)与开腹手术治疗组(50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随访的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及术后症状缓解率相比,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巧克力囊肿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彤洁;罗春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Bcl-2蛋白和Bax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56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Bcl-2蛋白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cl-2蛋白、Bax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93%和33.93%,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率(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有无腹水有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Bax蛋白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手术-病理分期、有无腹水均无关(P>0.05).结论 Bcl-2蛋白和Bax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而在卵巢癌组织中有较高水平表达,提示Bcl-2蛋白和Bax蛋白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王颖欣;韩萍;陈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孕妇和新生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变异是否与子痫前期有关联.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四川地区43例汉族子痫前期患者和44例健康对照孕妇及其两组新生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脐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水平.结果 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孕妇组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7.2%vs 29.5%,P>0.05);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和晚发型子痫前期组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2.4%vs 40.4%,P>0.05);子痫前期新生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7.1%vs 32.5%,P>0.05).子痫前期组DD基因型携带者较Ⅱ基因型携带者ACE活性水平显著增高(44.01±12.41 vs 29.96±11.26,P<0.05).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孕妇及新生儿ACE基因变异与子痫前期有关,但子痫前期组DD基因型携带者ACE活性水平显著增高.
作者:岳本明;何国琳;刘兴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前部玻璃体切割在预防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出现后发障中的作用.方法 对31例(52只眼)的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加后囊膜撕开加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观察6~24周.结果 观察随访过程中,2例(3眼)发生轻度后发障,无须特殊处理,后发障的发生率低.结论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在预防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姜林;杨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的优缺点和疗效,指导子宫全切术式选择.方法 对117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术式分为TAH(48例)、LAVH(31例)和TVH(38例)3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和住院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术后并发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3种子宫全切术式各有优劣,在选择时应趋于个体化,结合患者情况、医院条件等综合考虑,选择佳的方式.
作者:卢春梅;张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51例随机分为A(26例)、B(25例)两组,A组采用MTX肌内注射后行刮宫术,B组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行刮宫术,比较两组间在出血量、住院时间、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 A组在出血量、住院时间、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显著大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优于MTX肌内注射后刮宫术,有降低大出血风险,保留妇女生育功能,疗效确切,安全、副反应轻的优点,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江平;邱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实验小鼠体内注射重组鼠β防御素2(MBD2)后细胞因子的变化,评价重组MBD2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抗感染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重组MBD2蛋白注射实验小鼠,利用PCR半定量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LR2、IL-1β、TNF-α、MBD2和β-Actine mRNA的表达;重组MBD2治疗NTHi肺部感染小鼠,通过肺指数、肺组织病理切片及肺部荷菌数检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体内注射重组MBD2可显著提高实验小鼠肺组织TLR2、IL-1β、TNF-α及MBD2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量;重组MBD2的应用能显著降低NTHi肺部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及肺组织内的NTHi荷菌数,并能减轻感染小鼠肺组织的炎性浸润程度,明显改善其肺部病变.结论 重组MBD2在体内对NTHi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重组MBD2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密切相关,为防御素抗感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作者:丰锋;姚锋;李婉宜;李燕;张强;李明远;邵京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腺癌的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资料,病理对照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粘液性囊腺瘤21例,其中15例为多房囊性肿物,6例为单房囊性肿物;交界性4例,2例表现为局限性囊壁增厚,2例为囊性肿物内混杂实性成分;粘液性囊腺癌10例,其典型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以囊性成分为主.结论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腺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任青;石思李;柯祥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静脉声学造影对宫腔疾病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诺维(Sono Vue)造影剂对21例宫腔疾病的宫腔异常回声行静脉学造影,记录病灶及子宫肌层的显像顺序、充盈方式及增强强度,以手术病理为标准,分析比较不同病因的宫腔异常回声造影显像特点.结果 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胚物残留、宫腔粘连等宫腔疾病的声学造影表现各不相同.结论 静脉声学造影能较准确地鉴别诊断宫腔疾病的宫腔异常回声.
作者:刘小玲;官爱平;许莉;王仙荣;龚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Fascin基因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1例卵巢浆液性癌,17例交界性囊腺瘤和20例良性囊腺瘤中的Fascin表达.结果 卵巢浆液性癌、交界性囊腺瘤及良性囊腺瘤标本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1.55%(65/71)、17.64%(3/17)和0%(0/20,P<0.05).卵巢浆液性癌标本中,高分化与中分化及低分化卵巢浆液性癌中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2.5%(10/16)、100%(55/55,P<0.05).交界性囊腺瘤标本中,高级别增生肿瘤及交界性肿瘤淋巴结和腹膜种植结节中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0%(3/10)、42.86%(3/7,P<0.05).结论 卵巢浆液性肿瘤中Fascin表达与肿瘤的级别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卵巢浆液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雷琳;白娇;任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的疗效.方法 60例TI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4天为1疗程.治疗组30例给予己酮可可碱缓释片(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400mg,2次/d,及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公司)100mg,1次/d,对照组30例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q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己酮可可碱片联合阿司匹林既可防止血栓形成,又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不良反应轻.结论 己酮可可碱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LA临床疗效确切,近期疗效达96.7%.
作者:赖维远;孙皓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型环路内直接加热式七氟醚蒸发器低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接受全麻乳腺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环路内组(In G)与环路外组(Out G),In G采用新型环路内直接加热式七氟醚蒸发器低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Out G采用传统环路外自动温度补偿式七氟醚蒸发器高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两组均采用潮气量法完成吸入诱导,观察患者在意识消失时间、七氟醚消耗量、不良反应及吸入诱导再接受度的区别,并分别对环路内七氟醚出现时间与其诱导时间相关分析.结果 ①两组间诱导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②In G 比Out G意识消失快9.5 s(t=-2.302,P=0.026),诱导中In G比Out G少消耗液态七氟醚0.7 ml(t=-3.819,P=0.000).③两组间患者再接受吸入诱导程度无明显差异(χ2=0.289,P=0.591).结论 新型环路内直接加热式七氟醚蒸发器低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优于传统环路外自动温度补偿式七氟醚蒸发器高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
作者:李攀;王莹;刘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阿奇霉素治疗组和红霉素治疗组,所有患儿均给予止咳与退热处理,阿奇霉素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针剂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红霉素组给予红霉素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结果 阿奇霉素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红霉素治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奇霉素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燕;吕菊红;毛琼;赵力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多巴胺、硫酸镁联合应用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予以解痉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多巴胺与硫酸镁,7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7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巴胺、硫酸镁联用是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
作者:官和立;刘晓俊;杨恂;高凌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7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LNG-IUS前,放置后3、6、12、18个月痛经评分(VAS)、PBAC法月经量评分、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 痛经评分、经量评分和子宫体积大小在放置后18个月分别为0.74、42.7和206.5 cm3,与放置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月乐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杨丽晔;崔友红;张梅;费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封闭抗体不足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36例封闭抗体阴性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在接受3个疗程的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共转为阳性30例(83.3%),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2例再次妊娠,3例再次发生早中期流产,妊娠时间维持到28~32周者共2例,32~36+6周21例,足月分娩活婴6例,妊娠总成功率80.6%.结论 淋巴细胞免疫是一种治疗封闭抗体不足习惯性流产之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黄剑婷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