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状结肠扭转致肠梗阻106例临床分析

唐同继;许华刚;马良;Manuel Filodepina

关键词:肠梗阻, 乙状结肠扭转, 肠切除, 个体化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扭转所致肠梗阻的诊治要点.方法 总结106例乙状结肠扭转病人的诊治情况,其中A组41例,一期行乙状结肠切除加乙状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B组31例,先行乙状结肠造瘘,二期行乙状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C组34例,只行乙状结肠系膜固定;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结果 106例病人全部治愈,无手术死亡.发生伤口感染2例,脂肪液化1例,无肠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急诊行乙状结肠切除加乙状结肠与直肠吻合是可行的,安全的.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158例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利多卡因(53例)、胺碘酮(55例)、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50例)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 利多卡因组总有效率54.72%,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1.82%,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总有效率76%,胺碘酮组及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组与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胺碘酮对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有比较好的疗效.

    作者:谭光林;段文涛;肖莉;杨思芸;孙治勇;李四新;杜平;焦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骨骼化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骨骼化乳内动脉桥应用的早期结果和经验.方法 对52例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骨骼化方法游离乳内动脉,左乳内动脉均与前降支吻合,16例右乳内动脉与其它分支吻合,其余用大隐静脉吻合.结果 全组共使用单乳内动脉36例,双乳内动脉16例,平均吻合口数4.05±1.75个/例,无胸腔积液和胸骨感染;院内1例死于脑卒中,死亡率1.92%(1/52);发生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5.77%(3/52),其中脑部并发症2例,胸腔积液1例.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结论 在CABG中应用骨骼化乳内动脉安全、可靠,早期疗效满意.

    作者:石践;蔡振杰;邵展社;康云帆;李学文;王宗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取肩关节前侧入路,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5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3~7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按照Neer评分法评定疗效,优良率为85.7%.结论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允许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清毅;黄南翔;林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尿道下裂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术前术后护理时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恢复及对尿瘘、尿道狭窄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尿道下裂患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新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试验组的尿瘘、尿道狭窄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少(P<0.05),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01).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降低尿瘘、尿道狭窄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日.

    作者:黄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鼠β-防御素6与甲型流感病毒M2e基因融合表达及其免疫特性研究

    目的 构建小鼠β-防御素6(mBD6)与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胞外功能区(M2e)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免疫特性.方法 通过重叠延伸PCR法(overlap-PCR)将M2e与mBD6通过一段多肽接头Gly4Ser融合成为mBD6-M2e.将其插入戢体pcDNA3.1(+),构建成pcDNA3.1(+)/mBD6-M2e.鉴定正确后,转染MDCK细胞,免疫荧光、MTT检测mBD6-M2e表达和分泌.免疫小鼠,半定量PCR检测脾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CCR7表达.结果 融合基因mBD6-M2e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mBD6-M2e构建成功,在MDCK细胞膜上成功表达融和蛋白,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免疫小鼠细胞因子表达改变.结论 融合基因mBD6-M2e真核表达栽体成功构建,为研究防御素在流感病毒核酸疫苗中的佐剂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冯伟;李婉宜;李明远;张强;巩天祥;刘冯欢;罗俊;邝玉;王保宁;蒋忠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

    目的 总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感染85例患者.结果 85例患者中除1例所切取的皮瓣出现皮肤、皮下组织坏死,筋膜成活,后期游离植皮成活外,其余全部成活.6例伤口渗液,二期死骨摘除后愈合,其余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再感染,保留了肢体并且均恢复一部分感觉.结论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软组织缺损,具有骨折固定可靠、创面覆盖满意、早期进行关节功能练习等优点.

    作者:张艳茂;刘会仁;曹磊;刘志旺;王岩;李国华;吴学强;贾庆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裘法祖先生医务思想与当代医院管理

    对裘法祖先生医务思想从医德、医学,医才、医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裘法祖先生医德高尚,医学精湛,医才卓越,医识独到,这一思想对当代医院管理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作者:赵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MSCT引导下植入125Ⅰ粒子治疗盆腔恶性肿瘤22例分析

    目的 探讨MSCT引导下植入125Ⅰ粒子治疗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2例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放疗计划在肿瘤内及周围放置125Ⅰ粒子,植入即刻及术后2~12个月复查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22例恶性肿瘤粒子顺利植入,其中2例2个病灶粒子放置层面与计划不符,3例5个病灶部分粒子放置间距不够,17例21个病灶粒子放置位置均与计划大致相符.治疗2~12个月后复查,14例恶性肿瘤范围较前缩小(63.6%).3例(13.6%)恶性肿瘤范围较前大致相仿,1例(4.6%)恶性肿瘤范围较前略增大;4例(18.2%))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22例患者术后均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及相关放射损伤.结论 MSCT引导下植入125Ⅰ粒子治疗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方法简便、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武峰;张蓓;周玲;胥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治疗方式在输卵管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加局部甲氨蝶呤(MTX)注射在输卵管妊娠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49例输卵管妊娠病例.分为3组,A组和B组有生育要求,A组43例行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加局部MTX注射.B组39例行输卵管开窗取胚术,C组67例无生育要求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比较3组术后血β-HCG下降情况.结果 A组血β-HCG转阴时间与C组血β-HCG转阴时间相近.且均较B组时间明显缩短,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加局部MTX注射.术后血β-HCG转阴快,减少了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生育机会.

    作者:李咏梅;胡平;马亚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尿中MMP-9及MMP9-NGAL复合物对筛查乳腺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妇女尿中MMP-9及MMP-9/NGAL复合物,对乳腺疾病是否具有筛查作用.方法 采用明胶酶底物电泳法,检测正常女性(60例)、乳腺良性疾病病人(41例)、乳腺癌病人(127例)尿中MMP-9及MMP-9/NGAL复合物的表达.结果 乳腺疾病(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尿中MMp-9及MMP-9/NGAL复合物,与正常女性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乳腺癌病人尿中MMP-9及MMP-9/NGAL复合物,与正常女性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乳腺良性疾病与正常女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检测尿中MMP-9及MMP-9/NGAL复合物,对乳腺疾病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乳腺癌筛查更具意义.

    作者:申哲洙;顾晋;赵威;张志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胸腔内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胸内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15例胸内巨大肿瘤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6例;右胸8例,左胸7例.肿瘤重2000~3800g.单纯肿瘤切除10例,合并左肺上叶切除2例并部分心包切除2例,上腔静脉成形术1例,4例加胸膜液氮冷冻治疗.结果 无院内死亡.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1例,胸腔内出血2例,均经积极救治后痊愈.结论 积极的术前准备是关键,麻醉后气管、大血管受压可引起窒息、休克危险,应引起重视.手术切口要充分显露,术中可分块切除或控制瘤蒂后整个切除,注意术中大出血,防止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作者:李先锋;马金山;努尔兰;王小雷;阿不力米提;肖开提;杨勇伟;金澄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胸腺肽α1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胸腺肽α1(Tα1,日达仙)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在肿瘤的生物治疗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Tα1对肿瘤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现状做简要综述.

    作者:肖凌;余曦;汪晓东;李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光固化树脂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光固化树脂对前牙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酸蚀粘结技术,使用光敏树脂对1020颗不同原因导致的前牙缺损进行修复.结果 临床满意率92.54%.结论 光敏树脂是目前临床修复前牙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材料,有关材料的性能等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作者:邹小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

    目的 评价应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方法 分析腹腔镜下肌瘤剔除40例与传统开腹手术52例的临床资料,对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时间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术后病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选择好适应症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广泛开展.但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作者:赵玉华;关玉静;孙万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输液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5例院前急救中的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安全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比较两种留置针性能的优缺点.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局部不良反应、再输液不通畅、外渗等方面具有差异性(P<0.05),研究组针刺伤的危险发生率为0.结论 安全留置针榆液在院前救护中值得推广.

    作者:黄丽;杜建蓉;黄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Np63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Np63和VEGF在膀胱移行上皮癌(TCCB)中的免疫组化表达及与膀胱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56例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行△Np63和VEGF检测,将结果与病理分级、分期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Np63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P<0.05).△Np63和VEGF在低分化、浸润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浅表性癌组织,在复发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初发病例,2个标记物在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和预后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Np63与VEGF呈正相关.结论 △Np63在膀胱癌中的异常表达是膀胱癌组织向浸润性发展和恶性程度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发挥促癌作用,△Np63可能是判断TCCB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伍季;王安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蜂灵软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蜂灵软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225、450、900 mg/kg BW剂量蜂灵软胶囊内容物给小鼠连续灌胃30~35d后,检测各项免疫指标.结果 蜂灵软胶囊能明显刺激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值、转化作用,促进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作用,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作用,增强小鼠的单核-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结论 提示蜂灵软胶囊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洁宏;韩彦彬;赵鹏;李彬;覃辉艳;黄超培;李凤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段食管癌术后健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段食管癌术后健侧胸腔积液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对552例中段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术式、术中肿瘤外侵情况、术后健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23例(4.17%)患者发生健侧胸腔积液,淋巴结清扫范围增大则显著增加其发生率(P=0.037),术毕清除对侧胸腔积气、积液则显著低于未清除(P=0.029).结论 淋巴结清扫范围过大及术中未彻底清除对侧的积气、积液均可增加该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罗卫民;张军;林意;李谦平;杨海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非ST段抬高ACS合并DM出血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三联抗血小板(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ACS合并糖尿病(DM)出血并发症的临床观察.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确诊为非ST段抬高ACS合并DM患者174例,其中88例接受标准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联抗血小板治疗(两联组),86例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三联组),观察两组用药后出血并发症,并对所有出血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三联组与两联组出血并发症比较:严重出血,少量出血,血小板减少(<30×10 3/L)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所有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体重、吸烟史、高血压病史、肾功)进行亚组分析,患者年龄、体重、肾功能为出血的相关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痛史未显示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ACS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未增加出血事件,而老年、肾功能不全、低体重是出血并发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董玉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评价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在急重症监护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Ⅲ(APACHEⅡ、APACHEⅢ)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适用性和优劣性.方法 收集2007年3月~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EICU患者98例资料,其中存活组71例,死亡组28例,按APACHEⅡ和APACHEⅢ所需数据进行统计评分并相互比较.计算出APACHEll的死亡概率(Ps),与实际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 死亡组APACHEⅡ和APACHEⅢ分值均高于存活组(P均<0.01).二者分值均与病死率呈正相关,但在急性生理学评分(APS)的比较中仅有APACHEⅢ有显著差异(P<0.01).在死亡概率预测中,Ps≤0.5者病死率明显高于Ps>0.5者,预测死亡危险率与实际病死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APACHEHEⅡ和APACHEⅢ皆可用于EICU的病情评估,APACHEDEHI的设计更为合理和严密,APACHEⅡ较简单易用.

    作者:魏强;王明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