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段食管癌术后健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罗卫民;张军;林意;李谦平;杨海泉

关键词:食管癌, 胸腔积液, 术后
摘要:目的 探讨中段食管癌术后健侧胸腔积液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对552例中段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术式、术中肿瘤外侵情况、术后健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23例(4.17%)患者发生健侧胸腔积液,淋巴结清扫范围增大则显著增加其发生率(P=0.037),术毕清除对侧胸腔积气、积液则显著低于未清除(P=0.029).结论 淋巴结清扫范围过大及术中未彻底清除对侧的积气、积液均可增加该并发症的发生率.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困难,治疗存在争议.放射治疗是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分子影像学及适形调强放疗被用于其诊断及治疗,为精确放疗提供了依据,本文就国内外放射治疗的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罗杨坤;谭燕;文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胺碘酮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158例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利多卡因(53例)、胺碘酮(55例)、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50例)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 利多卡因组总有效率54.72%,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1.82%,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总有效率76%,胺碘酮组及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组与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胺碘酮对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有比较好的疗效.

    作者:谭光林;段文涛;肖莉;杨思芸;孙治勇;李四新;杜平;焦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本组全为单侧发病,多发生于肾脏的一极,也可全部,常表现为强化不均匀的实性肿块,瘤内常有坏死、囊变,少数有出血、钙化,典型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变薄,呈新月形或肾的正常结构消失.本组术前诊断准确率94%(34/36).结论 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肾母细胞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侵犯的范围及转移情况,对肿瘤分期、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极高的价值.

    作者:李胜;陈玉峰;侯明伟;郑怀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薄层CT征像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规头颅CT扫描加薄层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行常规头颅CT扫描,对兴趣区加薄层扫描,现察常规头颅扫描结合局部薄层扫描条件下颅内脑组织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6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平扫时,脑叶低密度区显示不明显,30例小脑幕缘高密度影显示模糊,4例单纯脑沟可疑高密度影,加薄扫后痛灶清晰显示.结论 常规头颅CT扫描结合对脑叶低密度区及高密度区显示模糊的层面进行薄层扫描,能清楚显示常规头颅扫描未能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灶,特别是对脑回、脑沟显示更清晰,能够观察徽细的脑组织密度变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邱学青;任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腔内置管引流并灌注香菇多糖治疗恶性体腔积液50例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腔内灌注对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有效性.方法 入选患者共50例,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经皮行腔内置管引流积液,并给予腔内局部灌注香菇多糖1mg+生理盐水40ml,每周给药2次.结果 两周后给药有效率44%,4周后有效率68%,且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腔内置管引流并灌注香菇多糖对恶性体腔积液治疗有效,副反应可以耐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佳明;白娟;郑玲;张鸿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及p75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TrkA及p75的表达,并比较嗜神经组与非嗜神经组间TrkA/p75染色强度相对值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40例ACC组织中,神经侵袭组有19例,非神经侵袭组21例.TrkA表达阳性率90%,嗜神经组TrkA表达较非嗜神经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75阳性表达率90%.嗜神经组p75表达较非嗜神经组亦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神经组TrkA/pT5染色强度相对值较非嗜神经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rkA与p75的表达升高与ACC的嗜神经性均有关;TrkA在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过程中可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宋晓萌;俞大力;吴煜农;陈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胸腔内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胸内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15例胸内巨大肿瘤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6例;右胸8例,左胸7例.肿瘤重2000~3800g.单纯肿瘤切除10例,合并左肺上叶切除2例并部分心包切除2例,上腔静脉成形术1例,4例加胸膜液氮冷冻治疗.结果 无院内死亡.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1例,胸腔内出血2例,均经积极救治后痊愈.结论 积极的术前准备是关键,麻醉后气管、大血管受压可引起窒息、休克危险,应引起重视.手术切口要充分显露,术中可分块切除或控制瘤蒂后整个切除,注意术中大出血,防止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作者:李先锋;马金山;努尔兰;王小雷;阿不力米提;肖开提;杨勇伟;金澄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急性脑积水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伴急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0例SAH伴急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0例SAH伴急性脑积水患者治愈35例,占58.3%;死亡25例,病死率为41.6%,其中血糖升高者病亡率为62.5%,发病有意识障碍者死亡率为60.0%.结论 SAH伴急性脑积水的症状体征难以与SAH鉴别,动态CT或MRI检查可确诊,有意识障碍、反应性血糖升高者死亡率显著增加,脑室积血、脑血管痉挛及血压升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SAH伴急性脑积水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死亡的重要因素,动态观察、早期诊治十分重要.

    作者:杨止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HBV血清标志物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常规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抗原.结果 分析常规的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发现,表面抗原阳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作为临床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的一项理想检测指标.

    作者:于莉;龚见习;陈新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24例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我科自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的2年时间里,对其中24例AMI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了解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疗.结果 24例患者在发病后的<2 h、2~6 h、6~12 h、>12 h内,得到及时治疗者分别为5例、15例、3例、1例,死亡2例.结论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可以让AMI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获得大收益.

    作者:熊宁;王强;魏璐;侯新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器械助产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评价产钳助产与胎头吸引助产的优劣,指导临床正确运用器械助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8例使用产钳术或胎吸术分娩的产妇资料,比较两者的成功率、放置器械至胎头娩出时间、母亲软产道损伤的发生率及新生儿损伤等情况.结果 278例均助产成功,胎吸组的成功率(96.50%)较产钳组(99.19%)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放置器械至胎头娩出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母亲软产道损伤及胎儿头颅损伤发生率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低位产钳和胎吸助产是解决第二产程官缩乏力或胎儿宫内窘迫的良好手段,手术时间短,产后恢复好,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与自然分娩并无大的差异.

    作者:袁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段食管癌术后健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段食管癌术后健侧胸腔积液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对552例中段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术式、术中肿瘤外侵情况、术后健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23例(4.17%)患者发生健侧胸腔积液,淋巴结清扫范围增大则显著增加其发生率(P=0.037),术毕清除对侧胸腔积气、积液则显著低于未清除(P=0.029).结论 淋巴结清扫范围过大及术中未彻底清除对侧的积气、积液均可增加该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罗卫民;张军;林意;李谦平;杨海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治疗早期智齿冠周炎11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治疗早期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诊治的早期智齿冠周炎1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分别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碘甘油局部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4%,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治疗早期智齿冠周炎疗效较显著.

    作者:王思宏;宋义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Np63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Np63和VEGF在膀胱移行上皮癌(TCCB)中的免疫组化表达及与膀胱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56例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行△Np63和VEGF检测,将结果与病理分级、分期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Np63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P<0.05).△Np63和VEGF在低分化、浸润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浅表性癌组织,在复发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初发病例,2个标记物在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和预后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Np63与VEGF呈正相关.结论 △Np63在膀胱癌中的异常表达是膀胱癌组织向浸润性发展和恶性程度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发挥促癌作用,△Np63可能是判断TCCB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伍季;王安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

    目的 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15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按成人用量的10倍给药每天一次,动物经给药10次,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脑缺血大鼠的行为状态、脑组织形态学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 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的行为状态,缩小缺血范围,降低缺血程度,使病变的脑组织得到明显地改善,减少缺血区神经元的死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白雪;左英;罗钢;杨思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取肩关节前侧入路,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5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3~7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按照Neer评分法评定疗效,优良率为85.7%.结论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允许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清毅;黄南翔;林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蜂灵软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蜂灵软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225、450、900 mg/kg BW剂量蜂灵软胶囊内容物给小鼠连续灌胃30~35d后,检测各项免疫指标.结果 蜂灵软胶囊能明显刺激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值、转化作用,促进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作用,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作用,增强小鼠的单核-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结论 提示蜂灵软胶囊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洁宏;韩彦彬;赵鹏;李彬;覃辉艳;黄超培;李凤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锁骨钩钢板与张力带钢丝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评价

    目的 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张力带钢丝两种手术方法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2例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后锁骨钩钢板固定或/和张力带钢丝固定各36例.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 锁骨钩钢板固定组无钢板螺钉松动及断裂;张力带钢丝组出现克氏针移位或松动16例,钢丝断裂2例.按Karlsson分类标准行肩关节功能评定,锁骨钩钢板固定组:优27例,良8例,差1例;张力带钢丝固定组:优21例,良10例,差5例.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术后可早期进行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是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固定方法.

    作者:谢德;谭鸿;陈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细胞凋亡计数和微淋巴管密度在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治疗前后的微淋巴管密度、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在不同治疗方法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试剂盒检测84例中晚期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治疗前后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凋亡指数(AI)及增殖指数(PI),分析LMVD、AI、PI在宫颈癌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随着临床分期增加LMVD增高,Ⅱa期与Ⅲ~Ⅳ期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t=7.53,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1组淋巴及1组以上淋巴结转移组LMVD依次增高,在CR+PR组和NC+PD组总的LMVD分别为6.93±4.37、8.56±4.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t=5.16,P<0.05).AI、PI在治疗前后随FIGO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放疗组、化疗组、放化疗组在手术后AI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手术后PI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LMVD、AI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术前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

    作者:何兴状;吴应轩;牟辉;张英;刘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光固化树脂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光固化树脂对前牙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酸蚀粘结技术,使用光敏树脂对1020颗不同原因导致的前牙缺损进行修复.结果 临床满意率92.54%.结论 光敏树脂是目前临床修复前牙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材料,有关材料的性能等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作者:邹小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