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梅;胡平;马亚琳
目的 总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感染85例患者.结果 85例患者中除1例所切取的皮瓣出现皮肤、皮下组织坏死,筋膜成活,后期游离植皮成活外,其余全部成活.6例伤口渗液,二期死骨摘除后愈合,其余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再感染,保留了肢体并且均恢复一部分感觉.结论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软组织缺损,具有骨折固定可靠、创面覆盖满意、早期进行关节功能练习等优点.
作者:张艳茂;刘会仁;曹磊;刘志旺;王岩;李国华;吴学强;贾庆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汶川大地震救援中某部长途徒步行军脚外伤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探讨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145名长途徒步行军男性救援队员为调查时象,调查脚外伤发生情况.结果 脚泡发生率46.2%;脚踝扭伤发生率2.8%;脚腿疼痛发生率为100%,其中脚腿肿胀发生率17.9%;脚部皮肤破溃发生率4.8%;脚软组织挫伤发生率1.4%.结论 长途徒步行军脚外伤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和防护.
作者:青廉;李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三联抗血小板(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ACS合并糖尿病(DM)出血并发症的临床观察.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确诊为非ST段抬高ACS合并DM患者174例,其中88例接受标准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联抗血小板治疗(两联组),86例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三联组),观察两组用药后出血并发症,并对所有出血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三联组与两联组出血并发症比较:严重出血,少量出血,血小板减少(<30×10 3/L)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所有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体重、吸烟史、高血压病史、肾功)进行亚组分析,患者年龄、体重、肾功能为出血的相关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痛史未显示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ACS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未增加出血事件,而老年、肾功能不全、低体重是出血并发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董玉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我科自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的2年时间里,对其中24例AMI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了解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疗.结果 24例患者在发病后的<2 h、2~6 h、6~12 h、>12 h内,得到及时治疗者分别为5例、15例、3例、1例,死亡2例.结论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可以让AMI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获得大收益.
作者:熊宁;王强;魏璐;侯新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及p75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TrkA及p75的表达,并比较嗜神经组与非嗜神经组间TrkA/p75染色强度相对值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40例ACC组织中,神经侵袭组有19例,非神经侵袭组21例.TrkA表达阳性率90%,嗜神经组TrkA表达较非嗜神经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75阳性表达率90%.嗜神经组p75表达较非嗜神经组亦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神经组TrkA/pT5染色强度相对值较非嗜神经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rkA与p75的表达升高与ACC的嗜神经性均有关;TrkA在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过程中可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宋晓萌;俞大力;吴煜农;陈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镜直视下置放记忆金属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癌性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6例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手术治疗的食管、贲门癌性狭窄患者,采用胃镜直视下置放记忆合金支架.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置放成功.吞咽困难症状均明显得到改善.食管气管瘘患者呛咳症状消失,有效率为100%.结论 胃镜直视下置放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安全,准确,疗效肯定.
作者:罗玉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486倒.结果 486例PKRP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2~110min,平均68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25~105g,平均49g.6例输血,无电切综合症发生.术后随访2~1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术前(28.5±3.4)分降至术后(10.4±2.9)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术前(4.8±0.9)分降至术后(1.95=0.7)分(P<0.05);大尿流率术前为(7.2±2.6)ml/s升至术后(19.75±3.2)ml/s(P<0.05).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9例,继发性前列腺出血3例,尿道狭窄5例.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兴;石洪波;张雪军;周吉;陈斌;余志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前路手术适应证.方法 分析78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同程度瘫痪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结果 随访2年以上,植骨全部融合,矫正度元丢失,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脊髓损伤恢复按Frankel分级,所有病例均恢复1-2级以上.结论 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不全损伤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李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15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按成人用量的10倍给药每天一次,动物经给药10次,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脑缺血大鼠的行为状态、脑组织形态学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 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的行为状态,缩小缺血范围,降低缺血程度,使病变的脑组织得到明显地改善,减少缺血区神经元的死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白雪;左英;罗钢;杨思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对严重烧伤病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35例严重烧伤病人,分为脓毒症组(20例)和非脓毒症组(15例).分别于两组患者伤后1d、5d、10d、15d、20d、25d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T淋巴细胞.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4、6、8(IL-2、IL-4、IL-6、IL-8)、TNF-α的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其凋亡率.结果 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伤后1d、5d、10d、15d、20d、25dT淋巴细胞的TNF和IL-2、IL-4、IL-6、IL-8的分泌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伤后1d、5d、10d、15d、20d、25d,脓毒症组患者CD4+/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非脓毒症组,而其凋亡率呈相反趋势(P<0.05或P<0.01),两指标呈显著负相关(r=-0.73,P<0.05).结论 严重烧伤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持续处于抑制状态;T淋巴细胞凋亡参与了脓毒症细胞免疫紊乱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李江华;何明武;胡军;姚忠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本组全为单侧发病,多发生于肾脏的一极,也可全部,常表现为强化不均匀的实性肿块,瘤内常有坏死、囊变,少数有出血、钙化,典型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变薄,呈新月形或肾的正常结构消失.本组术前诊断准确率94%(34/36).结论 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肾母细胞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侵犯的范围及转移情况,对肿瘤分期、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极高的价值.
作者:李胜;陈玉峰;侯明伟;郑怀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99mm 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m Tc-MDP)骨三相显像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8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99mm Tc-MDP骨三相显像的特点.结果 所有病例病变部位动脉期血流灌注均高于对侧,血池相期病变部位放射性浓聚程度增高,延迟显像病变部位骨放射性浓聚程度明显增高,其中8例邻近肢体关节放射性分布高于对侧.结论 99mm Tc-MDP骨三相显像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龚建辉;黄慧;王洪州;董晓芳;唐珍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应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方法 分析腹腔镜下肌瘤剔除40例与传统开腹手术52例的临床资料,对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时间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术后病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选择好适应症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广泛开展.但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作者:赵玉华;关玉静;孙万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中是否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和术后鼻腔粘连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185例(310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病变的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其中92例(147侧)行单纯内窥镜鼻窦手术(对照组);另93例(163侧)在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同时行改良鼻中隔高位偏曲矫正和中鼻甲整形术(处理组).术后对这2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处理组鼻腔粘连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对于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减少粘连,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内的治愈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曾卫东;骆文龙;范贤勇;周浩;黄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段食管癌术后健侧胸腔积液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对552例中段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术式、术中肿瘤外侵情况、术后健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23例(4.17%)患者发生健侧胸腔积液,淋巴结清扫范围增大则显著增加其发生率(P=0.037),术毕清除对侧胸腔积气、积液则显著低于未清除(P=0.029).结论 淋巴结清扫范围过大及术中未彻底清除对侧的积气、积液均可增加该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罗卫民;张军;林意;李谦平;杨海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输液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5例院前急救中的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安全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比较两种留置针性能的优缺点.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局部不良反应、再输液不通畅、外渗等方面具有差异性(P<0.05),研究组针刺伤的危险发生率为0.结论 安全留置针榆液在院前救护中值得推广.
作者:黄丽;杜建蓉;黄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影响因素,提高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成功率.方法 对32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分析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的时间、套头部位、空气灌肠中解痉药物的使用的关系.结果 整复率与发病时间、套头部位、病理类型、整复压力的掌握及解痉药物的适时选用有关.结论 早期诊断,及早采用空气灌肠的方法进行整复,合理控制空气灌肠的整复压力,必要时选用解痉药物,可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
作者:景彦民;王利顺;闫春霞;金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护理查房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主要的方法,也是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持续改进护理方法为目标,实施护士长危重病人查房制度,提出指导性意见,作好详细记录.护理部每月不定时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科室经济效益挂钩,大大降低了危重病员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病员满意度.
作者:杨小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与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替米坦80~160mg/d)56例,B组(赖诺普利10~20mg/d)59例,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压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血压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肾功能无明显变化;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与赖诺普利单独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且替米沙坦较赖诺普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薇;拓步雄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测定犬脑组织中异丙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4.6×150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 异丙酚的线性范围0.1~8μg/ml(r=0.9998),低检测限和低定量限为0.02μg/ml(S/N=3)和0.08μg/ml(S/N=10).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89.5%、92.0%、96.16%,日内精密度和日问精密度分别为5.O%、4.2%、4.55%和6.74%、2.72%、5.07%.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可用于测定犬脑组织和血浆中异丙酚的含量.
作者:周枝凤;陈凌云;谢丰永;林春水;马安德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