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影响因素

景彦民;王利顺;闫春霞;金伟

关键词:肠套叠, 整复, 空气灌肠,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影响因素,提高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成功率.方法 对32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分析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的时间、套头部位、空气灌肠中解痉药物的使用的关系.结果 整复率与发病时间、套头部位、病理类型、整复压力的掌握及解痉药物的适时选用有关.结论 早期诊断,及早采用空气灌肠的方法进行整复,合理控制空气灌肠的整复压力,必要时选用解痉药物,可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746份归档护理病历的缺陷分析及管理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归档护理病历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及管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746份归档护理病历质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在的主要缺陷是重点不突出、无专科特点、文理不通、记录不准确、书写格式不规范、记录内容重复、自相矛盾、医护不一致、主观描述多、眉栏项目内容不全.结论 护理病历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影响因素较多,通过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确保书写时间,完善质量监控,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以提高护理病历的质量.

    作者:马英;冯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中是否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和术后鼻腔粘连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185例(310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病变的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其中92例(147侧)行单纯内窥镜鼻窦手术(对照组);另93例(163侧)在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同时行改良鼻中隔高位偏曲矫正和中鼻甲整形术(处理组).术后对这2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处理组鼻腔粘连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对于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减少粘连,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内的治愈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曾卫东;骆文龙;范贤勇;周浩;黄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采用临床实用法配制药液注射器细菌污染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研究采用临床实用法[1]配制药液次数与注射器细菌污染的关系.方法 实验1组和实验2组各取150具注射器,抽吸药液方法均采用临床实用法,实验1组配置非抗生素类药液,加药注射器使用3次、5次、8次;实验2组配置抗生素类药液,加药注射器使用次数同实验1组.观察两组注射器细菌污染情况及微生物分类情况.结果 采用临床实用法配置药液,实验2组结果同实验1组.即:加药注射器连续使用3次与使用5次、8次分别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药注射器连续使用5次与8次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启封后的加药注射器在1小时内抽吸同种药液,连续使用3次,具有安全性.

    作者:刘彦荣;张丽华;李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开腹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我院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和腔内介入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的身体状况、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在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P<0.05).结论 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比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蒋岚杉;崔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自杀性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自杀患者急性中毒资料进行分析,为今后自杀患者发生急性中毒提供防治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932例自杀急性中毒患者的中毒情况、月份分布、患者性别与年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自杀性急性中毒病例中,女性551例,男性381例.自杀性中毒年龄发生在19~38岁者占60.08%.自杀性急性中毒的人数与国民经济发展呈负相关(r=-0.985,P<0.05).自杀急性中毒时间以每年1,2,5,6月多见.结论 自杀性急性中毒患者以中青年为主,且女性多见;冬季和夏季自杀性急性中毒病例居多;经济发展速度快,则自杀性中毒人数相对较低.

    作者:代将;王雷;付晶;荆晓明;王晓梅;施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烟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烟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水平、临床意义及在烟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0例烟雾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血清VEGF和HGF的水平.结果 烟雾病患者血清VEGF和H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VEGF和HGF在烟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尤志珺;周少华;席刚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胸腺肽α1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胸腺肽α1(Tα1,日达仙)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在肿瘤的生物治疗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Tα1对肿瘤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现状做简要综述.

    作者:肖凌;余曦;汪晓东;李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骨骼化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骨骼化乳内动脉桥应用的早期结果和经验.方法 对52例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骨骼化方法游离乳内动脉,左乳内动脉均与前降支吻合,16例右乳内动脉与其它分支吻合,其余用大隐静脉吻合.结果 全组共使用单乳内动脉36例,双乳内动脉16例,平均吻合口数4.05±1.75个/例,无胸腔积液和胸骨感染;院内1例死于脑卒中,死亡率1.92%(1/52);发生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5.77%(3/52),其中脑部并发症2例,胸腔积液1例.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结论 在CABG中应用骨骼化乳内动脉安全、可靠,早期疗效满意.

    作者:石践;蔡振杰;邵展社;康云帆;李学文;王宗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苯妥英钠对脑卒中患者血清HDL-c水平及卒中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苯妥英钠对脑卒中患者血清HDL-c水平及脑卒中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3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苯妥英钠治疗组及同期3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组常规予以降血压及抗血小板治疗,苯妥英钠治疗组:苯妥英钠0.1 Bid,6个月后改为0.1qd,随访两年,随访期间每6个月检测HDL-c水平,比较两组脑卒中复发率和HDL-c水平变化.结果 苯妥英钠治疗组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六个月后血清HDL-c 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随访两年,苯妥英钠治疗组6个月后HDL-C仍维持在一较高水平.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苯妥英钠能提高血清HDL-c水平,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作者:赵颖;赵连东;王增军;林森;卢玉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7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前路手术适应证.方法 分析78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同程度瘫痪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结果 随访2年以上,植骨全部融合,矫正度元丢失,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脊髓损伤恢复按Frankel分级,所有病例均恢复1-2级以上.结论 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不全损伤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李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序贯在肝叶切除术后胆漏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后胆漏患者早期使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序贯疗法减少胆漏的作用,探讨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我科近年因胆管结石施行肝叶切除术后胆漏的17例患者,其中3例再次手术治疗;7例单纯接受生长抑素治疗(生长抑素组);另7例序贯应用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治疗(序贯组),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序贯组腹腔引流量及拔管时间明显少于生长抑素组(P<0.05).结论 术后早期使用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序贯治疗有助于减少腹腔引流量.提高胆漏的自愈率.

    作者:曾天才;王卫星;陈先祥;蔡庆和;刘小波;张林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鼠β-防御素6与甲型流感病毒M2e基因融合表达及其免疫特性研究

    目的 构建小鼠β-防御素6(mBD6)与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胞外功能区(M2e)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免疫特性.方法 通过重叠延伸PCR法(overlap-PCR)将M2e与mBD6通过一段多肽接头Gly4Ser融合成为mBD6-M2e.将其插入戢体pcDNA3.1(+),构建成pcDNA3.1(+)/mBD6-M2e.鉴定正确后,转染MDCK细胞,免疫荧光、MTT检测mBD6-M2e表达和分泌.免疫小鼠,半定量PCR检测脾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CCR7表达.结果 融合基因mBD6-M2e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mBD6-M2e构建成功,在MDCK细胞膜上成功表达融和蛋白,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免疫小鼠细胞因子表达改变.结论 融合基因mBD6-M2e真核表达栽体成功构建,为研究防御素在流感病毒核酸疫苗中的佐剂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冯伟;李婉宜;李明远;张强;巩天祥;刘冯欢;罗俊;邝玉;王保宁;蒋忠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段食管癌术后健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段食管癌术后健侧胸腔积液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对552例中段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术式、术中肿瘤外侵情况、术后健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23例(4.17%)患者发生健侧胸腔积液,淋巴结清扫范围增大则显著增加其发生率(P=0.037),术毕清除对侧胸腔积气、积液则显著低于未清除(P=0.029).结论 淋巴结清扫范围过大及术中未彻底清除对侧的积气、积液均可增加该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罗卫民;张军;林意;李谦平;杨海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灾后绵竹学校板房食堂卫生监督管理探讨

    震后绵竹板房学校食堂食品卫生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如何做好日常监管已成为目前摆在灾区卫生监督员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查找目前板房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以确保灾种后师生的饮食安全.

    作者:龚杰;王戈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影响因素,提高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成功率.方法 对32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分析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的时间、套头部位、空气灌肠中解痉药物的使用的关系.结果 整复率与发病时间、套头部位、病理类型、整复压力的掌握及解痉药物的适时选用有关.结论 早期诊断,及早采用空气灌肠的方法进行整复,合理控制空气灌肠的整复压力,必要时选用解痉药物,可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

    作者:景彦民;王利顺;闫春霞;金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鼠β防御素2、3融合基因载体构建及其抗流感病毒作用

    目的 构建mBD2与mBD3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栽体,检测其在MDCK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抗病毒特性.方法 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mBD2与mBD3基因片段,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SOE-PCR)将mBD2与mBD3通过一段多肽接头Gly4Ser连接为融合基因mBD2与mBD3.将该融合基因插入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获得重组质粒pcDNA3.1(+)/mBD2-mBD3,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转染MDCK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情况,后采用CCID50测定并分析抗流感病毒作用.结果 经鉴定后证实,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BD2-mBD3正确,该重组质粒能在MDCK细胞中稳定表达,CCID50实验结果说明有较好的抗流感活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mBD2-mBD3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证实其融合蛋白能在MDCK细胞中稳定表达,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防御素抗病毒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强;李明远;丰锋;巩天祥;李婉宜;刘冯欢;冯艳;邝玉;王保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取肩关节前侧入路,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5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3~7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按照Neer评分法评定疗效,优良率为85.7%.结论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允许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清毅;黄南翔;林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的急诊低血糖症

    突发性意识障碍是急诊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接诊医生遇到此类患者常考虑为急性脑卒中,而血糖过低导致的脑功能障碍与之类似,极易误诊为脑梗死.本文对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的10例低血糖症进行总结分析,目的 提醒临床医生广开思路,想到低血糖脑病的可能,以便提高确诊率.

    作者:吴敬军;肖文革;唐蕊;张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ANA、ENA、dsD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敏感性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ANA、ENA、dsDNA三类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敏感性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血清2319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dsDNA,用免疫印迹法测定ENA,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2319例标本中,ANA共检出阳性728例,ENA检出阳性200例,dsDNA检出阳性80例.在728例ANA阳性标本中,ENA阳性199例,dsDNA阳性79例;在1591例ANA阴性标本中,ENA阳性1例,dsDNA阳性1例.在86例nRNP为阳性的标本中,颗粒型8p例;在31例Sm.nRNP同为阳性的标本中,颗粒型29例;在9例Scl-70的阳性标本中,均质型7例.结论 ANA、ENA、dsDNA三类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敏感性有显著的差异;ENA多肽抗体谱中的Sm.nRNP.Scl-70的阳性与ANA的荧光模式有一定的关联;在ANA阴性的标本中检出ENA和dsDNA阳性的可能性很小.

    作者:黄雪梅;蒲泽晏;刘方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实施护士长危重病人查房的体会

    护理查房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主要的方法,也是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持续改进护理方法为目标,实施护士长危重病人查房制度,提出指导性意见,作好详细记录.护理部每月不定时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科室经济效益挂钩,大大降低了危重病员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病员满意度.

    作者:杨小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