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位胰腺的诊治进展

曾蕾;李胜;陈玉峰

关键词:异位胰腺, 诊断, 治疗, 研究进展
摘要:异位胰腺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学说众多,但归纳起来多数现点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异常造成.异住胰腺无特征性临床体征且发病部位较多,但仍以胃和十二指肠为多见,若发生在此处,则辅助检查中以X线造影和内镜检查具价值.若发生于胃十二指肠以外的部位在发现病灶方面超声、MSCT更具优势,但不能定性.定性诊断仍需手术病理切片检查.异位胰腺的治疗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可手术切除,手术方式视病灶位置、累及范围等情况而定.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黄芪煎剂对小鼠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复方黄芪煎荆对改善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比较复方黄芪煎荆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抑制小鼠及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复方黄芪煎剂可以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血清溶血素的水平,增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PFC)的数量,明显改善环磷酰胺(Cy)及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体液免疫抑制.结论 复方黄芪煎荆具有改善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辅助制剂.

    作者:高春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术后引流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创面脱落癌细胞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150例结直肠癌术后引流液作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将结果与相关因素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脱落癌细胞阳性者38例,占25.33%(18.37%~32.29%).Logistin回归分析看,年龄、性别、T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均是脱落癌细胞的危险因素.结论 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肿瘤大小、痛期早晚、组织学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提高手术操作质量可降低脱落癌细胞阳性率.

    作者:黄文河;庄业忠;吴俊东;黄棉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外科无菌手术薄膜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无菌手术薄膜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0例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选用45 cm×45 cm的特殊外科无菌手术薄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 即消毒后切口巾铺在切口四周,然后再铺上中单和剖腹大单,时比两组的效果,进行X2检验.结果手术结束后实验组手术间污染率、手术人员污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利用外科无菌手术薄膜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手术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汪秀琼;卿绍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目的 现察雷贝拉唑四联方案4日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12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四联方案)和对照组(三联方案)各6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10mg、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35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共4d.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共7d.活动期溃疡抗HP治疗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0mg,1次/d,疗程2周.观察HP根除率、活动期溃疡和糜烂性胃窭炎的愈合率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按治疗意向(ITT)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83.33%、71.67%,按完成随访病例(PP)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94.55%、77.78%(P<0.05);两组对活动期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糜烂性胃窦炎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8.33%、11.67%(P>0.05).结论 雷贝拉唑与RBC四联4日疗法是一种短程、高效、安全的根除HP的方法 ,值得进一步试用.

    作者:何明顺;漆红;李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头翁醇提物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基质金属蛋白酶-3调控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白头翁醇提物对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组3组.TNBS法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后白头翁组予以白头翁醇提物水溶液(2g/kg·d)2mL灌肠.于第8天评价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TNF-α、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MMP3-mRNA的表达.结果相比模型组,白头翁组大鼠结肠粘膜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TNF-α含量、NF-κB p65的表达、MMP3-mRNA的表达均降低(P均<0.01或P<0.05),而IL-10含量增高(P<0.01);MMP3-mRNA的表达与NF-κBp65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77.P<0.01).结论 白头翁醇提物对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MP3-mRNA的表达、抑制NF-κB的活性、平衡细胞因子网络等实现的.

    作者:张文远;程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超声检查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酒精性肝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经门诊和入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中,轻型酒精性肝痛18例,酒精性脂肪肝27例,酒精性肝炎16例,酒精性肝硬化14例.结论 通过对75例酒精性肝病超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起声检查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彦敏;陈景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柴胡疏肝汤对肝郁证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以柴胡疏肝汤治疗肝郁证勃起功能障碍(ED),检测相关指标,研究其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成年Wistar雄性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治疗组和模型组.以束缚筒慢性应激束缚法制作肝郁ED模型.治疗组灌服柴胡疏肝散浓缩液,其他两组分别以相应剂量清水同步灌胃.造模共8周,检测性活动,包括嗅舔次数,首次爬背时间,爬背次数,累计爬背时间,体重差,睾丸重量及病理切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累计爬背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累计爬背时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正常组累计爬背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与治疗组和模型组体重差有极显著差异(P<0.01).睾丸病理切片正常组、治疗组与模型组存在差异.正常组与治疗组相比总Nos活力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与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iNos活力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肝郁ED阴茎组织iNOS大量增加,从而使具有活性的NO产量降低导致ED,同时存在睾丸组织细胞的病理改变.柴胡疏肝汤可以增强肝郁ED大鼠的性活动能力,是通过提升总NOS,减低iNOS(与模型组相比)来维持勃起功能,并对性器官发挥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作者:金玉忠;王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FOLFIRI一线治疗晚期胃癌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现察伊立替康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FOLFIRI)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的生存时间(OS)及毒副作用.方法 50例经过组织学证实的晚期胃癌患者接受FOLFIRI方案治疗,主要终点是:客现有效率(RR)、PFS、总生存时间(OS)及毒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均可以接受疗效及生存评价,其中部分缓解(PR)23例(46.0%),稳定(SD)13例(26.0%),进展(PD)14例(28%),无CR病例.RR为46.0%,中住PFS时间为6.4个月,中位OS为10.6个月.结论 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局部晚期和转移性晚期胃癌能够提高RR、PFS及OS,副作用轻,耐受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建林;易全会;任章霞;杨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声门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发生声门下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及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 对1例发生在声门下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发生于声门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肿瘤占位造成的气道占位及咳嗽.镜下肿瘤细胞呈巢团状排列,血管比较丰富,肿瘤细胞为瘤细胞为圆形或多边形,细胞之间界限明显、胞膜清晰、胞浆丰富透亮,部分瘤细胞胞浆可见淡红色嗜酸性细微颗粒,细胞和分裂相少见.瘤细胞间分布较多薄壁小血管,呈网状或裂隙样.免疫表型:SMA、HMB45、NSE阳性,CK、CgA、Syn、Calponin,CD31、Desmin、Myosin和S-100蛋白均阴性.该患者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是近才被普遍认同的一种软组织肿瘤,主要发生在肝、肾、子宫等部位,发生在声门下十分罕见,该肿瘤一般被认为是良性或者低度恶性,该肿瘤的预后较好.

    作者:李杰;石怀银;陈薇;于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

    目的 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经验.方法 72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并明确病变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单独直接圈套切除或EMR-L或EPMR或联合以上方法 切除痛变.病变标本固定、标注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EMR耗费时阃为15~70分钟,平均为(30±3.1)分钟.病理结果为:息肉、粘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黄斑瘤、Peutz-Jeghers综合征、低\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异位胰腺、LST,类癌、纤雏瘤.所有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的病理标本均未发现离切缘2mm内范围内存在癌变灶.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急性和1例延迟出血,相应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无穿孔或管腔狭窄出现.结论 EMR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文武;蹇贻;陈曦;吴晓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观察临床疗效、心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率44%,有效率35%,治疗组,显效率64%,有效率35%.对照组及治疗组随访6~8个月后比较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反映心室舒张功能的E/A值,各项指标的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更显著地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磊;蔡国才;姜轶;戴祖荣;董咪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目的 通过时保守治疗无效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探讨其手术治疗的积极意义.方法 总结分析44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行走距离平均增加50%,疼痛分数平均下降2分(0~4分).优20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结论 对腰椎退行性疾病伴腰椎不稳的手术结果表明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微波;张新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附子对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及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 探讨附子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干预和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采用卡介苗联合脂多糖法建立免疫性肝损伤的大鼠模型),低、中、高荆量治疗组各10只(治疗组采用附片免煎剂进行干预).取大鼠血清现察ALT、AST、TBIL的改变情况,取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代谢组学检测.结果各用药组均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ALT、AST、TBIL,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各用药组均能减轻肝组织的损伤.代谢组学检测表明附子免煎剂能减轻肝损伤所造成的小分子代谢物的改变.结论 中药附子免煎剂能够减轻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肝损害,具有一定的保肝降酶作用.

    作者:郭尹玲;扈晓宇;钟森;白松林;谭小燕;辜海英;王德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总结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519倒患者护理的资料,分析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因素.结果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包括:NICU护士应急能力低或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防范意识差;护患冲突;病情的现察不及时;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院内感染;护理文书书写风险;护理人员缺编导致的护理不到位等.结论 加强NICU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危重患者急救知识的培训,重视护士专业理论和技术探作培训,加强护患沟通,及时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院内感染,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保障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预防护理事件发生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齐志华;吴冬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丁咯地尔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成本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丁咯地尔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与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国内有关丁咯地尔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应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丁咯地尔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分别为95.87%(302/315)、79.32%(211/266);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59、13.93;前者相对于后者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1.96.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同时具有经济学价值.

    作者:方宝霞;时晓亚;李鹏;陈富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髓腔固位式固位体在固定桥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磨牙髓腔固位冠作为固住体的后牙固定桥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行髓腔固位式固位体的固定桥修复.结果48例牙列缺损修复后,随访0.5~3年,仅有1例桥基牙龈缘探诊出血,后经局部洁治,涂碘甘油,基本恢复健康.余47例患者无不适,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牙列缺损并要求固定修复的磨牙,牙体缺损较多,(牙合)龈距离较低,无法满足临床田位要求的此类病例,应用髓腔固位式目位体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并降低了临床修复此类病例的难度.

    作者:曹凤霞;王鲲;孙致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的处理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皱褶的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的患者39例(39眼)在手术显微镜下祛除角膜基质裸露区新生的角膜上皮组织,刮除角膜瓣皱褶处上皮,使角膜瓣展平,覆盖透氧角膜接触镜,观察所有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39例患者(39眼)角膜瓣复住良好,视力均恢复术前裸眼视力.结论 及时正确地治疗角膜瓣移位,可以避免严重的角膜并发症.

    作者:王洪;黄学文;黄海;陈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鼻息肉中核因子κB的活化对IL-1a转录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探讨鼻息内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r factor κB,NF-κB)的活化对IL-1a转录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取32例确诊为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以其中的14例患者的鼻中隔黏膜作对照,用凝胶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用RT-PCR检测IL-1a mRNA的表达,对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与IL-1a的转录水平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鼻息肉组织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鼻息肉组织中IL-1a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鼻息肉组织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与IL-1a的转录呈显著正相关(r=0.777,P<0.01).结论 IL-1a是鼻息肉中NF-κB激活后所分泌的重要的细胞因子,NF-κB和IL-1a引起的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鼻息肉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

    作者:王朝永;张麟燕;赵瑜;王平;廖秀清;谢才毅;熊仁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确定多指标医学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

    第六讲制定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应用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制定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value reg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有单独指标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value reg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 for one indicatrix)与多指标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value region in clin diagnosistreatment for multiple indicatrixes).现介绍制定这两种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

    作者:陈彬;张铭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318例抗结核性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 现察抗结核性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4月~2009年4月318倒抗结核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4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轻度损害者加用保肝治疗,患者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中、重度患者改用或停用肝毒性药物,并加保肝治疗,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导致抗结核治疗终止.结论 加强对抗结核治疗患者肝功能损伤的观察,并在早期加以保肝治疗,这是保证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福敏;陈勃江;周晓晴;杜宗汉;陈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