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

文武;蹇贻;陈曦;吴晓英

关键词: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消化道隆起型病变, 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经验.方法 72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并明确病变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单独直接圈套切除或EMR-L或EPMR或联合以上方法 切除痛变.病变标本固定、标注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EMR耗费时阃为15~70分钟,平均为(30±3.1)分钟.病理结果为:息肉、粘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黄斑瘤、Peutz-Jeghers综合征、低\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异位胰腺、LST,类癌、纤雏瘤.所有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的病理标本均未发现离切缘2mm内范围内存在癌变灶.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急性和1例延迟出血,相应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无穿孔或管腔狭窄出现.结论 EMR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段.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FOLFIRI一线治疗晚期胃癌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现察伊立替康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FOLFIRI)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的生存时间(OS)及毒副作用.方法 50例经过组织学证实的晚期胃癌患者接受FOLFIRI方案治疗,主要终点是:客现有效率(RR)、PFS、总生存时间(OS)及毒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均可以接受疗效及生存评价,其中部分缓解(PR)23例(46.0%),稳定(SD)13例(26.0%),进展(PD)14例(28%),无CR病例.RR为46.0%,中住PFS时间为6.4个月,中位OS为10.6个月.结论 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局部晚期和转移性晚期胃癌能够提高RR、PFS及OS,副作用轻,耐受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建林;易全会;任章霞;杨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短期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脑静脉血辁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患者的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总结136例CVT患者的短期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相关因素对CVT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136例CVT患者中治愈45倒,好转62例,无效29例,其中死亡2例.单变量分析显示:颅内实质病变、多发脑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前颅内压≥400 mm H2O、双侧横窦血栓以及直窦血栓是提示CVT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精神障碍和颅内深静脉系统血栓有提示预后不良的倾向.多变量分析显示: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治疗前颅压≥400 mm H2O、直窦血栓是CVT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单发脑静脉血栓以及溶橙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CVT患者短期预后良好,急性期死亡率为1.5%,78.7%的患者可缓解.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治疗前颅压≥400 mmH2O、直窦血栓是CVT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单发脑静脉血栓以及溶栓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须瑞;蒲传强;田成林;杨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疝囊组织瓣在Shoulolice法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自身组织材料疝囊壁行疝修补的手术方法 .方法 33例患者术中按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普通外科分册游离精索不横断提睾肌,沿疝囊轴线剥开形成疝囊瓣,距疝环2 cm切开疝囊腹膜层内荷包结扎疝囊颈,将疝囊瓣平铺,内侧固定于腹直肌鞘外缘,外侧固定于髂耻束上,再完成后续操作.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围手术期无切口感染、积血及并发症,术后随访2~4年无复发,局部无明显感觉障碍.结论 疝囊壁作为修补材料应用临床符合人体解剖,操作简单,恢复快,复发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卫;罗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RASSF1A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肿瘤抑制基因RASSF1A(RAS相关区域家族1A)在大肠肿瘤中表达及与肿瘤的病理类型、转移、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5例大肠癌、33例散发性大肠腺瘤、22例正常肠黏膜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肠黏膜上皮中90.9%显示阳性或强阳性,大肠癌中11.1%呈强阳性,37.8%呈阳性,37.8%呈弱阳性,13.3%呈阴性,与正常肠黏膜相比,RASSF1A蛋白表达有显著减少.经半定量分析,正常肠黏膜中RASSF1A蛋白表达均呈阳性,积分范围在1~12分,平均8.18分;大肠癌中RAsSF1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或缺失,积分范围在0~12分,平均4.04分,与正常肠黏膜相比,RASSF1A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减少.大肠癌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 RASSF1A蛋白在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均呈阳性,而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有显著减少,散发性大肠腺瘤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有所减少,提示RASSF1A功能的缺失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在腺瘤~癌序列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出现了一个渐进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肠癌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

    作者:邱春华;张志宏;韩盛玺;董丹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夏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穿刺细菌培养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24例病灶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脓肿壁可见环形强化,病灶内呈蜂窝或网格状、线条状强化及延迟强化.结论 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多样,但增强扫描有一定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

    作者:刘玥;邹文远;胡承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超声检查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酒精性肝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经门诊和入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中,轻型酒精性肝痛18例,酒精性脂肪肝27例,酒精性肝炎16例,酒精性肝硬化14例.结论 通过对75例酒精性肝病超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起声检查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彦敏;陈景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比较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0例神经胶质瘤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使用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维持麻醉,F组使用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和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HR、SpO2、MAP值,并现察术毕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结果在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R组和F组MAP和HR均下降,R组下降幅度大于F组(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和切皮时R组麻醉深度明显少于F组(P<0.05),拔管后5 min,R组MAP和HR明显高于F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P<0.05),两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且术后呼吸恢复快.

    作者:曾凡玲;丁汉琳;李明强;吴树宁;周立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内镜下行胃黏膜剥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内镜下行胃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及胃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40例内镜下行ESD治疗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42处病灶,术中急性少量出血率为2.4%(1/42),术后并发上腹痛30例(71.4%),迟发性出血5例(11.9%),未出现消化道穿孔.结论 对ESD治疗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ESD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春雨;张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有慢性根尖周炎,常规封药,瘘管持续不愈,或根管内渗液较多,或治疗后疼痛不适的患者42例43颗患牙,碘仿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封药.结果43颗患牙经1~2次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封药,症状消失,完成根管充填.结论 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可作为根管消毒的替代药物.

    作者:闫世霞;周毅;刘学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干扰Gnb211对节律基因mPer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干扰Gnb211表达对节律基因mPer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NIH3T3细胞,使其节律基因稳定表达,然后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Genesil1/Gnb211质粒(实验组)及pGenesil-1/veetor质粒(对照组)分别转染入NIH3T3细胞中,采用RT-PCR半定量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NTH3T3细胞中Gnb211及mPer1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Gnb211以及mPer1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但经余弦分析比较两组的mPer1表达周期无明显改变.结论 干扰Gnb211使节律基因mPer1表达量降低.

    作者:谯邦兴;朱雨;刘延友;邹晏;汪宇辉;江舟;王正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正常表现白质微观病变

    目的 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正常表现白质微观病变.方法 选取13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运用弥散张量技术观察脑正常表现白质微观病变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EDS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半年后随访,EDSS无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观察组白质各区域FA值降低,ADC值上升(P<0.01),经过治疗后12周,各脑区FA值上升,而ADC值下降(P<0.05).治疗后半年,各脑区FA值和ADC无变化.结论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正常表现白质存在微观病变.

    作者:粱辉;龚洁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布依族汉族居住地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较及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贵州布依族、汉族居住地成年居民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罗句县布依族、汉族地区801例20岁以上居民进行血清抗-HpIgG、IgM检测,并采用问卷方式记录与HP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IgG的阳性率为56.4%,IgM阳性率为29.2%,总感染率为68.7%,男女两性阳性率差异无显著,均随着年龄而增高(P<0.05);布依族、汉族感染率无差异.居住农村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城镇;饮用河水和生水明显高于饮用井水、自来水和饮用开水.多因素logistic后筛选出年龄,居住农村,饮用生水、吸烟、文化程度,月收入,饲养家畜(禽)为HP感染的7个重要流行因素.结论 贵州罗句县布依族、汉族地区是HP感染的高发地区;布依族、汉族感染率元差异;饮水和不发达的社会经济状况是造成该地区HP高感染的重要原因.

    作者:罗锦斌;周力;陈晓琴;龙瑞银;冯世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异位胰腺的诊治进展

    异位胰腺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学说众多,但归纳起来多数现点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异常造成.异住胰腺无特征性临床体征且发病部位较多,但仍以胃和十二指肠为多见,若发生在此处,则辅助检查中以X线造影和内镜检查具价值.若发生于胃十二指肠以外的部位在发现病灶方面超声、MSCT更具优势,但不能定性.定性诊断仍需手术病理切片检查.异位胰腺的治疗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可手术切除,手术方式视病灶位置、累及范围等情况而定.

    作者:曾蕾;李胜;陈玉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左旋肉碱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的疗效

    目的 现察左旋肉碱对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MHD)营养状况及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0例每周都透析3次的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予左卡尼汀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营养状态的指标、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六个月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转铁蛋白、白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时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用量减少,干体重上升及三头肌皮褶厚增加,且患者食欲和精神状态有好转.治疗组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同时病人透析中易出现的血压降低、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减少.结论 左旋肉碱可以改善维持性血透惠者的营养状况以及贫血,且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

    作者:赵进;何联勇;陈莹;张开俊;蔡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急诊手术的术式探讨

    目的 评价梗阻近端结肠全切、回肠-结直肠吻合术用于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急诊手术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行梗阻近端结肠全切47例的手术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47例均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h,平均2.1 h;术中出血50~150 ml;术后近期无并发症.全部随访6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0.5~4次,平均1.8次,无营养不良发生,血常规及血生化正常.全组均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 梗阻近端结肠全切、曰肠-结直肠吻合,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生活质量,是一种可供治疗梗阻性左丰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选择的安全术式.

    作者:黄义明;任明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与cagA、VacA基因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与cagA、VacA基因的关系.方法 将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窦部组织接种后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幽门螺杆菌的cagA、VacA基因,同时测患者血清抗体.结果81株敏感菌株cagA基因检出率77.8%,VacA基因检出率95.1%,58株耐药菌株cagA基因检出率38.8%,VacA基因检出率94.8%.结论 VacA基因与耐药性无关,耐药菌株中以不含cagA基因的HP菌株为主.

    作者:许俊;谢国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胰腺边缘的声像表现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胰腺边缘的超声表现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62例急性胰腺炎早期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与60例正常胰腺的超声图像特征对比.结果超声检查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以胰腺边缘的清晰度为依据,其诊断的敏感性高这88.7%(55/62),特异性86.7%(52/60),与正常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的超声诊断中,可将胰腺边缘的清晰度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此外,超声动态观察胰腺病情变化,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也很有价值.

    作者:唐仕军;刘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脂血症对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高低对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从收治的136例AP中,分检出高脂血症性AP 37例,其中重症AP 11例、轻症AP 26倒.比较两型血脂高低与AP发病的关系.结果轻症AP甘油三脂范围(14.13±2.14)mmol/L,重症AP甘油三脂范围(20.59±2.8)mmol/L,重症AP血脂显著高于轻症AP血脂(P<0.01).结论 血脂浓度与发病严重程度有关.AP患者病前和病中降低血脂可减少AP及重症AP的发生,也有益AP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周晓睛;杜宗汉;陈福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国产罗库溴铵肌松效应及安全性的评价

    目的 评价国产罗库溴铵的临床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纳入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病人48例,随机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每组各24例.以静脉推注咪达哇仑,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来完成麻醉诱导.肌松监测仪(TOF-Wacth)定标稳定3~5分钟后,静脉推注国产或进口罗库溴铵0.6 mg/kg.以单刺激(0.1Hz)潮定肌松程度,待肌松达大抑制时行气管插管.以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持续苴测肌松至单刺激恢复至基础值的75%.同时记录注入罗库溴铵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国产组与进口组相比,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单刺激75%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及给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元显著性差异.试验中并未观察到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罗库溴铵临床使用肌松效应与进口罗库溴铵相似,试验中未现察到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杨笛;李茜;刘斌;余海;杨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是一种可以将直肠肿瘤和直肠全层一起切除的手术方法 ,兼备内镜、腹腔镜和显微手术的优点,手术损伤较小,由于特殊器械的设计使TEM能切除距肛门4~25cm的肿瘤,达到有理想切缘的完整性切除效果,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TEM由德国的Buess设计发明,并于1983年首次报道,现已被接受用于大的直肠肿瘤的治疗.这项技术于1995年首次引入中国,蒙家兴等率先在香港报道了中国首例TEM资料.本文对TEM的特殊器械及手术方法 、适应证、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作者:刘纪锋;余利坚;王玉;姚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