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胃镜中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比较

曾浩;苏永勇;张雨涛

关键词:无痛胃镜, 瑞芬太尼, 芬太尼, 胃镜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在门诊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瑞芬太尼组(简称R)瑞芬太尼按0.2 μg/kg,即0.1 ml/kg给药;芬太尼组(简称F)芬太尼按0.5 μg/kg,即0.1ml/kg给药.分别缓慢静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1分钟后静脉缓注异丙酚重点观察记录:呼吸、循环、麻醉效果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R组比F组在麻醉效果定向力恢复时间指标优于F组.结论 小剂量瑞芬太尼能较好的满足门诊无痛胃镜的检查需要,且安全可靠,平均药品费用略低于F组.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川崎病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为尽早正确诊断川崎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3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患儿中3岁以内(包括3岁)占88.9%,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不典型川崎病24例(17.6%);全部病例均有发热5天以上,其他症状出现的频率依次是:口腔粘膜改变(95.6%),指趾端脱皮(94.1%),球结膜充血(88.2%),淋巴结肿大(86.8%),皮疹(82.4%).并发症中,冠状动脉改变68例(56.7%),心电图异常21例(27.6%),心肌酶升高42例(48.8%),肺炎18例(32.1%),尿蛋白阳性8例(5.9%),肝功损害1例(0.7%).结论 川崎病是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其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损害.

    作者:李锐;叶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短联律间期尖端扭转性室速综合征1例

    病例女,43岁,因反复胸闷、心悸伴黑朦、晕厥10年,复发加重2天急诊入院.门诊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早.短阵尖端扭转性室速12阵及1阵心室颤动(持续1分钟左右,捶击胸部而终止,QT间期正常,ST-T未见异常.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电解质及心肌酶谱正常.心脏超声示心脏结构及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否认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及特殊用药史.诊断为短联律间期尖端扭转性室速综合征.

    作者:陈序;吴稚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地震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地震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56例地震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输入甘露醇脱水消肿和/或行切开减压,减压有效并骨折者Ⅱ期行骨折固定,无效者及晚期者行坏死物清除保肢或截肢等治疗.结果 经早期减压疗效优良者48例(87.5%),其中7例患者经脱水治疗,1例有效,6例再行切开减压;而8例晚期患者死亡1例,截肢2例,肌肉部分坏死致相应关节功能障碍5例.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减压是治疗关键,否则疗效不佳;重视创面处理,防止感染;骨折者适当固定制动以及综合治疗,对病人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陶;王军;王伯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Thalidomide,国内商品名: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对1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沙利度胺治疗起始量为100 mg/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加量,每周增加100 mg/d,直到400 mg/d维持治疗,地塞米松15 mg/d,每月治疗1~4天.结果 18例MM部分缓解5例,好转10例,无效3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嗜睡等副作用,均可耐受,无不能耐受的毒副作用.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明显,副作用小,耐受性好,给药方便.

    作者:马春蓉;曹红;刘雅倩;姚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后路固定开放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开放手术加椎体成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方法 对21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取经后路椎弓根短节段复位固定,伤椎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羟基磷灰石组成的复合活性骨水泥.结果 21例患者随访11~24个月,术后疼痛消失16例,缓解5例;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1级13例,2级1例.结论 在老年性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椎体骨折时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伤椎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后路内固定的应力,可矫正后凸畸形,减少并发症.

    作者:万仲贤;王泽琼;陈泽;陈福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自护理论在剖宫产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护理论在剖宫产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20例剖官产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奥瑞姆自护理论的三个护理系统,让病人参与健康决策及力所能及的自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后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尿潴留、术后腹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自护理论对剖宫产病人进行护理可降低术后尿潴留、腹胀等并发症,促进病人身体康复及缩短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月香;张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血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患病新生儿血渗透压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96例患病新生儿,其中新生儿肺炎36例,新生儿黄疸21例,新生儿窒息24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4例,于入院时采集静脉血检查电解质、血糖、肾功,公式法计算血渗透压,以20例正常新生儿血渗透压作为对照.根据血渗透压制定输液方案.结果 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渗透压(261.0±1.5)mOsm/L,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渗透压(270.5±2.0)mOsm/L,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渗透压(252.2±3.8)mOsm/L,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血渗透压(258.0±3.2)mOsm/L,与正常新生儿血渗透压(288.6±17.5)mOsm/L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过调整输液方案,9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患病新生儿血渗透压较正常新生儿低,治疗时宜适当补钠,血渗透压测定对患儿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可提供帮助.

    作者:蒲友华;胡波;李亚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左膝关节完全性前脱位并腓总神经牵拉伤1例

    病例男,28岁,装卸工,2007年3月30日人院.患者入院前2小时,身背127千克食盐袋,左膝微曲,小腿外展,身体向右快速旋转起步时,突感左膝剧痛无力而摔倒在地,稍后出现左小腿麻木.查体:左膝关节呈半委屈畸形,肿胀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外展分离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均阳性.左小腿外后侧及足背痛感减退.X线片示左胫骨上端向前完全脱位,并略偏向右侧.

    作者:王义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35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总结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认识.方法 对35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经补钾及同时治疗甲亢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发作时需积极补钾,同时规律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避免复发.

    作者:范德先;谢永福;何国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脏损伤12例救治体会

    目的 总结心脏损伤的抢救体会,以改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2例心脏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其中开放性损伤6例,钝性损伤5例,医源性损伤1例.结果 12例病人全部急诊手术,死亡1例,3例病人术后1~3个月复查见心包积液,其余8例伤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心脏损伤患者,需早期做出诊断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的关键.

    作者:沈凯;黄斌;陈国强;吴松;虞桂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剖宫产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100例ASA Ⅰ-Ⅱ级的产妇,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每组50例.CSEA组经L2-3穿刺,珠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2.0ml,注射速度控制在20~30s.仰卧位后调节痛觉阻滞平面达T7水平.EA组也经L2-3进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侧置管3~5cm,常规注入2%利多卡因实验量3~5ml,之后注入2%利多卡因5~8ml,尽可能使手术开始前痛觉阻滞上限迭T7水平.术中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记录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产妇SpO2均维持在95%以上,HR、SBP、DBP的变化两组间相近;麻醉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CSEA组明显快于EA组;不良反应情况两组间相近,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结论 CSEA组起效迅速,阻滞完善,麻醉效果优于EA组,且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是剖宫产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耿启忠;黄小玲;李兰洋;任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287例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OC组1146例与LC组1141例,对两组术式的成功率、疗效、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切口脂肪液化、术后镇痛药与镇痛泵的使用、术后下床活动、术后拆线时间及住院与康复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中胆管损伤OC组1例,LC组2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OC与LC均是目前临床治疗胆囊病变的手术选择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镇痛需求、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拆线时间、住院与康复时间及切口脂肪液化等方面,LC较OC更具优越性,适宜LC的患者,应首选LC方式;但对粘连重、需充分暴露术野者,仍应选用OC方式.

    作者:王文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螺旋CT多平面重组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的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例全身不同部位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行多平面重组.结果 多平面重组能够多方位、多角度显示病变的范围和比邻关系,对于复杂解剖结构、解剖交界部位疾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结论 恰当选择多平面重组技术,正确应用不同的重组方法,针对病变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可为临床提供更直观可靠的信息.

    作者:刘启芬;李恕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七总皂甙抗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抗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UUO模型组、PNS治疗组和氯沙坦(ARB)治疗组.术后3、7、14天和21天每组随机选择5只大鼠处死,收集肾组织.分别用Western杂交、免疫组化检测α-SMA的表达;用Real-Time PCR检测UUO术后大鼠α-SMA 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肾组织α-SMA表达,对于3d、7d,仅UUO组、PMS组均高于SOR组,其余任意两组比较均相近;14d、21d,仅PNS组与氯沙坦组均相近,其余任意两组比较均不同.UUO组、PNS组、氯沙坦组的时间与α-SMA表达间存在相似的正相关的曲线关系.大鼠肾组织α-SMAmRNAACT值,SOR组、氯沙坦组的7d与14d观察值均相近,其他组14d观察值均低于7d.结论 PNS能有效下调UUO大鼠肾脏组织α-SMA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具有抗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作者:冯胜刚;李光明;樊均明;杨岳;白亚君;谢席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3例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体外循环转流体会

    目的 探讨10公斤以下先心病患儿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33例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外科矫治术.采用膜式氧合器,预充量520~730ml,心肌保护采用改良St.Thomas液.21例使用人工肾透析器改良超滤(MUF).结果 主动脉阻断时间(37.5±20.2)min,体外循环时间(64.4±26.3)min.转流过程平稳,全部顺利停机.结论 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体外循环管理应尽量减少预充,积极排出体内多余水分,重视心肌保护,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是确保体外循环成功的关键.

    作者:谢颖;岳济民;张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恶性食管气管瘘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恶性食管气管瘘的认识,选择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23例恶性食管气管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带膜食管支架技术治疗和一期切除气管成形术.结果 23例患者中选择带膜食管支架技术治疗15例,临床治愈12例,好转3例,生存时间平均7.6个月,一年生存率23.0%;选择一期切除气管成形术8例,临床治愈6例,好转2例,一年生存率58.0%,生存时间平均14个月.结论 手术后生存时间较其他疗法长,而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手段为带膜食管支架技术,它治疗晚期食管癌所引发的恶性食管气管瘘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刘浩;黄娟;岑小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无创正压通气与硫酸镁联合治疗9例重症哮喘

    2004年12月~2007年5月,我们采用无创通气联合硫酸镁治疗9例重症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19~59岁,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无明显心功能不全、低血压、严重心率失常及气胸等机械通气禁忌症.

    作者:王贵臣;王英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二丁胶囊辅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青霉素与二丁胶囊联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青霉素与二丁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青霉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优于对照组(80%).结论 青霉素与二丁胶囊联合治疗急性扇桃体炎效果更佳.

    作者:刘显志;李代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人窦性心率震荡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痛患者与正常人窦性心律震荡指标有相近.方法 共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三组,同时测量其窦性心率震荡指标.结果 三组受试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无差异.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正常,尚不能以窦性心率震荡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

    作者:刘连元;刘淑华;刘瑞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儿毒鼠强中毒致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毒鼠强(TET) 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治疗经验,提高其治愈率.方法 对误服毒鼠强患儿彻底清除体内毒物,尽早应用苯巴比妥钠、安定等控制癫痫大发作,及时静脉营养支持,以防治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生.结果 救治32例中,徐死亡4例外.其余28例肝功能、心肌酶及脑电图异常者,均先后恢复正常.结论 彻底清除毒物、抗癫痫发作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毒鼠强致小儿MODS的关键.

    作者:邓长秀;聂采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