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临床分析

王建国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临床表现, 诊断
摘要:目的 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3~2005年诊治的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病人均病情稳定,脂肪肝程度减轻,血脂、血糖下降.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无特异性症状,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可以防治的.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医院文化建设的几个切入点

    医院文化已经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及精神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而医院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抓好切入点,切实有效推动医院的发展.

    作者:吴显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35例乳头溢液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乳头溢液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31例良性病变,术后随访6个月未再溢液;4例乳癌,1例1年后死于肺转移,余3例至今仍在.结论 乳头溢液大多为良性病变,但不要忽视乳癌的诊断.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乳癌.

    作者:张树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及美容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及修复方法,以求得佳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我们应用手术治疗了18例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病人,并对手术修复方式进行探讨.结果 8例患者均一期愈合,随访3~5年,除2例失访外,均无复发.原皮损处都基本恢复正常皮肤外观,取得了理想的治疗和美容效果.结论 肿瘤彻底切除是治疗基底细胞癌的关键.颜面部修复顺序依次为切除缝合、皮瓣转移、游离植皮,皮瓣选择应首选局部皮瓣.

    作者:傅荣;兰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雄激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

    高雄激素血症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疾病,病因和临床症状复杂,诊断和治疗方法多样,但目前尚没有定论,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程薇;高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119例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精神病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19例精神病患者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要求做好患者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和心理护理,密切配合医师实施治疗及病情观察.结果 119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密切配合,是治疗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锡英;蒋瑛;朱伟琴;王任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生理性起搏和生理性起搏术后房颤80例分析

    目的 观察非生理性起搏器(VVI)和生理性起搏器(DDDDDDR)术后患者房颤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80例植入起搏器患者,其中非生理性起搏组(VVI)48例,生理性起搏组32例(DDD 27例、DDDR 5例).每例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年内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组间比较,术后非生理性起搏组的左房内径明显增大(t=33.27,P=0.000).结论 生理性起搏在减少术后房颤发生方面是否优于非生理性起搏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勇;陈世蓉;赵超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侧隐窝狭窄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和侧隐窝狭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患者俯卧在弓形架上,单纯腰椎间盘突出者行单侧开窗,对31例合并单侧侧隐窝狭窄者行单侧开窗加侧隐窝扩大术26例,半椎板切除5例;对23例合并双侧隐窝狭窄者行双侧开窗,侧隐窝扩大术17例,全椎板切除6例.所有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均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松解.结果 随访时间2个月~14年,平均4年,优102例,良25例,差1例.结论 手术破坏性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作者:田应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3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5例亚甲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核素检查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40~50岁,占51.4%,所有患者均有甲状腺肿大和疼痛,5例FT3、FT4与甲状腺摄碘率呈分离现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静推后改为强的松口服,效果良好.结论 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应重视病史和体检,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尤其核医学检查,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治疗及穿刺细胞学检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敏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学文稿中的述评综述与讲座的写作特点

    我国医学学术期刊所刊载的文章基本可分为8大类:评论类、论著类、学术讨论类、综述讲座类、技术方法交流类、简报类、动态消息类和会议文件类等.因此,不同种类的文稿具有各自不同的体裁与结构特点.笔者从编15年中发现部分作者在撰文过程中,对医学文稿体载定位不准,甚至文不对题.下面对常见的述评、综述与讲座的写作特点作一简介.

    作者:张文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阑尾炎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病例 女,38岁,因反复右下腹痛9个月,加重1个月急诊入院.查体:T 38.5C,P 88次/min,R 22次/min,BP 110/70 mmHg,急性痛苦病容,心肺(-),腹平坦,无手术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妇检无异常发现.血常规:WBC 10.4×109 /L,N0.83,L0.14;X线钡灌肠示阑尾中远段未显影,考虑慢性阑尾炎.经对症、抗感染等治疗,疼痛无缓解,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张雨露;杨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万拉法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万拉法新(博乐欣)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65例使用万拉法新治疗12周,用HAMD量表评定疗效,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HAMD量表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显效率76.92%.结论 万拉法新对难治性抑郁症有较好疗效,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李琪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钛钢板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38例,并截瘫28例,椎管骨性占位、硬膜受压、但无神经症状10例.结果 随防8~46个月,平均19个月.伤椎高度恢复90%26例,恢复80%12例,无钢板螺钉断裂和松动现象.截瘫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lankel分级,除A级3例未能恢复外,其余恢复1~2级.结论 胸腰椎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固定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力学性能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仕雄;李扬凡;曹伟;杨贵书;胡豇;黄崇新;庞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佳疗效.方法 对86例以小(微)型钛板实施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病人伤口一期愈合.全部病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37mm,面部外形恢复基本正常.结论 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效果准确、可靠,操作简单易行,能达到颌骨骨折治疗的功能和形态双重标准,有利于患者局部和全身情况的恢复.

    作者:谭小尧;龚君然;张兴安;李果;何群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76例行MRCP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CP的不同影像表现.结果 在76例患者阴性4例,阳性72例,阳性率为94.74%(89.72%~99.76%),MRCP能清楚显示胰胆管的形态学改变,展示不同疾病的影像特征.结论 MRCP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从不同角度显示胰胆管的形态学改变,在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准确的定位和较好的定性作用.

    作者:鲁广华;刘宗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催产素与安定联用加快产程进展176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催产素与安定联用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催产素与安定应用176例,同时单用催产素对照组176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联合用药组加速宫颈口扩张、加快产程的效果显著,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结论 催产素联合安定对加快产程进展效果肯定.

    作者:黎惠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3~2005年诊治的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病人均病情稳定,脂肪肝程度减轻,血脂、血糖下降.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无特异性症状,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可以防治的.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国产易启康胶囊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易启康胶囊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43例(单纯指甲受累者5例,单纯趾甲受累者31例,两者均受累者7例),观察给药后第9、12、24、36和48周的临床疗效及真菌学疗效.结果 9周时临床有效率为46.5%,48周临床有效率为86.0%,真菌学清除率为76.7%,一般24周以后疗效基本稳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易启康胶囊是治疗甲真菌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华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高危病因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1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与同期无出血的维持性透析患者18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肌酐和尿素氮、血浆白蛋白、血脂、凝血常规、透析龄、透析肝索用量、饮食情况等.结果 下消化道出血组患者每周透析时间少,吸烟量、饮酒和进食辛辣饮食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 透析不充分、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革;汤锋;杨丽南;余容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的常见问题探讨

    关注甲亢中Graves病的内科治疗,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寻找内科治疗中的不足,严格掌握治疗疗程,重视抗甲状腺药的毒副作用,明确临床用药的目的及意义,更新观念,更快更好提高甲亢治愈率.

    作者:向明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乙状结肠冗长症2例

    病例1 女性,45岁,因腹痛、腹胀伴便秘7年人院.入院前7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隐痛,进食后腹痛加重并腹胀,大便干燥,便后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少于3次/周.长期采用通便药物治疗,效不佳.人院查体:发育良好,营养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见肠型、蠕动波,未扪及包块,无气过水声.X线钡剂结肠造影示乙状结肠盘曲冗长,肠袢高点达L2水平与横结肠高度相仿.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乙状结肠明显扩张,长度增长,约70厘米,移位至右下腹部;予切除乙状结肠后,行降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后病检:肠壁少量白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乙状结肠部分区域肌层厚薄不一,排列紊乱,肌间神经节细胞未见异常.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便秘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情况良好.

    作者:郑仲谨;陈理国;王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