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七叶皂甙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胶质瘤术后脑水肿

李建民

关键词:胶质瘤术后, 脑水肿, β-七叶皂甙钠, 甘露醇
摘要: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胶质瘤术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63例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地塞米松对照组31例,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32例.结果 β-七叶皂甙钠十甘露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75%)高于甘露醇十地塞米松对照组(70.97%).结论 β-七叶皂甙钠治疗胶质瘤术后脑水肿有效,与甘露醇合用疗效更佳.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胆管残余结石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胆管残余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29例肝胆管残余结石病例资料.结果 病情特殊、术者疏忽、未作必要的检查或寄希望于术后胆道镜取石以及术式选择不当是发生肝胆管残余结石的主要原因.结论 术中、术后胆道镜检查取石以及合理选择术式是防治肝胆管残余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进;曾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CT检查,取层厚5 mm,部分病例做了增强扫描,以2.5~3 ml/s的速度注入80~100 ml造影剂.结果 单纯性21例,坏死性6例,合并出血2例.CT表现为胰腺肿大,密度改变,胰周渗液,并发症.结论 CT是急性胰腺炎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增强扫描对胰腺坏死范围、程度、定量、定性的判断有很大价值,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作者:曾小松;王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压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失败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生物监测高压蒸汽灭菌是衡量灭菌物品质量的金标准,目前是一种可靠的监测手段.但监测方法不当,会出现阳性管不呈阳性反应,而出现阴性结果,使对比监测试验失败.失败原因:生物指示剂监测位置不当;铗碎试剂方法不正确;生物指示剂培养温度过高或过低;生物指示剂保存方法不当.改进措施:生物指示剂放于监测包中央,置于排气口处.铗碎生物指示管时应避免培养液遗漏,并使培养液将菌片充分浸泡.保持培养温度在46℃;选择正规厂家三证齐全的生物试剂存放于4℃的冰箱内保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总之,生物监测是保证灭菌物品灭菌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供应室必须制定严格的生物监测措施,完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杨兴华;曾凡明;黄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大鼠膈神经放电和呼吸运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大鼠膈神经放电和呼吸运动的影响.方法 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注入内毒素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分别记录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膈神经放电及呼吸曲线.测量膈神经放电持续时间、间期、放电幅度,测量吸气相时间、呼气相时间、呼吸频率和幅度.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膈神经放电幅度增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 7),放电持续时间和间期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吸气相时间和呼气相时间延长,呼吸幅度增加,呼吸频率减慢,但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和模型组膈神经放电活动与吸气相均呈正相关(r=0.881及r=0.866;均P<0.05).结论 大鼠COPD发生时膈神经放电活动加强,提示呼吸中枢活动发生改变,呼吸中枢吸气驱动增高.

    作者:陈燕;王西霞;竹梅;邓述凯;赵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改良手术切除眼睑血管瘤2例

    眼睑血管瘤的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眼部外观容貌、眼睑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目前,治疗眼睑血管瘤的方法有手术切除、冷冻、激光、X线或镭照射,也可锶敷贴.我科对2例眼睑海绵型血管瘤进行改良手术切除术,收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赵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万拉法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万拉法新(博乐欣)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65例使用万拉法新治疗12周,用HAMD量表评定疗效,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HAMD量表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显效率76.92%.结论 万拉法新对难治性抑郁症有较好疗效,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李琪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

    住院医师培训是医疗学科发展和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环节.作者多年来就住院医师培训摸索出一些经验,同时也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李传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合并真菌感染5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56例确诊的真菌感染患者采取抗真菌治疗.结果 治愈46例(82.1%),死亡10例(17.9%).结论 机体抵抗力低下、放化疗、激素、抗生素的使用是导致真菌感染的主要诱因.恶性肿瘤患者易并发真菌感染,应予重视,及时使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尹梅;杜迎春;杨勇;刘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方法 根据GSS的性能,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对比骨折复位情况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12 个月,影像显示骨折复位无丢失,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 GSS有良好的生物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及临床疗效.

    作者:谭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76.7%,利培酮组为73.3%,两组疗效相仿.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其中震颤、静坐不能、肌强直、体重增加和闭经/泌乳等发生率少于利培酮组.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某些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而少,有较好的服药依从性,更适合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作者:王立志;翁晋忠;卓志明;陈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节律蛋白mPER1在NIH3T3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PER1蛋白对NIH3T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mPER1转染入NIH3T3细胞中,并以未转染的NIH3T3细胞为对照,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改变.利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节律蛋白mPER1对细胞迁移关键性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 MITT法显示PER1表达上调可以抑制NIH3T3细胞增殖,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NIH3T3细胞中,当节律蛋白mPER1表达上调时,细胞迁移关键性蛋白MMP-2在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上调NIH3T3细胞内的PER1蛋白表达能抑制细胞增殖以及细胞迁移的关键性MMP-2在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作者:汪宇辉;刘延友;江舟;冀治鸿;杨波;胡丽娟;鲁芳;王正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脊柱后路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

    目的 探讨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结果 42例中术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1例,基本缓解8例,优良率92.85%.结论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可完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但巨大中央型突出、复发和钙化型突出或伴有椎管狭窄者,年龄偏大、且小关节增生严重、椎板间隙狭窄明显者不适合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操作.

    作者:刘跃洪;周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3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5例亚甲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核素检查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40~50岁,占51.4%,所有患者均有甲状腺肿大和疼痛,5例FT3、FT4与甲状腺摄碘率呈分离现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静推后改为强的松口服,效果良好.结论 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应重视病史和体检,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尤其核医学检查,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治疗及穿刺细胞学检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敏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及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紫杉醇(PTX)联合醛氢叶酸(LV)、氟尿嘧啶(5-Fu)、顺铂(DDP)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2例胃癌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PTX+LV+5-Fu+DDP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LFP方案治疗.21天为1周期,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PTX联合LFP方案组有效率65.63%,对照组有效率3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1年生存率:治疗组53.13%,对照组23.33%,两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0),而毒副作用相似.结论 PTX+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高,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凤艳;张秀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

    目的 评价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血管性疾呆(V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听觉P300检测.结果 VD组P2N2和P3潜伏期延长,P2P3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VD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耿亚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38例丘脑出血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38例丘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9例(23.68%),死亡29例(76.23%).结论 丘脑出血常同时或序贯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其预后与受损器官的情况密切相关,采取个体化方案治疗,对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穆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改良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62例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改良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疗效.方法 对62例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患者行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先用美蓝于阴茎根部标记出切口线,将包皮向上推移至完全暴露龟头,并标记出另一切口线以确定环行皮肤切除范围.沿手术画线环形切除一条阴茎皮肤,保留完整的包皮肉膜以保护血管和淋巴网,分层缝合切口.结果 62例受术者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术后无继发性出血、血肿及继发感染.伤口肿胀轻,消肿快,外形美观,伤口缝线可自行脱落,无拆线痛苦.结论 改良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精细易行,并发症少,疗效满意,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小川;杜青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频电凝切除198枚大肠息肉

    目的 总结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手法.方法 有蒂启、肉直接用圈套器套入息肉根部,应用高频电凝切除;广基息肉行粘膜切除术.结果 198枚大肠息肉均成功切除,术后发生较大量出血和局限性腹膜炎各1例,均为粗蒂大息肉,有临床意义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结论 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可能有助于预防粗蒂大息肉术后出血和穿孔的发生.

    作者:李贞茂;韩盛玺;张初民;李易;李良平;张文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母婴传播与免疫关系的研究进展

    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前后以及在妊娠的不同阶段孕妇及胎儿免疫系统均有巨大变化,而感染HIV-1的孕妇免疫系统的变化及相关免疫因素对HIV-1母婴传播有着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对HIV-1母婴传播与免疫的关系加以综述.

    作者:明芳;铁媛媛;周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南阳协和医院住院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8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并脑梗死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颅CT特点及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等指标.结果 老年糖尿病组多灶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体重指数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 老年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老年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肥胖的患者易致脑梗死.

    作者:江秀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