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亚兰
目的 探讨重型脑出血患者实施亚低温脑保护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例重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含颅内血肿清除术后10小时以内)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疗法.结果 20例患者存活19例,在治疗1个月后Glasgow昏迷计分,由治疗前平均3~5 分增加到6~8 分.结论 重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脑耗氧量,控制体温,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细胞破坏,降低颅内压,有利于脑细胞功能恢复,从而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张兰;陈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2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行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 2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6个月~1年,2例患者遗留少量硬膜下积液,未行特殊治疗自愈;其余病人无明显后遗症,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本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较实用的方法.
作者:周雨;李常青;李晓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对106例急性盆腔炎采用头孢他啶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结果 治愈率80.19%(72.60%~87.78%).结论 头孢他啶治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明显.
作者:陈倩;杨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南阳协和医院住院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8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并脑梗死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颅CT特点及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等指标.结果 老年糖尿病组多灶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体重指数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 老年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老年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肥胖的患者易致脑梗死.
作者:江秀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治疗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4例Ⅰ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气管内留置吸痰管进行按需吸痰、氧疗.结果 有效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了并发症,减轻了病人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14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气管内留置吸痰管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无创、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胶质瘤术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63例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地塞米松对照组31例,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32例.结果 β-七叶皂甙钠十甘露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75%)高于甘露醇十地塞米松对照组(70.97%).结论 β-七叶皂甙钠治疗胶质瘤术后脑水肿有效,与甘露醇合用疗效更佳.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病例1 女性,45岁,因腹痛、腹胀伴便秘7年人院.入院前7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隐痛,进食后腹痛加重并腹胀,大便干燥,便后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少于3次/周.长期采用通便药物治疗,效不佳.人院查体:发育良好,营养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见肠型、蠕动波,未扪及包块,无气过水声.X线钡剂结肠造影示乙状结肠盘曲冗长,肠袢高点达L2水平与横结肠高度相仿.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乙状结肠明显扩张,长度增长,约70厘米,移位至右下腹部;予切除乙状结肠后,行降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后病检:肠壁少量白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乙状结肠部分区域肌层厚薄不一,排列紊乱,肌间神经节细胞未见异常.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便秘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情况良好.
作者:郑仲谨;陈理国;王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64例外科住院及门诊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手术后切口感染标本,共分离出83株感染病原菌,其中居前6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占所有感染菌的83.13%,且感染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细菌的耐药日趋严峻,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困难,加强感染性疾病耐药监测,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防止医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
作者:庞君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佳疗效.方法 对86例以小(微)型钛板实施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病人伤口一期愈合.全部病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37mm,面部外形恢复基本正常.结论 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效果准确、可靠,操作简单易行,能达到颌骨骨折治疗的功能和形态双重标准,有利于患者局部和全身情况的恢复.
作者:谭小尧;龚君然;张兴安;李果;何群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国内文献321例.结果 术中及术后24小时内发现并即刻手术129例,狭窄36例,胆漏5例,死亡1例;术后24小时~3个月以内发现并手术102例,狭窄8例,胆漏13例,死亡10例;手术时间不详29例,狭窄5例,因复发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死亡3例;分期手术61例,无并发症.结论 术中及术后24小时内发现的胆管损伤应即刻手术,不同的损伤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24小时后发现的胆管损伤以分期手术为主,术式以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效果好.
作者:苟正云;任素芬;张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女性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就诊者宫颈异常分泌物性状及病原学感染情况.方法 检测疑为STD患者标本560份,用PCR检测患者解脲支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阴道加特纳菌(GV),同时用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在相差视野下镜检念珠菌(CD)和阴道毛滴虫(TV).结果 阴道(宫颈)分泌物性状分析,脓性者69.8%(120/1 72);由淋病所致;稀薄浆液混浊性分泌物中91.0%(142/156)由UU或/和CT感染引起;稀薄均匀有异味的分泌物中72.4%(84/116)属BV患者;豆腐渣样分泌物由真菌所致;黄色泡沫样分泌物多由滴虫所致.结论 STD门诊在诊断和治疗女性阴道(宫颈)炎时,要仔细观察阴道(宫颈)分泌物的性状,并配合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因,患者才能得到及早有效的治疗.
作者:刘春玲;杨艳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前后以及在妊娠的不同阶段孕妇及胎儿免疫系统均有巨大变化,而感染HIV-1的孕妇免疫系统的变化及相关免疫因素对HIV-1母婴传播有着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对HIV-1母婴传播与免疫的关系加以综述.
作者:明芳;铁媛媛;周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38例丘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9例(23.68%),死亡29例(76.23%).结论 丘脑出血常同时或序贯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其预后与受损器官的情况密切相关,采取个体化方案治疗,对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穆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医院文化已经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及精神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而医院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抓好切入点,切实有效推动医院的发展.
作者:吴显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对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18例X线片及临床检查均获愈合,无术后髋关节部活动受限、再骨折及关节脱位、松动等并发症;1例死亡.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能早期活动,保留髋关节生理活动功能.
作者:李伟胜;张俊;沈宏达;汤志辉;于勇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概述了目前医疗纠纷的形势,并分析了医患纠纷增多和难以解决的原因,提出通过建立医疗纠纷仲裁机构对医疗纠纷进行强制仲裁及建立医疗纠纷商业保险机制,更加公正、合理、快速、高效地解决医疗纠纷,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作者:王泽琛;王永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起病急骤和发展迅速的疾病,由于基层医院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易延误诊断.为提高AD的确诊率,降低病死率,现将我院2000年5月~2006年2月收治的13例AD患者中误诊的8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郭锋;龚晓辉;熊国平;蹇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生物监测高压蒸汽灭菌是衡量灭菌物品质量的金标准,目前是一种可靠的监测手段.但监测方法不当,会出现阳性管不呈阳性反应,而出现阴性结果,使对比监测试验失败.失败原因:生物指示剂监测位置不当;铗碎试剂方法不正确;生物指示剂培养温度过高或过低;生物指示剂保存方法不当.改进措施:生物指示剂放于监测包中央,置于排气口处.铗碎生物指示管时应避免培养液遗漏,并使培养液将菌片充分浸泡.保持培养温度在46℃;选择正规厂家三证齐全的生物试剂存放于4℃的冰箱内保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总之,生物监测是保证灭菌物品灭菌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供应室必须制定严格的生物监测措施,完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杨兴华;曾凡明;黄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消癖止痛汤Ⅰ、Ⅱ号分期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调肝肾、疏肝、活血软坚中药为主,自拟消癖止痛汤Ⅰ、Ⅱ号分期治疗182例乳腺增生病.结果 总有效率97.3%.结论 消癖止痛汤Ⅰ、Ⅱ号分期治疗能明显缓解乳房胀痛,缩小乳房肿块,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
作者:付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认识.方法 对14例老年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4~12 周治疗,全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FT3、FT4恢复正常,TSH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提高对老年甲减的认识,及时做TSH检查,有助于对老年甲减的诊断和减少误诊.对确诊病例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胡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