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赵丽;王跃莲;刘琼芝;Cresdina MA;Arfredo TM

关键词: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199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者中158例剖宫产,剖宫产率达79.4%(73.7%~85.2%).其原因有社会因素、胎儿窘迫、产科并发症等,而真正由于瘢痕原因需要再次剖宫产者仅10例,只占5.03%(1.99%~8.06%).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仍可以选择阴道试产,在掌握好阴道分娩指征、严密监护、病人配合和家属理解的情况下,是可以经阴道分娩的.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手术切除眼睑血管瘤2例

    眼睑血管瘤的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眼部外观容貌、眼睑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目前,治疗眼睑血管瘤的方法有手术切除、冷冻、激光、X线或镭照射,也可锶敷贴.我科对2例眼睑海绵型血管瘤进行改良手术切除术,收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赵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大鼠膈神经放电和呼吸运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大鼠膈神经放电和呼吸运动的影响.方法 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注入内毒素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分别记录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膈神经放电及呼吸曲线.测量膈神经放电持续时间、间期、放电幅度,测量吸气相时间、呼气相时间、呼吸频率和幅度.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膈神经放电幅度增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 7),放电持续时间和间期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吸气相时间和呼气相时间延长,呼吸幅度增加,呼吸频率减慢,但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和模型组膈神经放电活动与吸气相均呈正相关(r=0.881及r=0.866;均P<0.05).结论 大鼠COPD发生时膈神经放电活动加强,提示呼吸中枢活动发生改变,呼吸中枢吸气驱动增高.

    作者:陈燕;王西霞;竹梅;邓述凯;赵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6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检出致病菌82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7.07%(55株),革兰阳性细菌(G±菌)占20.73%(17株),真菌占12.20%(10株);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8株)、肺炎克雷白氏菌(13株)、白色念球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药敏结果显示这类菌株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G-菌为主,普遍存在耐药性;选择敏感抗生素可提高VAP治愈率.

    作者:梁占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35例乳头溢液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乳头溢液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31例良性病变,术后随访6个月未再溢液;4例乳癌,1例1年后死于肺转移,余3例至今仍在.结论 乳头溢液大多为良性病变,但不要忽视乳癌的诊断.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乳癌.

    作者:张树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

    目的 评价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血管性疾呆(V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听觉P300检测.结果 VD组P2N2和P3潜伏期延长,P2P3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VD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耿亚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消癖止痛汤分期治疗乳腺增生病

    目的 观察消癖止痛汤Ⅰ、Ⅱ号分期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调肝肾、疏肝、活血软坚中药为主,自拟消癖止痛汤Ⅰ、Ⅱ号分期治疗182例乳腺增生病.结果 总有效率97.3%.结论 消癖止痛汤Ⅰ、Ⅱ号分期治疗能明显缓解乳房胀痛,缩小乳房肿块,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

    作者:付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高危病因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1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与同期无出血的维持性透析患者18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肌酐和尿素氮、血浆白蛋白、血脂、凝血常规、透析龄、透析肝索用量、饮食情况等.结果 下消化道出血组患者每周透析时间少,吸烟量、饮酒和进食辛辣饮食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 透析不充分、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革;汤锋;杨丽南;余容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聚丙烯网片治疗腹股沟疝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应用聚丙烯网片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Lichtenstein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平均手术时间30.5min,术后并发尿潴留4例,切口感染1例,阴囊水肿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随访6~24个月,复发1例.结论 Lichtenstein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且手术适应证宽的无张力疝修补方法.

    作者:蒋新卫;严小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阑尾炎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病例 女,38岁,因反复右下腹痛9个月,加重1个月急诊入院.查体:T 38.5C,P 88次/min,R 22次/min,BP 110/70 mmHg,急性痛苦病容,心肺(-),腹平坦,无手术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妇检无异常发现.血常规:WBC 10.4×109 /L,N0.83,L0.14;X线钡灌肠示阑尾中远段未显影,考虑慢性阑尾炎.经对症、抗感染等治疗,疼痛无缓解,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张雨露;杨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位肛瘘切挂旷置Ⅰ期根治术102例护理

    对102例高位肛瘘切挂旷置Ⅰ期根治术的护理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影响高位肛瘘切挂旷置Ⅰ期根治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后切口护理:旷置管道引流纱条不宜填人过多、过紧;内口及肛管段瘘管切口引流纱条应完全覆盖内口底部,避免引流不畅及假性愈合;橡皮筋的过早松动与脱落对瘘道的愈合有较大影响.

    作者:吴明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维拉帕米与曲安缩松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局部注射曲安缩松与维拉帕米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在我院接受瘢痕注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局部注射曲安缩松与维拉帕米治疗增生性瘢痕均有疗效,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注射曲安缩松与维拉帕米治疗增生性瘢痕,各有其优越性及适应证.

    作者:田超;刘红;彭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催产素与安定联用加快产程进展176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催产素与安定联用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催产素与安定应用176例,同时单用催产素对照组176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联合用药组加速宫颈口扩张、加快产程的效果显著,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结论 催产素联合安定对加快产程进展效果肯定.

    作者:黎惠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199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者中158例剖宫产,剖宫产率达79.4%(73.7%~85.2%).其原因有社会因素、胎儿窘迫、产科并发症等,而真正由于瘢痕原因需要再次剖宫产者仅10例,只占5.03%(1.99%~8.06%).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仍可以选择阴道试产,在掌握好阴道分娩指征、严密监护、病人配合和家属理解的情况下,是可以经阴道分娩的.

    作者:赵丽;王跃莲;刘琼芝;Cresdina MA;Arfredo TM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痛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3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细化疗期间同时子胸腺肽α1.6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对照组采用单化疗.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活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不同(Hotelling T2检验,F=2.482,P=0.042),不能认为胸腺肽α1无法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化疗后试验组的CD3、NK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接近或小于检验水准(P=0.068,0.034).结论 胸腺肽α1可能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兰海涛;李宏敏;梁良;邓春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3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5例亚甲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核素检查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40~50岁,占51.4%,所有患者均有甲状腺肿大和疼痛,5例FT3、FT4与甲状腺摄碘率呈分离现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静推后改为强的松口服,效果良好.结论 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应重视病史和体检,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尤其核医学检查,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治疗及穿刺细胞学检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敏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

    新生儿疼痛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本文就新生儿疼痛来源、影响、评估及护理干预措施等作一介绍,供同道参考.

    作者:杜琴;张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生理性起搏和生理性起搏术后房颤80例分析

    目的 观察非生理性起搏器(VVI)和生理性起搏器(DDDDDDR)术后患者房颤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80例植入起搏器患者,其中非生理性起搏组(VVI)48例,生理性起搏组32例(DDD 27例、DDDR 5例).每例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年内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组间比较,术后非生理性起搏组的左房内径明显增大(t=33.27,P=0.000).结论 生理性起搏在减少术后房颤发生方面是否优于非生理性起搏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勇;陈世蓉;赵超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解决医疗纠纷的新思路

    本文概述了目前医疗纠纷的形势,并分析了医患纠纷增多和难以解决的原因,提出通过建立医疗纠纷仲裁机构对医疗纠纷进行强制仲裁及建立医疗纠纷商业保险机制,更加公正、合理、快速、高效地解决医疗纠纷,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作者:王泽琛;王永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T诊断鼻咽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鼻咽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517例鼻咽癌CT资料进行分类总结,全部患者都做鼻咽部横断CT扫描,其中45例加做冠状扫描,51例做CT增强扫描.结果 CT确诊的431例;CT怀疑而建议活检的66例,其中28例活检证实为鼻咽癌;怀疑为鼻咽癌,CT扫描鼻咽部无明显改变的15例中,2例活检证实为鼻咽癌转移;临床医生高度怀疑而CT检查为早期鼻咽癌漏诊的5例.结论 CT扫描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依据,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全;许林;黄东琼;章东映;陈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下颌副孔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下颌副孔的位置,探讨肿瘤细胞向下颌骨的播散途径.方法 对82例下颌骨内、外侧面下颌副孔进行研究并统计分析.结果 各标本之间下颌副孔数差异很大.内侧面:冠区出现率为57.32%,切迹区出现率为71.95%,髁区出现率为57.32%.上、中、下区出现率分别为73.17%,73.17%和98.78%.外侧面:冠区出现率为23.17%、切迹区出现率为32.93%,髁区出现率为37.80%;上、中、下区出现率分别为62.20%,62.20%和53.66%.结论 下颌副孔为口腔内和面部肿瘤播散到下颌骨的途径之一,未经放疗的病例应切除磨牙后区和冠状突而保留下颌骨的其余部分.

    作者:姚波;杨丽;王效杰;李宏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