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P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周从明;张西;李浩

关键词:健择, 诺维本,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联合化疗
摘要: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顺铂(GP)和诺维本+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7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b期或Ⅳ期)患者分为GP组(采用GP方案治疗)与NP组(采用NP方案治疗)各38例,观察其近期疗效、存活时间及毒副作用.结果 GP组总有效率为36.8%,NP组为44.7%.平均存活时间GP:组为10.14个月,NP组为9.02个月.1年存活率:GP组为31.58%,NP组为28.95%.两种方案的主要毒副作用均为骨髓抑制,GP组血色素及血小板下降大于NP组(P<0.05);而NP组白细胞下降大于GP组(P<0.05),Ⅲ~Ⅳ度自细胞下降分别为15.8%和44.7%(P<0.05).结论 GP方案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确实,疗效相近,耐受性均较好.但对于老年患者,选择GP方案似乎更合适.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0.56%左旋布比卡因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I-Ⅱ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0)用0.56%左旋布比卡因,Ⅱ组(n=30)用0.56%布比卡因,两组均先注入2%利多卡因为3~5ml试验剂量,针刺皮肤测试麻醉平面,密切观察5min,确定无脊麻现象后,Ⅰ组注入0.56%左旋布比卡因10ml,Ⅱ组注入0.56%布比卡因10ml,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感觉阻滞平面及范围,术中VAS评分,镇痛及肌松质量,运动阻滞时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高阻滞平面达T6,Ⅱ组高阻滞平面达T7.感觉阻滞范围Ⅰ组平均为10个节段,Ⅱ组平均为8个节段;运动阻滞持续时间Ⅰ组长于Ⅱ组.Ⅰ组在术中探查和子宫切除时VAS评分低于Ⅱ组;Ⅰ组的肌松效果显示优于Ⅱ组;两组不良反应率相似.结论 0.56%左旋布比卡因与等浓度的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的麻醉安全有效,临床效能差别,鉴于左旋布比卡因较短的麻醉诱导时间及较低的神经及心脏毒性,临床安全范围更大,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任衣平;赵铀;任波;袁海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切口单纯甲状腺腺瘤切除78例

    目的 探讨小切口瘤体切除术治疗直径<4cm的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方法 7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单纯切除,保留甲状腺叶.结果 78例患者术后随访1~10年,无复发.结论 对于明确甲状腺腺瘤且直径<4cm,采用小切口单纯瘤体切除,是一种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志勋;黄世铮;李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基层护理人员实施生活护理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基层护理人员对生活护理的认知现状和实施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对策,进一步推动生活护理措施的落实.方法 对二级甲等医院、二级乙等医院的12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护士对生活护理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对生活护理中应承担的角色认识严重不足.结论 加强教育,转变观念及态度,促进护理人员在生活护理中承担起执行者、协调者、教育者、管理者的角色,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夏江林;朱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提高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2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出现的稀释性低钠血症(TURS),根据病情给予吸氧、利尿、补充高渔氯化钠等处理.结果 3例肺水肿,2例脑水肿,20例低血压,均经抢救成功,无死亡及远期并发症病例.结论 血清钠检查对TURS的诊断有较大帮助;RURS发生后病情凶险,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抢救的关键,一旦明确或高度怀疑TURS,应立即补充高渗氯化钠.

    作者:单勇;刘萍;姜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薄皮管内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畸形

    目的 探索严重烧伤后皮源缺乏的全身各处瘢痕畸形的修复术式.方法 应用超薄皮管内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特重烧伤致面、颈、前臂、手、足部瘢痕畸形15例.结果 15例超薄皮管扩张后全部成活,平均周径增大4厘米,修复部位和供区均Ⅰ期愈合.随访1年,修复远处原瘢痕部位颜色、质地、弹性与正常皮肤一致,功能良好.结论 超薄皮管内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修复远处较大范围的瘢痕畸形且外观功能满意、断蒂时间早、供区能直接拉拢缝合等优点.认为超薄皮管内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修复严重烧伤后瘢痕畸形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巧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382例肺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炎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了解肺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382例肺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炎与年龄、结核类型、肝炎相关指标及初、复治的频度.结果 药物性肝炎出现时间多在2个月以内;老年人和儿童是化疗期间药物性肝炎的高发年龄;血型播散型肺结核药物性肝炎发生率高(58.33%);复治结核药物性肝炎发生率(23.93%)高于初治结核(8.00%).结论 了解肺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对化疗的进行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裴小玲;丁红;唐佳玉;冉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40例未成年人丘疹性荨麻疹疗效分析

    目的 为丘疹性荨麻疹提供一种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外用治疗药物.方法 治疗组40例患儿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轻涂于患处,每日早、中、晚各1次,共治疗7天;对照组患儿外用黄连炉甘石洗剂涂于患处,用法及疗程均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息儿皮损及症状情况并记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71.05%,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出现局部刺痛、灼热感,用冷水毛巾湿敷后上述症状缓解.结论 氟芬那酸丁酯是一种治疗丘疹性荨麻疹新的效果良好的药物.

    作者:路永红;周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急性小脑出血4例

    我院自2002年8月~2004年5月共收急性小脑出血4例,均经手术治疗后痊愈院,现报告如下.病例1 男,60岁,患者因突发意识障碍4小时,于2002年8月13日入院.既往有多年高血压史.查体:BP 190/120mmHg,浅昏迷状,可见水平眼颤,双侧巴氏征(+);CT扫描检查见小脑蚯蚓部有-5 cm×3 cm大小高密度区.

    作者:刘海川;杨鸿川;王雪梅;方世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脱矿骨的制备及其骨诱导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运用超声与盐酸结合的方法制备脱矿骨的脱矿效果及骨诱导活性.方法 采用超声条件下酒精脱脂、盐酸脱矿、冻干辐照的方法,制备人类脱矿皮质骨,检测其pH值、钙含量,并比较超声波对脱矿速度的影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造成大鼠的免疫抑制,将所制备脱矿骨异位植入大鼠的股部肌袋,术后不同时间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以观察脱矿骨的骨诱导活性.结果 超声波条件下脱矿速度明显加快;脱矿骨异位植入后4周开始形成软骨细胞与软骨基质,5、6周形成较多的软骨组织,表现出良好的骨诱导活性.结论 本研究所制备的脱矿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成骨活性,是良好的骨移植材料.

    作者:陈学英;李宝兴;李幼忱;李靖;殷少芳;赖炽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超声误诊5例

    2000~2005年,我院收治经B超诊断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而手术证实误诊的病例5例,现报告于下.临床资料5例患者年龄26~39岁,平均32岁.腹部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见表1.

    作者:陈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药物性肝炎102例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102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病原学标志物及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 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中草药占首位(30.4%),其次为抗结核药(24.5%),解热镇痛药(10.8%),抗感染药(9.8%)等.乙肝病毒感染者及抗结核联合用药时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及重症肝炎.结论 药物性肝炎临床危害较大,应重视对该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作者:肖玉林;吴友根;赵峰;余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甲氯芬酯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氯芬酯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48例急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甲氯芬酯组与尼莫地平组,分别给予甲氯芬酯和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结果 甲氯芬酯组在症状消失时间上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甲氯芬酯治疗急性眩晕疗效好,见效快,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陈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终止10~1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 方法 11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8例:组Ⅰ(口服米索组):米非司酮口服早50毫克、晚25毫克共2天,第3天晨口服米索0.4毫克;组Ⅱ(阴道放置米索组)米非司酮用法同组Ⅰ,第3天晨阴道放置米索0.4毫克.结果 两组药物流产成功率、阴道流血量、流产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24小时内流产成功者米索的用量及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终止10~14周妊娠安全、简便、有效,痛苦少,可取代钳刮术,米索阴道用药效果优于口服给药.

    作者:何志章;杨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腺性膀胱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腺性膀胱炎的诊治进行回顾分析.本组21例中,17例经尿道电灼,4例不愿手术者及电灼效果不理想者3例,均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结果 随访6~36个月,其中18例症状消失(有效率85.7%),2例症状减轻,1例效果不理想.结论 电灼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膀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杜义堂;徐苗;成泽民;熊杰;曾东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胎盘早剥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月~2005年12月的胎盘早剥32例.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68%;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脐带绕身绕颈、外伤、羊水过多、脐带过短、双胎等.孕产妇腰痛及阴道流血为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完全可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

    作者:赵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8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随访13~51个月(平均32个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优24例,占50%;良17例占35.4%;差7例,占10.4%;优良率85.4%,手术愈合率93.8%.结论 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早期运用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法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骨不连及坏死率低,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式.

    作者:李顺平;胡兴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磷酸肌酸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CP)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心内科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的住院患者50例.分成磷酸肌酸组25例,使用磷酸肌酸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使用常规治疗(包括干扰素、1,6-二磷酸果糖等).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以及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磷酸肌酸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以及左心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F值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心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疗效.

    作者:陶剑虹;唐英蓉;姜荣健;蔡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紧密配合医生实施手术及术后护理.结果 20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结论加强LC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作者:龚启慧;孙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从医疗纠纷现象引发对我国医学教育的思考

    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培养其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目前医学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从当前医疗纠纷的现象、我国医学教育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现状、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可供读者参考.

    作者:谭群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上消化道穿孔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60岁以上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中9例(43%)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11例行急症手术治疗,10例行穿孔修补术,1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手术死亡1例,病死率9%;保守治疗10例,死亡3例,病死率30%.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症状往往较隐匿,应尽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并警惕胃癌穿孔的可能性,手术方法以穿孔修补术较为安全.

    作者:张锐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