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上消化道穿孔21例临床分析

张锐乔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 外科手术, 保守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60岁以上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中9例(43%)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11例行急症手术治疗,10例行穿孔修补术,1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手术死亡1例,病死率9%;保守治疗10例,死亡3例,病死率30%.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症状往往较隐匿,应尽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并警惕胃癌穿孔的可能性,手术方法以穿孔修补术较为安全.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辛伐他汀干预对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辛伐他汀干预对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14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6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d,对照组(55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8%和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射血分数、6发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全面拮抗神经-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降低病死率.

    作者:何友作;袁尚恒;高兴玉;刘正辉;杜松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谈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举措

    本院通过加强教师授课质量评估和师资培训、狠抓教案书写的规范性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研室基本建设和设立教学单项奖等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习主动性和法制教育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作为临床教学的举措,从而不断提高了后期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贾立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鼻炎915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15例鼻炎病人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458例,临床治愈102例(22.27%),总有效430例(93.88 0.4);西医对照组457例,临床治愈78例(17.07%),总有效341例(89.74%),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鼻炎可以标本兼治,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邱波;杨学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SKy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SKy后凸成形术后脊柱畸形、活动能力和疼痛缓解程度的变化.方法 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后凸成形术治疗,范围T6~Ls.分析术前、术后侧位X片的矢状位成角;术后第3天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活动能力的改善水平,并且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 局部后凸畸形的角度矫正为2.09°士3.96°(0°~9°).在术后第3天绝大多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VAS术前(9.03士2.28)分.术后为(2.11士1.13)分;活动能力水平增加,术前(3.20土1.77)分,术后(1.24±0.84)分.68例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结论 SKy后凸成形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减轻疼痛,并且可以部分矫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导致的后凸畸形.

    作者:胡永军;邓忠良;柯珍勇;陈富;赵大渝;徐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对受术者心理护理的探讨

    目的 解除受术者术前焦虑恐惧情绪,争取患者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方法 针对受术者术前存在的10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患者术前10个方面心理问题的解决、消除,保证了手术安全、顺利完成,也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结论 采用规范化指导用语,合理解释,善意劝导,真诚抚慰,能有效消除受术者术前焦虑恐惧情绪.

    作者:易兆聪;唐英;李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症新生儿应激性高血糖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新生儿危重病状态下体内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70例危重新生儿采用己糖激酶法监测血糖水平.并观察危重病、多种疾病并存、器官衰竭、临床转归与血糖值变化的关系.结果 危重症新生儿血糖[(7.16士0.69)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89±0.69)mmol/L,(P<0.05)];多病组血糖高于单病组(P<0.05);死亡组血糖增高明显,达(21.63土3.29)mmol/L;随血糖水平增加,危重病患儿病死率亦增高.结论 危重症新生儿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较高,其血糖水平监测可作为反映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疾病预后的依据之一.

    作者:蒲友华;胡波;李亚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膜透析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胸腔积液时,通过充分血液透析(HD)及营养支持,胸腔积液常常可减少或消失.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仍会遇到一些通过加强血液透析治疗后胸腔积液仍不能减少的病例,经采用腹膜透析往往能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2例如下.

    作者:刘芳;高玉春;崔天蕾;付平;唐晓红;陶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Autoschizis(胞质自切):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

    Autoschizis(胞质自切)是近年来文献提到的一种与典型凋亡截然不同的新的细胞死亡方式,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膜损伤和通过自行切除造成不含细胞器的胞浆进行性丢失.本文拟对其形态学特征、生化改变、信号调控的初步研究进展及其与凋亡的区别进行综述,以利于进一步加深对细胞死亡方式的认识.

    作者:郭芮伶;吴国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磷酸肌酸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CP)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心内科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的住院患者50例.分成磷酸肌酸组25例,使用磷酸肌酸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使用常规治疗(包括干扰素、1,6-二磷酸果糖等).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以及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磷酸肌酸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以及左心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F值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心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疗效.

    作者:陶剑虹;唐英蓉;姜荣健;蔡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纤支镜代替胸腔镜诊治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研究

    目的 探讨纤支镜代替胸腔镜诊治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 采用纤支镜代替胸腔镜对26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胸腔检查.结果 ①26例患者中25例获得了病因学诊断(阳性率96.15%),全部都有病理学的诊断;②镜检中直视所见胸膜结核和转移性胸膜癌表现不同;③对转移性胸膜癌患者于术后行胸膜腔内注药效果好;④该方法并发症轻而少且经济节约.结论 纤支镜代替胸腔镜诊治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病因诊断的阳性率高,方法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经济节约,是一种值得临床使用的方法.

    作者:江涛;严晓峰;彭其玉;刘忠;吴亚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腺性膀胱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腺性膀胱炎的诊治进行回顾分析.本组21例中,17例经尿道电灼,4例不愿手术者及电灼效果不理想者3例,均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结果 随访6~36个月,其中18例症状消失(有效率85.7%),2例症状减轻,1例效果不理想.结论 电灼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膀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杜义堂;徐苗;成泽民;熊杰;曾东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化疗药物致消化道延迟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化疗致呕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预防延迟性呕吐中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概述中西医结合防治化疗药物致消化道延迟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其作用机制,并提出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汪代杰;杨鹏;袁云华;姚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整复的可行性及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整复的临床资料.结果 空气灌肠49例,诊断回结型肠套叠40例,回回结型6例,结结型(结肠套人乙状结肠)1例,未见肠套叠2例(行胃肠碘液造影诊断小肠梗阻);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47例,复位40例,未复位7例(1例发生肠套叠穿孔),复位率达85.1%以上.结论 对疑有婴幼儿肠套叠腹部透视、平片不能明确诊断时,应尽早进行空气灌肠检查并酌情加压整复.

    作者:徐发明;蒋霞;杨德顺;华平;孔令强;谢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易被漏诊误诊的疾病,以尿频、尿急、尿痛、夜尿等为主要表现,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治疗方法多种,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综述IC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机理、诊断及治疗的新研究进展,以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减少漏诊误诊率.

    作者:李会娟;杜红岩;张琰;樊均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开胸手术中应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措施.方法 于关胸前用-40~-70℃冷冻肋间神经根90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疼痛评级,并观察术后镇痛药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切口感觉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298例发生肺部并发症2例.术后止痛有效率97.0%.完全不用镇痛药占88.9%.231例获得随访,切口感觉1~3个月恢复者占82.7%.结论 采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可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重点是生命体征的观察及胸壁皮肤和引流管的护理,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

    作者:张德华;何玉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呼吸衰竭中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66例有痰液阻塞的呼吸衰竭患者,除常规吸痰,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无创机械通气等治疗外,其中33例应用纤支镜进行吸痰及局部药物治疗,为治疗组;其余33例为对照组,未进行纤支镜治疗.于治疗前后一周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一周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一周后动脉血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道感染及气道大量分泌物阻塞是造成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纤支镜治疗可使气道内痰液得以清除,使缺氧及高碳酸血症得到迅速改善,是抢救重度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纤支镜治疗方法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技术.

    作者:蒲青;张兵;王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切口单纯甲状腺腺瘤切除78例

    目的 探讨小切口瘤体切除术治疗直径<4cm的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方法 7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单纯切除,保留甲状腺叶.结果 78例患者术后随访1~10年,无复发.结论 对于明确甲状腺腺瘤且直径<4cm,采用小切口单纯瘤体切除,是一种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志勋;黄世铮;李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38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38例胎盘早剥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各组病因,临床症状及体征,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病死率.结论 本组病例平均失血量392.50毫升,20例出现失血性休克,输血24例,占63.15%;围产儿死亡率28.94%.结果 对胎盘早剥,要注意早期识别,动态观察,重视患者主诉,加强胎儿监测,及时诊断处理,降低母儿围产期病死率.

    作者:刘碧霞;钱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下鼻甲等离子消融和部分切除的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鼻窦内窥镜术中下鼻甲肥厚部分切除术与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的效果.方法 将鼻窦内窥镜术中伴有下鼻甲肥厚者86例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43例运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下鼻甲,对照组(B组)43例用电动刨削器切除下鼻甲粘膜肥厚部分.术后2、6个月用VAS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鼻塞程度差异,并对术后两组鼻甲粘膜的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组内治疗前后鼻塞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鼻塞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之间在术腔清洁、粘膜转归、上皮化阶段有差别,实验组在相应时间内更容易恢复.结论 鼻内镜术中采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肥厚的下鼻甲具有微创、高效、保护粘膜功能、术腔恢复快等特点.

    作者:魏雪梅;牟珊;张术明;叶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将抗结核药物局部灌洗于结核病灶、同时进行全身化疗的方法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经支气管镜活检或刷检确诊的支气管内膜结核63例按患者自愿分别给予局部结核药物灌洗加全身化疗(局部灌洗组)和单纯全身化疗(单纯化疗组),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X线胸片、痰菌阴转以及不同镜下类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转归,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局部灌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P<0.01,P<0.05);其中活动性干酪样坏死型、颗粒增殖型、充血水肿型、非特异性支气管炎型在治疗后局部灌洗组疗效均优于单纯化疗组(P<0.01,P<0.05).但充血水肿型、非特异性支气管炎型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纤维狭窄型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肿瘤样增生型疗效则不确定.结论 局部抗结核药物灌洗加全身化疗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疗效确定,能迅速缓解病人症状,并促进病灶吸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全身化疗.

    作者:余维涛;崔社怀;杨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