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秋
中医药在化疗致呕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预防延迟性呕吐中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概述中西医结合防治化疗药物致消化道延迟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其作用机制,并提出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汪代杰;杨鹏;袁云华;姚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和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100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 常见的心理状态有:否定恐惧心理、怀疑心理、悲观绝望心理、依赖心理、求生心理.护理中应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病人的隐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实行保护性医疗;注意社会、家庭与病人的相互影响.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病人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大,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任晓华;唐海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钉板系统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治疗下颈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颈前路减压、钉板系统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治疗32例患者.C31例、C45例、C512例、C65例、C4骨折并脱位2例、C5骨折并脱位5例、C6骨折并脱位2例.结果 除4例完全截瘫患者外,其余病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随访钢板位置良好,无植骨块塌陷或脱出.结论 颈前路减压、钉板系统固定结合植骨治疗下颈椎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防止脊髓进一步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谭显春;赵强;陈兴爱;林达强;李欣;李彤红;何侨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瘤体切除术治疗直径<4cm的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方法 7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单纯切除,保留甲状腺叶.结果 78例患者术后随访1~10年,无复发.结论 对于明确甲状腺腺瘤且直径<4cm,采用小切口单纯瘤体切除,是一种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志勋;黄世铮;李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对不同类型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的X线特征认识.方法 对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28例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患者的消化道钡餐、低张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患者中,属peutz-jeghers综合征7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13例,炎症性息肉病及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各4例;不同类型的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其X线表现各具有一定特征.16例有家族史,4例因空回肠多发息肉致肠套叠行急诊手术,2例死于结肠息肉恶变.结论 消化道钡餐、尤其是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与内镜检查相结合,更有助于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何光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有限切开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有限切开,DHS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获得随访者46例,随访7~26个月.全部骨折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4.8个月.随访期内,1例发生髋螺钉从股骨头后上方切割,形成髋内翻;3例行走时感髋部疼痛.屈髋活动稍受限.按黄公怡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42例,良3例,差1例.结论 有限切开,DHS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等优点,符合生物学内固定的要求.
作者:毛德军;蔡福君;周建国;刘延斌;练光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根治术中及术后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与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术中、术后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68例老年结肠癌患者(治疗组)与未行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81例患者(对照组)的腹腔游离癌细胞(ICC)检出率、肝功能、血细胞分析及预后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分别是3.1%及12.8%(P<0.05);术后肝功能、血液细胞分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1、2、3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8.0%、86.0%和68.8%,对照则为96.0%、62.1%和48.6%,两组第2、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中及术后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在老年结肠癌患者中可以应用,其方法简便,效果确切,可明显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作者:韩明福;董荣坤;张笃;车军;张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纤支镜代替胸腔镜诊治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 采用纤支镜代替胸腔镜对26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胸腔检查.结果 ①26例患者中25例获得了病因学诊断(阳性率96.15%),全部都有病理学的诊断;②镜检中直视所见胸膜结核和转移性胸膜癌表现不同;③对转移性胸膜癌患者于术后行胸膜腔内注药效果好;④该方法并发症轻而少且经济节约.结论 纤支镜代替胸腔镜诊治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病因诊断的阳性率高,方法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经济节约,是一种值得临床使用的方法.
作者:江涛;严晓峰;彭其玉;刘忠;吴亚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小儿单纯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单纯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息儿宜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处理原发病,消除病因,改善代谢,纠正组织缺氧,全面有效的脏器支持,维护脏器功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焦德清;刘燕;潭芬华;伍兴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60岁以上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中9例(43%)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11例行急症手术治疗,10例行穿孔修补术,1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手术死亡1例,病死率9%;保守治疗10例,死亡3例,病死率30%.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症状往往较隐匿,应尽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并警惕胃癌穿孔的可能性,手术方法以穿孔修补术较为安全.
作者:张锐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9例支原体肺炎小儿随机分为治疗组(阿奇霉素组)37例,对照组(红霉素组)32例,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9%和71.9%,咳嗽消失平均天数为5.8和7.7天,发热平均消退为3.2和5.8天,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且治疗组的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阿奇霉素针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索,而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黄立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易被漏诊误诊的疾病,以尿频、尿急、尿痛、夜尿等为主要表现,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治疗方法多种,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综述IC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机理、诊断及治疗的新研究进展,以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减少漏诊误诊率.
作者:李会娟;杜红岩;张琰;樊均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ALT、乙肝两对半、荧光定量检测HBV-DNA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98份血清标本同时作HBV-DNA、两对半、ALT的检测.对结果加以相关性分析.结果 228例乙肝大三阳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6%,ALT异常率为46.1%;200例乙肝小三阳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35%,ALT异常率为18%;除22例单纯抗.HBs(+)者HBV-DNA为阴性外的其余各组HBV-DNA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大三阳组ALT异常率高于小三阳组(χ2=37.95,P=0.000).但大三阳、小三阳与HBV-DNA的阳性显示有一致性.结论 两对半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有无HBV病毒复制及传染性,单纯性抗-HBs(+)者不必作HBV-DNA检验,两对半的其余四项中的任意一项或几项阳性均应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才能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情况.ALT反映的是肝脏功能的损害,ALT、两对半、HBV-DNA反映疾病的不同方面,对于乙肝患者来讲三者都应检查,对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则更具有价值.
作者:蒲泽宴;丁波;李文楷;刘方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的临床病理价值.方法 对820例行结肠镜肠黏膜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820例受检者中.检出结肠和直肠癌272例(33.17%),管状腺瘤和息肉状腺瘤52例(6.34%),结核病10例(1.22%),间质瘤4例(0.49%).恶性黑色素瘤2例(0.24%),非特异性炎症.376例(45.85%),余104例未见特异性病理改变;活检术后出现少量出血或大便隐血阳性者26例(3.17%),经观察与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 结肠镜肠黏膜活检安全、简便,能发现受检者结肠与直肠的病理改变,既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也有利于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达哇卓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病原学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2例门诊及住院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进行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尿路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9.0%,其中大肠埃希菌以51.6%占第一位,革兰阳性球菌占16.1%,其中肠球菌占4.8%,真菌4.8%.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头孢曲松/舒巴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青霉紊/棒酸、头孢唑啉敏感.结论 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抗生素药物治疗应依据细菌学指导选择敏感药物,在未获得明确病原菌前应根据感染及耐药的流行趋势选择药物.
作者:庞建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降低腭咽成型术后伤口出血及伤口裂开发生率.方法 3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于腭咽成型术中采用伤口分层缝合的方法.结果 30例患者无一并发伤口出血及伤口裂开.结论 伤口分层缝合是防止腭咽成型术后伤口出血、伤口裂开较好方法,而且可以提高术后疗效.
作者:王守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在胃肠镜下对胃肠道息肉行电凝电切的疗效.方法 对99例病检排除了恶变的胃肠道息肉行镜下电凝电切术.结果 99例患者,成功97例(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I术后创面少许渗血1例,经电凝后止血;迟发性出血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止血.结论 等离子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安全、可靠且易于操作的介入治疗方法.
作者:夏寨军;陈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OR)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组、PNS治疗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做肾组织病理学检查,Real-TimePCR检测实验大鼠肾组织TGF-β1mRNA,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TGF-β1、p-Smad2/3的表达.结果 三七总皂甙干预后大鼠肾脏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P-Smad2/3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亦减少(P<0.05),与氯沙坦作用相似(P>0.05).结论 PNS能有效减轻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的损伤;PNS从基因、蛋白水平抑制TGF-β1、p-Smad2/3的表达,通过TGF-β1/p-Smad2/3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冯胜刚;谢席胜;邓尧;杨岳;樊均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本文阐述了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定义、原理、测定方法、适应范围等及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治疗药物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锦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IVIG 400 mg/kg·d,连续5天;对照组维持原方案.结果 治疗组在降温精神状态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抽搐、意识障碍和头痛的消除方面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IVIG治疗小儿乙型脑炎的疗效确切,可快速降温,恢复意识,改善症状,减少伤残.
作者:卓莉;邓春晖;姚毅;雷克竞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