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麻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372例疗效观察

王自力

关键词:局麻, 支撑喉镜手术, 声带息肉, 呛咳, 安定
摘要:目的 观察局麻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可行性、优点及疗效.方法 于1%丁卡因咽喉部粘膜表面麻醉和1%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支撑喉镜手术摘除声带息肉.结果 共进行372例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手术,顺利成功完成364例(97.8%),5例改为局麻下行纤维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手术(1.3%),3例于全麻下完成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手术(0.8%).结论 局麻下进行支撑喉镜手术摘除声带息肉是可行的,具有费用低、安全有效、简便易行、麻醉风险减少、并发症少、康复快、术前无需严格禁食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推广的一种术式.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05例婴幼儿血培养标本病原菌种类及耐药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近5年来婴幼儿血培养中病原菌的阳性率、种类及常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无菌法采集静脉血5~10ml于双相瓶,摇匀置于35℃孵箱,每日观察培养基,是否有液体混浊,菌膜,斜面生长菌落等.阳性标本采用API系统进行鉴定.结果 从405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50株,总阳性率为12.3%(9.1%~15.5%),其中革兰阳性细菌46株,革兰阴性细菌4株;婴幼儿感染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43株葡萄球菌对常见抗生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青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69.8%,65.1%,60.5%,55.8%,53.4%,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结论 目前婴幼儿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属,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药敏结果提示病原菌耐药性严重且广谱耐药.

    作者:石来军;杨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MRI及MRCP诊断胆道结石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诊断胆道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为胆道结石病人的MRI及MRCP检查资料与B超、CT等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MRI及MRCP检查全部发现结石;50例均行B超检查,阳性30例;35例行CT检查,25例发现结石;15例行ERCP检查,2例插管不成功,8例成功插管并取石,2例未发现结石,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急性胰腺炎).结论 MRI及MRCP是无创无痛苦检查方法,在胆道结石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忠;宋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青年与老年脑梗死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青年、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差异,以便加强早期防治工作.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比较两组性别、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预后差异.结果 老年组与冠心病、糖尿病关系密切.结论 青年人脑梗死病因更为复杂多样,很多危险因素可以提前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强调加强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作者:战丽萍;毛希宏;唐太昆;李斌;常魏;刘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 4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洗胃、导泻、保肝、补液、利尿及其它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24例中死亡6例,病死率29%;对照组13例死亡,病死率76%.副作用主要是灌流后血小板一过性减少,所有病例均未见新鲜出血.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万超;刘牧;聂晓冬;赵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缺血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血脂正常的慢性缺血性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他汀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或洋地黄),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测定LVEF、TNF-α、NF-κB活性.结果 TNF-α、NF-κB活性与心衰程度相关,治疗12周后,两组TNF-α、NF-κB活性均下降,LVEF升高;他汀组较常规组变化更显著.结论 慢性缺血性心衰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影响相关细胞因子活性.

    作者:罗贵全;邓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早产极低体重儿两种静脉营养方式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两种静脉营养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35例不能耐受全肠道静脉营养的符合条件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营养法,记录两组患儿生后1周内营养摄入及2周内体重增长情况、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时间、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并于生后第1、7天采静脉血测血清前白蛋白.于生后6个月测量身长和体重.结果 实验组生后1周内每日摄入的非蛋白热卡量、2周内平均每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同日龄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第7天实验组[(86±10.8)mg/L]高于对照组[(72±10.9)mg/L];实验组与对照组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无差异;两组均无静脉炎、血栓形成、氮质血症、高脂血症及胆汁淤积的发生,两组呼吸暂停、高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生后6个月的体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比传统静脉营养摄入热卡多,体重增长快;可以避免早产儿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作用;不会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葛昌玲;陈华英;王晓玲;徐哲;焦德清;刘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清CA125、EmAb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关系

    目的 探讨CA125、EmAb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关系.方法 测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简称巧囊)患者血清CA125、EmAb水平和进行痛经评分.结果 血清CA125水平与痛经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mAb水平与痛经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朱小凤;蒋凤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后路固定植骨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脊柱结核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4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行后路固定加椎板间植骨以及前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12~24个月,无1例复发,X线片复查植骨区显示骨性愈合,11例原局部后凸畸形减轻,27例后凸畸形消失,7例原局部后凸畸形维持原状,无加重,未发现有脱钉、断钉现象.结论 后路固定植骨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常华;杨缚龙;黎斐文;向宏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弥散张量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2例,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TI检查.在ADC图和FA图上分别肿瘤周围水肿区、肿瘤强化区、邻近区域正常脑白质ADC值及FA值,在FA图上明确肿瘤与正常脑白质关系.结果 水肿区、肿瘤强化区ADC值和FA值与正常脑白质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水肿区与肿瘤强化区之间比较,ADC值差异有显著性,FA值差异无显著.FA图上可清楚显示肿瘤实质区脑白质纤维破坏及与周围正常脑白质关系.结论 ADC值及FA值能帮助区分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脑白质区,FA图能明确肿瘤与周围正常脑白质关系.

    作者:张应和;李春芳;李良;陆巧葱;徐刚;胡海菁;梁文超;曹修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扁桃体非何奇金淋巴瘤4例

    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而原发性扁桃体非何奇金淋巴瘤比较少见,若对该病认识、重视不够,极易造成漏诊及误诊.我院1995年9月~2005年9月共收治拟诊慢性扁桃体炎患者514例中病检发现4例扁桃体非何奇金淋巴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林甫;奉孝荣;吴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祖细胞及免疫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纤维素及胶原半固体培养法对56例再障骨髓CFU-GM、CFU-E、BFU-E及CFU-MK、BFU-MK进行培养;采用APAAP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sIL-2R进行检测.结果 再障患者CFU-GM、CFU-E、BFU-E及CFU-MK、BFU-MK集落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严重型再障集落数减少程度与慢性再障相近;再障患者CD3亚群细胞无变化,CD4亚群细胞减低,CD8亚群细胞增高,CD4/CD8降低,重型再障患者血清sIL-2R中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慢性再障.结论 骨髓造血祖细胞数量减少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因素,其减少程度与再障的病情有关;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造血负调控因子可能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程鹏;彭志刚;宁自觉;卢玉英;赖永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本文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取得了较好地护理效果,可供护理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蔡芳一;李黎;徐达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药物经济学及其在药品费用控制中的作用

    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其治疗结果用货币价值来表示,药物获得与医疗成本包含在与临床效果相关的成本之中.本文对药物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作用进行了介绍.

    作者:牟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全麻中应用短胶布条固定气管导管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解决全麻术后拔管时导管和牙垫容易脱出的问题.方法 对90例全麻下行气管插管术病人采用短胶布条固定气管导管.结果 短胶布条固定气管导管法可防止气管导管和牙垫的脱出,利于术后拔管时的吸痰管理,保障病人拔管时的安全.结论 短胶布条固定气管导管法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术后的吸痰管理、防止气管导管和牙垫的脱出、增加术后拔管的安全性等优点,又不增加病人的费用,适于在全麻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敏;汪辉德;陈光忠;周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复肝宁对实验性肝损伤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复肝宁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ya-luronic acid(HA)、Laminin(LN)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中药复肝宁低、中、高剂量组、秋水仙碱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复肝宁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HA、LN的含量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中药复肝宁各组ALT、AST活性、HA、LN的血清含量低于模型组及秋水仙碱组,病理变化减轻.结论 中药复肝宁能有效地防止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ALT、AST、HA、LN的升高,有保护肝细胞、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周语平;孟宪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连台手术紫外线与臭氧空气消毒的效果比较

    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随着手术进行过程中时间的推移,细菌量会不断增加.在无空气层流消毒设施的条件下进行连台手术时,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缩短连台间隔时间,对减少术中感染,为急诊手术争取时间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杨莉;易婧;冯雪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因及胰腺外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病因及胰腺外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59例AP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其病因、胰腺外损害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59例AP患者以胆源性病因为主,占66.1%.其次是饮酒及饮食因素.78.6%的AP患者合并胰腺外损害,且胰腺外损害部位依次为肝脏74.6%、呼吸道18.6%、胃肠道11.8%.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胰性脑病等较少见.其中28.1%的AP患者合并2种或2种以上器官受损,与无胰腺外损害的AP患者相比,病死率升高、住院天数明显延长.结论 AP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的疾病,合并胰腺外损害者病死率升高,恢复较慢.

    作者:尤丽英;杨晋辉;徐志媛;唐映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早产儿和足月儿1分钟Apgar评分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早产儿和足月儿1分钟Apgar评分的差异.方法 分析173例早产儿1分钟Apgar的评分结果,并与同期随机抽出的189例足月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早产儿组一分钟Apgar评分(8.15±2.36)明显低于足月儿组(9.32±1.23).结论 在早产儿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应考虑早产儿1分钟Apgar评分低于正常儿的诸多因素与不良影响,有助于临床对早产儿治疗与护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杨兴华;何亚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气变化与神经系统损害的关系

    目的 探讨围生期窒息新生儿PaCO2、pH及剩余碱变化与其神经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3组,A组:pH>7.00,PaCO2<50mmHg,剩余碱无明显改变,无神经系统异常;B组:pH≤7.00,PaCO2>50 mmHg、剩余碱≤-10,无神经系统异常;C组:pH≤7.00、PaCO2>50 mmHg、剩余碱≤-15,有神经系统异常.采集患儿脐动脉血、产后1小时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观察Apgar评分和临床经过.结果 脐动脉血pH、PaCO2和剩余碱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产后1小时桡动脉血pH值A组与C组、B组与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产后1小时桡动脉血pH、PaCO2分别和脐动脉血pH、PaC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三组间有不同神经系统表现;Apgar评分C组较低.结论 在严重酸中毒时,胎儿出生后pH、PaCO2及剩余碱会发生显著改变,剩余碱显著异常的患儿有不良神经系统预后.

    作者:叶晓秀;梁玉兰;桑晓梅;孙晓红;袁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目的 维持重伤病人的生命,大限度地减轻创伤后的损害.方法 迅速准确地对伤情进行评估,维持并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妥善地固定及安全转运.结果 有效的院前急救,大限度地保证了病人安全,提高了医院的急救水平.

    作者:王端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