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麻中应用短胶布条固定气管导管90例疗效观察

赵敏;汪辉德;陈光忠;周华

关键词:短胶布条, 固定, 全麻, 拔管安全, 吸痰
摘要:目的 解决全麻术后拔管时导管和牙垫容易脱出的问题.方法 对90例全麻下行气管插管术病人采用短胶布条固定气管导管.结果 短胶布条固定气管导管法可防止气管导管和牙垫的脱出,利于术后拔管时的吸痰管理,保障病人拔管时的安全.结论 短胶布条固定气管导管法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术后的吸痰管理、防止气管导管和牙垫的脱出、增加术后拔管的安全性等优点,又不增加病人的费用,适于在全麻术中推广应用.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9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提高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实施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方法 分析98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干预措施及疗效.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确诊为ABO溶血病的患儿即给予间隙性蓝光治疗16~40 h;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600~800 mg/kg·次;对早产儿和血清总胆红素>340 μmol/L者给予人血白蛋白输注,1g/kg·次.结果 该组病儿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早期实施以间隙性蓝光照射和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综合治疗,不但疗效肯定,还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邓长秀;聂采现;何海兰;王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剂量华法令抗凝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

    目的 观察小剂量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并与标准剂量强度进行对比.方法 随机将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小剂量华法令组)62例(INR1.5~2.0),华法令用量1.5~3.25mg/d;对照组(标准剂量强度华法令组)60例(INR2.0~3.0),华法令用量3.0~4.5mg/d.华法令用量根据INR调整,用药10个月.分别观察栓塞、出血、死亡例数.结果 研究组年栓塞率为1.6%,对照组年栓塞率为1.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脑出血率和病死率均为0,而对照组脑出血率和病死率均为1.7%.结论 应用小剂量华法令进行抗凝,使INR保持在1.5~2.0,既具有抗凝效果,降低了脑栓塞的危险性,又减少了出血的并发症.

    作者:白庆秋;王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内镜下射频治疗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

    目的 观察内镜下射频治疗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7例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患者采用内镜下射频烧灼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半年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 射频治疗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总有效率97.8%,半年存活39例(82.9%),无重大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射频治疗是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一种有效的姑息疗法,价格低廉,可反复进行,并发症少.

    作者:罗知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超前镇痛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曲马多用于子宫切除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 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0例,Ⅰ组术前硬膜外注入曲马多1 mg/kg,用0.9%NS稀释3 ml,Ⅱ组注入0.9%NS 3 ml.分别记录术后1、2、3、4、6、12、24 h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48 h小时曲马多使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3、4、6、12、24 h的VAS Ⅰ组均低于Ⅱ组,术后48h Ⅰ组曲马多使用量低于Ⅱ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也低于Ⅱ组.结论 曲马多用于妇科子宫切除手术超前应用,能减少术后曲马多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镇痛质量.

    作者:张元华;周力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ASA Ⅰ~Ⅱ级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和丙泊酚,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镇静镇痛效果、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瑞芬太尼+丙泊酚组镇静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丙泊酚组,而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为无痛胃镜检查提供安全可靠的麻醉.

    作者:李建桥;刘成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婴儿嵌顿性斜疝致器官坏死20例分析

    目的 总结婴儿嵌顿性斜疝致器官坏死的原因,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例嵌顿性斜疝致器官坏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大网膜坏死者予以切除;14例小肠坏死者行肠切除吻合术;8例合并睾丸坏死者行睾丸及精索切除.结论 临床遇到不明因的哭闹、腹胀、呕吐、拒食的患儿应仔细全面查体,高度警惕腹股沟肿物的性质;及时细致地手术探查是避免漏误诊和预防脏器嵌顿坏死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德贵;李油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乌拉地尔、多巴胺、呋塞米静脉滴注治疗心肾综合征

    目的 了解乌拉地尔、多巴胺、呋塞米联合静滴治疗心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5例心肾综合征患者经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药物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无效后,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乌拉地尔、多巴胺、呋塞米联合静滴,以7天为一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加用乌拉地尔、多巴胺、呋塞米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2%;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功能指标、血生化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 心肾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乌拉地尔、多巴胺、呋塞米联合静滴,显示改善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肾功能.

    作者:熊德高;岑本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局麻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37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局麻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可行性、优点及疗效.方法 于1%丁卡因咽喉部粘膜表面麻醉和1%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支撑喉镜手术摘除声带息肉.结果 共进行372例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手术,顺利成功完成364例(97.8%),5例改为局麻下行纤维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手术(1.3%),3例于全麻下完成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手术(0.8%).结论 局麻下进行支撑喉镜手术摘除声带息肉是可行的,具有费用低、安全有效、简便易行、麻醉风险减少、并发症少、康复快、术前无需严格禁食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推广的一种术式.

    作者:王自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溶栓前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1例AMI患者6小时内和溶栓后48小时血清中TNF-α、IL-6和IL-10水平,分析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间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MI患者溶栓前血清TNF-α和IL-6增高,IL-10降低.AMI患者溶栓前后相比,血清TNF-α和IL-6降低,IL-10升高.结论 细胞因子参与AMI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其溶栓前后的检测可作为AMI的治疗监测指标.

    作者:张泽刚;刘建华;张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胃黏膜几种癌前病变的病理研究

    目的 研究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及异型性囊性扩张三种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004例胃镜活检患者进行随访及相关性研究.结果 异型增生274例中胃癌144例(52.6%),肠化生患者536例中胃癌32例(5.97%),异型性囊性扩张194例中胃癌20例(10.3%).结论 中、重度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囊性扩张与胃癌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医生要高度重视这三种癌前病变.

    作者:丁志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目的 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30例UAP患者和15例冠脉造影无狭窄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抽静脉血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和D-二聚体(DD)、纤溶蛋白原(Fg)含量.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UPA患者血浆中t-PA活性减低,PAI活性增高,Fg和DD含量增高.结论 UAP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的失调凝血的失调,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凝血功能增强.

    作者:任爱平;杨叶;叶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组织IL-6的变化

    目的 探讨肺组织中IL-6含量及mRNA表达在老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的变化.方法 80只SD大鼠分为老年组(20月龄)和青年组(3月龄)各40只,建立油酸/脂多糖(OA/LPS)二次致伤老年MODS和青年MODS模型.观察对照组及伤后2、6、24 h,重要器官(肺、心、肝、肾)病理及功能的变化,通过ELISA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IL-6含量,IL-6 mRNA表达用RT-PCR法检测.结果 OA/LPS二次致伤MODS模型,肺脏是损害出现早也是重的器官,致伤后2 h青年组和老年组PaO2即下降至低值,伤后6 h,心、肝、肾生化指标达峰值,在相同时相点老年鼠脏器损害重于青年鼠.致伤2h后肺、心、肝和肾组织中IL-6 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均升高,且持续高于正常对照组,以肺组织中升高幅度大,老年组高于同时相点青年组.结论 老年MODS过程中肺损伤出现早且严重,其原因可能与OA/LPS致伤早期老年鼠肺组织中IL-6 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迅速升高有关.

    作者:王兴胜;吴国明;钱桂生;徐智;陈维中;李淑平;薛桥;王士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彩超诊断三尖瓣闭锁并主动脉瓣狭窄1例

    病例 男,5岁,因活动后紫绀、气急,来我院就诊.查体: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闻及SMIV杂音.采用AU5EPIMT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左室长轴及四腔心切面探查所见:①室间隔膜部、房间隔近十字交叉处均可见回声中断,缺损口大小分别为6.66mm、11.4mm,十字交叉存在.

    作者:孙鸣;胡科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应用彩超检测甲状腺内动脉分支的峰速与心率乘积诊断甲亢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内动脉分支的峰速与心率乘积诊断甲亢的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及核医学检查证实的4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19例亚临床功能低下(亚甲低)及2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计算甲状腺内动脉分支的峰速与心率乘积(PBVH),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 甲亢组的PBVH测值高于亚甲低组、甲低组及正常组.若以PBVH≥70作为诊断甲亢的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8%,97.6%及97.7%,优于采用Vmax≥0.8m/s诊断甲亢的方法.结论 应用PBVH诊断甲亢,简单,实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张灌生;钟跃;张清连;丁燕;孙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脑干损伤36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案及疗效,降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病死率.方法 对3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使病死率降到27.8%,预后良好15例(41.7%),中残7例(19.4%),重残3例(8.3%),植物生存1例(2.8%).从而大大提高了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抢救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与愈后密切相关,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及致残程度.而高压氧促进康复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对提高生存质量有意义.

    作者:王志利;侯林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一些做法探讨

    公立医院应该体现其社会公益性.我院在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主要做法是开通健康快车、惠民措施、医疗下乡、短信互动等,这些做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公益性的体现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阮鹏;金家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缺血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血脂正常的慢性缺血性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他汀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或洋地黄),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测定LVEF、TNF-α、NF-κB活性.结果 TNF-α、NF-κB活性与心衰程度相关,治疗12周后,两组TNF-α、NF-κB活性均下降,LVEF升高;他汀组较常规组变化更显著.结论 慢性缺血性心衰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影响相关细胞因子活性.

    作者:罗贵全;邓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20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与抗感染用药有关,所占比例高(83.0%);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占68.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约占50.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结论 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王理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直肠癌的手术方法选择与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比较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标准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对59例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20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术后均定期化疗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病人随访1~5年,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随访51例,5年生存率为98.04%;对照组随访18例,5年生存率为88.88%.结论 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提高5年生存率,术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自力;单逖奎;马世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Mallory-Weiss综合症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Mallory-Weiss综合症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14例Mallory-weiss综合症出血患者常规给于止血剂、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等,同时静脉注射奥美拉唑40mg,每12小时1次,奥曲肽25μg/h微量泵泵入,连用3天,3天后根据病情需要逐渐减量,一般持续7天.结果 14例患者均1次止血成功,时间3~6 d,平均4天.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是治疗Mallory-Weiss综合症出血的有效方法,且疗效满意.

    作者:武育卫;何双丽;郭先科;胡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