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章诚;张昌伟
目的探讨低张松弛药物阿托品在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ophy,IVP)中输尿管阴性小结石的表现规律,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中,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直接采用大剂量IVP,观察组肌注阿托品后再行大剂量IVP,分别对两组输尿管阴性结石患者阳性率进行诊断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诊断阴性结石19例,与临床排石或手术证实的符合率为39.58%;观察组中,诊断阴性结石38例,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3.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24,P=0.001).结论运用阿托品后,结合临床表现,仔细分析影像学改变,大剂量IVP对输尿管阴性小结石可做出准确诊断或提示性诊断,提高了X线检查的阳性率.
作者:韦章诚;张昌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做腹腔镜手术常需1小塑料袋放入体腔,用装所切下组织标本,防止腹腔内再次污染,同时保障标本不遗留体腔内.我院自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一直有效利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穿刺包内硬膜外导管袋,此袋10cm×11cm大小,小巧,结实,具有韧性、抗拉力强等优点.
作者:王小芹;蒋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冠心病(CHD)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97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的SCA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非CHD组)31例、CHD无侧支循环组136例、CHD有侧支循环组30例,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非CHD组相比,CHD组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明显增高(P<0.05);与CHD无侧支组相比,CHD有侧支组病变以3支、多支及次全闭塞为主(P<0.05),右冠脉病变多;无侧支组以单支、前降支病变为主.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不稳定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的发生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CHD合并3支、多支病变及次全闭塞密切相关.
作者:邹文淑;陈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的危害.方法收集国内外部份主要医学文献中提出的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的直接、间接影响,并列示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现状及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大量资料分析证实,在干预或消除其危险因素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有直接影响;及早干预、治疗,对减少心脏性猝死有益.
作者:王用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代谢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32例3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龙0.5~1mg/次,3次/d;二甲双胍0.5g/次,3次/d,餐时服用,连续治疗8周.结果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BS)、餐后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协同作用,副作用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经验,提高交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3月~2005年10月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62例胫骨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2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获骨性愈合61例,其中延迟愈合2例;未愈合1例,治疗总有效率95.1%.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抗扭转能力强、无短缩、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作者:瞿科斌;安荣泽;王兆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病例女,31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5年余,复发加重2个月入院.一年多前曾行剖腹产,否认其他系统病史、输血史、家族遗传病史及药物过敏史,G4P2,育有1子1女,均体健.入院查体:T、P、R、BP均正常,心脏各瓣膜区未听见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血常规:HGB 145g/L,RBC 5.09×1012/L,WBC 8.04×109/L,出凝血时间:TT11.1秒,PT 12.2秒,APTT41.9秒,电解质:K+4.31mmol/L,Na+139.59mmol/L,Ca2+5.2mmol/L.肝肾功无异常.胸片、B超、ECG心肺未见异常.入院诊断:胆囊结石.
作者:杨云春;黄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巩膜瓣两侧切口中央处作一对外露可拆除缝线,外露端在角膜缘前透明角膜处约1毫米.结果 40例术后无1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通过调整可拆除缝线及按摩眼球,眼压控制在21毫米汞柱以下.结论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应用有效调节眼压,大大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罗莉丽;曾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三维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3D CE MRI)及多层面重建(MPR)在壶腹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壶腹癌患者进行常规MR平扫和磁共振水成像(MRCP),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3D LAVA)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对MRCP采用大强度投影(MIP)和MPR,3D MRI采用MPR方式进行图像重建,主要观察肿瘤强化方式、胆总管及十二指肠腔内病变显示情况.结果 3D MRI扫描表现:动脉期至平衡期呈轻度至中度逐渐明显异常强化7例;平衡期轻度强化2例;延迟8~10分钟后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3例.MPR重建图像显示总管梗阻端腔内病变3例,十二指肠肠腔内病变4例.结论 3D MRI扫描有利于壶腹癌病灶范围的观察及管腔内病变的显示,MPR重建图像对肿瘤向管腔内侵犯显示更直观.
作者:张应和;李春芳;徐刚;陆巧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诊刮或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绝大多数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95%),其中增生26例,息肉8例,内膜炎2例,粘膜下肌瘤2例;宫内膜恶性病变占5%(1%~17%),即内膜癌2例.结论经阴道超声不仅能鉴别子宫内膜病变的性质,而且能为内膜癌的术前判断肌层浸润深度提供更多依据.
作者:郑庆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次静注异丙酚0.8~1.5mg/kg及氯胺酮0.2~0.8 mg/kg;B组单次静注氟芬合剂.观察并记录患者入睡深度,有无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牵拉痛和鼓肠,有无术中知晓和记忆.结果 A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B组(x2=46.718,P=0.000).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具有良好地协同作用,对循环影响小,苏醒快,值得推广.
作者:高金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合理情绪治疗法联合皿治林治疗更年期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对46例更年期皮肤瘙痒症病人分别采用合理情绪治疗法+皿治林(治疗组)和单独使用皿治林治疗(对照组)4周,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临床症状判断有效率.结果治疗组4周后SCL-90评分总分及因子分显著降低,临床显效率治疗组52.17%,对照组1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P=0.013).结论合理情绪治疗法联合皿治林治疗更年期皮肤瘙痒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尹洁;向群英;赖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先心病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1组、盐酸戊乙奎醚2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体温、心率及呼吸道分泌物.结果盐酸戊乙奎醚两组的心率、体温变化及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先心病患儿比常规抗胆碱药作用效果好.
作者:张建辉;李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采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27例疼痛消失,4例疼痛缓解,1例疼痛缓解不明显.随访1年,Ⅱ期优良率100%,Ⅲ期早期优良率65%.结论本法具有创伤小、花费低、术后恢复快,髋关节活动功能不受影响,可预防骨塌陷,降低病残率,延长自体关节使用寿命,延缓关节置换时间等优点.因此,本疗法不失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较好的治疗疗法.
作者:张银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病例1 女,22岁,未婚,民工,因频繁呃逆半年,于2004年10月9日来院就诊.患者半年前在深圳打工时,因感冒、咳嗽1周后开始呃逆,呃声大,呃逆频繁时引起呼吸困难、流泪、呕吐,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未见好转.查体:病人精神差,情绪低落,频繁呃逆,心肺及腹部未发现阳性体征.治疗:肌注胃复安10mg,安定10mg后,病人呃逆次数减少,呃声减小;同时口服胃复安5mg,安定2.5mg,谷维素20mg,维生素B120mg,维生素B620mg,均3次/d,服药1周内未发生呃逆,停药两天呃逆复发,但频率有所减少,继续服用以上药物两周后呃逆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作者:雷隆祥;赖淑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气管内给药对全麻结束拔管时呛咳的抑制和对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全麻病人5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25例.拔管前10分钟,A组2%利多卡因1.5mg/kg直接由气管导管内给药,B组给予生理盐水5ml于气管导管内,观察气管拔管前5分钟呛咳的发生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A组呛咳发生率8%(2/25),B组60%(15/25),A组拔管时的呛咳反应明显减少于B组(P<0.01).A组拔管前5分钟MAP、HR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利多卡因对减轻全麻结束时的呛咳和对心血管反应的预防有明显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Q波型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及心源性猝死(CSD).近年来,大量的基础研究发现其发病机理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有密切关系,且与多种血清标志物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明确诊断及危险评估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ACS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随着对ACS研究认识的深入,不断开发出一些新的治疗措施,如新型抗血栓药物及基因治疗等.本文就ACS的发病机制、诊断、血清标志物和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赵平;张广文;杨思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妇科手术与体位有关的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106例腹腔镜下妇科手术中体位安置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顺利完成手术,仅于腹腔镜手术开展初期出现术后肩部疼痛6例,轻度神经损伤1例,体位性低血压2例.采取术中体位护理措施后,均未发生由于体位护理不当所导致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手术中正确、稳定地安置手术体位,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与体位有关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余毅玲;陈丽华;阳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的现状予以综述,并总结其在微创治疗方面的应用优势.
作者:雷贤英;徐陶;李渊;梅松涛;甘辞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72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5例(90.3%),死亡7例(9.7%).结论本病诊断不难,但少数病例(老年患者)症状、体征不典型者,应予重视.治疗强调及时胆道减压,同时给予抗感染、抗休克、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作者:刘福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