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张广文;杨思进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Q波型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及心源性猝死(CSD).近年来,大量的基础研究发现其发病机理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有密切关系,且与多种血清标志物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明确诊断及危险评估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ACS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随着对ACS研究认识的深入,不断开发出一些新的治疗措施,如新型抗血栓药物及基因治疗等.本文就ACS的发病机制、诊断、血清标志物和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赵平;张广文;杨思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胆石症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案.方法对40例60岁以上胆石症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7例治愈好转,3例死亡.结论老年胆石症并感染患者具有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并发症和伴随病多等特点,早诊早治及加强对并发症、伴随病的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黄建军;何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的危害.方法收集国内外部份主要医学文献中提出的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的直接、间接影响,并列示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现状及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大量资料分析证实,在干预或消除其危险因素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有直接影响;及早干预、治疗,对减少心脏性猝死有益.
作者:王用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的辅助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20例(80.0%),死亡5例(20.0%).结论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代刚;王英;蒲丹;陈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曲马多、氟哌利多在剖宫产手术中预防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剖宫产孕妇,无其它并发症,随机分为3组:曲马多组、氟哌利多组、生理盐水组.胎儿取出后从静脉分别注入曲马多1.0~1.50mg/kg,氟哌利多0.05ml/kg,生理盐水2ml,观察预防寒战的效果.结果寒战发生率及程度为:曲马多组:1级1例,2级1例,占10.0%;氟哌利多组:1级3例,2级3例,3级1例,占35.0%;生理盐水组:1级3例,2级2例,3级3例,占40.0%.后两组与曲马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讨论剖宫产手术患者术中应用曲马多能有效减少寒战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性,氟哌利多作用不明显.
作者:王松;叶智荣;陈达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断改变病情药(DMARDs)的原因,以提高对RA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门诊及住院RA患者136例,记录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中断DMARDs的原因:比较停药组与未停药组之间的差异,分析中断DMARDs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患者中54.4%停用DMARDs.停药原因依次为:自觉无效、担心药物副作用、症状减轻、出现药物副作用、经济困难、购药困难、患其它疾病.停药组与未停药组比较,在病程、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sR)及类风湿因子水平(RF)、低经济收入、低教育程度及是否专科治疗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RA患者停用DMARDs发生率高,其停药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余静;冯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和特点.方法对3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价,并对11例伴鼻窦炎、鼻息肉者行同期手术.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1例并发症发生,治愈率为100%.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视野清晰,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苟立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94例胆囊息肉样病灶中,大多数是胆固醇性息肉,多发,平均直径0.55厘米;胆囊腺瘤,单发,平均直径0.8厘米;乳头状腺瘤平均直径1.1厘米.结论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大小、数目、回声强弱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
作者:徐艳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病例1 男,13岁,因左肩胛部肿块逐渐长大3年,伴疼痛1个月,于1986年9月25日入院.查体:左肩胛骨中下份肿块10.0cm×7.0cm×5.0cm,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块,质硬,无压痛,不能推动.局部皮温正常,无浅静脉怒张,左肩关节活动正常.X线片示左肩钾下份呈菜花状骨性凸起,内有较多班片状钙化影,骨密度不均匀.查血常规、血沉均无异常.临床诊断为左肩胛骨外生骨软骨瘤(恶变),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呈菜花状,有完整包膜,手术将肿块连同附着的肩胛骨一同凿除,其大小为11.0cm×7.0cm×4.8cm,重220克.病理诊断为外生性骨软骨瘤.随访至今,情况良好.
作者:张兴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X线征象,提高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35例乳腺肿瘤钼靶X线表现特征进行对照,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11例,良性24例.结果毛刺状肿块及成簇钙化是乳腺恶性肿瘤特异性X线征象,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0和82.0%.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诊断和鉴别良恶性肿瘤首选的、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刘文莉;吴树材;张文权;赵春刚;陈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其它型肝炎病毒的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成都地区1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AV IgM、HCV IgM、HDV IgM、HEV IgM、HEV IgG和HGV IgM的检测.结果 196例乙型肝炎患者中重叠感染其它型肝炎病毒的共有18例(9.18%),其中HBV-HCV 2例,HBV-HDV 1例,HBV-HEV 12例,HBV-HGV 1例,本次调查未发现HBV-HAV重叠感染.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重叠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法,P=0.118).结论乙肝患者重叠感染其它型肝炎具有地区特异性,对于乙肝患者同时注意检查有无其他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对估计病情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熊杰;范志能;白生华;古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胸部手术后2天内发作的心房颤动患者42例,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各21例,分别静脉予普罗帕酮70~140mg与胺碘酮150~300mg,效果不佳者静滴维持,观察8小时内的转复率及安全性.结果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2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76.2和19.0%,8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95.5和71.4%,两组2、8小时转复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帕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较胺碘酮高.
作者:雷军;熊冠泽;吴家玉;卢松;丁富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代谢综合征(MS)是肥胖、胰岛素抵抗(IR)、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等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集结的状态,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发病率急剧增高.本文对其定义、流行病学及特征、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防治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传民;刘亚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不需要开放手术的膀胱积存血凝块清除方法.方法在电切镜下应用自制碎血器清除膀胱积血23例.结果23例病人均全部成功清除血凝块,术后按血凝块计量60~280g,平均195克.手术时间10~55min,平均28分钟.较其它方法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自制碎血器取材方便,制作容易,清除凝血块彻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
作者:杜中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处理特殊型结石性胆囊炎的方法,以期引起在LC术中对这类问题的重视,避免损伤胆管,降低中转开腹率,提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102例LC术中所见的42例特殊型结石性胆囊炎的处理方法和效果.结果完成LC手术34例,中转开腹8例.结论重视此类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不拘泥于固定的手术方式,针对不同的病理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在胆道外科实践中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任卫国;董世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AF)和预防AF复发时的效益与风险.方法对41例AF患者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AF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时心率以及心功能改善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小剂量胺碘酮对改善AF患者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降低猝死风险,改善心功能,改善预后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患者的耐受性良好.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治疗AF和预防AF复发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蒲敏;黄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针对癌症病人在诊断早期、确诊阶段、晚期阶段存在的心理变化,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侯玉华;杨兴华;章淑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28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患者,从心理护理入手,使患者术中与术者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强支持、营养护理,使24例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取得了满意疗效,可供借鉴.
作者:胡伟坚;郭友;唐承富;潘长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骨髓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胚层干细胞的潜能,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使心肌梗死动物或病人的梗死面积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梗死区出现新的心肌细胞和血管,从而使心梗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明显改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和保护心肌的机制、干细胞的选择、植入途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方面内容.
作者:秦黎明;秦光明;马小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张松弛药物阿托品在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ophy,IVP)中输尿管阴性小结石的表现规律,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中,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直接采用大剂量IVP,观察组肌注阿托品后再行大剂量IVP,分别对两组输尿管阴性结石患者阳性率进行诊断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诊断阴性结石19例,与临床排石或手术证实的符合率为39.58%;观察组中,诊断阴性结石38例,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3.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24,P=0.001).结论运用阿托品后,结合临床表现,仔细分析影像学改变,大剂量IVP对输尿管阴性小结石可做出准确诊断或提示性诊断,提高了X线检查的阳性率.
作者:韦章诚;张昌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