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

何志章;杜玉秀;席会兰;王昌银

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术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腔镜组),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5例为对照组(开腹组).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术后病发生率、术后住院日,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8.83±16.97)min、(101.14±17.81)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97.86±18.12)ml、(90.29±16.45)ml(P>0.05);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1.52±5.59)h、(32.60±6.00)h,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t=7.993,P=0.000);术后病率两组相似(精确概率法,P=0.106);术后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94±1.49)d、(7.03±1.3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贝复济促进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商品名:贝复济)对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应用bFGF及空白对照的临床病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bFGF组在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腹部手术后应用bFGF能加速切口愈合.

    作者:颜志刚;刘山;李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盆腔疼痛腹腔镜检查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64例慢性盆腔疼痛病人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体检异常率37.50%(25.63%~49.36%),腹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异位和慢性盆腔炎分别占54.69和20.31%,疼痛原因不明者占10.94%.结论 腹腔镜诊治慢性盆腔疼痛直接,确诊率高,疗效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周玲;徐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摘除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摘除术的效果.方法 对1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后腔途径,显露肾上极及肾上腺,用超声刀、电凝钩、钛夹处理瘤体血供,摘除肿瘤.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手术时间45~110 min,术中失血30~120ml.随访3~2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摘除术安全,疗效好,患者术后恢复快.

    作者:黄朝友;姜睿;陈同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抑郁焦虑及其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门诊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女性患者30例,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结果 有抑郁症状者3例(10.00%);有焦虑症状者5例(16.67%);两症状均有者2例(6.57%).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发生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疾病本身对患者情绪的影响程度有关(P=0.008),在影响患者的重大事件的发生、文化程度、工作(劳动)量、经济收入满意度、性生活次数等方面,有焦虑或(和)抑郁症状者与无症状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比例较高,应进行对症用药和心理治疗.

    作者:贾玉俭;许良智;乔林;张波;康德英;唐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谈加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时期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的发展和学科建设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是当前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现实问题.

    作者:王波;杨国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阿托品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阿托品抗异丙酚和芬太尼的副作用和防止人流综合症及术后腹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1000例孕期在40~80d自愿要求无痛人流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实施无痛人流中使用阿托品,比较两组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阿托品在无痛人流中能够有效防止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并能减轻术后腹痛.结论 阿托品能有效桔抗异丙酚和芬太尼引发的呼吸、循环抑制,从而防止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以及术后恶心呕吐、腹痛的发生,有利于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玲;陈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危重新生儿转运与护理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转运途中对新生儿进行及时保暖、抢救、监护以及观察等一系列治疗及护理工作,能大大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李秀君;梅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NDPK的结构与功能

    nm23是第一个被人类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为编码17KDI~NDPK样蛋白质,该蛋白具有二磷酸核苷激酶样活性,本文就nm23家族成员的分子结构、各自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特点、亚细胞定位和功能做一个综述.

    作者:邱亚;杨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泰索帝联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泰索帝联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TE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对2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泰索帝75mg/m2·d1,静脉滴注3小时;表阿霉素50 mg/m2·d1,静脉滴注;环磷酰胺500mg/m2·d1,静脉推注,每21天为1周期,连用两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28例乳腺癌患者中CR4例,PR11例,SD7例,PD6例,总有效率为53.57%.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肌肉及关节疼痛,未见过敏反应出现.其副反应经扶正、止吐、升白治疗后,均未影响下一周期治疗.结论 TE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疗效,因其毒副反应可耐受并易于防治,故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陈凤艳;金秀华;李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冠心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冠心病发生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以临床诊断的冠心病病人33例与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检测两组人员的血尿酸、血脂、血糖.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明显增高,高尿酸血症有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又一危险因素.

    作者:李珂;罗俊;付爱军;燕纯伯;杨政芳;张淑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髋骶部骨折脱位伴坐骨神经损伤

    目的 探讨髋骶部骨折、脱位,特别是髋臼骨折与坐骨神经损伤的关系、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7例髋、骶部骨折、脱位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12例一期行坐骨神经探查、松解术,5例二期手术.结果 随访10个月~5年,骨折脱位复位满意率94.1%;坐骨神经损伤多在伤后3~6个月开始恢复,优良率88.0%,其中8例在行神经松解术前均需使用强力止痛剂,有3例曾采用硬膜外置管、镇痛泵治疗;残留坐骨神经痛4例,腓总神经损伤未恢复需做肌转位治疗者2例.结论 髋骶骨折、脱位可造成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往往更重,且预后不佳;在剥离及牵拉坐骨切迹时,应防止损伤坐骨神经;对伤后坐骨神经痛明显者,宜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并行神经探查松解术.

    作者:蒋电明;余学东;安洪;梁勇;梁安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出血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的病因及并发症的发生机理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4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例,好转20例,死亡18例.好转20例中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 高血压为脑出血的主要病因及危险因素,并发症对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有效防治高血压,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提高脑出血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勇;王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动物模型在中风遗传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动物模型和人体中的研究业已证实,中风的发病存在遗传易感因素.但目前仍不能对常见中风类型相关遗传因素做出准确界定,主要是由于中风本身的复杂性、其他危险因素的合并存在和人类种群的遗传异质性所致.相反,对单基因型中风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突破.一种中风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脑卒中大鼠模型,对研究中风的遗传因素极富参考价值.其中,心钠素基因已在自发性高血压脑卒中大鼠模型和两类不同的人类种群研究中被确定为中风基因.特别是心钠素基因结构的改变与个体发病的一致性,提示突变依赖机制在中风易感性中的重要作用.近应用的中间疾病表型提供了一种简化归纳的方法,可能对脑血管意外相关基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钰铭;何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26例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 观察康复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配合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6例,并与单纯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8例做对照,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结论 康复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作者:王俊明;何学华;李宏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IgA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IgA肾病是一组肾小球系膜区有IgA为主的颗粒性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是当前研究的两大切入点;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轻重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治疗.

    作者:栾森;马行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卵管扭转3例

    病例1 12岁,左下腹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1天,门诊摄尿路平片见左输尿管中下段一花生米大小结石影,拟尿路结石收住泌尿外科.无发热、腹泻、血尿,初潮半年,无停经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左下腹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HB 115g/L,WBC 14.0×109/L,N 0.80.给予解痉、抗炎治疗后疼痛渐加剧.B超提示子宫左侧可见65 mm× 37 mm×60 mm包块.

    作者:马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 应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85例,并定期随访和复查.结果 治愈40例(47.0%),显效35例(41.2%),有效10例(11.8%),总有效率100.0%.半年复发5例(5.9%),经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有效、可行、可靠的新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志毅;罗辉燕;江琴;徐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6例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分别用胰岛素泵连续输注治疗(CSII组40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II组36例).结果 应用胰岛素泵组能显著快速改善血糖控制,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结论 CSII组较MSII组能更快、更安全、更平稳控制高血糖.

    作者:张淑贵;焦亮;龚莹;赵猛;蔡可英;陆美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230例

    目的 观察在基层及社区医院中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0例经辅检确诊,因故不能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密切观察临床转归的情况下,尽早使用2~3联有效抗生素静脉滴注,同时内服外敷中药加针灸治疗.结果 治愈、好转病例中腹痛多在当天减轻,4天内基本缓解,有197例经复查B超正常,治愈率85.65%(81.12%~90.18%),有效率88.69%.与单纯中医或西医药疗效比较,该疗法疗效显著(u=3.295,P≈0.0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阑尾炎是一种积极、稳妥、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莉莎;李莉新;张兰;刘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根管钉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核全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根管钉固位保留后牙残根、残冠的方法.方法 对130例患者145颗患牙应用多根管钉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核全冠修复技术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结果 经1~3年的随访观察,成功率为95.2%(91.68%~98.66%),成功率与恢复时间无关(二项分布,发生概率为0.4466~0.8040).结论 该技术是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作者:顾素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