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全;陆琴芬;袁发焕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69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全部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横断扫描,并进行三维成像(3D)及多平面重建(MPR),分析轴位、MPR及SSD、VR对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的异同.结果 MPR可从任意平面观察骨折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显示骨折线走向和移位情况,3D重建可显示骨折的立体关系,可从多角度多方向观察,清楚直观,但对微小骨折的显示率低于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结论多层螺旋CT骨关节多种重建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骨关节创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订手术计划提供直观的立体信息.
作者:谢晓红;张军;赵世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时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结合脑组织含水量及病理变化,测定脑缺血2小时后脑组织MDA、SOD、GSH-Px、CAT及NOS活性.结果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MDA、SOD及NOS活性较对照组升高,而GSH-Px、CAT活性明显下降,伴随脑含水量增加,出现明显病理改变.结论氧自由基参与急性局灶性缺血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作者:王兴勇;黄斌;匡凤梧;卢仲毅;许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184例髌骨软化症临床X线表现的分析,提高对本病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1994-2003年临床资料有临床症状及X线征象的184例髌骨软化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软骨下骨密度增高155例;糜烂样改变96例;囊性变39例;髌股关节间隙改变156例;髌股关节排例紊乱82例;退行性骨关节病同时伴有59例.结论本病的病理变化是髌骨软骨局部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后,软骨细胞代谢功能失常,不能正常地交换营养物质而引起软骨细胞变性坏死,尔后出现局限性软化,缺损,导致相应一系列的改变.
作者:明华宇;任大成;陈世孝;郭维知;钟立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后程三维适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协同化学治疗(简称化疗)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先用常规放疗,剂量达40GY,后用三维适行放疗行肿瘤加量,4-6野,3GY/次/日,5次/周,共8-10次,总量达64-70GY.化疗以顺铂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在放疗前、放疗剂量达40GY时各行一周期化疗,放疗结束后再行两周期化疗.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44例,稳定10例,进展6例,总缓解率77.8%.中位生存期为20.6月,1、2年生存率及1、2年局控率分别是72.2%、41.6%及77.8%、55.5%.主要的放、化疗毒付反应为1-2级急性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急性胃肠反应,晚期反应主要是少量的放射性肺纤维化.结论后程适行放疗协同化疗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晚期放、化疗毒付反应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潘荣强;李光明;任大成;胡欣;章淑芳;任杰;袁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置腹腔引流指征.方法对172例开腹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下列情况置引流:胆囊管因炎症或结石被阻塞、胆囊张力高、胆囊萎缩者;各类急性胆囊炎;外伤性或术前胆囊已穿孔者;担心对胆囊管、胆囊动脉处理不满意或怀疑有内脏、肝外胆管有损伤者.结果未置腹腔引流138例,置腹腔引流3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结果表明大多数胆囊切除术后不置腹腔引流是安全的,且住院时间短、痛苦少,而少部分患者仍需放置引流.
作者:杨昌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加服药物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240例偏头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SGB治疗的同时,口服尼莫地平等药物.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89.2%,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后完全无痛的病例51.7%,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发现病程对于SGB治疗偏头痛疗效影响较大(P<0.05).结论SGB加服药物治疗偏头痛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世同;边步荣;马海军;刘清玉;郝海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对临床实习教学的管理进行了总结,只有顺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有效管理体制,才能保证临床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朱建军;冯文莉;周平远;康格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临床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阶段.当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呈现滑坡趋势.主要原因:高校的扩招与临床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执业医师法>和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医生走穴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领导对临床实践教学重视不足.针对以上原因应采取的对策:适度控制招生规模;领导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配备教学编制;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改革现行奖金分配制度,在临床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
作者:任佰玲;周新发;蚁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编辑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自2002年至今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158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154例,经桡动脉穿刺4例),置入支架58例.术前及术后医、护、患密切配合,获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凤茹;赵秀娥;汤迎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盐酸加替沙星滴耳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含量,并进行稳定性、刺激性观察.结果盐酸加替沙星在1.6-8.0μg·ml-1(r=0.9999)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59%.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合理,质控方法简便、可靠.
作者:罗凤琴;陈海燕;赵春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多数医生都曾遇到过靠以往所学知识和多年实践积累的经验不能处理的临床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医生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如请教上级医生或查找资料.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药和新的诊治技术、预防方法的不断涌现,他们不可能在繁忙临床工作之余的有限时间内翻阅各种期刊、杂志的全部有关文章.
作者:许良智;刘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期惊闻国内一些著名的医学专家被患者的家属杀伤,医院为保护这些医学专家而配了保镖.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在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今天,实在是不应该.更令人费解的是,在谈论此事时,社会上似乎同情医学专家(受害者)的人数还不如同情患者家属(凶手)的人多.
作者:何国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当代中国众多医院使用进口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一次性较快测定许多指标.为方便应用这些仪器,往往在仪器说明书中注明相应指标的健康人群参考值.为此提出两个问题:(1)健康人群参考值是单指标参考值范围还是多指标参考值范围?对于多指标参考值范围,是用确定单指标参考值范围统计方法,还是用多指标参考值范围统计方法确定的[1-9]?对于多指标参考值范围的,若用确定单指标参考值范围统计方法,则扩大误诊范围.
作者:陈彬;梅树江;罗家逸;张文秀;曾文霞;潘兴仪;高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患者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能力(CFU-F)的影响.方法采用Dexter型方法,检测21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单化或化放结合两种预处理方案,观察前后不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结果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于预处理后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预处理前和单化组预处理后(P<0.01);单化组于预处理后各时相点的CFU-F显著低于预处理前(P<0.01),至预处理后第90天仍未恢复.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放化组基质细胞的损伤重于单化组,恢复较缓慢.
作者:陈幸华;张曦;刘林;彭贤贵;孔佩艳;刘红;张怡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s):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B2-微球蛋白(B2-MG)在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别对22例冠心病、46例高血压病,共68例患者作了这四项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检测,并与10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AFP和CEA的检测结果,患者组与正常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F和B2MG检测结果,患者组与正常组相比较结果明显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FP和CEA检测结果不随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变化,SF和B2-MG均参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发病机理过程,SF和B2-MG的检测对冠心病、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指标.
作者:李宗惠;赵玉琴;王森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临床不合理用药时有发生,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和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危害极大,不可忽视.笔者就某院2002年1-6月门诊西药处方68579张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作一浅析,希望对临床合理用药有所帮助.
作者:赵大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塑造医院形象,可以达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的.医院视觉形象的塑造,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即医院环境形象和标识形象塑造.
作者:吴春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健康宣教是指通过个体化宣教方法与途径帮助患者了解康复知识,引导患者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健康行为,达到佳健康目的[1].因此,针对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宣教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莫莉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否增加吻合口漏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至2003年我科完成的1 32例全直肠系膜切除并作结直肠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情况.结果 132例均未做预防性末段回肠造口,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2.3%).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不增加吻合口漏.
作者:庞屏;任明扬;黄卫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