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甜;庄薇
目的::探究选择性剖宫产对(近)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3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近)足月儿作为研究对象,观测并记录患儿的胎龄以及分娩方式。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风险以及不同胎龄患儿选择性剖宫产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概率。结果:在3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近)足月儿中选择性剖宫产患儿24例(80.00%),阴道分娩4例(13.33%),非选择性剖宫产2例(6.67%),相比阴道分娩方式,选择性剖宫产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概率明显偏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胎龄越大,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概率越低,但不同胎龄患儿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术是发生(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患儿胎龄增大,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概率越低,因此要尽量避免采用选择性剖宫产术,也可选择在39周后进行选择性剖宫产。
作者:吴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了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采用不锈钢填充柱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并对影响实验的相关因素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本实验室甲醇的Z比分数为满意。结论:实验室顺利通过了能力验证的认可。
作者:廖青;黄伟;李谦;刘天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加入到血液透析队伍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透析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透析安全日益成为血液透析中心的工作重心。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现有机器27台,CRRT机一台,在编血透护士9名(包括护士长),每日需完成七十左右人次的血液透析任务,人员少,机器配备不足,房间布局不甚合理。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得到治疗,作为护理工作者,只有提高护士整体素质,通过护士的努力,保证血液透析安全有效完成,成为血液透析中心工作的重点。
作者:闫绍莹;毛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13例腰背部意外伤造成下肢截瘫病人的护理,不断总结经验,护理的方式和方法也在发展。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式的人文化的护理,包括心里、康复、中医理论在临床的应用,都大大提高了下肢截瘫病人康复的效果,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针对此类病人易发褥疮的预防护理以及褥疮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护理干预理念,也深刻体会到护理在下肢截瘫病人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洪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探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通过对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医患沟通不及时等问题的分析,总结相对应的应对措施,从而避免不安全因素,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朱力;周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两组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作者:宋明霞;刘丰;邓超;叶志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ll收治的20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及优质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组,显效60侧,有效30例,出血性休克10例出现。对照组治疗后不进行优质护理显效36例,有效24例,出血性休克40例。优质护理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结果对比分析具有差异显著性。结论:优质护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有积极效果,临床分娩临床护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
作者:吴仔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3M自粘式弹力绷带在儿科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0名进行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患儿,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结果:观察组的留置针脱管率大大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3M自粘式弹力绷带在儿科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达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鳞癌患者与非鳞癌癌症患者血清中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含量的差异,探讨结合珠蛋白在鳞癌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为筛选鳞癌血清分子学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例鳞癌患者、26例非鳞癌癌症患者血清为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血清中结合珠蛋白。使用SPSS V17.0软件分析鳞癌患者和非鳞癌癌症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鳞癌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含量(平均值:18.432mg/dl)明显高于非鳞癌癌症患者(平均值:11.361 mg/dl)。结论: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对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卞倩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结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出现明显症状时大多已到了中晚期。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占我国恶性肿瘤第三位。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化疗可使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提高。我科于2012年03月-2013年06月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共11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马克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在甲状腺腺瘤这类疾病的临床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这三年时间内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共30名,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步骤以及手术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都痊愈,并且通过回访发现,这些患者不存在后遗症现象。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来治疗甲状腺瘤在临床上效果显著,适用于大面积推广。
作者:陈守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医院感染是当今世界公共卫生关注的重点,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因病人病情重抵抗力差各种有创操作多,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一种重要的感染类型,而手的清洁和消毒是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基本、简单和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通过探讨手卫生的重要性,分析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提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认为提高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使全体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手卫生观念,能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
作者:张秋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七氟烷(凯特力)吸入麻醉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ASA I~Ⅱ级、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儿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A组)和异氟烷组(B组)各4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吸入七氟烷+静脉给药的方式,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3%的七氟烷,B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吸入异氟烷+静脉给药的方式,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2%的异氟烷。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2min、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及苏醒时患者的HR、SBP、DBP、SPO2、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B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以及苏醒时的HR增快(P<0.05),而SBP、DBP、SPO2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以及苏醒时的HR增快(P<0.05),而两组患者的SBP、DBP、SPO2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诱导时咳嗽、屏气发生率较高,苏醒时间长(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时麻醉平稳,不良反应少,苏醒迅速。
作者:项绪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采用康复训练集合夹脊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恢复率分别为86.2%、89.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6%、62.1%),P<0.05。结论:对于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应用夹脊电针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增强治疗效果,且可靠性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尚荣;林清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前艾滋病流行趋势十分严峻,据报道2012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艾滋病,流行特征有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流行的趋势。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我们医院于2010年成立了艾滋病科到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由开始的几个病人,到现在四、五十个病人,还包括一部分育龄期妇女。特别是母婴传播的流行趋势在世界范围内有增无减。
作者:黄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血液透析常使用抗凝剂预防凝血。对于有活动性出血及自身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或近期经受手术或创伤的透析患者,禁忌使用肝素以防止出血加剧或诱发再出血,即进行无肝素透析。我们采取了提高血流量,定时快速冲洗透析管路和透析器,严密观察等防护措施,达到了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作者:纪慧萍;毛艳华;闫绍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通经活利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2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84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口服萘丁美酮,治疗组给予通经活利汤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95.35%,而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经活利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徐西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240例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2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呼吸机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住院天数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郑涵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手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伴尺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伴尺神经损伤成人患者31例,对他们采取手术治疗,并统计、分析和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统计显示,在术后3~36个月的随访期间,31例患者的骨折症状均痊愈,尺神经的卡压症状得到基本的消失或改善。结论:采用手术固定方法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伴尺神经损伤,其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理想、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连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血栓性外痔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血栓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羟苯磺酸钙0.5g,1日2次,疗程10天。观察血栓性外痔症状、体征及肛门局部栓塞痔核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结论:羟苯磺酸钙能促进淋巴回流、抑制血细胞黏附、改善微循环,减轻局部炎症。
作者:张春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