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刘华平;龚传明;屈磊;李翔;胡海涛;张玉龙

关键词:贝伐单抗, 培美曲塞,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疗效
摘要:目的 探索贝伐单抗(BEV)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NSCLC合并MPE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3w为1个治疗周期,所有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的治疗.对照组于每周期第1d、3d胸腔内注射顺铂75 mg/m2,每周期第1d静脉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每周期第1d胸腔内注射BEV 5 mg/kg.比较两组在治疗有效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 vs.64.29%,P< 0.05),且两组在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的各个周期(1~4周期),观察组VEGF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降幅更为显著(P<0.05).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的情绪和认知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疼痛、呼吸困难、疲劳和食欲下降等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中,采用培美曲塞/顺铂化疗加用BEV的方案,患者VEGF表达水平降幅明显,生活质量较好,疗效安全可靠.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高原病1例救治体会

    病例 男,50岁,平素体健,既往无特殊病史.2015年夏由长期居住地南京(海拔约50 m)飞往成都(海拔约500 m),12h后飞往四川甘孜亚丁机场(海拔4411 m).离机后步行300 m即感头昏、头晕、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心悸、全身乏力,随即不能前行,坐在地上.接机者发现后,迅速抱其入车内用氧气袋吸氧,并含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约5 min后症状稍缓解,但仍感难受.随后乘车2h(途中间断吸氧)到达海拔3600 m的宿营地医疗所就诊.查体:体温36.3℃,脉搏115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30/82 mmHg;一般情况差,急性痛苦面容,神清,对答自如,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乏力;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湿罗音,心律规整,心率115次/min.诊断为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立即给予静卧、持续低流量吸氧2h,缺氧症状即缓解.嘱密切观察和休息1 w;1 w内严格控制体力活动,缺氧症状发作时给予吸氧;做好心理疏导.1w后高原反应消失.

    作者:杨贵凌;许慧英;刘磊;杨秀文;李洪;黄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西他赛致外渗性皮肤损伤80例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致外渗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80例经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后出现外渗性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例.A组给予透明质酸酶皮下注射,B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皮下注射,C组给予注射透明质酸酶及地塞米松混合液,D组于皮损表面外涂多磺酸黏多糖.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14 d内皮肤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后各组皮肤损伤面积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C组下降快,其次为A组、B组,D组下降慢.治疗后3、6、9、12 d各组皮肤损伤面积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14d,各组愈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C组高为100%,其次为A组(70.0%)、B组(60.0%),D组低(50.0%).各组愈合时间显著不同(P<0.01),其中C组短,其次为A组、B组,D组愈合时间长.结论 透明质酸酶、地塞米松局部注射以及多磺酸粘多糖外涂均是治疗多西他赛致外渗性皮肤损伤的有效方法,而透明质酸酶与地塞米松局部注射联用疗效佳.

    作者:林欣;何珂;黄朝芳;陈求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炎症因子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炎症因子及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8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营养,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分别在术前30 min和术后3、4、7d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ELISA法测定TNF-a、IL-6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及CD8+T细胞水乎,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在术后3、4、7d,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CD4+T和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腹胀4例,均经对症治愈,无患者因腹胀而中断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发生腹胀5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降低直肠癌手术患者TNF-α和IL-6水平,对调节机体炎性反应具有重要作用;且可使CD4+T、CD8+T细胞水平升高,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迪;涂永久;陈战;林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促排方案对PCOS不孕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析不同促排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分为A组、B组与C组,各31例.A组应用来曲唑片治疗,B组应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C组联合应用来曲唑片与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3组在此基础上均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术.比较3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多胎妊娠、异位妊娠].结果 A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均低于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当日A组与C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B组(均P< 0.05).3组妊娠结局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来曲唑片侧重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但缺点为卵泡成熟率不高;注射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有较高促卵泡成熟率,但对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作用较弱.二者联合应用既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又可提高卵泡成熟率,可能有助于促进临床妊娠率的提高,为PCOS不孕患者理想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姜艳萍;张印星;殷旭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成体干细胞治疗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研究

    衰老是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现象,是由于身体细胞群长期受到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冲击和伤害,引起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逐渐退化,并导致组织或器官功能减退的一种慢性综合性征[1].老年退行性疾病是指那些与年龄相关的组织细胞老化导致的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减退,表现为器官功能障碍,身体抵抗力衰弱,协同功能丧失,发病率增加.衰老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未来5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48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3000万,高龄、空巢、失能老人将日益增多,缺医少药矛盾突出,“老有所医”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2].干细胞是人体组织细胞更新换代和病理性损伤修复的种子,国内外相关研究均提示,从干细胞的角度可能找到老年退行性疾病治疗、延缓或逆转衰老状态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兴华;庞荣清;阮光萍;朱向情;蔡学敏;何洁;赵晶;刘高米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68例产科DIC多学科护理会诊体会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往往起病急、进展快、治疗复杂、病死率高[1].妊高症、巴氏水肿胎、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栓塞等是产科DIC的诱因,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危害极大[2-3].产科DIC多表现为产后大量出血,容易合并消化道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脏器损伤[4],因此,产科DIC的护理往往涉及多个学科护理会诊.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能够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5-6].为了探讨产科DIC的多学科护理会诊的方法及成效,现将近3年来医院68例产科DIC多学科护理会诊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罗志弘;曾剑君;付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G-CSF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使用G-CSF分成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148),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G-CSF皮下注射方案.对比两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及炎性因子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治疗6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2w后,两组血清NSE、NPY水平及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GOS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5%vs 58.1%,P<0.05).结论 将G-CSF用于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对保护其神经功能、促进预后恢复等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全中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损伤患儿神经功能恢复及发育的影响

    目的 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损伤患儿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脑损伤患儿230例,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5例).两组均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智商(DDST)、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行为问题以及感觉统合失调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DDST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行为问题以及感觉统合失调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对于脑损伤患儿具有明显的功能恢复作用,且促进患儿的发育,减少行为问题以及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玉丽;赵晓莉;王游;李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Afamin在冠心病中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Afamin浓度水平,并探讨Afamin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反应方法检测167例CHD患者(CHD组)及12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Afamin水平,同时收集所有受试者血糖、血脂等临床资料.结果 CHD组血清Afamin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17.78±55.87vs231.67±71.71,P<0.01).相关分析表明,CHD组血清Afamin水平与MDA(r=0.271,P=0.011)、hs-CRP(r=0.191,P=0.021)、TNF-α(r=0.212,P=0.034)、HOMA-IR(r=0.161,=0.021)水平呈正相关,但与HDL-C(=-0.191,P=0.029)、GSH(r=-0.376,P<0.01)水平呈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MDA和HOMA-IR是影响Afam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血清Afamin诊断冠心病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佳截断点为460.11 ng/ml.结论 血清Afamin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有助于冠心病诊断以及病情检测.

    作者:曾伯石;周青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DC-CTL免疫细胞对4种恶性肿瘤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初步观察自体DC-CTL免疫细胞回输对4种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肿瘤患者分为4组,乳腺癌组12例,肺癌组27例,结直肠癌组8例,卵巢癌组3例.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诱导培养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树突状细胞(DC),诱导培养细胞达足够数量后回输给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和肿瘤标志物的变化,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对卡氏行为能力(KPS)进行评分,并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达82.0%,且未见明显副作用.治疗后1 w,各组外周血CD3、CD4、CD8均显著升高(P<0.05),而CD4+/CD8+无显著变化;各组外周血NK、CIK和KP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而CEA、FRP、CA19,CA153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显作用,且安全性好,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蔡学敏;朱向情;沈丽蓉;赵晶;何洁;庞荣清;潘兴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长期吸烟史对CHD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二级预防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期吸烟史对冠心病(CHD)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二级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伴长期吸烟史的CH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后戒烟情况分为持续吸烟组(n=32)和戒烟组(n=56).比较其2年随访过程中次要终点事件及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记录其随访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小板黏附率及血浆黏度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2年后,两组TC、TG等血脂水平、血小板黏附率及血浆黏度均较入组时显著降低,且戒烟组<持续吸烟组(P< 0.05);HDL-C水平则较入组时显著提高,且戒烟组>持续吸烟组(P<0.05).随访2年内,两组除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持续吸烟组心力衰竭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脑卒中率、再入院率及心源性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戒烟组(P<0.05).结论 长期吸烟会对CHD患者阿司匹林二级预防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易增加心源性死亡风险,于患者预后恢复不利.

    作者:张淑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给药方案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患者人院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口服胺碘酮片治疗,观察组(41例)口服胺碘酮片的同时,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用药1个疗程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电图、心率、血压变化,随访6个月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71.8%,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用药1个疗程后,两组Q-T间期明显延长(P<0.05),而PR间期、QRS波时限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但心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K+、Mg2+呒明显变化(P>0.05).随访1个月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能显著提高对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影响患者血清K+,Mg2+平衡,未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云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疗养院移动急救单元的构建与应用

    针对传统急救单元主要依托专用的救护车展开,无法完全适应疗养院部分疗区不通车的现状,为有效提升疗养院应急救治能力,应对不断上升的医疗风险,笔者探索构建既能车载移动,又能人力携行,具有疗养院特色的移动急救单元.该移动急救单元现已在本院疗养科室成功构建运用,成效显著.

    作者:王俊;李秀增;谭春红;彭晓欣;张德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改良法建立内膜损伤致大鼠颈动脉狭窄模型

    目的 改良球囊致内膜损伤建立大鼠颈动脉狭窄模型,并对其发生机制作初步探究.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1)和假手术组(n=21),模型组利用10 ml注射器针头模拟球囊抽拉致内膜损伤建立颈动脉狭窄模型;假手术组除针头抽拉损伤外,其余处理与模型组一致.伊文思蓝染色观察两组(每组3只)术侧颈总动脉内膜损伤差异;分别于术后1、2及3w取两组颈总动脉(每组每次6只)行HE染色,观察血管狭窄变化;将2w颈总动脉行α-smooth muscle actin免疫组化染色及二氧乙啶(DHE)测量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伊文思蓝染色指示,针头抽拉区域内膜损伤.HE染色显示,模型组术后1w时内膜开始增殖,2w时内膜快速增殖达到1 w时的6.1倍,血管狭窄形成;3w时内膜缓慢增值达到1 w时的6.8倍.α-smoothmuscle actin染色指示新生内膜大部分为平滑肌细胞(VSMCs).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ROS表达量急剧升高(P<0.01).结论 利用注射器针头抽拉成功建立大鼠颈动脉狭窄模型,其机制可能是内膜损伤使ROS含量升高,诱导VSMCs由中膜迁移至内膜并恶性增殖,从而导致颈动脉狭窄发生.

    作者:张耀雷;李昆;张彦;杨炯;呼永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580例体会

    目的 探讨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的实施方法及成效.方法 以医院近3年实施多学科联合会诊的肿瘤患者580例为观察对象.成立肿瘤多学科联合诊治小组,科室提出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由医疗科科长通知并组织肿瘤多学科联合诊治小组进行集中会诊,各组员根据各自专业围绕患者诊断、肿瘤分期、治疗方案及预后判定等提出意见.分析会诊原因及结果,统计确诊疾病类型及转归.结果 580例多学科会诊患者中,会诊原因列前3位的依次为诊断不明(32.1%)、诊断明确但疗效不佳(26.9%)、治疗涉及多学科(18.6%).通过多学科会诊后,580例中,共明确诊断528例(91.0%),明确分期494例(85.2%),明确或改进治疗方案546例(94.1%),213例(36.7%)预后判断为良.通过会诊明确诊断13类病种,列前5位的依次为伴有其他脏器转移(31.4%)、肺癌(12.9%)、胃癌(10.0%)、结直肠癌(8.7%)、肝癌(6.6%).528例确诊患者中,共治愈118例(22.3%),好转302例(57.2%),无效92例(17.4%),住院期间死亡16例(3.1%).结论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有助于明确肿瘤诊断,制定佳诊疗方案,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作者:何坤;罗晓明;肖军;梁晓明;姚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食管癌术后二氧化碳严重蓄积致苏醒延迟1例

    病例 女性,71岁,体重31 kg,因进食后胸后隐痛半年,加重伴吞咽梗阻1d入院.入院诊断为食管癌,拟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左侧开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左颈部吻合术.入室监测生命体征:T 36.7℃,R 18次/min,BP 156/76mmHg,P 80次/min.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5 mg,舒芬太尼15 μ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10 mg,依托咪酯10 mg;面罩预给氧5 min后行气管插管,插管顺利,听诊两肺呼吸音对称,固定导管连接麻醉机,术中监测动脉血压125~140/80~90 mmH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25~40 mmHg,术程顺利.

    作者:王伟立;姜雄华;胡兵;卢承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二氧化碳冷冻法对气管切开后早期气道狭窄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支气管镜下二氧化碳冷冻治疗对气管切开后早期肉芽增生所致的良性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医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诊治的53例因气管切开后早期肉芽增生所致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给予二氧化碳冷冻治疗,术后行相关检查,并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气促评分、狭窄段管腔直径、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53例狭窄段管腔直径显著升高,血气分析指标较前明显好转、气促指数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支气管镜二氧化碳冷冻法介入治疗对气管切开后早期肉芽增生所致气管良性狭窄有较好的效果,并可避免瘢痕狭窄的发生.

    作者:熊志举;杨中传;李荣庆;赵雄秀;刘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干细胞转染CMV-Luciferase-PGK-Puro慢病毒后化学发光成像

    目的 研究用化学发光成像的方法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染CMV-Luciferase-PGK-Puro慢病毒后的情况,代替活体成像仪的可行性.方法 用CMV-Luciferase-PGK-Puro慢病毒转染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适浓度的嘌呤霉素筛选,存活的细胞用6孔板的3个孔培养,贴壁后,3个孔依次加入底物D-荧光素钾盐,用化学发光成像仪拍照,再用软件进行活体成像转换.将转染成功的细胞注入麻醉后的树鼩皮下,树鼩静脉注射底物.结果 细胞加入底物后有生物发光,发光强度随底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弱.树鼩皮下也观察到发光细胞.结论 CMV-Luciferase-PGK-Puro慢病毒能成功转染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染成功的细胞用于动物模型治疗后,可进行活体成像,观察细胞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作者:阮光萍;刘菊芬;李自安;王金祥;吕燕波;庞荣清;潘兴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苯达唑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

    病例 女性,10岁,湖北省房县人,出生、生长于原籍.3d前(2014年11月1日),患儿因阵发性腹痛,伴食欲下降,家属认为有“蛔虫”,予“肠虫清(阿苯达唑)”两片顿服,患儿腹痛无明显改善;1d前腹痛加剧,且出现乏力、纳差、厌油、尿黄,腹痛呈阵发性绞痛,程度较剧,无发热、恶心、腹泻、皮肤瘙痒,大便正常,查肝功能异常,于2014年11月3日以“肝功能异常查因”收住院.既往史:2012年10月12日曾因“肝功能异常”在当地中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未明确肝功能异常的原因,肝功能正常后出院,且当年肝功能异常也因阵发性腹痛口服“肠虫清”两片顿服后发生.否认传染病、遗传病病史,无疫水、疫区生活史,无手术及输血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出生后规范接种,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作者:殷明华;谢登林;谭华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目的 探索贝伐单抗(BEV)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NSCLC合并MPE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3w为1个治疗周期,所有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的治疗.对照组于每周期第1d、3d胸腔内注射顺铂75 mg/m2,每周期第1d静脉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每周期第1d胸腔内注射BEV 5 mg/kg.比较两组在治疗有效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 vs.64.29%,P< 0.05),且两组在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的各个周期(1~4周期),观察组VEGF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降幅更为显著(P<0.05).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的情绪和认知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疼痛、呼吸困难、疲劳和食欲下降等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中,采用培美曲塞/顺铂化疗加用BEV的方案,患者VEGF表达水平降幅明显,生活质量较好,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刘华平;龚传明;屈磊;李翔;胡海涛;张玉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