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术后二氧化碳严重蓄积致苏醒延迟1例

王伟立;姜雄华;胡兵;卢承志

关键词:食管癌, 二氧化碳, 蓄积, 苏醒延迟
摘要:病例 女性,71岁,体重31 kg,因进食后胸后隐痛半年,加重伴吞咽梗阻1d入院.入院诊断为食管癌,拟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左侧开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左颈部吻合术.入室监测生命体征:T 36.7℃,R 18次/min,BP 156/76mmHg,P 80次/min.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5 mg,舒芬太尼15 μ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10 mg,依托咪酯10 mg;面罩预给氧5 min后行气管插管,插管顺利,听诊两肺呼吸音对称,固定导管连接麻醉机,术中监测动脉血压125~140/80~90 mmH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25~40 mmHg,术程顺利.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Mb、cTnI、hs-CRP、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项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为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为B组,体检健康者40例为C组.比较3组的cTnI、Mb、hs-CRP、CK-MB水平和阳性率,以及cTnI、Mb、hs-CRP、CK-MB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率.结果 3组的Mb、cTnI、hs-CRP、CK-MB水平和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为A组>B组>C组(P<0.05);且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31%、98.12%和97.68%,且阳性预测值达到100.00%.结论 Mb、cTnI、hs-CRP、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减少误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焦方晓;张彦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把病案首页作为独立检查项目的做法探索

    本院在内部刊物《工作简报》上公示病历质量抽查结果已经5年多[1].在工作中我们逐渐感到,把病案首页作为整份病历的一部分来进行检查的方法不能引起临床医师对病案首页的足够重视,机关职能部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病案首页质量较差的状况拿不出好的改进措施,因为并不能只是病案首页质量差就把该份病案评为不合格病案.从2013年9月起,我院把病案首页作为了一个与病历质量并列的独立检查项目来进行检查,经过两年半的时间,病案首页抽查合格率从70%以下逐步提高到85%左右.这种做法既促进了病案首页质量的持续改进,还有利于合理评价病历质量.现将我们的做法及思考报告如下.

    作者:王继伟;孙杰;张琳;岑跃进;黄连顺;杨永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食管癌术后二氧化碳严重蓄积致苏醒延迟1例

    病例 女性,71岁,体重31 kg,因进食后胸后隐痛半年,加重伴吞咽梗阻1d入院.入院诊断为食管癌,拟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左侧开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左颈部吻合术.入室监测生命体征:T 36.7℃,R 18次/min,BP 156/76mmHg,P 80次/min.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5 mg,舒芬太尼15 μ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10 mg,依托咪酯10 mg;面罩预给氧5 min后行气管插管,插管顺利,听诊两肺呼吸音对称,固定导管连接麻醉机,术中监测动脉血压125~140/80~90 mmH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25~40 mmHg,术程顺利.

    作者:王伟立;姜雄华;胡兵;卢承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西他赛致外渗性皮肤损伤80例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致外渗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80例经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后出现外渗性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例.A组给予透明质酸酶皮下注射,B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皮下注射,C组给予注射透明质酸酶及地塞米松混合液,D组于皮损表面外涂多磺酸黏多糖.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14 d内皮肤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后各组皮肤损伤面积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C组下降快,其次为A组、B组,D组下降慢.治疗后3、6、9、12 d各组皮肤损伤面积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14d,各组愈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C组高为100%,其次为A组(70.0%)、B组(60.0%),D组低(50.0%).各组愈合时间显著不同(P<0.01),其中C组短,其次为A组、B组,D组愈合时间长.结论 透明质酸酶、地塞米松局部注射以及多磺酸粘多糖外涂均是治疗多西他赛致外渗性皮肤损伤的有效方法,而透明质酸酶与地塞米松局部注射联用疗效佳.

    作者:林欣;何珂;黄朝芳;陈求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苯达唑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

    病例 女性,10岁,湖北省房县人,出生、生长于原籍.3d前(2014年11月1日),患儿因阵发性腹痛,伴食欲下降,家属认为有“蛔虫”,予“肠虫清(阿苯达唑)”两片顿服,患儿腹痛无明显改善;1d前腹痛加剧,且出现乏力、纳差、厌油、尿黄,腹痛呈阵发性绞痛,程度较剧,无发热、恶心、腹泻、皮肤瘙痒,大便正常,查肝功能异常,于2014年11月3日以“肝功能异常查因”收住院.既往史:2012年10月12日曾因“肝功能异常”在当地中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未明确肝功能异常的原因,肝功能正常后出院,且当年肝功能异常也因阵发性腹痛口服“肠虫清”两片顿服后发生.否认传染病、遗传病病史,无疫水、疫区生活史,无手术及输血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出生后规范接种,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作者:殷明华;谢登林;谭华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二氧化碳冷冻法对气管切开后早期气道狭窄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支气管镜下二氧化碳冷冻治疗对气管切开后早期肉芽增生所致的良性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医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诊治的53例因气管切开后早期肉芽增生所致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给予二氧化碳冷冻治疗,术后行相关检查,并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气促评分、狭窄段管腔直径、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53例狭窄段管腔直径显著升高,血气分析指标较前明显好转、气促指数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支气管镜二氧化碳冷冻法介入治疗对气管切开后早期肉芽增生所致气管良性狭窄有较好的效果,并可避免瘢痕狭窄的发生.

    作者:熊志举;杨中传;李荣庆;赵雄秀;刘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肽对高糖下肾足细胞凋亡和肾病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C肽对高糖下肾足细胞凋亡和肾病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肾足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下同)、C肽组(高糖+C肽)、百日咳毒素(PTX)组(高糖+C肽+PTX),干预24 h后,Western blot 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mTOR蛋白,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病蛋白,TUNEL一步法检测足细胞凋亡.结果 5 nmol/L C肽即能显著抑制高糖下足细胞mTOR的表达(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PI3K、Akt和mTOR表达显著升高(P<0.05),肾病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足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与高糖组相比,C肽能逆转高糖所致的上述变化(P<0.01),而nX能消除或减弱C肽的上述逆转作用(P<0.05).结论 C肽可抑制高糖激活的足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并减少高糖所致的足细胞肾病蛋白减少和足细胞凋亡.

    作者:游志清;郎红梅;程莹;刘君静;任丽;万勇;郭蔚;李宁娜;艾智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成体干细胞治疗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研究

    衰老是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现象,是由于身体细胞群长期受到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冲击和伤害,引起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逐渐退化,并导致组织或器官功能减退的一种慢性综合性征[1].老年退行性疾病是指那些与年龄相关的组织细胞老化导致的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减退,表现为器官功能障碍,身体抵抗力衰弱,协同功能丧失,发病率增加.衰老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未来5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48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3000万,高龄、空巢、失能老人将日益增多,缺医少药矛盾突出,“老有所医”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2].干细胞是人体组织细胞更新换代和病理性损伤修复的种子,国内外相关研究均提示,从干细胞的角度可能找到老年退行性疾病治疗、延缓或逆转衰老状态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兴华;庞荣清;阮光萍;朱向情;蔡学敏;何洁;赵晶;刘高米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目的 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并观察其成脂肪细胞分化能力.方法 无菌取SD大鼠骨髓制作细胞悬液,差速贴壁法培养第三次贴壁细胞,传代扩增,取3~5代细胞用于实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CD34、CD44、CD45、CD90、CD144(V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KDR)表达;STEMPRO(R)Adipogenesis Differentiation Kit检测细胞成脂肪分化能力.结果 通过差速贴壁法可获得相对单一的BMNCs,流式细胞分析表明培养的BMNCs细胞表达CD34、CD44、CD45及CD90等表面标志,但不表达CD144和KDR;在未经诱导的情况下,培养的BMNCs能自发分化为脂肪细胞;培养BMNCs成脂肪细胞诱导后在第3、5、7d,成脂率分别为(22.4±3.8)%、(55.6±11.4)%以及(82.4±17.7)%,显著高于诱导培养第1 d[(1.3±1.1)%,P<0.01].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后可以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作者:周芳;王金祥;李自安;刘菊芬;白盈盈;杨建勇;朱光旭;潘兴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高原病1例救治体会

    病例 男,50岁,平素体健,既往无特殊病史.2015年夏由长期居住地南京(海拔约50 m)飞往成都(海拔约500 m),12h后飞往四川甘孜亚丁机场(海拔4411 m).离机后步行300 m即感头昏、头晕、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心悸、全身乏力,随即不能前行,坐在地上.接机者发现后,迅速抱其入车内用氧气袋吸氧,并含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约5 min后症状稍缓解,但仍感难受.随后乘车2h(途中间断吸氧)到达海拔3600 m的宿营地医疗所就诊.查体:体温36.3℃,脉搏115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30/82 mmHg;一般情况差,急性痛苦面容,神清,对答自如,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乏力;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湿罗音,心律规整,心率115次/min.诊断为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立即给予静卧、持续低流量吸氧2h,缺氧症状即缓解.嘱密切观察和休息1 w;1 w内严格控制体力活动,缺氧症状发作时给予吸氧;做好心理疏导.1w后高原反应消失.

    作者:杨贵凌;许慧英;刘磊;杨秀文;李洪;黄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Notch1基因沉默抑制骨髓源性脂肪祖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

    目的 探讨Notch1对骨髓源性脂肪祖细胞(BMAP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无菌取SD大鼠股、胫骨骨髓制作细胞悬液,差速贴壁法培养,流式分析检测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PCR)检测脂肪相关基因和Notch信号分子表达.Notch1基因沉默实验分为空载体组和Notch1小RNA干扰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干扰效率;STEMPRO(R) Adipogenesis Differentiation Kit行细胞成脂诱导.结果 BMAPCs表达CD34、CD44、CD45及CD90,且表达6种脂肪相关基因及Notch信号分子;成脂诱导促进Notch1 mRNA表达(P< 0.01);Notch1小RNA干扰抑制Notch1蛋白表达(P<0.05).Notch1小RNA干扰组的Cebpa、Lpl和Ppay、Slc2a4与Fabp4 mRNA表达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而pread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 0.05~P< 0.01);Notch小RNA干扰显著抑制脂肪细胞百分率(P<0.05).结论 Notch1基因沉默抑制BMAPCs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

    作者:王金祥;王小华;白盈盈;周芳;蔡学敏;刘菊芬;李自安;余争平;朱光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的麻醉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右美托眯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自愿行无痛人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D组(观察组,60例)和P组(对照组,60例).D组行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麻醉,P组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监测并记录两组在注药前(T1)、置入阴道窥阴器时(T2)、扩宫时(T3)、吸宫时(T4)和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苏醒时间(Tw,从睫毛反射消失到呼之第一次睁眼)和手术操作时间(T),同时观察记录患者在麻醉后低血压、呼吸抑制、缓慢心率及术后宫缩痛等发生情况.结果 D组给药后、手术对及苏醒时MAP、HR、SpO2变化较P组平稳(P<0.05).两组苏醒时间和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麻醉效果评定标准:D组优42例,良18例;P组优30例,良22例,差8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麻醉后低血压、呼吸抑制、缓慢心率及术后宫缩痛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麻醉,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方式.

    作者:汪海洋;辜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胶质瘤细胞转移侵袭能力影响初探

    目的 观察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胶质瘤细胞株U87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CCK8法、transwell法和Matrigel法分别检测HUCMSC与U87非接触共培养后,U87增殖、转移、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体外细胞共培养体系中,HUCMSC共培养U87组(实验组)比U87单独培养组(对照组)转移和侵袭能力都有显著提高(P<0.05),HUCMSC共培养对U87有促增殖作用.结论 在体外共培养体系中,HUCMSC可能通过促进EMT转化而提高胶质瘤细胞株U87增殖、转移和侵袭潜能.因此,在HUCMSC的临床转化应用中,应该考虑其可能的促肿瘤作用.

    作者:刘高米洋;朱慧;何洁;刘菊芬;阮光萍;李自安;潘兴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细化改进院内绿色通道措施在缩短门-球时间中的作用

    我院胸痛中心于2015年4月正式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认证授牌,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infarction,STMEI)的救治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才能进一步提高救治效率,缩短STEMI的救治时间,大限度的挽救患者.我院胸痛中心定期总结院内绿色通道运行情况,并进行细化改进,优化流程,有效缩短了从入医院院门到球囊开通血管(门-球)时间(door-to-balloon,DTB),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燕昆;杨丽霞;叶金善;陈长征;陈广;任丽;蒋永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促排方案对PCOS不孕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析不同促排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分为A组、B组与C组,各31例.A组应用来曲唑片治疗,B组应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C组联合应用来曲唑片与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3组在此基础上均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术.比较3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多胎妊娠、异位妊娠].结果 A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均低于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当日A组与C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B组(均P< 0.05).3组妊娠结局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来曲唑片侧重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但缺点为卵泡成熟率不高;注射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有较高促卵泡成熟率,但对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作用较弱.二者联合应用既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又可提高卵泡成熟率,可能有助于促进临床妊娠率的提高,为PCOS不孕患者理想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姜艳萍;张印星;殷旭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化肺动脉CT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并分析优化肺动脉CT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接收的150例进行肺动脉CT成像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延迟法组、上腔静脉组、肺动脉干组,分别进行经验延迟法、上腔静脉触发和肺动脉干触发扫描,观察比较三组的扫描图像效果.结果 肺动脉干组肺动脉干及亚段肺动脉的CT值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对比度噪声比(CNR)值也明显较高(P<0.05);肺动脉干组评价结果5分和4分所占比例合计为86.0%,扫描图像质量显著高于延迟法组和上腔静脉组的56.0%(P<0.05).结论 优化的肺动脉干触发扫描技术所得的扫描图像更加准确,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优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俊峰;王会轩;高朝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干细胞转染CMV-Luciferase-PGK-Puro慢病毒后化学发光成像

    目的 研究用化学发光成像的方法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染CMV-Luciferase-PGK-Puro慢病毒后的情况,代替活体成像仪的可行性.方法 用CMV-Luciferase-PGK-Puro慢病毒转染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适浓度的嘌呤霉素筛选,存活的细胞用6孔板的3个孔培养,贴壁后,3个孔依次加入底物D-荧光素钾盐,用化学发光成像仪拍照,再用软件进行活体成像转换.将转染成功的细胞注入麻醉后的树鼩皮下,树鼩静脉注射底物.结果 细胞加入底物后有生物发光,发光强度随底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弱.树鼩皮下也观察到发光细胞.结论 CMV-Luciferase-PGK-Puro慢病毒能成功转染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染成功的细胞用于动物模型治疗后,可进行活体成像,观察细胞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作者:阮光萍;刘菊芬;李自安;王金祥;吕燕波;庞荣清;潘兴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辛伐他汀与洛伐他汀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62例)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洛伐他汀组(58例)口服洛伐他汀片治疗,均持续服药8w.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疗效、药品支出及随访2个月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TC、TG、LDL-C值均降低,HDL-C值升高(P<0.05),且辛伐他汀组TC、TG、LDL-C值低于洛伐他汀组(P<0.05),但两组HDL-C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辛伐他汀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洛伐他汀组(P<0.05),辛伐他汀组比洛伐他汀组在药品费用上节约26.88元/例.随访2个月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萍;郭晓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规模化、标准化制备技术研究

    目的 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标准化、规模化制备技术.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剖腹产婴儿脐带30条,长40~50 cm,弃被膜、血管后,剪成1 mm3的组织块,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的培养瓶中进行组织块反复贴壁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的生长及形态,对传代培养的第3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进行细胞周期及表形分析,采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实验观察多向分化潜能.结果 组织块贴壁后于第4d开始向周围呈放射状长出细胞,平均12 d左右长满瓶底,细胞形态呈均一梭形;传代培养后生长快速,于4~5 d达80%融合;连续传代3次,其生长特性和形态不变,CD90、CD29阳性率>99%,CD105阳性率>81%,不表达CD34,CD45,在体外能分化成骨、软骨、脂肪细胞.平均每条脐带获得细胞数>6×109个.结论 通过多条人脐带重复分离培养,建立了体外规模化、标准化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与鉴定技术规范及标准,可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建设和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标准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赵晶;何洁;王金祥;蔡学敏;庞荣清;潘兴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Afamin在冠心病中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Afamin浓度水平,并探讨Afamin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反应方法检测167例CHD患者(CHD组)及12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Afamin水平,同时收集所有受试者血糖、血脂等临床资料.结果 CHD组血清Afamin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17.78±55.87vs231.67±71.71,P<0.01).相关分析表明,CHD组血清Afamin水平与MDA(r=0.271,P=0.011)、hs-CRP(r=0.191,P=0.021)、TNF-α(r=0.212,P=0.034)、HOMA-IR(r=0.161,=0.021)水平呈正相关,但与HDL-C(=-0.191,P=0.029)、GSH(r=-0.376,P<0.01)水平呈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MDA和HOMA-IR是影响Afam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血清Afamin诊断冠心病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佳截断点为460.11 ng/ml.结论 血清Afamin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有助于冠心病诊断以及病情检测.

    作者:曾伯石;周青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