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算配置制式护理岗位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张爱萍

关键词:预算配置, 岗位管理, 护理, 效果
摘要:临床护理学研究表明,给予患者安心舒适、高品质、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是当今护理学发展趋势.临床一线护士配置、人才培养、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如今已成为影响一线护士队伍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1].为了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我院从2012年4月开始,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采用以预算配置制为基础的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建立长效、与收治患者数相适应的护理岗位管理机制,效果良好,现在报告如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贝伐单抗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接受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对照组42例接受紫杉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KPS评分、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 19例,总有效率为73.7%;对照组中,CR 7例,PR 13例,总有效率为4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年内生存率(OS)较对照组延长,预计中位生存期为27.99个月,高于对照组的9.28个月;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为11.40个月,高于对照组的6.00个月(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康欣妍;刘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评价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疗效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CEUS)用于评价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 243例患者肝内398个恶性肿瘤行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分别行常规超声、CEUS及增强CT检查(CECT),对三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完全灭活病灶152个(38.2%),残留病灶246个(61.8%),治疗区显示为边界较清晰的类椭圆形或花瓣样不均质稍强或强回声区域.CEUS诊断完全灭活病灶309个(77.6%),表现为该区域各时相均完全无增强;残留病灶89个(22.4%),动脉相大部分表现为偏于一侧的结节状高增强或等增强,少部分病灶显示为不规则的略呈网状或厚薄不均的半环状及环状高增强;门脉相表现大部分呈低增强,部分呈等增强;延迟相所有病灶呈低增强,残存病灶面积存活率约为10%~60%,平均面积存活率约30%.CEUS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略优于CE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EUS与CECT诊断能力均明显优于常规超声(P<0.01).结论 CEUS可有效评价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疗效,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陈重;赖小今;廖明松;邓旦;徐丹;李茜;陶杰;吴晓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5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行超声内镜检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35例为观察组,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随访3年情况.结果 观察组行超声内镜检查,分别检出黏膜癌、黏膜下癌11、24例,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0.9%、91.6%;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3年复发率及存活率分别为2.9%、100.0%,显著低于照组的20.0%、86.7% (P< 0.05).结论 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准确率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疗效明确,并发症少,能明显降低复发率,3年存活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红军;张丽娜;梁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部战士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分级治疗与疗效

    目的 总结某部战士非特异性腰背痛分级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12月,共治疗某部战士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264例,年龄18~31岁,均为男性.分级治疗方案以腰背痛分期为基础,以疼痛程度(VAS)和Oswestry障碍指数为指标,采取对应的分级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腰背肌锻炼、局部封闭、岗位调换、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结果 治疗后,急性腰背痛有效率为98.1%,亚急性腰背痛为82.0%,慢性腰背痛为66.7%.结论 分级治疗是治疗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有效措施,能有效减少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慢性化.

    作者:何晓清;梅良斌;王毅;徐永清;朱跃良;赵万秋;李阳;李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骨不连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骨不连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例3处掌骨、指骨骨不连患者采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移植前骨不连端以针刀扩创,形成新鲜的微骨折创面.术后定期X片复查随访.结果 2例3处掌骨、指骨骨不连端在3~4个月内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副作用小、操作简单的有效方法,初步应用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推广价值,骨不连端在移植骨髓前行针刀处理对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谢志坚;熊晓东;杨星华;官正华;文雪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认知护理对白内障患者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白内障为导致老年人群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1].但白内障患者对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的认知空缺以及不良用眼习惯等均会影响术后视力恢复.较差的认知是直接导致患者情绪焦虑、烦躁的主要因素,影响患者面对疾病的理智性,由此降低疾病恢复的信心,降低自我效能,形成恶性循环.

    作者:滕光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的几点思考

    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任务重、需求大、完成难,地方医院是一支不可或缺大重要力量.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是一项复杂工程,本研究对这项工程的复杂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和建设的重点方向.

    作者:邓军;徐迪雄;张珠;罗长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原地区Salter截骨及股骨旋转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目的 分析Salter截骨及股骨旋转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2011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16例22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均行Salter截骨及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应用髋人字石膏固定8~12w,随访2~36个月,平均18个月.对高原地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伤口一期愈合,16例病例均获随访,股骨头中心性复位12例18髋,髋关节僵硬1例1髋,1例1髋再脱位,2例2髋发生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临床疗效评价,优12例18髋,良1例1髋,差3例3髋.结论 在高原地区应用Salter截骨及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使患肢功能得到较为明显改善,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贺焱林;黄永红;凌旭;阿旺晋美;谢刚;宋俊;李盛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肾周间隙CT异常表现对急性肾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肾周间隙CT异常表现对急性肾梗死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和CT平扫、增强确诊的急性肾梗死病例9例,着重分析肾周间隙的CT表现.结果 9例患者13侧肾脏发生梗死,其中9侧肾梗死的肾周间隙出现不同程度弥漫性或局限性斑片状影、桥隔增厚、肾筋膜增厚等改变.结论 肾周间隙CT异常改变对急性肾梗死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云泉;宋凌恒;禹智波;乔清;李福锁;李锦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任务物资保障的实践与反思

    2013年12月由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的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是历史上波及范围广、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多的一次埃博拉疫情暴发,截止2015年2月1日,WHO已累计报告22 495例确诊、可能和疑似病例,死亡8981例,疫情波及非、欧、美三大洲8个国家,其中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为严重.

    作者:张昕;金波;苏海滨;张健;陈昊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频电凝与非手术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高频电凝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09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219例四肢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愿性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组.其中手术组128例,采用高频电凝治疗;非手术组91例,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44%,远高于非手术组的79.12%(P< 0.05);术后随访0.5~3年,手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6.25%,远低于非手术组的27.47%(P< 0.05).结论 采用高频电凝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张波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我院PPI注射剂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质子泵抑制剂(PPI)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PPI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我院药品使用强度统计系统,调取2015年4月1日~6月30日PPI注射剂的电子处方,选取代表性的药物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我院PPI注射剂型的处方数及销售金额以兰索拉唑居首,注射用兰索拉唑的不合理使用率达53.80%,主要为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及疗程不适宜.结论 PPI注射剂型尤其是注射用兰索拉唑在我院使用广泛,存在盲目使用的现象;外科医师在掌握PPI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指征、用药时间及疗程上有误区,医院应加强对PPI注射剂型应用的监管,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张瀚芬;胡正波;韩玉霞;朱龙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Sp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spinophilin (Spn)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检测20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pn的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pn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癌旁组织较癌组织Spn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癌旁组织Sp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组织(P< 0.05);20例癌旁组织中,免疫组化检测Spn阳性率为90.0%,明显高于结肠癌组织的43.5%.Spn蛋白的异常低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结肠癌中Spn蛋白可以作为预测恶性程度、淋巴转移的有效指标,在结肠癌的临床靶向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黄河;罗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NGF重组腺病毒在螺旋神经节细胞中的转染特性

    目的 研究携带有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离体培养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中的转染特性.方法 出生3d健康SD大鼠10只,无菌条件下分离并培养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随机分成A组和B组.培养第72 h时,将携带有NGF重组腺病毒转染A组,而B组不转染,两组细胞均培养14d.终止培养后,行蛋白质免疫印迹染色检测细胞中NGF含量.结果 B组螺旋神经节细胞培养第5d生长良好,第10d部分细胞死亡,第14 d绝大部分细胞死亡.A组细胞培养第5d,细胞生长良好,第14 d仍有多数细胞贴壁存活.A组细胞转染后第2d,部分细胞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第5d,80%~90%细胞发出荧光,荧光表达强;第14 d,有50%细胞发出荧光.转染后螺旋神经节细胞中的NGF含量较转染前高(P<0.01).结论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能在离体培养的螺旋神经节细胞胞体和突起中表达,能延长体外离体培养的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时间.

    作者:池君;宋武战;范泉水;张学渊;刘丹;游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透患者不同部位血管钙化与矿物质代谢异常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不同部位血管钙化患病情况及与矿物质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纳入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68例,分别采用腹部、骨盆、膝关节X光片检查不同部位血管钙化情况,并用简易评分法对钙化程度进行评分.同时检测患者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析不同部位血管钙化情况及钙化组患者骨矿物质代谢异常的特点.结果 68例中,发现血管钙化者55例(80.9%),其中轻度钙化22例(32.4%),中度钙化13例(19.1%),重度钙化20例(29.4%);腹主动脉钙化者51例(75.0%),骨盆血管钙化39例(57.4%),膝关节血管钙化26例(38.2%).钙化组患者的年龄和透析龄均大于非钙化组,血磷、碱性磷酸酶、iPTH水平也显著高于非钙化组(P< 0.05或P<0.01),而血钙、钙磷乘积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HD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高,且不同部位血管钙化发生率不同,以腹主动脉发生率高.血管钙化与高磷、高iPTH水平相关,临床应进一步加强对MHD患者矿物质代谢异常的认识,并规范诊疗.

    作者:杨丽南;张萍;杨静;阮一哲;董华萍;徐海霞;马小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腺癌ER和PR及C-erbB2表达状况的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绝经前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表达状况.方法 检测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0例绝经前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与95例同期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标本的ER、PR及C-erbB2表达状况.结果 绝经前组ER阳性表达率为77.5%,绝经后为58.9%;绝经前组PR阳性表达率为75.0%,绝经后组为55.8%;C-erbB2绝经前组阳性表达率为42.5%,绝经后组为64.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前发生的子宫内膜腺癌ER和PR表达率高于绝经后患者,而C-erbB2表达前者低于后者,提示绝经前发生的子宫内膜腺癌可能有更好的预后.

    作者:焦思萌;孔为民;李霞;姜艳;王晨;张卫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殖中心药物注射方法的改良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在我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解决了很多不孕患者的生育问题,由于该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风险多、成功概率低、投入成本大、患者期望值高、伦理要求严等特点,患者对进入周期的每一个环节要求都非常高.

    作者:白玮;马晓艳;田飒;张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Trans-PRK术后一过性后弹力层皱褶1例

    病例 女,25岁,于2015年3月要求行近视手术.术前常规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05,左眼0.09;矫正视力右眼-3.75 DS/-0.75 DC× 180=1.0,左眼-2.37 DS/-0.50DC× 175=1.0,角膜厚度:右眼462 μn,左眼467 μm;眼前节检查系统(Orbscan-Ⅱ)检查无异常;散瞳电脑验光,眼前、后节散瞳检查,眼压,对比敏感度等系列检查未见异常,排除全身性疾病(非瘢痕体质)及眼部急慢性疾病等手术禁忌证.

    作者:崔睿;曾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神经导航引导下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神经导航系统全称为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系统[1],是将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产物[2].2006年我科引进Stryker Neuro导航系统进行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满意,患者预后良好,笔者总结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卢国彩;和华元;卓小英;李玲;段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帝视内镜与直接喉镜应用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帝视内镜与直接喉镜应用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8月择期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帝视内镜组(Ⅰ组)和直接喉镜组(Ⅱ组),其中Ⅰ组采用帝视内镜引导下气管插管,Ⅱ组采用普通内镜引导下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成功瞬时(T2)、插管后1 min(T3)及插管后5 min(T4)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但Ⅰ组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Ⅱ组,而插管时间显著短于Ⅱ组(P<0.05);两组T1时的DBP、SBP和HR值均比同组T0时明显降低(P<0.05),而T2、T3和T4时的DBP、SBP和HR均比同组的T1时有明显上升(P<0.05),其中Ⅱ组T2和T3时的DBP、SBP和HR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 帝视内镜与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均对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影响,但帝视内镜的影响较轻,对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金英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