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瑛;袁辉;于秋菊
观察组采用BiPAP联合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摘机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在BiPAP治疗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中的效果。治疗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均好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作者:车小红;李春丽;魏珍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深入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住院号的单双号将其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全方位、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对策,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病死率为7.24%,护理满意度为97.5%,护理满意总分为(91.33±5.1)分;对照组分别为41.1%,19%,87.4%和(81.3±6.7)分。将两组数据对比得知,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纪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结合相关资料,得出临床效果显著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方法选取某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统计患者睡眠质量、血糖控制情况、焦虑程度等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程度低、睡眠质量高、血糖控制好,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控制患者血糖。
作者:吴伟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应用QCC方法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提高化疗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应用QCC方法对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为降低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采取成立QC小组,确立“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QCC主题,对化疗药物外渗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措施、制定外渗的处理方法。结果开展QCC活动后,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确比去年同期下降明显。结论通过QCC方法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守护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对化疗药物外渗的重视程度。QCC活动使护士在团队精神,工作积极性,责任心,荣誉感,压力应对,质量控制,个人素质修养等各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作者:毕丽霞;徐宏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病情好转出院93例,有效率96.9%,平均住院治疗时间12.5±1.5天。结论加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饮食、呼吸道、氧疗及并发症、心理等方面的护理能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减少住院时间,加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祥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半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的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给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多普勒指标LVEF、LVEDD、LVESD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出血和中度出血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量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血事件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温河;钟易红;孙文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急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室67例急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先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再给予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轻度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硫酸镁与利多卡因联合用于急性腹痛止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症状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占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颈动脉灌注复方脑栓通液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颈动脉灌注复方脑栓通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GCS)变化。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两组间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2周时观察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灌注复方脑栓通液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荣申;潘建胜;吴伟涛;李杏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松岗街道学龄前儿童常见病的发生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托幼机构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测量儿童体重和身高,龋齿情况和血红蛋白水平,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女童低体重和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均高于男童,男童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女童,有统计学差异(P<0.05)。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贫血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有降低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协调幼儿园及家庭教育并给予指导,培养学龄前儿童正确的饮食习惯,加强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夏欣;王涛;王春丽;庄小宣;杨小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脱位的易发因素与防治。方法对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309例患者进行放射学测量和导致早期脱位的易发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半年随访了解患者是否有再次髋关节脱位。结果29例在手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脱位的原因是由术后体位不当、假体股骨头大小、髋臼假体方向、手术入路、内收肌挛缩等造成的。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引起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脱位的发生,术中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术后患肢阿基米德保持正确体位、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等方法预防早期髋脱位。
作者:张喜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通过对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69例中低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吻合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分析吻合口瘘发生原因。结果术后4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79%,吻合口瘘发生时间为4d-9d,平均时间为(6.91±1.54)d。结论吻合口瘘为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吻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术前评估,术中细致操作,预防性造瘘和围手术的合理护理是降低吻合口瘘的关键,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世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再入院病因,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CAP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对比分析。结果心功能不全及感染是本中心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原因。结论对维持性腹透患者,需严格训练、加强随访、定期检测各项指标、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毕光宇;陈蕊;卜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部队官兵的训练时间集中、强度与难度加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在新时期加强官兵训练中的防护,降低训练损伤的发生,对于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对某部训练中导致损伤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肖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让人类对于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护理学这类实践性的学科被人们广泛地关注。现在护理学相关专业人才辈出,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人力资源来源。护理临床实习生他们处于一个入门的阶段,所以对他们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为他们的将来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张颖;孙芳;杨欣荣;孙永波;黄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舒适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提高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节芳;李健清;莫令君;许向前;张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6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其心理、用药、饮食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对其临床资料、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非常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采用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干预措施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则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得分为5.4±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满意度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估他克莫司长期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U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和6个月修订Truelove-Witts评分(mTW)及内镜检查结果。结果共有121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基础mTW评分为9.5±1.2,治疗停止或末次随访时mTW评分为5.4±0.9(P<0.05),治疗6个月mTW评分为4.7±0.7,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内窥镜检查数据显示,治疗前平均Mayo内镜评分为3.1±0.3,6个月时下降至1.3±0.4(P<0.05)。45(37.2%)例患者达到黏膜愈合(Mayo得分≤1)。11(7.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仅2(1.7%)例患者因不良反应放弃治疗,未发现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病例。结论长期应用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UC是有效且安全的,可促进黏膜愈合。
作者:侯俊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并进行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在护理期间统计患者的感染人数并做后期的统计工作,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咨询患者对于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未感染人数、未感染率、满意人数都明显多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细节护理模式更为患者所接受。结论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感染预防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我院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瑞雪;马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院内住院患者自杀的原因和高危因素,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发生的自杀患者共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危机干预。结果5年间自杀患者共9例,其中1例自杀未遂。其中男性2例,女性7例;自杀行为发生时40%的患者有心理障碍,晚期恶性肿瘤、女性、中年以上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是住院患者自杀的高危人群。结论自杀已成为综合性医院患者常见的意外死亡,通过自杀倾向患者危机干预及护理预警中心的开展和应用,以达到降低住院患者自杀率的目标。
作者:程佩丹;谢碧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