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D 打印个性化钛网结合游离皮瓣修复上颌缺损的探索

羊书勇;郑维银;李晨军;李浩;鄢兰元;卢艳鹏;米增媛;张薏

关键词:3D 打印, 上颌, 缺损, 游离皮瓣, 修复
摘要:目的:总结采用3D 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钛网修复体,并结合游离皮瓣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的经验,对这一方法的用途、应用方法、成败因素等加以分析。方法2013年1~12月,应用3D 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钛网修复体,结合血管吻合游离皮瓣修复复杂的上颌组织缺损12例,所有病例均为即刻修复。结果12例病例均修复成功,外形良好。结论采用3D 打印技术预制个性化钛网修复体,结合游离皮瓣修复上颌组织缺损,是一条合理有效的治疗途径。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沙漠干热环境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适应性训练对策研究

    新疆三条地震断裂带中有两条位于南疆,而南疆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横亘塔里木盆地,属于典型的沙漠干热地区。如在此地域实施医疗救援,将受到干热环境气候因素、社会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医学救援是以能力为基础和保证的,能力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得以实现和提升,而开展适应性训练是全面检验与提升能力的佳途径。本文欲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施的训练活动,对开展沙漠干热环境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适应性训练问题的提出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雷权;陶发胜;余朝阳;张琼;曹金军;谭彦宏;颜炜;海光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炎症中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缺血性心脏病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为40%,同时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局部缺血导致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减少,引起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凋亡和坏死[2]。缺血后及时恢复血流供应,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这样同时会导致缺血再灌住损伤。缺血和再灌住损伤导致的细胞死亡均会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2]。炎症反应对于坏死细胞和组织的清除是必要的,但同时会引起损伤组织的不适当修复,以及瘢痕组织的形成[3],因此需要维持机体正常的炎症反应及损伤修复之间的平衡,否则会导致炎症反应的扩大化,导致损伤进一步增大及异常的修复,终引起心脏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4]。间充质干细胞(MSC)通过与免疫系统中一些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抑制白细胞或者使其改变为抗炎表型。通过使用 MSC 治疗心梗后炎症,可能使免疫反应的平衡向着修复方向进行,同时抑制炎症的发展。本综述主要聚焦于 MSC 对心梗后炎症中不同免疫细胞的影响。

    作者:梁晓辉;赵子粼;罗建春;马利贤;覃善都;李小瑜;李东;赵东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培美曲塞联合恩度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恩度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73例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每疗程(21 d)第1 d 给予培美曲塞500 mg/ m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每疗程(21 d)前14 d 给予恩度7.5 mg/ m2。3 w 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48.7%)高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在中性粒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心电图改变等不良反应程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恩度可显著提高老年晚期肺腺癌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屈磊;龚传明;章涛;胡海涛;刘华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层部队心理卫生服务调查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医学科技和健康观念发展变化及未来高科技战争的特殊要求等因素影响,以及军事作业、军事训练强度的不断增加,复杂电磁战场环境、高科技武器装备、高强度心理刺激等对官兵身心健康产生着新的影响,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1]。心理卫生服务旨在解决军人从正常心理到精神疾病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部队内部凝聚力,保障和提升部队战斗力[2]。目前,军人心理卫生服务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成为部队卫生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基层官兵心理卫生服务需求、部队开展心理卫生服务现状等情况,课题组利用问卷方式调查了某军区部分单位官兵,为改进基层官兵心理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果提供依据。

    作者:龙冬梅;杨显君;杨川莉;曾煜;贾媛媛;张明妍;张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EPO 促进血管痴呆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血管性痴呆(VD)大鼠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 SD 大鼠60只,采用改良血管阻断加硝普钠降压法建立 VD 大鼠模型,随机分为 VD 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EPO,分别于建模后7、14 d 提取分离各组大鼠脑组织 RNA,采用 RT-PCR 检测 NSC 增殖相关调控基因 FGF2、EGF、TGFа表达。结果治疗组7 d、14 d 时的 FGF2、EGF 表达均高于 VD 组(P <0.05),TGFа表达两组无统计学差异;7 d 时两组 FGF2表达明显高于 EGF(P <0.05),14 d 时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PO 通过上调胞外 FGF2及 EGF 表达促进 VD 大鼠 NSC 增殖;在 VD大鼠 NSC 增殖早期,FGF2起主要作用。

    作者:黄燕;陈锚锚;周弋人;缪礁丹;沈富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及成本研究

    目的:对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进行疗效观察,探讨其成本效果。方法遵循临床流行病学与卫生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选择43例接受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组),与常规内科综合救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记录临床疗效和费用,比较两组的成本效果。结果两组的成本效果比(C/ E)分别为7636和9259,在达到相同康复率时,治疗组比对照组节省1623元,所需医疗费用仅为对照组的82.5%;以对照组为基准,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269.2,治疗组每增加1%的康复率,仅比对照组多用12.69元。结论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在抢救成功率、治疗成本等方面均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段享梅;王铁荣;陈芳;项波;孔繁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颅颌面联合入路治疗侧颅底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颅底肿瘤位置深在,与脑组织、颅神经、大血管等重要结构毗邻,涉及生命体征和重要生理功能的器官和组织众多,其肿瘤又具有穿通性的生物学行为[1]。由于该区域解剖复杂,术野狭窄,暴露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多年来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区。由于颅底肿瘤手术难度大,患者术后存在病重、创伤大、愈合难的特点,因此,术后护理既困难又复杂。我科自2004年开展经颅颌面联合入路切除侧颅底肿瘤以来,采用头皮颞上线“C”形切口入路、耳颞部切口入路及下颌骨截除入路等术式,成功治疗病理分类涵盖鳞状细胞癌、横纹肌肉瘤、畸胎瘤、血管瘤及神经鞘瘤的颅底肿瘤15例。术后通过精心护理,使并发症发生率逐年降低,现将该手术术后并发症观察及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卢艳鹏;陈莉;郭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HPLC 法测定芬戈莫德胶囊的含量

    目的:建立 HPLC 芬戈莫德胶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芬戈莫德胶囊中芬戈莫德的含量。选用色谱柱为 Agilent TC-C18,流动相为高氯酸钠溶液(0.1 mol/ L 高氯酸钠水溶液,高氯酸调节 pH 值为2.8):甲醇:乙腈(93:7:100);检测波长215 nm,流速1.5 ml/ min;进样量10μl。结果芬戈莫德浓度线性范围为0.0499~0.1499 mg/ ml (r =0.9998);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01%(RSD =0.46%,n =3)。结论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准确性高,可用于芬戈莫德胶囊的含量测定质量控制。

    作者:王伟;路海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射频治疗中央气道阻塞的护理

    气管、支气管中央气道阻塞会导致患者咳嗽、排痰不畅、呼吸困难,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中央气道阻塞多是由于各种良、恶性肿瘤引起,目前国内临床上内科治疗有近距离放化疗、经纤支镜冷冻、电凝或激光等方法。但放疗、化疗均不能直接解除气道阻塞症状;纤维支气管镜下射频烧灼加钳取治疗,可使患者气道恢复通畅,延缓生命。由于治疗时需要医、护、患配合,我科加强了治疗前、中、后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达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2009~2012年我科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射频治疗气管肿瘤致大气道阻塞患者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定涛;林珍;周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 CRP 与肺损害关系初探

    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与肺病理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慢性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分别行血清 CRP 检测和肺活检术,分析血清 CRP 水平与患者燃用高砷煤时间及肺组织学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血清 CRP 检测结果为(59.4±3.5)mg/ L,与正常人群相比显著升高(P <0.01);血清 CRP 水平与燃用高砷煤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 =0.708,P <0.01)。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以肺间质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及两者并存为其主要特征,3种病变患者间血清 CRP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分别高于正常人群参考值上限(30 mg/ L)的1.83、2.15和1.92倍(P <0.01)。结论血清 CRP 水平与燃煤型砷污染所致肺损害具有一定关联性;长期吸入毒性较高的三价砷为肺组织损害的直接原因,由此产生的炎性反应参与并加重肺组织损害过程;动态监测血清 CRP 变化,对评估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肺损害程度及干预效果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杨运旗;陈吉;李新顺;胡昭宇;陈宁;张爱华;沈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新医改对军队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与思考

    经过新医改起步阶段3年的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尤其在基层成效更加明显,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较大的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为进一步延续并巩固前期医改成果,顺利实现医改长远目标,2012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简称《规划》),明确了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建立强有力的实施保障机制[1]。

    作者:肖锋;兰玲莉;魏康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XCY2002-1/200型野战X射线车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随着野战 X 射线车的配发,在部队边远地区官兵体检及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提升了部队医院卫勤综合保障能力,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也发现该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结合 XCY2002-1/200型野战 X 射线车在川藏线高原官兵健康体检及“4·20”芦山大地震中的应用情况,总结该车所暴露出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旨在更好地完善该车随行保障功能,积累操作经验,进一步提升其在高原边远艰苦环境及战时应急保障能力。

    作者:黄建国;杨林;朱永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 DN 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83例2型糖尿病(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尿蛋白排泄率分为 DM 组和 DN 组,分析 DN 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选取12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引起老年患者 DN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N 患者从 DM 发病至肾功能损害平均时间为(10.4±3.7)年,且随着病程的延长,Ⅴ期肾衰发生率开始增加。Ⅰ~Ⅳ期肾功能损害肾脏未见缩小,尿量较多,部分患者出现尿蛋白(>30 mg/24 h);Ⅴ期患者部分尿量明显减少,肾脏出现萎缩,大多数出现尿蛋白。DN 常合并有全身性病变,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与 DM 组相比,DN 组患者在病程、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单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BMI、LDL-C 与 DN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临床上需要针对老年2型 DM 患者的 DN 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早期控制体重、血脂,并定期检查尿白蛋白,阻止或延缓 DN 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春秀;杜秀萍;付庆敏;李景维;张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3D 打印个性化钛网结合游离皮瓣修复上颌缺损的探索

    目的:总结采用3D 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钛网修复体,并结合游离皮瓣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的经验,对这一方法的用途、应用方法、成败因素等加以分析。方法2013年1~12月,应用3D 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钛网修复体,结合血管吻合游离皮瓣修复复杂的上颌组织缺损12例,所有病例均为即刻修复。结果12例病例均修复成功,外形良好。结论采用3D 打印技术预制个性化钛网修复体,结合游离皮瓣修复上颌组织缺损,是一条合理有效的治疗途径。

    作者:羊书勇;郑维银;李晨军;李浩;鄢兰元;卢艳鹏;米增媛;张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肩周炎1次臂丛麻醉下多次手法松解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1次臂丛麻醉下3次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1次臂丛麻醉下,在麻醉药有效期内,实施3次手法松解术加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为臂丛麻醉下,1次手法松解术加功能锻炼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采用肩关节功能活动 Melle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动作进行量化评分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8.33%,对照组为48.33%,临床治愈率显著提高(P <0.01);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 VAS 评分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 <0.01),其关节活动度改善的 Melle 评分比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 <0.01)。结论1次臂丛麻醉下不同时间3次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比1次松解手法治疗治愈率明显提高,且疼痛 VAS 评分及功能 Melle 评分均有更多的改善。

    作者:杨军;周肆华;于灵云;孟庆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射频消融术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1月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110例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射频消融术组(观察组)和宫腔镜电切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治疗效果等。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6~15(7.5±2.2)min,对照组16~45(25.4±4.3)min;术中出血:观察组0~5(1.0±0.5)ml,对照组10~50(30.0±6.5)ml;住院天数:观察组0~2(0.3±0.1)d,对照组3~6(4.2±1.1)d。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治疗效果:观察组55例中,治愈46例,有效9例;对照组55例中,治愈25例,有效1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与宫腔镜电切术比较,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治愈率高、无需住院等优点,并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作者:高东霞;王普杰;汪易辉;郝冰;范贵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穿支蒂皮瓣Ⅰ期修复下肢高能量损伤术后护理

    下肢高能量损伤常为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严重开放性骨折或关节脱位,临床上多选择分期修复重建的方法,存在感染、肢体功能康复不良、致残率高等问题[1]。Rinker 等[2]提出7 d 内手术并发症少于超过此时段者;Brenner 等[3]提出创伤后120 h 内软组织早期创面覆盖可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穿支皮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发现供血穿支管径接近1 mm 是穿支皮瓣皮活的重要相关因素[4]。2003年7月~2012年12月,我科选用管径≥0.8 mm 的主穿支经皮神经营养血管链跨区供血的腓肠神经、腓浅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Ⅰ期修复高能损伤导致的小腿及足踝创面[5]。该类穿支皮瓣不存在传统的皮肤筋膜蒂,仅有细小穿支血管蒂,易受到外界影响发生血管危象,且患者均为高能量损伤,创伤严重,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因此术后必须重视护理工作,以确保穿支蒂皮瓣Ⅰ期修复的成功率以及肢体功能康复。

    作者:江珉;杨柳翠;马莹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误服油墨稀释剂783中毒1例

    病例男性,36岁,因自服油墨稀释剂783后嗜睡2 h于2013年6月18日入院。患者于当日凌晨与家人吵架后自服油墨稀释剂78350 ml 后,出现全身乏力、头昏不适,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主要为胃内容物。患者家属给予口服肥皂水1000 ml 洗胃后,我院120接入急诊后,给予3000 ml 生理盐水洗胃至胃液清亮后收入科。入科后查体:嗜睡,咽喉部充血、局部糜烂,双肺呼吸音清晰,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1~2次/ min,双下肢活动正常,腓肠肌无压痛,病理征阴性。入院后查白细胞14.5×109/ L,中性粒细胞86.8%;谷丙转氨酶50.7 IU/ L(5~50 IU/ L),谷草转氨酶91.5 IU/ L(5~50 IU/ L),肝炎病毒学系列检查均阴性。凝血酶原时间20.1 s(9~13 s),国际化标准比率1.90(0.8~1.2),纤维蛋白原1.08 g/ L(2.0~4.0 g/ 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0.9 s(20~40 s);肌钙蛋白10.02μg/ L(0~0.06μg/ L),肌酸激酶同工酶1.28μg/ L (0~5.0μg/ L),肌红蛋白197.39μg/ L(3~110μg/ L),D-二聚体2.31 mg/ L(0~0.55 mg/ L);肾功能正常。腹部 B 超提示:肝、胆胰脾、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未见异常;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胸片未见异常。血气分析:pH 7.37,二氧化碳分压27 mmHg,氧分压134 mmHg,氧饱和度99%。

    作者:杨红霞;任娟;张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103例经纤支镜确诊肺癌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纤支镜下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我科经纤支镜病理活检结果为阳性的103例肺癌的临床特点。结果患者男:女比为4.42:1;男性鳞癌多,占51.2%;女性腺癌多,占47.4%;50~69岁为发病高峰期。肿瘤多侵犯1个部位,以主支气管及肺上叶多见;肿瘤生长方式以管腔生长型常见,占64.1%。联合刷检阳性26例,占25.2%。结论纤支镜活检是确诊肺癌的有效手段。

    作者:胡绳;田坤;肖贞良;张定涛;陈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体质指数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左室射血功能正常,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矫正的 TIMI 血流帧计数(CTFC)>27的 CSF 患者及同期经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血流正常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CSF 组29例,正常血流组29例,所有入选者常规测量身高、腰围、体重,计算 BMI。分析 BMI、腰围与 CTFC 帧计数的关系。结果两组入选者基线资料相当,CSF 组患者 BMI、WC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BMI 及 WC 与 CSF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WC >85 cm 组患病危险 OR 及95% CI 为1.628(1.425~1.859,P <0.05);BMI≥28 kg/ m2对 CSF 的患病危险 OR 及95% CI 为3.710(3.148~4.371,P <0.05)。结论 CSF 患者 BMI 及 WC 明显升高,BMI 及 WC 升高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

    作者:常快乐;魏敦宏;付清海;于军;王景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