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临床疗效

丁彦博

关键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 缺血性卒中, 头痛
摘要:目的 探究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对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片剂.对比两组患者头痛状况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止痛药物用量[(2.32±1.23)剂]明显少于对照组[(5.61±1.64)剂](P<0.05);头痛频率、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情感职能评分[(52.50±5.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97±7.65)分],心理综合得分与躯体综合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对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止痛药物使用剂量,改善诸多临床不适症状,使得患者的健康指数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监测脐血流在胎儿先天畸形产前诊断中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脐血流在胎儿先天畸形产前诊断中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产科收治孕妇130例,根据病例分为畸形组50例和对照组80例.130例产前检查并对比两组孕期胎儿超声监测脐动脉血流监测及羊水量、单脐动脉.结果 畸形组单脐动脉数量高于正常组,畸形组S/D值、羊水量较正常组高,组间对比(P<0.01).结论 超声监测脐血流显示S/D值增高、单脐动脉的胎儿畸形概率很大,这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张艳;刘恒兴;付升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水,抗休克,制酸、抑制胰液分泌,抗感染、纠正和维持电解质平衡,持续胃肠减压,鼻导管引流,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佩湘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直接支架植入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直接支架植入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治疗组采取直接冠脉支架植入.研究两组患者直接支架植入的成功性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对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诊PCI治疗时,选择直接支架植入的手法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翟晓江;王瑞峰;丁汉元;文斌;李正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低剂量CT扫描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低剂量CT扫描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 将疑似外伤性骨折患者60例列为研究对象,利用胸部CT对其进行扫描.按照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各30例.观察分析不同剂量组患者扫描结果 .结果本次共研究评价肋骨数达94根,高剂量CT扫描组患者肋骨完全骨折与不完全骨折诊断准确率高达100%,而低剂量CT扫描组患者肋骨完全骨折与不完全骨折诊断准确率为99.1%,2漏诊均发生于不完全骨折诊断.两组相比,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于患者肋骨图像质量扫描方面,低剂量组颗粒均匀率、界面清晰率与出现伪影率虽要低于常规剂量组,但二者差异并不显著(P>0.05),且低剂量组患者肋骨图像质量扫描已足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 低剂量CT扫描肋骨骨折具有安全性高,诊断及时等特点,且同样拥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1.10-2014.10期间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经积极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9.6%,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有益于减轻心肌损伤,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继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和观察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收集子宫肌瘤患者共9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6.7±2.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1±2.9)天,观察组的平均治疗费用为(3739.5±141.8)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92.2±306.4)元,P均<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临床路径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柴秋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脊柱畸形内固定棒断裂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脊柱畸形内固定棒断裂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采取后路全脊柱截骨治疗后出现畸形内固定棒断裂7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记录断棒发生时间、位置,同时分析其原因.结果 7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棒断裂的时间范围在术后(5~50)个月,平均时间为(23.1±1.5)个月,6例患者其断棒和椎体切除水平保持一致;内固定棒断裂原因包括残留后凸、残留后凸伴步态不稳或伴单棒内固定或伴后期钛网移位或伴前柱缺损.结论 后路全脊柱截骨手术后内固定棒断裂常出现在手术治疗2年内,其中断裂水平和椎体切除水平保持一致,引起断棒的重要原因为残留后凸畸形,而前柱缺损、单棒内固定、摇摆步态、钛网移位和外伤等将提高断棒危险率.

    作者:邓必权;滕宇;胡华;江红辉;蒋林;张卫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40例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结局.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接受的40例瘢痕子宫孕妇和40例正常子宫妊娠分娩的孕妇进行研究,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产妇阴道试产失败原因及分娩情况.结果 观察组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5.0%(30/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0%(3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平均产程分别为(234.5±20.25)ml、(36.15±9.52)min,与对照组的(236.4±21.16)ml、(35.68±9.38)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两组产妇阴道试产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先兆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停滞以及宫缩乏力.结论 先兆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等会增加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的失败率,分娩前医生应对孕妇的手术指征以及身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以提高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作者:刘小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抗心衰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抗心衰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抗心衰治疗,出院时根据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观察组,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率、住院期间出现房颤率、入院心率、血压、肺动脉高压、左室射血分数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率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肺淤血的有30例(65.22%),相对比,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抗心衰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是否出现肺淤血密切相关.

    作者:王大伟;马晓非;宋雪松;张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 观察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的产妇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助产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进行分娩球和自由体助产护理,并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总产程6.56±2.11明显短于对照组12.38±2.69,阴道分娩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产后出血量及Apgar评分观察组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实施,能有效地减少产妇的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的几率及降低产后的出血量,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焦俊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析应用神经节甘脂GM1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应用神经节甘脂GM1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96例胆红素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依次编号,以双号患者为对照组,单号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换血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神经节甘脂GM1治疗,记录所有患儿治疗前后神经行为评分(NBNA)及其治疗后有效率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复诊发现,观察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36.54±0.9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31.98±1.41)分,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较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2.50%)理想,两组数据差异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神经节甘脂GM1对患有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对患儿预后影响较大,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王艳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研究老年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A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AD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9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HCY指标.观察对比两组受检者血浆HCY指标的变化,以及不同严重程度AD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浆HCY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AD患者血浆HCY指标(25.85±7.5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4.50±6.52)μmol/L(P<0.05).研究组AD患者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浆HCY指标也呈上升的趋势,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是诱发AD的重要因素,可给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且HCY指标越高,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为严重.

    作者:段素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究

    目的 通过客观评价在脑卒中患者中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方案的价值,进一步总结提升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接收、已确诊的脑卒中患者50例,将其设作治疗组,本组均接受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同期选择脑卒中患者共50例作对照组,本组均接受一般护理,对2组入选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中所有入选患者均已完成护理,且治疗组入选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分数(42.65±15.06)分,对照组(30.07±10.11)分;治疗组入选患者运动功能评定分数(27.11±12.98)分,对照组(12.97±9.76)分,2组各项指标综合对比后有差距(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作者:郭祥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急性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明显提高疗效,加快机体恢复,降低并发症.

    作者:李紫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可舒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心可舒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应用心可舒胶囊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NO、ET-1水平.结果 常规组患者心绞痛疗效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常规组患者血清NO水平低于观察组,血清ET-1水平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心可舒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琛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按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较对照组的33.3%,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100.0%)与对照组(90.0%)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值得推广.

    作者:周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 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67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平均数字法将其分成A组(34例)与B组(33例),B组患者实施严格消毒后,充分切开液化切口;A组患者实施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结果 A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以及总治疗有效率等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论 应用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赵国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产检且疑似为胎儿畸形的中晚期孕妇80例,对该80例孕妇进行二维超声诊断与四维超声诊断,对诊断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80例胎儿,检查出畸形胎儿55例.其中体表畸形者18例、消化系统畸形者15例、心脏畸形者9例、胸腹腔畸形者8例、神经系统畸形5例.二维超声诊断出81.8%(45/55);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诊出率为96.4%(53/55),联合诊断后检出率明显提升.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提高检出率.因此对于进行胎儿畸形检查的孕妇,笔者更推荐其以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进行诊断.

    作者:吴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瘢痕子宫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对远期妊娠的影响

    产生瘢痕子宫常见原因有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正术等.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的发生风险显著,妊娠早期瘢痕处妊娠发生率升高明显.

    作者:陈美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观察补肾活血促卵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

    目的 探究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使用补肾活血促卵方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治疗的由排卵功能障碍导致的不孕症病人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各30例.给予B组病人克罗米芬治疗,给予A组病人补肾活血促卵方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的排卵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A组病人的妊娠率较之B组病人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病人使用补肾活血促卵方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不孕症状,提升病人妊娠率,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胡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