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红;张云华;卢山
目的: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手术中内引流时的置管特征、方法、优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在78例上尿路手术中,采用内窥镜置入法和术中置管法,将双J置于肾孟、输尿管和膀胱内,置管时间2周~3个月.结果:78例中,77例未出现导管滑脱、折断、钙盐沉积及结石形成;1例出现双J管回缩.结论:双J管适于上尿路疾病中使用,具有支架和内引流作用,是提高手术质量和手术成功率的有益方法.
作者:陈宇东;赵新求;刘伟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老年外伤性颅脑损伤因其自身生理、病理特点,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我科近2年共收治52例老年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梅;刘孝梅;刘晓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是利用阴道自然穴洞施行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手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腹壁不留瘢痕、康复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并且更符合微创技术的原则,是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方法[1].
作者:邓殷君;汪溦;孙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下颌角封闭注射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枕腺炎的疗效.方法:将690例化浓性扁桃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8例和对照组342例,两组均采用抗炎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双下颌角封闭注射(青霉素80万U浠释于0.5%的奴夫卡因3ml中,1次/d).结果:治疗组显效276例(79.3%),有效72例(20.7%),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显效112例(32.7%),有效154例(45.0%),无效76例(22.3%),总有效率77.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下颌角封闭注射结合常规抗炎、对症治疗儿化脓性扁桃炎疗效显著,安全、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杨林;刘海燕;黄顺英;胡显英;李波;罗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液氮冷冻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于1987年以来已用于治疗皮肤、肛肠、五官、口腔、妇科等多种疾病,患者达12000余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冷冻治疗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廖云玉;陈晋云;瞿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如果将医疗质量喻为医院的生命,那么,技术建设就应喻为医院的生长激素.医院不抓技术建设,不提高医疗工作中的高科技含量,不引进新业务、新技术,就跟不上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就会萎缩,就会被医疗市场无情的大潮所淘汰.
作者:唐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兔冲击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致伤,进行大体形态学和光镜观察.结果:肺是冲击波作用敏感的靶器官,大体解剖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和肺水肿;光镜观察可见肺泡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颅脑大体解剖可见脑充血、脑肿胀和脑出血;光镜观察主要可见脑实质内出血;脑含水量显著增加.胃肠道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浆膜下出血.脑动脉和冠状动脉内各有1例可见空气栓塞.结论:冲击波可引起多种内脏器官损伤,早期救治中除原发性重度肺损伤处理外,应注意颅脑损伤和空气栓塞的防治.
作者:杨志焕;狄凤桐;王正国;李晓炎;宁心;刘大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新兴资源,在信息资源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开发、利用医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对学校教育、科研、医疗服务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郑砾;戴素娟;白凤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从几组化疗止吐剂中筛选一帖经济有效、便于推广应用的止吐处方.方法:采用CCT将149例非顺铂化疗病人分为A、B、C三组.A组52例,使用国产格拉司琼;B组47例,用恩丹西酮;C组50例,用胃复安+地塞米松.以止吐效果为主要指标进行多侧面观察比较.结果:止恶心、止吐有效率,A组有效率分别为92.3%~94.2%,B组为87.2%~89.3%,C组有效率分别分48.0%~68.0%.A、B、C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36.2%、52.0%.结论:格拉司琼可作为非顺铂化疗止吐首选用药,恩丹西酮可作为非顺铂化疗止吐次选用药,胃复安+地塞米松可作为经济负担较为困难的化疗病人止吐用药.
作者:饶芸;孙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位肋骨骨折对诊断胸腹脏器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高位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8例高位肋骨骨折患者均在2h~72h内经χ线摄片确诊,42例伴有单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合并伤,经相应内外科治疗,39例治愈出院,9例死亡.结论:第1、2肋骨骨折合并胸腹脏器伤远较其他部位肋骨骨折的合并伤多而危重,这可能是合并胸腹脏器伤的一个重要提示性征象,应引起临床医师警惕.
作者:乔清;张云泉;高正今;李锦青;刘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烧伤小鼠早期肝组织JNK1磷酸化及核转位、AP-1 DNA结合活性时相变化特点,初步探讨创伤应激早期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背部Ⅲ度15%~20%烧伤.分别于伤后2h、4h、6h、12h、24h用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JNK1磷酸化及核转位,用EMSAs测定AP-1的DNA结合活性.结果:烧伤后2h JNK1磷酸化程度和核内JNK1的含量显著增加,4h达到高峰,6h时仍显著高于正常对对照组水平,以后逐渐恢复正常.烧伤后2h AP-1的DNA结合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4h后AP-1的DNA结合能力逐渐升高,12h达到大值,以后逐渐恢复,至24h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烧伤早期不仅引起小鼠肝组织JNK1的磷酸化程度显著增强,由胞浆向胞核的转位显著增加,而且引起AP-1的DNA结合活性显著增强.揭示创伤应激早期糖皮质激素抵抗可能与JNK1、AP-1活性增加有关.
作者:李军;孙充洲;粟永萍;楼淑芬;徐贵森;代雪梅;王慧;张薏;安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LPS的直接诱导作用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核因子kB(NF-κ B)的影响.方法:100ng/ml LPS刺激PMVEC 0h、0.5h、1h、2h、4h、6h、8h或10ngg/ml、50ng/ml、100ng/mlLPS刺激1h,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检测NF-κ B的活化,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其亚基p50、p65的核转位.并通过加入活化阻断剂TPCK观察对诱导的NF-κ B活化的影响.结果:LPS的刺激迅速诱导p50、p65亚基核转位,活化NF-κ B,1h达到高峰,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后逐渐下降.PDTC能显著抑制其活化,P<0.01.结论:LPS的直接刺激诱导NF-κ B的活化,这可能是IPS诱导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马布仁;白小红;顾大勇;陈莉;杨季云;曾祥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实施部队健康综合评价是科学评价部队卫生保健效益,指导部队训练,提高部队卫生工作质量的需要.通过对驻滇某步兵团6个建制连队254名战士的身体形态发育、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等项指标进行调查与测评,对系统全面了解云南边防战士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状况取得了可靠数据.
作者:李建明;周安明;李由;王双印;田庆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使炭疽病(Anthrax)再次受到广泛的关注,该事件使5名受害者死于吸入性炭疽,并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1,2].
作者:王刚;刘玉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高原胸部火器贯通伤犬的早期救治作用.方法:12只体重相近(10kg~15kg)的高原杂种犬,随机分成HFJV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麻醉后用0.44g钢珠弹通过滑镗枪以800m/s的初速度造成犬右胸贯通伤.伤后立即封闭伤口,安放胸腔闭式引流,并以2ml~3ml/(kg@h)的速度静脉滴注平衡液.HFJV组除进行上述操作外,于伤后15min进行HFJV.所有犬于不同时相测量血液动力学指标,并作血气分析.结果:致伤即刻,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峰值气道压(Ppi)较伤前显著增高,致伤后15min,PaO2、pH、SaO2、MAP及心率(HR)等均下降,PaCO2及Ppi明显升高;伤后30min及60min,上述变化逐渐加剧,动物平均存活时间为(65±28)min.HFJV组在致伤即刻及伤后15min,上述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相似,应用HFJV后PaO2、pH、SaO2、MAP及HR显著增高,PaCO2则显著降低,动物平均存活时间为(350±175)min.结论:高原胸部火器贯通伤早期,应用HFJV可明显改善受伤犬的呼吸功能,显著延长存活时间.
作者:丁盛;赁常文;刘宝玉;文自力;付西;陈玉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牙龈出血的原因.方法:对HAPC患者牙龈出血情况进行调查,并与非HAPC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HAPC患者牙龈出血非常常见,其发病率高达90.0%以上,且牙龈出血程度较重.结论:HAPC患者牙龈出血主要原因是:(1)高原缺氧所致的微循环障碍直接引起毛细血管壁损害;(2)缺氧使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和管腔扩张;(3)缺氧因素所致凝血机制紊乱;(4)牙龈组织损伤修复慢,继发细菌感染.
作者:张运华;李楠;李淼;田自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能切除的胃底贲门癌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6例采用食管空肠Roux-en-Y式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道空肠Roux-en-Y吻合治疗不能切除的胃底贲门癌随访结果,本组1年、1.5年、2年、2.5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2.5%、18.5%、38.0%、18.5%、12.5%.结论:对不能切除的胃底贲门癌采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方式较单纯胃或空肠造瘘的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生存率得到提高.
作者:罗云生;张朝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住院病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将进一步增强.
作者:徐华;杨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制备以卡波姆(Cb)为阻滞剂的红霉素缓释栓并研究其处方组成、制备工艺.方法:以PEG6000、PEG400为基质,加入生物粘附材料卡波姆制成红霉素缓释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霉素缓释栓中红霉素的含量及溶出度.结果:在1h以前的溶出动力学过程接近0级速度过程,普通栓2h溶出91.21%,5h溶出95.92%.缓释栓B 2h溶出76.26%,5h溶出94.02%.缓释栓C2h溶出69.70%,5h溶出89.60%.缓释栓C的体外释放优于单独以Cb作缓释剂的缓释栓B.结论:与普通红霉素栓剂相比,采用粘附材料卡波姆作缓释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栓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
作者:景利;曾仁杰;姜云平;唐定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低分化干细胞方面的特性.方法:以Percoll(质量密度1073g/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悬液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状况及其超微结构.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缓慢,细胞增殖率和形态分化不均一.如有一些细胞在4wk的培养时间内未见明显增殖,这些增殖不明显的细胞有的未见明显的伸展,呈圆形,有的伸展充分,成片状;在培养2wk后也可见一些明显增殖的细胞,分别形成克隆团状或条状的增生细胞群;培养过程中可见有神经元样及多核细胞出现.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也显示了低分化的干细胞特点,如细胞表面具有微绒毛,胞浆内内质网丰富、激离核糖体数量多、线粒体小,核仁大而不规则、可见核裂,超微结构还显示了一些中胚层来源干细胞的结构特点,如大量的微丝.结论:经Percoll细胞分离介质分离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非诱导条件下原代培养过程中,从形态分化、增殖率等方面显示了其多向分化潜能;从超微结构等方面显示了其中胚层来源低分化细胞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的佐证之一,说明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对骨髓间充质于细胞的分离具有可靠性.
作者:曹军;金岩;郑崇勋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