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云玉;陈晋云;瞿晓玲
目的:探讨LPS的直接诱导作用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核因子kB(NF-κ B)的影响.方法:100ng/ml LPS刺激PMVEC 0h、0.5h、1h、2h、4h、6h、8h或10ngg/ml、50ng/ml、100ng/mlLPS刺激1h,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检测NF-κ B的活化,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其亚基p50、p65的核转位.并通过加入活化阻断剂TPCK观察对诱导的NF-κ B活化的影响.结果:LPS的刺激迅速诱导p50、p65亚基核转位,活化NF-κ B,1h达到高峰,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后逐渐下降.PDTC能显著抑制其活化,P<0.01.结论:LPS的直接刺激诱导NF-κ B的活化,这可能是IPS诱导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马布仁;白小红;顾大勇;陈莉;杨季云;曾祥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从几组化疗止吐剂中筛选一帖经济有效、便于推广应用的止吐处方.方法:采用CCT将149例非顺铂化疗病人分为A、B、C三组.A组52例,使用国产格拉司琼;B组47例,用恩丹西酮;C组50例,用胃复安+地塞米松.以止吐效果为主要指标进行多侧面观察比较.结果:止恶心、止吐有效率,A组有效率分别为92.3%~94.2%,B组为87.2%~89.3%,C组有效率分别分48.0%~68.0%.A、B、C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36.2%、52.0%.结论:格拉司琼可作为非顺铂化疗止吐首选用药,恩丹西酮可作为非顺铂化疗止吐次选用药,胃复安+地塞米松可作为经济负担较为困难的化疗病人止吐用药.
作者:饶芸;孙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髂骨移植重建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缺损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5例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缺损的病员施行髂骨移植重建髋臼后壁骨折缺损手术.结果:5例患者均获治愈.疗效评定:良4例,可1例.结论:采用髂骨移植重建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缺损,虽不能完全恢复髋臼后壁的解剖形态,但能提供髋关节后方的稳定性,使伤员恢复大部分髋关节功能.
作者:李英华;张怡五;杨星华;高为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胸腰椎脊柱骨折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疾病,多数病人需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自Dick钉[1]和Steffee钢板应用于临床后,还相继研制出了RF、AF、APF和滚花钉等,旨在减少断钉、断杆并发证的发生.
作者:李延;荣卫平;李晋平;梁海丝;嘉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与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联用治疗盆腔炎效果.方法:将224例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2例,两组均采用甲硝唑250ml(500mg)静滴,1次/d,10d为1疗程;治疗组加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行腹部及星状神经节照射,1次/d,10d为1疗程;对照组加用超短波治疗机行下腹部与腰骶部治疗,1次/d,1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全愈78例,好转30例,总有效率7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硝唑与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联用治疗盆腔炎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无副作用,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倩侠;王彬;曾正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国产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了解其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8例12个部位的松质骨骨折和关节内骨折应用32枚国产可吸收螺钉进行了固定.结果: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无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可吸收螺钉可满足松质骨骨折和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需要.
作者:胡修德;万勇;黄钢;马泽辉;权毅;潘显明;谭映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口术的疗效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将慢性泪囊炎的46只眼随机分成2组,每组分3型.工型:泪囊正常大小;Ⅱ型:泪道阻塞;Ⅲ型:小泪囊(小于2mm×3 y3).A组23只眼(内窥镜手术组),B组23只眼(颜面部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观察手术疗效.结果:A组Ⅰ型与B组Ⅰ型的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内窥镜使视野清晰直观,手术更准确,所以优于传统手术;Ⅱ型病例不宜行内窥镜手术;Ⅲ型病例宜行传统手术.结论:只要选择病例适当,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亦优于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
作者:窦艳玲;冯怀志;陈家发;雷仲琪;刘汉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胸腔内置管持续引流胸液后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液的疗效.方法: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液后,灌注顺铂40mg加0.9%生理盐水40ml,连续3次和5次后评价疗效.对照组除采用常规胸穿抽液外,其余处理及疗效评价均相同.结果:治疗3次和5次的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6.2%和100.0%.而对照组分别为30.6%和53.2%.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液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阳永珍;夏前明;丁燕;刘菊华;刘世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临床医师提供防治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用抗生素治疗的依据.方法:采用K-B法对不同来源205株CNS进行21种抗生素的药敏比较试验.结果:不同来源菌株耐药率普遍为临床感染的CNS较外科环境菌株高,外科环境CNS较内科环境菌株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选择抗生素治疗时应以不易产生耐药性或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抗生素.
作者:何代平;王洪斌;左天林;胡美玲;黄云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下颌角封闭注射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枕腺炎的疗效.方法:将690例化浓性扁桃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8例和对照组342例,两组均采用抗炎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双下颌角封闭注射(青霉素80万U浠释于0.5%的奴夫卡因3ml中,1次/d).结果:治疗组显效276例(79.3%),有效72例(20.7%),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显效112例(32.7%),有效154例(45.0%),无效76例(22.3%),总有效率77.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下颌角封闭注射结合常规抗炎、对症治疗儿化脓性扁桃炎疗效显著,安全、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杨林;刘海燕;黄顺英;胡显英;李波;罗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颌面部处于暴露部位,在高爆武器普遍使用的现战争中,致伤机会较多.据统计[1],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和俄国的颌面战伤占全身的4.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颌面战伤占3.4%;在抗美援朝中,我军的一组资料中报道颌面战伤为6.7%;近20年在我们收治的火器伤伤员中,颌面伤占全身伤的8.79%,其中颌面部骨组织伤占颌面部火器伤总数的16.87%.
作者:周训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低分化干细胞方面的特性.方法:以Percoll(质量密度1073g/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悬液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状况及其超微结构.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缓慢,细胞增殖率和形态分化不均一.如有一些细胞在4wk的培养时间内未见明显增殖,这些增殖不明显的细胞有的未见明显的伸展,呈圆形,有的伸展充分,成片状;在培养2wk后也可见一些明显增殖的细胞,分别形成克隆团状或条状的增生细胞群;培养过程中可见有神经元样及多核细胞出现.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也显示了低分化的干细胞特点,如细胞表面具有微绒毛,胞浆内内质网丰富、激离核糖体数量多、线粒体小,核仁大而不规则、可见核裂,超微结构还显示了一些中胚层来源干细胞的结构特点,如大量的微丝.结论:经Percoll细胞分离介质分离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非诱导条件下原代培养过程中,从形态分化、增殖率等方面显示了其多向分化潜能;从超微结构等方面显示了其中胚层来源低分化细胞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的佐证之一,说明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对骨髓间充质于细胞的分离具有可靠性.
作者:曹军;金岩;郑崇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医学上,死亡率与病死率、存活率与成活率、发病率与发生率、生存率与出生率是几组非常重要且常用的名词术语,它们之间的概念常易被混淆,却没有引起作者与编辑足够的重视,以致影响到论文的质量.
作者:王国建;方丽;黄栩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在膀胱出口梗阻(BOO)型逼尿肌不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BOO型逼尿肌不稳定动物模型,离体逼尿肌条拉力实验观察逼尿肌不稳定时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ISO)对逼尿肌舒张功能的影响,采用放射配基结合法侧定BOO型逼尿肌不稳定和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逼尿肌β受体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ISO对逼尿肌的松弛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对不稳定膀胱组的作用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梗阻后稳定组,P<0.05,对逼尿肌的松弛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对不稳定膀胱组的作用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梗阻后稳定组,P<0.05,梗阻后不稳定组β-AR密度(Bmax)较正常对照组及梗阻后稳定组明显降低,结果分别是(66.23±6.39)fmol/mg蛋白、(85.85±7.53)fmol/mg蛋白和(81.36±6.72)fmol/mg蛋白,三组动物之间β-AR的K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逼尿肌不稳定时β-AR激动剂松弛逼尿肌的作用减弱,β-AR密度变化可能参与大鼠BOO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选择性β-AR激动剂可以用于不稳定膀胱治疗.
作者:曹文峰;宋波;金锡御;陈昭颉;王庆堂;杨前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寻求一种疗效好、复发率低的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方法.方法:应用术前粘膜下注射无水乙醇加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25例.结果:随访4个月至3年,有效率96.0%,复发率4.0%.结论:此方法近期疗效好,复发率低,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罗晓念;席小燕;李传军;王少龙;李高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愈合情况.方法:采用国产带锁髓内钉治疗上肢骨折23例27肢.结果:术后随访21例,骨折全部愈合.患肢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者占76.0%(19/25),基本恢复正常者占10.0%(4/25).结论:高原地区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是可行的.其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便于早期关节活动,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雷明全;刘艳;雷静;刘代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烧伤小鼠早期肝组织JNK1磷酸化及核转位、AP-1 DNA结合活性时相变化特点,初步探讨创伤应激早期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背部Ⅲ度15%~20%烧伤.分别于伤后2h、4h、6h、12h、24h用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JNK1磷酸化及核转位,用EMSAs测定AP-1的DNA结合活性.结果:烧伤后2h JNK1磷酸化程度和核内JNK1的含量显著增加,4h达到高峰,6h时仍显著高于正常对对照组水平,以后逐渐恢复正常.烧伤后2h AP-1的DNA结合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4h后AP-1的DNA结合能力逐渐升高,12h达到大值,以后逐渐恢复,至24h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烧伤早期不仅引起小鼠肝组织JNK1的磷酸化程度显著增强,由胞浆向胞核的转位显著增加,而且引起AP-1的DNA结合活性显著增强.揭示创伤应激早期糖皮质激素抵抗可能与JNK1、AP-1活性增加有关.
作者:李军;孙充洲;粟永萍;楼淑芬;徐贵森;代雪梅;王慧;张薏;安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于2000-99开通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联系了北京、上海等地十余家大型综合性医院作为上级会诊中心.迄今成功进行了15例远程会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佳;王玲;高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实施部队健康综合评价是科学评价部队卫生保健效益,指导部队训练,提高部队卫生工作质量的需要.通过对驻滇某步兵团6个建制连队254名战士的身体形态发育、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等项指标进行调查与测评,对系统全面了解云南边防战士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状况取得了可靠数据.
作者:李建明;周安明;李由;王双印;田庆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在不同热应激条件下DNA受损情况.方法:实验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在不同热应激条件(41℃2h、43℃2h、45℃2h)对ECV304细胞DNA的单链损伤情况.结果:在不同的热应激条件下,固定热应激时间,随着热应激温度的逐步增加,采用SCGE法所观察到的受损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相应的慧尾长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热应激对内皮细胞的DNA致伤肯定,可使ECV304细胞DNA发生不同程度的单链断裂.
作者:贾思远;贾豫东;罗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