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珍;周勤;管玉蓉;卫雅蓉
目的 探讨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于太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的不孕患者87例,共117个周期,分为两组,在月经周期第3天口服来曲唑5mg/d,氯米芬100mg/d,连续5天,并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连续肌注尿促性腺激素,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内膜厚度.当优势卵泡≥20mm,或尿黄体生成激素阳性,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之后指导同房或行宫腔人工受精;观察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及并发症.结果 来曲唑组在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子宫内膜的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与氯米芬组相似(P>0.05),成熟卵泡数低于氯米芬组(χ2=-2.704,P<0.05).结论 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比较,具有经济和安全的优点,两者总的临床效果相似,尚不能确定来曲唑较之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在不孕症促排卵治疗中具有优越性.
作者:肖劲松;陈冬丽;田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病率、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19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同期新鲜周期和冻胚复苏移植周期共1 398个,临床妊娠498例,临床妊娠率为35.62%,其中异位妊娠19例,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26%,包括宫内外同时妊娠3 例,单侧输卵管双妊娠1例.主要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和下腹疼痛.致病因素主要是输卵管病变(特别是一侧梗阻伴另一侧炎症或积水),其次为排卵障碍和慢性盆腔炎.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主要有输卵管病变、异位妊娠病史、排卵障碍和慢性盆腔炎等;阴道超声检查结合血HCG值测定是其有效的诊断措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是治疗未破裂单纯异位妊娠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银玲;王兴玲;孙丽君;王雪梅;张彩霞;郝大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二噁英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60只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分别给予二噁英(TCDD)灌胃染毒,每21天1次,于建模术后3、6、9周处死,鉴定异位病灶的形成,测量异位病灶面积;②按处死时间随机分为3周组、6周组、9周组,每组20只;每组再随机分成4个剂量组,分别是:对照组(给玉米油)、低剂量染毒组(1μg/kg TCDD)、中剂量染毒组(3μg/kg TCDD)和高剂量染毒组(10μg/kg TCDD);③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染毒剂量组小鼠模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随TCDD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面积相应增加,F值分别为107.349和171.408,均P<0.05;②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中白细胞介素-1β mRNA表达的上调,随TCDD染毒时间延长,F值分别为10.600、10.656和12.182,均P<0.05;随染毒剂量的增加,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F值分别为10.332和11.347,均P<0.05).结论 TCDD染毒促进了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病灶的发展,白细胞介素-1β表达上调可能是TCDD促异位病灶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娟;任慕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妇女90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孕妇临产时身体质量指数、血糖、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 90例孕妇的血糖水平为5.3±1.2 mmol/L、年龄为26.2±6.0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3.8±3.9 kg/m2,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425.4±1 433.0g.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年龄成正相关(身体质量指数偏相关系数:r=0.817,P=0.000;年龄偏相关系数:r=0.228,P=0.033),且孕妇身体质量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线性关系.结论 孕妇身体质量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正相关关系,检测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易清华;凌晟荣;黄晓燕;易村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上海市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的工作要求,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监测全区托幼机构儿童的传染病发生情况.结果 5年间托幼机构年平均发病率为0.89%,呈上升趋势;男孩327例,女孩193例,男:女构成比为1.69:1;发病高峰从每年5月开始启动,6月达高峰;发病以托班和小班为主,分别占36.92%、32.50%.结论 手足口病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别、年龄差异;托幼机构应加强疫情监测,做好晨检和消毒工作;防治工作重点放在低年龄组(托班和幼小班),开展适合幼儿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芳;黄迎;蔡文秀;何萍;黄璧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肥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例孕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孕前非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5例单纯肥胖孕妇及28例正常健康孕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所有受试者的糖、脂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F值分别为72.16,59.38,均P<0.01);②孕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孕妇(F值分别为40.83,16.42,P均<0.0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单纯肥胖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健康孕妇低(F=90.12,P<0.01).单纯肥胖孕妇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高于非肥胖孕妇;③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8,0.533,0.596,P值分别为<0.05、<0.01、<0.01),与脂联素水平成负相关(r=-0.537,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9,-0.408,均P<0.01),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6,0.465,均P<0.01).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肥胖孕妇存在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上升,脂联素水平下降,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与肥胖密切相关,脂肪细胞因子之间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参与肥胖或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陈震宇;李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干细胞已被广泛用于医学及多个领域.与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相比,羊水取材方便,对孕妇及胎儿安全微创,分离扩增的羊水干细胞与其他干细胞一样存在一些表面标志物,且具有分化潜能.羊水干细胞不仅用于胎儿或自体移植,也可用于免疫相容的其他个体.目前对于羊水干细胞的研究已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对羊水干细胞的相关内容作以综述.
作者:白璐;陈必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三亚中医院经阴道分娩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在胎儿娩出后产妇立即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200μg,并静脉给予5%葡萄糖250mL加缩宫素20U;对照组60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静脉注射5%葡萄糖250mL加缩宫素20U.观察两组在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内的出血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后2、24小时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2.56±42.93mL和205.63±50.27mL;而对照组则为181.64±48.38mL和264.31±51.4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08、5.25,均P<0.01).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 配伍应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使用缩宫素.
作者:方开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高危儿的存活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存活高危儿的预后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使这些高危儿健康地成长,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该文就高危儿的系统管理及早期干预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简要综述.
作者:帖利军;史晓薇;刘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头皮动脉穿刺及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3种方法 对新生儿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新生儿568例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再根据患儿的血管状况,将患儿分为头皮小动脉采血组(头皮小动脉组),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采血组(股动脉组),对早产儿和足月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损伤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头皮小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4,P<0.05);足月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2,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应选择头皮小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对于足月儿应选用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
作者:戚玉玲;王寅玲;彭娜;田红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宫颈促成熟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2~8月有计划分娩指征的足月妊娠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45例用宫颈促成熟球囊计划分娩为研究组,45例静滴小剂量缩宫素计划分娩为对照组,视需要再用缩宫素静滴.对两组促宫颈成熟情况及计划分娩效果、应用后至临产时间、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放置球囊12小时后自然临产率为57.78%,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χ2=8.92,P<0.05);研究组宫颈成熟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χ2=32.72,P<0.05);阴道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94,P<0.05);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4,P<0.05).结论 宫颈促成熟球囊计划分娩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桂芹;付逢萍;王慰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SOCS)3是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是对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的蛋白分子,且可被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产生,主要参与负调控白细胞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红细胞生成素等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可调控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正常妊娠的维持与T细胞调节有关,因此,可以认为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异常及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该文就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对早期妊娠结局的影响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孙艳兰;程玲慧;曹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提高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认识.方法 对近3年来2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中以妇科恶性肿瘤居首87例(33.46%),恶性肿瘤中以宫颈癌多54例,子宫内膜癌次之22例.阴道炎51例(19.61%).功能性子宫出血46例(17.69%).老年女性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下妇女(χ2=5.21,P<0.05).绝经年限愈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越高(趋势χ2=9.35,P<0.05).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应做脱落细胞、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段诊刮等多项检测,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贾晓青;韩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围产门诊孕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知晓度、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12月在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院围产门诊首次建立围产保健手册的1 264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与宣传,其中1 249位孕妇自愿接受了血清学检测.结果 孕妇对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6.03%,对妇幼保健机构能提供免费艾滋病病毒筛查的知晓率为33.33%,艾滋病病毒检测率达98.81%,检测阳性为零.若要求自费筛查艾滋病抗体,只有38.05%的孕妇愿意主动接受检测,61.95%的孕妇拒绝自费检测.结论 对妇幼保健机构能提供免费艾滋病病毒筛查的知晓率较低,在涉及到自费筛查时,拒查的比例较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孕妇主动自愿咨询检测是减少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 和措施.
作者:黄俊;许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婴儿唾液成分与饮食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指导婴儿喂养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649例婴儿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按月龄段的不同分为1~3月、4~6月、7~9月和10~12月4组;按性别不同分为男婴组和女婴组.对带养人进行面对面婴儿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固体食物引入;对每名婴儿测量体重和身长,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收集该婴儿的口腔全唾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唾液中淀粉酶,K+,Na+,Cl-,葡萄糖,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结果 不同地区、不同月龄、不同进食能力的婴儿,其唾液成分存在着差异(P<0.01);婴儿唾液成分与饮食行为、体重和身长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唾液成分分析对于指导婴儿饮食行为发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虹桥;童梅玲;张敏;陈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描述初产妇产后3天、6周、12周时的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便利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147名初产妇,分别在产后3天、6周、12周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及社会支持问卷,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初产妇产后3天、6周、12周的社会支持总分分别为50.20±7.64、45.78±9.51和45.24±10.35;产后3天社会支持得分明显高于产后6周和12周(MD分别为4.43和4.97,均P<0.05),产后6周和产后12周之间社会支持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D=0.54,P>0.05).结论 初产妇产后社会支持总分与以往研究结果 相近,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呈现出随产后时间延长而下降的趋势.
作者:臧少敏;绳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牙充填术中四手操作与患儿配合度、椅旁时间及充填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10例患儿分为传统治疗组(90例)和四手操作组(120例),进行患儿配合度、椅旁时间和材料脱落率比较.结果 配合度四手操作组为2.4±0.5,传统治疗组为1.9±0.4;平均椅旁时间四手操作组为20.4±6.2分钟,传统治疗组为34.5±8.4 分钟;6、12个月材料脱落率四手操作组为6.7%、8.3%,传统治疗组为20.0%、24.4%.两组3个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四手操作可缩短乳牙充填治疗时间、降低脱落率,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减少对牙科恐惧症的发生.
作者:张敬雷;郭灿亮;游向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控制预防作用.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8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给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42例,仅给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两组患儿咳嗽急性期均使用速效β受体激动剂.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患者咳嗽症状控制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短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症状缓解所需时间分别为2.6±2.5天和5.3±3.8天(t=3.912,P<0.01);6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9.3%和26.2%(χ2=5.701,P<0.05),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控制变异性哮喘症状,并能显著降低其短期复发率.
作者:邬菊花;刘阳军;徐佩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选用荧光素标记的双色13/21染色体位点特异性探针和三色18/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检测760例胎儿羊水细胞.结果 采用双色13/21号和三色18/X/Y染色体荧光探针检测间期未培养羊水细胞,发现8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3三体综合征,1例45,XO,1例47,XXX,3例性染色体嵌合体.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 相比,两者符合率为99%.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利平;剡红民;秦翠云;娄超;马晓萍;郑军;强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矫正产程中持续性枕后位的有效方法,以降低难产率.方法 对产程进入活跃期后持续性枕后位的92例产妇,经加强产力、改变孕妇体位、封闭宫颈水肿等处理,胎儿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且产程阻滞,为持续性枕后位者,辅以经孕妇腹壁推胎背成枕前位联合手法,行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92例中转胎位成功80例,失败12例,成功率为87.0%;无胎儿头皮擦伤、颅内出血、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软产道擦伤等并发症.结论 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胎头,可改善胎头以佳的径线和头盆关系使胎儿以枕前位顺利娩出,降低难产及剖宫产率.
作者:卢芳;谢美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