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桂芹;付逢萍;王慰敏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三亚中医院经阴道分娩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在胎儿娩出后产妇立即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200μg,并静脉给予5%葡萄糖250mL加缩宫素20U;对照组60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静脉注射5%葡萄糖250mL加缩宫素20U.观察两组在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内的出血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后2、24小时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2.56±42.93mL和205.63±50.27mL;而对照组则为181.64±48.38mL和264.31±51.4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08、5.25,均P<0.01).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 配伍应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使用缩宫素.
作者:方开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不同时期外周血细胞免疫状况.方法 分别在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病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采集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及NK细胞的表达.同时选取34例正常同龄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急性期CD3+(64.79±12.10%)CD8+(40.21±16.13%)明显增高,CD4(29.01±11.83%)CD4+/CD8+(0.90±0.65)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及恢复期有明显差异,而NK(15.10±8.73)与对照组及恢复期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恢复期CD3+、CD4+、CD8+、CD4/CD8及NK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外周血象细胞免疫较恢复期及正常患儿有明显改变.至病程1个基本恢复正常水平,NK细胞无明显变化.
作者:赵光宇;刘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HPV-DNA检测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的临床分流管理,为临床治疗方法 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杂交捕获法(HC2)对891例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ASCUS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包括13种高危型和5种低危型).结果 891例患者检测结果 阳性者566例,占63.5%;其中高危型HPV-DNA阳性者190例,占21.3%,低危型HPV-DNA阳性者376例,占42.2%;阴性者325例,占36.5%.结论 有针对性地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有效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其为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与宫颈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周桂华;谭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于太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的不孕患者87例,共117个周期,分为两组,在月经周期第3天口服来曲唑5mg/d,氯米芬100mg/d,连续5天,并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连续肌注尿促性腺激素,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内膜厚度.当优势卵泡≥20mm,或尿黄体生成激素阳性,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之后指导同房或行宫腔人工受精;观察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及并发症.结果 来曲唑组在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子宫内膜的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与氯米芬组相似(P>0.05),成熟卵泡数低于氯米芬组(χ2=-2.704,P<0.05).结论 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比较,具有经济和安全的优点,两者总的临床效果相似,尚不能确定来曲唑较之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在不孕症促排卵治疗中具有优越性.
作者:肖劲松;陈冬丽;田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抑制素A在监测、诊断异位妊娠及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疗效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双位点免疫检测25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外周血清抑制素A,其中持续性异位妊娠组23例、非持续性异位妊娠组229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1天及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及其变化.结果 ①持续性异位妊娠组术前1天血清抑制素A水平明显高于非持续性异位妊娠组(t=5.651,P<0.01);②以术前1天血清抑制素A水平≥178ng/L为阈值,预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56%和96.55%.结论 联合监测血清抑制素A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作为早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筛查试验.
作者:李楠;孟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后并发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及围产儿结局,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186例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后有无并发子痫前期分为: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后并发子痫前期组(32例)和胎儿生长受限未合并子痫前期组(154例)进行比较.结果 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后并发子痫前期组的分娩孕周显著早于胎儿生长受限未合并子痫前期组(t=3.695,P<0.001);围产儿体重显著低于未合并子痫前期组(t=3.950,P<0.001);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高于未合并子痫前期组(χ2=6.124,P=0.013);诊断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周早于未合并子痫前期组(Wald=6.513,P=0.012).结论 早发型胎儿生长受限可能是胎儿生长受限孕妇易并发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后并发子痫前期的围产儿预后较差,因此应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作者:刘大艳;王晨虹;李智泉;罗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选用荧光素标记的双色13/21染色体位点特异性探针和三色18/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检测760例胎儿羊水细胞.结果 采用双色13/21号和三色18/X/Y染色体荧光探针检测间期未培养羊水细胞,发现8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3三体综合征,1例45,XO,1例47,XXX,3例性染色体嵌合体.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 相比,两者符合率为99%.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利平;剡红民;秦翠云;娄超;马晓萍;郑军;强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Nurture Mate)对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状况的影响,为在我国贫血高发区进行群体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4个县选择8个乡的全部6~24月龄婴幼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婴幼儿每周补充5次辅食营养补充品(Nurture Mate),共补充4个月,对照组为完全空白对照.干预前后检测婴幼儿末梢血血红蛋白.有945名婴幼儿入选,其中干预组502名,对照组443名.结果 干预组婴幼儿贫血率由46.7%下降到37.5%,干预前后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8,P<0.01);对照组干预后贫血患病率无显著下降.干预组48.5%的贫血患儿转为正常,11.8%的患儿贫血程度改善,贫血转归好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7,P<0.01).结论 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6~24月龄婴幼儿的贫血,可改善轻度贫血患儿的患病状况.因此建议将辅食营养补充品的补充作为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干预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徐轶群;王惠珊;宫丽敏;红梅;赵晶;黄小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疗效、旨在降低残障率.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2月在咸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来儿保康复科做早期干预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排除先天畸形、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分为干预组39例与对照组28例,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即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喂养指导,未接受早期干预.两组患儿均在3、6个月进行Gesell发育筛查.结果 在3个月时进行Gesell发育筛查,干预组在应人能、动作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和1.80,均P<0.05),但在应物能和语言能上,两组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6个月时干预组在应人、应物语言、动作4个方面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58、5.51、3.95和6.53,均P<0.05).患儿1岁时,干预组较对照组患儿脑瘫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结论 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降低残障的发生.
作者:倪仙玉;闫红霞;沈鹏;赵战绒;郝荣;秦红;王琪;南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病率、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19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同期新鲜周期和冻胚复苏移植周期共1 398个,临床妊娠498例,临床妊娠率为35.62%,其中异位妊娠19例,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26%,包括宫内外同时妊娠3 例,单侧输卵管双妊娠1例.主要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和下腹疼痛.致病因素主要是输卵管病变(特别是一侧梗阻伴另一侧炎症或积水),其次为排卵障碍和慢性盆腔炎.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主要有输卵管病变、异位妊娠病史、排卵障碍和慢性盆腔炎等;阴道超声检查结合血HCG值测定是其有效的诊断措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是治疗未破裂单纯异位妊娠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银玲;王兴玲;孙丽君;王雪梅;张彩霞;郝大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妇女90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孕妇临产时身体质量指数、血糖、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 90例孕妇的血糖水平为5.3±1.2 mmol/L、年龄为26.2±6.0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3.8±3.9 kg/m2,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425.4±1 433.0g.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年龄成正相关(身体质量指数偏相关系数:r=0.817,P=0.000;年龄偏相关系数:r=0.228,P=0.033),且孕妇身体质量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线性关系.结论 孕妇身体质量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正相关关系,检测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易清华;凌晟荣;黄晓燕;易村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育龄妇女孕前健康状况.方法 对山东省2 007名20~49岁育龄妇女进行孕前健康查体,包括体格评估及实验室项目,资料统计应用SPSS 13.0软件包.结果 ①43.80%的调查对象身材偏胖,10.77%的调查对象血压收缩压≥18.62kPa,舒张压≥12.63kPa.25.06%的调查对象空腹血糖大于6.1 mmol/L,高于正常值;②16.24%的调查对象阴道分泌物异常(包括颜色、气味及量的异常),23.29%的调查对象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③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4.27%,梅毒阳性率为0.19%.结论 应加强孕前保健知识宣传,并尽早全面开展孕前保健工作.
作者:于建春;王磊光;邱毅;贾颐舫;张丽红;施红;张美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kp2、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内瘤样病变各10例、宫颈癌组织30例中Skp2、C-myc的表达.结果 Skp2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6.7%,高于宫颈内瘤样病变(均为阴性)(P<0.05)和正常宫颈组织(均为阴性)(P<0.05).Sk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关,与淋巴转移无关(P>0.05).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是83.3%,显著高于宫颈内瘤样病变(P<0.01)和正常宫颈(阴性表达)(P<0.01).C-myc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无关.结论 C-myc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kp2的表达提示预后不良.Skp2、C-myc蛋白的检测可为判断宫颈癌恶性进程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史枫;王志敏;王茜;李云鹏;梁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干细胞已被广泛用于医学及多个领域.与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相比,羊水取材方便,对孕妇及胎儿安全微创,分离扩增的羊水干细胞与其他干细胞一样存在一些表面标志物,且具有分化潜能.羊水干细胞不仅用于胎儿或自体移植,也可用于免疫相容的其他个体.目前对于羊水干细胞的研究已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对羊水干细胞的相关内容作以综述.
作者:白璐;陈必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产后特需上门一对一健康教育指导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抽取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9月到2010年4月自愿接受产后特需康复上门一对一指导的311例产妇为干预组,同时抽取同期6家地段保健科未接受特需康复上门一对一指导的产妇175例为对照组.用抑郁自评量表于产后1周左右和产后1个月左右两次评估抑郁的发生情况.结果 抑郁指数在干预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0,P=0.012).总体评估干预组与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56,P=0.000).干预组中第1次评估抑郁发生率为31.2%(97例);第2次评估抑郁发生率为23.5%(73例),干预组在指导前后抑郁率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χ2=4.663,P=0.038<0.05).对照组第1次评估抑郁发生率为24.6%(43例);第2次抑郁发生率为25.7%(45例),对照组两次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P=0.805).结论 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石英;赵银珠;游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联合外用雌激素软膏和盆底功能锻炼康复对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0例45~55岁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盆底功能锻炼康复(组1)、雌激素软膏外用(组2)和盆底功能锻炼康复联合雌激素软膏外用(组3)的治疗方法,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治疗后3个月,各组尿失禁量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t分别为28.75、36.49、33.25,均P<0.01),组1(2.48±1.20g)与组3(1.84±1.62g)治疗后尿失禁量少于组2(4.25±2.42g);②组1总有效率高于组2(96.67% vs 70.00%;χ2=7.68,P<0.01),组3总有效率高于组2(100.00% vs 70.00%,P=0.00);③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3组Kupperman评分均明显减低,其中组2(16.80±4.21)、组3(16.23±3.38)评分均低于组1(38.41±6.82,t值分别为14.81、15.99,均P<0.01).结论 单用盆底功能锻炼康复对改善尿失禁效果明显,单用雌激素软膏外用可有效减轻围绝经期症状,盆底功能锻炼康复联合雌激素软膏外用不仅可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尿失禁,同时可减轻围绝经期症状.
作者:白雅卉;谢琪;闫海燕;于学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北京市怀柔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现况,探讨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妇科普查的过程中对3 420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行妇科检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各因素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的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计算优势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I),确定与压力性尿失禁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北京市怀柔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28.89%.初产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者的患病率低于经阴道顺产和难产者,多产、会阴裂伤及产后劳动者的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OR(95%CI)分别为1.92(1.37~1.70)、1.38(1.12~1.69)和2.12(1.30~3.46),与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具有关联性.绝经、生殖系统肿瘤、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尿路感染史、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便秘等因素可使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显著增加,并且与压力性尿失禁患病具有相关性.另外,年龄、体重指数、职业、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吸烟及入厕方式也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具有相关性.结论 北京市怀柔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高,并且与年龄、肥胖、职业、生活方式、多次阴道分娩、分娩损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某些慢性疾病等多因素相关.
作者:李秀兰;赵淑霞;刘秋慧;刘金霞;魏怀玉;李向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肥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例孕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孕前非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5例单纯肥胖孕妇及28例正常健康孕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所有受试者的糖、脂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F值分别为72.16,59.38,均P<0.01);②孕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孕妇(F值分别为40.83,16.42,P均<0.0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单纯肥胖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健康孕妇低(F=90.12,P<0.01).单纯肥胖孕妇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高于非肥胖孕妇;③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8,0.533,0.596,P值分别为<0.05、<0.01、<0.01),与脂联素水平成负相关(r=-0.537,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9,-0.408,均P<0.01),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6,0.465,均P<0.01).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肥胖孕妇存在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上升,脂联素水平下降,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与肥胖密切相关,脂肪细胞因子之间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参与肥胖或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陈震宇;李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比较重度子痫前期诱发的胎盘早剥孕妇血清中CA125、甲胎蛋白和胎盘生长因子水平,探讨其对胎盘早剥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酶免疫分析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孕妇血清中CA125、甲胎蛋白和胎盘生长因子水平,并对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胎盘早剥组CA125和甲胎蛋白的水平比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升高(174.1±79.4U/mL vs 56.3±13.6U/mL,295.9±83.5ng/mL vs 199.6±43.1ng/mL;t值分别为10.14、6.36,均P<0.01);胎盘生长因子的水平明显降低(64.3±29.2pg/mL vs 96.5±42.7pg/mL;t=15.04,P<0.01).结论 血清中CA125、甲胎蛋白和胎盘生长因子等生化参数作为胎盘早剥的预测及早期诊断的研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宋莉莉;刘世凯;李铁军;陈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控制预防作用.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8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给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42例,仅给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两组患儿咳嗽急性期均使用速效β受体激动剂.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患者咳嗽症状控制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短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症状缓解所需时间分别为2.6±2.5天和5.3±3.8天(t=3.912,P<0.01);6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9.3%和26.2%(χ2=5.701,P<0.05),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控制变异性哮喘症状,并能显著降低其短期复发率.
作者:邬菊花;刘阳军;徐佩茹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