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孟莉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病率、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19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同期新鲜周期和冻胚复苏移植周期共1 398个,临床妊娠498例,临床妊娠率为35.62%,其中异位妊娠19例,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26%,包括宫内外同时妊娠3 例,单侧输卵管双妊娠1例.主要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和下腹疼痛.致病因素主要是输卵管病变(特别是一侧梗阻伴另一侧炎症或积水),其次为排卵障碍和慢性盆腔炎.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主要有输卵管病变、异位妊娠病史、排卵障碍和慢性盆腔炎等;阴道超声检查结合血HCG值测定是其有效的诊断措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是治疗未破裂单纯异位妊娠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银玲;王兴玲;孙丽君;王雪梅;张彩霞;郝大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智力低下对儿童危害极大,我国0~17岁儿童智力低下的总患病率为0.9%.智力低下的病因复杂,其主要分为病因明确和病因不明两大类,对明确的病因进行治疗和预防,对不明确的病因进行深入研究,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该文就儿童智力低下的病因学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雪辉;梁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高危儿的存活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存活高危儿的预后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使这些高危儿健康地成长,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该文就高危儿的系统管理及早期干预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简要综述.
作者:帖利军;史晓薇;刘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婴儿唾液成分与饮食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指导婴儿喂养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649例婴儿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按月龄段的不同分为1~3月、4~6月、7~9月和10~12月4组;按性别不同分为男婴组和女婴组.对带养人进行面对面婴儿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固体食物引入;对每名婴儿测量体重和身长,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收集该婴儿的口腔全唾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唾液中淀粉酶,K+,Na+,Cl-,葡萄糖,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结果 不同地区、不同月龄、不同进食能力的婴儿,其唾液成分存在着差异(P<0.01);婴儿唾液成分与饮食行为、体重和身长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唾液成分分析对于指导婴儿饮食行为发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虹桥;童梅玲;张敏;陈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抑制素A在监测、诊断异位妊娠及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疗效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双位点免疫检测25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外周血清抑制素A,其中持续性异位妊娠组23例、非持续性异位妊娠组229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1天及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及其变化.结果 ①持续性异位妊娠组术前1天血清抑制素A水平明显高于非持续性异位妊娠组(t=5.651,P<0.01);②以术前1天血清抑制素A水平≥178ng/L为阈值,预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56%和96.55%.结论 联合监测血清抑制素A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作为早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筛查试验.
作者:李楠;孟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绒毛膜上皮癌(绒癌)恶性程度高,破坏力极强,严重地威胁着育龄期妇女的健康,其细胞生物学特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雌激素为其中之一.雌激素对生殖、中枢神经等系统的发育及正常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亦对绒癌细胞产生影响.该文综述了雌激素对绒癌细胞的融合、增殖、端粒酶功能以及物质交换功能的影响作用.
作者:安瑞芳;刘婷;韩冬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矫正产程中持续性枕后位的有效方法,以降低难产率.方法 对产程进入活跃期后持续性枕后位的92例产妇,经加强产力、改变孕妇体位、封闭宫颈水肿等处理,胎儿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且产程阻滞,为持续性枕后位者,辅以经孕妇腹壁推胎背成枕前位联合手法,行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92例中转胎位成功80例,失败12例,成功率为87.0%;无胎儿头皮擦伤、颅内出血、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软产道擦伤等并发症.结论 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胎头,可改善胎头以佳的径线和头盆关系使胎儿以枕前位顺利娩出,降低难产及剖宫产率.
作者:卢芳;谢美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肥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例孕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孕前非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5例单纯肥胖孕妇及28例正常健康孕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所有受试者的糖、脂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F值分别为72.16,59.38,均P<0.01);②孕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孕妇(F值分别为40.83,16.42,P均<0.0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单纯肥胖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健康孕妇低(F=90.12,P<0.01).单纯肥胖孕妇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高于非肥胖孕妇;③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8,0.533,0.596,P值分别为<0.05、<0.01、<0.01),与脂联素水平成负相关(r=-0.537,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9,-0.408,均P<0.01),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6,0.465,均P<0.01).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肥胖孕妇存在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上升,脂联素水平下降,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与肥胖密切相关,脂肪细胞因子之间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参与肥胖或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陈震宇;李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因素.方法 对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345例不孕患者76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比较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数、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766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中临床妊娠99周期,临床周期妊娠率为12.92%;≤30岁、31~35岁和>35岁妊娠率分别为16.23%、13.85%和3.60%;自然周期、克罗米芬周期、尿促性素周期(尿促性素/克罗米芬+尿促性素)的妊娠率分别为12.44%、11.03%和20.88%;重复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χ2=1.75,P>0.05).结论 >35岁女性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明显降低;适当应用尿促性素促排卵可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重复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吕雪梅;王苏梅;施红;张伟;王克华;董云玲;刘锦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于太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的不孕患者87例,共117个周期,分为两组,在月经周期第3天口服来曲唑5mg/d,氯米芬100mg/d,连续5天,并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连续肌注尿促性腺激素,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内膜厚度.当优势卵泡≥20mm,或尿黄体生成激素阳性,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之后指导同房或行宫腔人工受精;观察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及并发症.结果 来曲唑组在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子宫内膜的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与氯米芬组相似(P>0.05),成熟卵泡数低于氯米芬组(χ2=-2.704,P<0.05).结论 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比较,具有经济和安全的优点,两者总的临床效果相似,尚不能确定来曲唑较之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在不孕症促排卵治疗中具有优越性.
作者:肖劲松;陈冬丽;田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乙肝孕产妇与正常孕产妇的心理应激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69名门诊或住院就诊的HbsAg(+)孕产妇(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正常妊娠妇女123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HbsAg(+)孕产妇与正常妊娠妇女的心理状况.结果 病例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抑郁=13.487,P<0.01;χ2焦虑=53.756,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除敌对症状外(t=-2.513,P<0.05),其它各项及整体身心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HbsAg(+)孕产妇的心理应激水平比正常孕妇更高,以中度、重度抑郁、焦虑为显著;其主要心理情绪反应及阶段与正常孕妇基本一致.
作者:李亚萍;郭新贤;周文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北京市怀柔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现况,探讨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妇科普查的过程中对3 420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行妇科检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各因素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的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计算优势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I),确定与压力性尿失禁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北京市怀柔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28.89%.初产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者的患病率低于经阴道顺产和难产者,多产、会阴裂伤及产后劳动者的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OR(95%CI)分别为1.92(1.37~1.70)、1.38(1.12~1.69)和2.12(1.30~3.46),与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具有关联性.绝经、生殖系统肿瘤、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尿路感染史、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便秘等因素可使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显著增加,并且与压力性尿失禁患病具有相关性.另外,年龄、体重指数、职业、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吸烟及入厕方式也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具有相关性.结论 北京市怀柔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高,并且与年龄、肥胖、职业、生活方式、多次阴道分娩、分娩损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某些慢性疾病等多因素相关.
作者:李秀兰;赵淑霞;刘秋慧;刘金霞;魏怀玉;李向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选用荧光素标记的双色13/21染色体位点特异性探针和三色18/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检测760例胎儿羊水细胞.结果 采用双色13/21号和三色18/X/Y染色体荧光探针检测间期未培养羊水细胞,发现8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3三体综合征,1例45,XO,1例47,XXX,3例性染色体嵌合体.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 相比,两者符合率为99%.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利平;剡红民;秦翠云;娄超;马晓萍;郑军;强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比120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妊娠结局,并与同期120例正常妊娠者的妊娠结局比较.结果 ①并发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以肝功能异常组发病率高,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次之,正常妊娠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肝功能异常组与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脐血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DNA阳性)有4.17%母婴垂直传播,且HBV-DNA阳性孕妇垂直传播率高.结论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妊娠并发生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母亲HBV-DNA阳性是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马芳芳;王厚照;陈云;谢则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研究围生期妇女肛肠疾病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400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患肛肠疾病者为实验组200例,无肛肠疾病者为对照组200例,根据有可能影响肛肠疾病的因素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例数在肛肠疾病家族史、既往史、饮食、活动量不足以及不按时排便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而实验组患者睡姿采取侧卧位和分娩顺利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分别为91.3035、30.9397,均P<0.05).结论 及时发现围生期妇女肛肠疾病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预防围生期妇女肛肠疾病有很大效果.
作者:张月梅;陈海亮;庄华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SOCS)3是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是对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的蛋白分子,且可被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产生,主要参与负调控白细胞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红细胞生成素等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可调控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正常妊娠的维持与T细胞调节有关,因此,可以认为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异常及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该文就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对早期妊娠结局的影响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孙艳兰;程玲慧;曹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促进其健康发展,以减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率.方法 对无锡市60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家庭问卷和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3.01%,其中多动冲动因子检出率为8.11%;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相处时间及家庭类型与其行为问题的发生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251、13.118、4.906、4.827,均P<0.05);性别、和父亲相处时间、家庭类型是多动冲动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χ2分别为4.005、4.895、4.096,均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作者:王丽珍;周勤;管玉蓉;卫雅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提高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认识.方法 对近3年来2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中以妇科恶性肿瘤居首87例(33.46%),恶性肿瘤中以宫颈癌多54例,子宫内膜癌次之22例.阴道炎51例(19.61%).功能性子宫出血46例(17.69%).老年女性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下妇女(χ2=5.21,P<0.05).绝经年限愈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越高(趋势χ2=9.35,P<0.05).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应做脱落细胞、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段诊刮等多项检测,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贾晓青;韩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牙充填术中四手操作与患儿配合度、椅旁时间及充填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10例患儿分为传统治疗组(90例)和四手操作组(120例),进行患儿配合度、椅旁时间和材料脱落率比较.结果 配合度四手操作组为2.4±0.5,传统治疗组为1.9±0.4;平均椅旁时间四手操作组为20.4±6.2分钟,传统治疗组为34.5±8.4 分钟;6、12个月材料脱落率四手操作组为6.7%、8.3%,传统治疗组为20.0%、24.4%.两组3个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四手操作可缩短乳牙充填治疗时间、降低脱落率,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减少对牙科恐惧症的发生.
作者:张敬雷;郭灿亮;游向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母乳喂养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于儿童的语言、心理、行为等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有保护性作用;同时能够预防高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成人肥胖和超重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能够降低母亲产后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和冠心病的风险;对于社会,母乳喂养能够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鉴于母乳喂养的种种益处,各国均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并采取了行动.但母乳喂养率离预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母乳喂养指标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该文回顾了2006~2010年国内外对母乳喂养益处和现状的大量文献,并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总结.
作者:苏建强;戴耀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