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干预对预防HIE患儿脑瘫发生的临床分析

倪仙玉;闫红霞;沈鹏;赵战绒;郝荣;秦红;王琪;南娜

关键词:早期干预,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瘫, 预防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疗效、旨在降低残障率.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2月在咸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来儿保康复科做早期干预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排除先天畸形、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分为干预组39例与对照组28例,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即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喂养指导,未接受早期干预.两组患儿均在3、6个月进行Gesell发育筛查.结果 在3个月时进行Gesell发育筛查,干预组在应人能、动作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和1.80,均P<0.05),但在应物能和语言能上,两组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6个月时干预组在应人、应物语言、动作4个方面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58、5.51、3.95和6.53,均P<0.05).患儿1岁时,干预组较对照组患儿脑瘫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结论 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降低残障的发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异常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选用荧光素标记的双色13/21染色体位点特异性探针和三色18/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检测760例胎儿羊水细胞.结果 采用双色13/21号和三色18/X/Y染色体荧光探针检测间期未培养羊水细胞,发现8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3三体综合征,1例45,XO,1例47,XXX,3例性染色体嵌合体.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 相比,两者符合率为99%.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利平;剡红民;秦翠云;娄超;马晓萍;郑军;强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宫颈促成熟球囊在临床计划分娩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宫颈促成熟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2~8月有计划分娩指征的足月妊娠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45例用宫颈促成熟球囊计划分娩为研究组,45例静滴小剂量缩宫素计划分娩为对照组,视需要再用缩宫素静滴.对两组促宫颈成熟情况及计划分娩效果、应用后至临产时间、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放置球囊12小时后自然临产率为57.78%,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χ2=8.92,P<0.05);研究组宫颈成熟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χ2=32.72,P<0.05);阴道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94,P<0.05);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4,P<0.05).结论 宫颈促成熟球囊计划分娩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桂芹;付逢萍;王慰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乳牙充填术中四手操作技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乳牙充填术中四手操作与患儿配合度、椅旁时间及充填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10例患儿分为传统治疗组(90例)和四手操作组(120例),进行患儿配合度、椅旁时间和材料脱落率比较.结果 配合度四手操作组为2.4±0.5,传统治疗组为1.9±0.4;平均椅旁时间四手操作组为20.4±6.2分钟,传统治疗组为34.5±8.4 分钟;6、12个月材料脱落率四手操作组为6.7%、8.3%,传统治疗组为20.0%、24.4%.两组3个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四手操作可缩短乳牙充填治疗时间、降低脱落率,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减少对牙科恐惧症的发生.

    作者:张敬雷;郭灿亮;游向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后并发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后并发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及围产儿结局,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186例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后有无并发子痫前期分为: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后并发子痫前期组(32例)和胎儿生长受限未合并子痫前期组(154例)进行比较.结果 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后并发子痫前期组的分娩孕周显著早于胎儿生长受限未合并子痫前期组(t=3.695,P<0.001);围产儿体重显著低于未合并子痫前期组(t=3.950,P<0.001);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高于未合并子痫前期组(χ2=6.124,P=0.013);诊断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周早于未合并子痫前期组(Wald=6.513,P=0.012).结论 早发型胎儿生长受限可能是胎儿生长受限孕妇易并发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后并发子痫前期的围产儿预后较差,因此应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作者:刘大艳;王晨虹;李智泉;罗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上海市长宁区2005~2009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上海市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的工作要求,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监测全区托幼机构儿童的传染病发生情况.结果 5年间托幼机构年平均发病率为0.89%,呈上升趋势;男孩327例,女孩193例,男:女构成比为1.69:1;发病高峰从每年5月开始启动,6月达高峰;发病以托班和小班为主,分别占36.92%、32.50%.结论 手足口病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别、年龄差异;托幼机构应加强疫情监测,做好晨检和消毒工作;防治工作重点放在低年龄组(托班和幼小班),开展适合幼儿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芳;黄迎;蔡文秀;何萍;黄璧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羊水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干细胞已被广泛用于医学及多个领域.与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相比,羊水取材方便,对孕妇及胎儿安全微创,分离扩增的羊水干细胞与其他干细胞一样存在一些表面标志物,且具有分化潜能.羊水干细胞不仅用于胎儿或自体移植,也可用于免疫相容的其他个体.目前对于羊水干细胞的研究已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对羊水干细胞的相关内容作以综述.

    作者:白璐;陈必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治疗与病原菌药敏检测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原菌药物敏感检测结果 与败血症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10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采集静脉血进行致病菌培养,并及时根据临床经验给予两种抗生素治疗,待血液培养和药敏结果 出来后再做适当调整,根据疗效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抗生素应用策略.结果 100例治愈出院,占98.0%;2例死于严重并发症,占2.0%.所有患儿均为单株菌种感染,83.3%的病例为葡萄球菌感染,对万古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敏感性较强,对青霉素产生严重耐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约占74.5%.结论 药物敏感实验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但在药敏结果 出来前,临床经验用药对把握治疗时机非常重要.

    作者:王健;刘彦慧;孙晓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徒手旋转胎头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矫正产程中持续性枕后位的有效方法,以降低难产率.方法 对产程进入活跃期后持续性枕后位的92例产妇,经加强产力、改变孕妇体位、封闭宫颈水肿等处理,胎儿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且产程阻滞,为持续性枕后位者,辅以经孕妇腹壁推胎背成枕前位联合手法,行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92例中转胎位成功80例,失败12例,成功率为87.0%;无胎儿头皮擦伤、颅内出血、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软产道擦伤等并发症.结论 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胎头,可改善胎头以佳的径线和头盆关系使胎儿以枕前位顺利娩出,降低难产及剖宫产率.

    作者:卢芳;谢美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褪黑素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褪黑素作为一种主要由松果腺分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而又重要的生理作用.褪黑素主要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通路合成,并能引起下游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褪黑素的受体广泛分布于大脑组织和性腺中,其对雌雄动物的生殖系统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实现对生殖功能的调控.该文对褪黑素在生殖医学和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以期对褪黑素的深入探讨有所裨益.

    作者:吴珊珊;陈必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乙肝孕产妇与正常孕产妇心理变化及比较

    目的 分析乙肝孕产妇与正常孕产妇的心理应激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69名门诊或住院就诊的HbsAg(+)孕产妇(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正常妊娠妇女123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HbsAg(+)孕产妇与正常妊娠妇女的心理状况.结果 病例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抑郁=13.487,P<0.01;χ2焦虑=53.756,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除敌对症状外(t=-2.513,P<0.05),其它各项及整体身心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HbsAg(+)孕产妇的心理应激水平比正常孕妇更高,以中度、重度抑郁、焦虑为显著;其主要心理情绪反应及阶段与正常孕妇基本一致.

    作者:李亚萍;郭新贤;周文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孕妇身体质量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妇女90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孕妇临产时身体质量指数、血糖、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 90例孕妇的血糖水平为5.3±1.2 mmol/L、年龄为26.2±6.0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3.8±3.9 kg/m2,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425.4±1 433.0g.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年龄成正相关(身体质量指数偏相关系数:r=0.817,P=0.000;年龄偏相关系数:r=0.228,P=0.033),且孕妇身体质量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线性关系.结论 孕妇身体质量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正相关关系,检测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易清华;凌晟荣;黄晓燕;易村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山东省育龄妇女孕前健康检查

    目的 了解山东省育龄妇女孕前健康状况.方法 对山东省2 007名20~49岁育龄妇女进行孕前健康查体,包括体格评估及实验室项目,资料统计应用SPSS 13.0软件包.结果 ①43.80%的调查对象身材偏胖,10.77%的调查对象血压收缩压≥18.62kPa,舒张压≥12.63kPa.25.06%的调查对象空腹血糖大于6.1 mmol/L,高于正常值;②16.24%的调查对象阴道分泌物异常(包括颜色、气味及量的异常),23.29%的调查对象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③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4.27%,梅毒阳性率为0.19%.结论 应加强孕前保健知识宣传,并尽早全面开展孕前保健工作.

    作者:于建春;王磊光;邱毅;贾颐舫;张丽红;施红;张美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缩宫素配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三亚中医院经阴道分娩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在胎儿娩出后产妇立即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200μg,并静脉给予5%葡萄糖250mL加缩宫素20U;对照组60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静脉注射5%葡萄糖250mL加缩宫素20U.观察两组在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内的出血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后2、24小时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2.56±42.93mL和205.63±50.27mL;而对照组则为181.64±48.38mL和264.31±51.4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08、5.25,均P<0.01).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 配伍应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使用缩宫素.

    作者:方开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比较

    目的 探讨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于太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的不孕患者87例,共117个周期,分为两组,在月经周期第3天口服来曲唑5mg/d,氯米芬100mg/d,连续5天,并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连续肌注尿促性腺激素,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内膜厚度.当优势卵泡≥20mm,或尿黄体生成激素阳性,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之后指导同房或行宫腔人工受精;观察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及并发症.结果 来曲唑组在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子宫内膜的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与氯米芬组相似(P>0.05),成熟卵泡数低于氯米芬组(χ2=-2.704,P<0.05).结论 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比较,具有经济和安全的优点,两者总的临床效果相似,尚不能确定来曲唑较之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在不孕症促排卵治疗中具有优越性.

    作者:肖劲松;陈冬丽;田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早期干预对预防HIE患儿脑瘫发生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疗效、旨在降低残障率.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2月在咸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来儿保康复科做早期干预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排除先天畸形、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分为干预组39例与对照组28例,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即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喂养指导,未接受早期干预.两组患儿均在3、6个月进行Gesell发育筛查.结果 在3个月时进行Gesell发育筛查,干预组在应人能、动作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和1.80,均P<0.05),但在应物能和语言能上,两组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6个月时干预组在应人、应物语言、动作4个方面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58、5.51、3.95和6.53,均P<0.05).患儿1岁时,干预组较对照组患儿脑瘫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结论 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降低残障的发生.

    作者:倪仙玉;闫红霞;沈鹏;赵战绒;郝荣;秦红;王琪;南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比120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妊娠结局,并与同期120例正常妊娠者的妊娠结局比较.结果 ①并发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以肝功能异常组发病率高,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次之,正常妊娠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肝功能异常组与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脐血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DNA阳性)有4.17%母婴垂直传播,且HBV-DNA阳性孕妇垂直传播率高.结论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妊娠并发生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母亲HBV-DNA阳性是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马芳芳;王厚照;陈云;谢则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儿童智力低下病因学分析

    智力低下对儿童危害极大,我国0~17岁儿童智力低下的总患病率为0.9%.智力低下的病因复杂,其主要分为病因明确和病因不明两大类,对明确的病因进行治疗和预防,对不明确的病因进行深入研究,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该文就儿童智力低下的病因学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雪辉;梁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Skp2、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kp2、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内瘤样病变各10例、宫颈癌组织30例中Skp2、C-myc的表达.结果 Skp2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6.7%,高于宫颈内瘤样病变(均为阴性)(P<0.05)和正常宫颈组织(均为阴性)(P<0.05).Sk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关,与淋巴转移无关(P>0.05).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是83.3%,显著高于宫颈内瘤样病变(P<0.01)和正常宫颈(阴性表达)(P<0.01).C-myc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无关.结论 C-myc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kp2的表达提示预后不良.Skp2、C-myc蛋白的检测可为判断宫颈癌恶性进程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史枫;王志敏;王茜;李云鹏;梁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EBV相关性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

    目的 研究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不同时期外周血细胞免疫状况.方法 分别在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病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采集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及NK细胞的表达.同时选取34例正常同龄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急性期CD3+(64.79±12.10%)CD8+(40.21±16.13%)明显增高,CD4(29.01±11.83%)CD4+/CD8+(0.90±0.65)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及恢复期有明显差异,而NK(15.10±8.73)与对照组及恢复期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恢复期CD3+、CD4+、CD8+、CD4/CD8及NK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外周血象细胞免疫较恢复期及正常患儿有明显改变.至病程1个基本恢复正常水平,NK细胞无明显变化.

    作者:赵光宇;刘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潜伏期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潜伏期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以下简称分娩镇痛)的临床特点和可行性.方法 足月头位阴道试产初产妇272例,按照自愿分为A组92例不实施分娩镇痛;B组85例行活跃期分娩镇痛;C组95例行潜伏期分娩镇痛.B、C组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比较3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等.结果 C组潜伏期(345±58)分钟,较A组(386±98)分钟和B组(388±79)分钟短(F=9.77,P=0.001),A组活跃期(219±69)分钟较B组(147±59)和C组(141±72)长(F=37.99,P<0.001),A组(19.6%)缩宫素使用较B(80.0%)和C(85.3%)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9544;P<0.0001).3组间第二和三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能有效缩短产痛时间,缩宫素使用增加,有效缩短潜伏期及活跃期,不增加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尹春艳;毛邱娴;郭云怀;张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