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艳;毛邱娴;郭云怀;张玲
目的 研究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不同时期外周血细胞免疫状况.方法 分别在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病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采集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及NK细胞的表达.同时选取34例正常同龄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急性期CD3+(64.79±12.10%)CD8+(40.21±16.13%)明显增高,CD4(29.01±11.83%)CD4+/CD8+(0.90±0.65)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及恢复期有明显差异,而NK(15.10±8.73)与对照组及恢复期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恢复期CD3+、CD4+、CD8+、CD4/CD8及NK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外周血象细胞免疫较恢复期及正常患儿有明显改变.至病程1个基本恢复正常水平,NK细胞无明显变化.
作者:赵光宇;刘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联合外用雌激素软膏和盆底功能锻炼康复对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0例45~55岁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盆底功能锻炼康复(组1)、雌激素软膏外用(组2)和盆底功能锻炼康复联合雌激素软膏外用(组3)的治疗方法,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治疗后3个月,各组尿失禁量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t分别为28.75、36.49、33.25,均P<0.01),组1(2.48±1.20g)与组3(1.84±1.62g)治疗后尿失禁量少于组2(4.25±2.42g);②组1总有效率高于组2(96.67% vs 70.00%;χ2=7.68,P<0.01),组3总有效率高于组2(100.00% vs 70.00%,P=0.00);③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3组Kupperman评分均明显减低,其中组2(16.80±4.21)、组3(16.23±3.38)评分均低于组1(38.41±6.82,t值分别为14.81、15.99,均P<0.01).结论 单用盆底功能锻炼康复对改善尿失禁效果明显,单用雌激素软膏外用可有效减轻围绝经期症状,盆底功能锻炼康复联合雌激素软膏外用不仅可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尿失禁,同时可减轻围绝经期症状.
作者:白雅卉;谢琪;闫海燕;于学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病率、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19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同期新鲜周期和冻胚复苏移植周期共1 398个,临床妊娠498例,临床妊娠率为35.62%,其中异位妊娠19例,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26%,包括宫内外同时妊娠3 例,单侧输卵管双妊娠1例.主要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和下腹疼痛.致病因素主要是输卵管病变(特别是一侧梗阻伴另一侧炎症或积水),其次为排卵障碍和慢性盆腔炎.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主要有输卵管病变、异位妊娠病史、排卵障碍和慢性盆腔炎等;阴道超声检查结合血HCG值测定是其有效的诊断措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是治疗未破裂单纯异位妊娠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银玲;王兴玲;孙丽君;王雪梅;张彩霞;郝大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农村和城镇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患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0年7月间,密云县妇幼保健院对县域内4个农村乡镇、5个社区的25~65岁户籍妇女进行宫颈癌普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普查总数为20 356例,其中农村妇女14 433例、城镇妇女5 923例,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2.49%(507/20 356);进行HPV-DNA检测219例,农村组HR-HPV感染率为69.37%(77/111),城镇组HR-HPV感染率为67.59%(73/1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05).病理检查结果,农村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阳性率36.67%(33/90),宫颈上皮内瘤变Ⅲ阳性率为50.00%(45/90),宫颈癌阳性率3.33%(3/90);城镇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阳性率45.00%(36/80),宫颈上皮内瘤变Ⅲ阳性率为45.00%(36/80),宫颈癌阳性率2.50%(2/8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20、0.424、0.103,P>0.05).结论 本地区农村和城镇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苏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智力低下对儿童危害极大,我国0~17岁儿童智力低下的总患病率为0.9%.智力低下的病因复杂,其主要分为病因明确和病因不明两大类,对明确的病因进行治疗和预防,对不明确的病因进行深入研究,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该文就儿童智力低下的病因学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雪辉;梁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自然流产是产科常见病之一,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自然流产的原因常常难以被发现,胚胎发育异常是造成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胚胎的外观畸形,染色体核型异常进行诊断和评估是寻找自然流产原因的重要途径,而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对于发现胚胎染色体异常及减少流产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赵晓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母乳喂养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于儿童的语言、心理、行为等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有保护性作用;同时能够预防高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成人肥胖和超重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能够降低母亲产后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和冠心病的风险;对于社会,母乳喂养能够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鉴于母乳喂养的种种益处,各国均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并采取了行动.但母乳喂养率离预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母乳喂养指标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该文回顾了2006~2010年国内外对母乳喂养益处和现状的大量文献,并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总结.
作者:苏建强;戴耀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产后特需上门一对一健康教育指导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抽取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9月到2010年4月自愿接受产后特需康复上门一对一指导的311例产妇为干预组,同时抽取同期6家地段保健科未接受特需康复上门一对一指导的产妇175例为对照组.用抑郁自评量表于产后1周左右和产后1个月左右两次评估抑郁的发生情况.结果 抑郁指数在干预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0,P=0.012).总体评估干预组与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56,P=0.000).干预组中第1次评估抑郁发生率为31.2%(97例);第2次评估抑郁发生率为23.5%(73例),干预组在指导前后抑郁率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χ2=4.663,P=0.038<0.05).对照组第1次评估抑郁发生率为24.6%(43例);第2次抑郁发生率为25.7%(45例),对照组两次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P=0.805).结论 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石英;赵银珠;游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宫颈促成熟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2~8月有计划分娩指征的足月妊娠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45例用宫颈促成熟球囊计划分娩为研究组,45例静滴小剂量缩宫素计划分娩为对照组,视需要再用缩宫素静滴.对两组促宫颈成熟情况及计划分娩效果、应用后至临产时间、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放置球囊12小时后自然临产率为57.78%,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χ2=8.92,P<0.05);研究组宫颈成熟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χ2=32.72,P<0.05);阴道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94,P<0.05);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4,P<0.05).结论 宫颈促成熟球囊计划分娩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桂芹;付逢萍;王慰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提高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认识.方法 对近3年来2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中以妇科恶性肿瘤居首87例(33.46%),恶性肿瘤中以宫颈癌多54例,子宫内膜癌次之22例.阴道炎51例(19.61%).功能性子宫出血46例(17.69%).老年女性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下妇女(χ2=5.21,P<0.05).绝经年限愈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越高(趋势χ2=9.35,P<0.05).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应做脱落细胞、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段诊刮等多项检测,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贾晓青;韩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乙肝孕产妇与正常孕产妇的心理应激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69名门诊或住院就诊的HbsAg(+)孕产妇(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正常妊娠妇女123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HbsAg(+)孕产妇与正常妊娠妇女的心理状况.结果 病例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抑郁=13.487,P<0.01;χ2焦虑=53.756,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除敌对症状外(t=-2.513,P<0.05),其它各项及整体身心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HbsAg(+)孕产妇的心理应激水平比正常孕妇更高,以中度、重度抑郁、焦虑为显著;其主要心理情绪反应及阶段与正常孕妇基本一致.
作者:李亚萍;郭新贤;周文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褪黑素作为一种主要由松果腺分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而又重要的生理作用.褪黑素主要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通路合成,并能引起下游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褪黑素的受体广泛分布于大脑组织和性腺中,其对雌雄动物的生殖系统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实现对生殖功能的调控.该文对褪黑素在生殖医学和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以期对褪黑素的深入探讨有所裨益.
作者:吴珊珊;陈必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kp2、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内瘤样病变各10例、宫颈癌组织30例中Skp2、C-myc的表达.结果 Skp2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6.7%,高于宫颈内瘤样病变(均为阴性)(P<0.05)和正常宫颈组织(均为阴性)(P<0.05).Sk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关,与淋巴转移无关(P>0.05).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是83.3%,显著高于宫颈内瘤样病变(P<0.01)和正常宫颈(阴性表达)(P<0.01).C-myc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无关.结论 C-myc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kp2的表达提示预后不良.Skp2、C-myc蛋白的检测可为判断宫颈癌恶性进程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史枫;王志敏;王茜;李云鹏;梁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牙充填术中四手操作与患儿配合度、椅旁时间及充填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10例患儿分为传统治疗组(90例)和四手操作组(120例),进行患儿配合度、椅旁时间和材料脱落率比较.结果 配合度四手操作组为2.4±0.5,传统治疗组为1.9±0.4;平均椅旁时间四手操作组为20.4±6.2分钟,传统治疗组为34.5±8.4 分钟;6、12个月材料脱落率四手操作组为6.7%、8.3%,传统治疗组为20.0%、24.4%.两组3个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四手操作可缩短乳牙充填治疗时间、降低脱落率,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减少对牙科恐惧症的发生.
作者:张敬雷;郭灿亮;游向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选用荧光素标记的双色13/21染色体位点特异性探针和三色18/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检测760例胎儿羊水细胞.结果 采用双色13/21号和三色18/X/Y染色体荧光探针检测间期未培养羊水细胞,发现8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3三体综合征,1例45,XO,1例47,XXX,3例性染色体嵌合体.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 相比,两者符合率为99%.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利平;剡红民;秦翠云;娄超;马晓萍;郑军;强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SOCS)3是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是对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的蛋白分子,且可被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产生,主要参与负调控白细胞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红细胞生成素等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可调控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正常妊娠的维持与T细胞调节有关,因此,可以认为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异常及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该文就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对早期妊娠结局的影响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孙艳兰;程玲慧;曹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婴儿唾液成分与饮食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指导婴儿喂养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649例婴儿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按月龄段的不同分为1~3月、4~6月、7~9月和10~12月4组;按性别不同分为男婴组和女婴组.对带养人进行面对面婴儿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固体食物引入;对每名婴儿测量体重和身长,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收集该婴儿的口腔全唾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唾液中淀粉酶,K+,Na+,Cl-,葡萄糖,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结果 不同地区、不同月龄、不同进食能力的婴儿,其唾液成分存在着差异(P<0.01);婴儿唾液成分与饮食行为、体重和身长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唾液成分分析对于指导婴儿饮食行为发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虹桥;童梅玲;张敏;陈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围产门诊孕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知晓度、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12月在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院围产门诊首次建立围产保健手册的1 264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与宣传,其中1 249位孕妇自愿接受了血清学检测.结果 孕妇对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6.03%,对妇幼保健机构能提供免费艾滋病病毒筛查的知晓率为33.33%,艾滋病病毒检测率达98.81%,检测阳性为零.若要求自费筛查艾滋病抗体,只有38.05%的孕妇愿意主动接受检测,61.95%的孕妇拒绝自费检测.结论 对妇幼保健机构能提供免费艾滋病病毒筛查的知晓率较低,在涉及到自费筛查时,拒查的比例较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孕妇主动自愿咨询检测是减少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 和措施.
作者:黄俊;许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因素.方法 对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345例不孕患者76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比较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数、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766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中临床妊娠99周期,临床周期妊娠率为12.92%;≤30岁、31~35岁和>35岁妊娠率分别为16.23%、13.85%和3.60%;自然周期、克罗米芬周期、尿促性素周期(尿促性素/克罗米芬+尿促性素)的妊娠率分别为12.44%、11.03%和20.88%;重复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χ2=1.75,P>0.05).结论 >35岁女性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明显降低;适当应用尿促性素促排卵可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重复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吕雪梅;王苏梅;施红;张伟;王克华;董云玲;刘锦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疗效、旨在降低残障率.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2月在咸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来儿保康复科做早期干预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排除先天畸形、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分为干预组39例与对照组28例,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即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喂养指导,未接受早期干预.两组患儿均在3、6个月进行Gesell发育筛查.结果 在3个月时进行Gesell发育筛查,干预组在应人能、动作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和1.80,均P<0.05),但在应物能和语言能上,两组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6个月时干预组在应人、应物语言、动作4个方面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58、5.51、3.95和6.53,均P<0.05).患儿1岁时,干预组较对照组患儿脑瘫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结论 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降低残障的发生.
作者:倪仙玉;闫红霞;沈鹏;赵战绒;郝荣;秦红;王琪;南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