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岩;张忠良;周丽霞
目的:通过对近两年来中期妊娠引产的原因进行调查,了解其人群分布特点,对重点人群进行教育干预,以期达到降低中期妊娠引产的发生。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进行中期妊娠引产的5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年龄、婚姻状况、生育史、避孕史、居住地、职业等进行调查,运用描述统计、χ2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568例中期妊娠引产妇女中有流动人口400人,占引产总人数的70.42%,其中未婚215例,占引产总人数的37.85%;已婚的流动人口231人,占引产总人数的40.67%,未婚的流动人口169人,占引产总人数的29.75%。胎儿畸形引产52例,占引产总人数的9.15%。本地人口、流动人口引产者中未婚、无职业的比例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1.12、25.94,均P<0.01)。结论已婚、无业的流动人口是中期妊娠引产的主要人群;其次是未婚的流动人口;随着产前筛查水平的提高,胎儿畸形引产的比例已近10%。因此,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是减少中期妊娠引产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亚红;卞晓云;丛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搔刮术对接受辅助生殖助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于南京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鲜胚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内膜形态异常分为搔刮组和未搔刮组,内膜形态正常为对照,比较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鲜胚移植及冻胚移植的患者中,内膜未搔刮组、内膜搔刮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0.005/0.001(鲜胚);0.036/0.009(冻胚),均P<0.05;内膜搔刮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未搔刮组(鲜胚χ2=0.861;冻胚χ2=4.837,均P<0.05),与内膜形态正常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子宫内膜搔刮处理后,可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容受性,提高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董丽;李秀玲;王培;赵纯;张菁;凌秀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产妇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乳汁与血液中病毒载量相关性,探讨乳汁HCMV检测在HCMV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 FQ-PCR)检测疑似HCMV感染的502例产妇乳汁及血液HCMV-DNA,并对其新生儿血清及尿液HCMV-DNA进行检测,观察新生儿的感染情况。结果502例产妇乳汁阳性率12.15%,血液阳性率15.74%,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6,P>0.05),而血液中平均拷贝对数值高于乳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6,P<0.05),且乳汁与血液HCMV-DNA拷贝数对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00)。502例疑似HCMV 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血液、尿液HCMV-DNA检测共63例阳性,阳性率12.55%。母乳HCMV阳性组与母乳HCMV阴性组、母血HCMV阳性组和母血HCMV阴性组比较,新生儿血液、尿液HCMV-DNA阳性检测率均升高(χ2值分别为438.69、63.71、407.48,均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孕产妇血液与乳汁的病毒载量存在相关性,乳汁携带病毒为婴幼儿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
作者:徐学勤;杨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蒙脱石散与葡萄糖酸锌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180例,按照收治时间先后将患儿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蒙脱石散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5)。实验组的止泻、退热、止吐、纠正脱水时间、住院平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3.923、10.283、11.023、14.831和18.532,均P<0.05)。结论在蒙脱石散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对小儿急性腹泻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愈率高。
作者:刘红;张联合;段武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早期家长育儿行为干预对婴幼儿血铅水平的影响及降低小儿铅危害的有效措施。方法于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儿保门诊行健康检查的小于2月龄西安市健康儿童342例进行研究,按照奇、偶编号将被研究儿童分为早期育儿行为干预组(实验组)和常规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和喂养指导,实验组儿童家长分别在首次检查、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时增加铅中毒相关知识及相关健康行为干预;按照知情自愿的原则,在20~24月龄时用原子吸收法检测两组婴幼儿静脉血铅含量,同时对主要喂养人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儿童无铅中毒检出,对照组2例儿童被检出铅中毒,实验组儿童血铅水平为37.30±16.7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的43.31±22.01μg/L( t=2.85, P<0.05),对两组儿童家长育儿行为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在“避免孩子咬玩具、用湿式扫除、不用清晨水龙头第一壶水给孩子冲奶或做饭、重视孩子玩具的含铅情况”等方面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8.82、25.46、20.80和10.58,均P<0.05)。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避免孩子咬玩具、不用清晨水龙头第一壶水给孩子冲奶或做饭,重视孩子玩具的含铅情况,均为影响血铅水平的保护因素,其OR值分别为2.378、2.136和1.699,均P<0.05。结论早期对婴幼儿家长的育儿行为进行干预,与降低婴幼儿血铅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王彩燕;闫向东;张璐;刘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型支气管哮喘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情况,以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3例婴儿短暂的喘息患儿、23例非特应性喘息患儿、41例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CD4+﹑CD4+/CD8+值高于婴儿短暂的喘息和非特应性喘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3、2.873,均 P <0.05);与FEV1/FVC 和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 r 值分别为-0.654、-0.676;-0.067、-0.675,均P<0.01),且与嗜酸性细胞计数和IgE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6、0.632;0.453、0.676,均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儿童发生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因素,并且与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楼文倩;柳锡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学龄前儿童异常瞬目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门诊诊断为异常瞬目的83例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3例异常瞬目的学龄前儿童中,男65例(占78.31%),女18例(占21.69%);有眼表疾患者57例;伴有行为异常者64例;偏食或食欲差者30例;屈光不正者23例。眼表疾患、行为异常、屈光不正为异常瞬目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00.385、239.194和19.699,均P<0.05)。结论儿童异常瞬目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眼表疾患、行为异常及屈光不正有相关性,应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作者:许峰;李红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104例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式的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取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d内高体温、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760、9.207,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467、17.109,均P<0.01),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t=2.294,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χ2=0.343,P>0.05)、术后3d内高体温(t=0.683,P>0.05)、住院时间(t=1.492,P>0.05)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0.070,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有效节约住院费用,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术式。
作者:陈刚;高燕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产褥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荆门市康复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2849例产妇中的30例产褥感染患者进行随诊,观察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结果不同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第二产程延长、产前贫血、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孕期患有阴道炎、羊水污染、剖宫产≥2次均可增加产褥感染几率,χ2值依次为15.53、4.54、8.39、38.95、8.96、15.07、13.59、8.64、5.88,均P<0.05。在30例产褥感染患者中,治愈27例,3例患者经过再次手术后痊愈。未见死亡病例。结论产褥感染诱发因素众多,需孕期至产后综合预防。对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延长及羊水污染等高危因素要积极应对,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产后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李运芳;张昌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殖道感染( RTIs)状况,评估综合干预效果,为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基层资料。方法随机选取45~65岁925名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取临床筛查和问卷的形式,对生殖道感染的知识、态度和行为;RTIs症状;医疗费用、妇科检查、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保健服务及时性和便利性等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其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应用方差和多因素Logistic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社区综合干预。结果 RTIs患病率为31.89%,依次为萎缩性阴道炎(9.30%)、宫颈炎(5.51%)、附件炎(4.97%)、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54%)、慢性盆腔炎(3.78%)、滴虫阴道炎(2.92%);经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不良卫生习惯和丈夫RTIs自觉症状是RTIs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和公费医疗则是其保护因素。干预1年后,有关RTIs知识、态度、行为正确率及总患病率情况均有所改善(χ2值分别为27.948、16.750、82.137、8.256,均P<0.01)。结论重视围绝经期RTIs,加强社区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谭琪敏;黄新桥;赵秋彦;罗志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工作现状及满意度情况。方法该调查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北京市海淀区88家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共315名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进行调研。结果在妇幼保健人员中女性308人,占97.8%;平均年龄40.60岁;专职从事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者只有96人,占3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在第一学历、高学历、职称、专职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参加工作年限、妇幼保健工作年限、每周工作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收入低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χ2=10.879,P=0.00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比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年龄稍小(t=-2.532,P=0.012),两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基层妇幼保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和提高其对工作的满意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发挥更大的潜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和社会。
作者:赵银珠;邹晓璇;毛康娜;周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香烟的成分不仅通过吸烟和被动吸烟造成危险。据发表在《环境国际》(“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的一项英国和西班牙联合研究称,暴露于“三手”烟,比如沉积的室内尘埃,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3~6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RRTIs) 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的变化,指导临床预防用药,避免过度以及不当治疗。方法严格按照入选标准和剔除标准收集3~6岁儿童160例,其中:病例组73例,对照组87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流式细胞仪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T细胞亚群、NK细胞的检测,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表明:CD3+(z=-1.588,P=0.112)、CD4+(z=-0.541,P=0.588)、CD8+(z=-0.733,P=0.463)、CD4+/CD8+(z=-0.315,P=0.753)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NK细胞( CD3-CD16+CD56+)进行t’检验( t’=2.779,P=0.006<0.05;95%CI:0.674~4.003),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RRTIs儿童检测T细胞亚群与NK细胞具有显著的临床指导意义,可避免过度使用免疫调节剂引起的用药不当。
作者:席卫平;朱镭;卫重侠;杨建平;任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 LEEP)术对分娩期宫颈机能的影响。方法将204例女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为10~20mm,对照组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为21~25mm,比较两组术后的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情况、术后感染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1月、2月时,观察组宫颈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0.542、10.264,均P<0.05)。观察组术后宫颈狭窄情况轻于对照组(χ2=15.711,P<0.01)。术后1年分娩时,观察组宫颈裂伤、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423、6.655,均P<0.05)。结论 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对女性术后宫颈修复、宫颈狭窄的发病率、分娩时宫颈裂伤、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率影响较大,而20 mm以下的切除深度对女性术后宫颈生理及机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林韶华;王燕娇;江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实验研究策略,选择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及其取得临床缓解期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诱导痰检查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痰IL-8、IL-17浓度。三组间均数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任意两组间比较用SNK法;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经三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均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2.16、135.69和24.28,均P<0.05)。临床缓解期组诱导痰的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80、54.64和17.36,均P<0.05);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IL-8、IL-17均与中性粒细胞成正相关(均r>0,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IL-8、IL-17均参与了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对于哮喘病情变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基础。
作者:张春霞;任少敏;张晓蒙;王继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 Cys C)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7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观察组)及30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 TBil)、β2-MG、Cys C、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比较两组之间及观察组轻度、中重度患儿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β2-MG、Cys C水平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β2-MG、Cys C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71、41.10和8.47,均P<0.05);观察组轻度患儿TBil、β2-MG、CysC水平均低于中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6、14.16和8.0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46、54.21和14.18,均P<0.05);血清β2-MG、CysC水平与TBil水平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和0.53,均P<0.05),BUN、Cr水平与TBil水平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和0.16,均P>0.05)。结论血清β2-MG、CysC水平检测能够准确反应肾脏功能损伤情况,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肾损伤的敏感的准确指标,对病情的评估及临床疗效的判断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秀云;古家常;李海燕;陈陪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卵巢恶性肿瘤是死亡率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尽管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包括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以铂类/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使得70%的患者得到一定程度的临床缓解,但绝大多数患者仍然会在2年内复发并出现耐药。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组织中有小部分细胞群体具有极强的增殖能力,它们具有类似正常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能通过自我更新和分化来高频度地启动肿瘤的发生发展,它们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的主要细胞,是肿瘤复发的根源。该文将概述近几年卵巢癌干细胞的各项研究,包括卵巢癌干细胞的分离及其耐药机制、各种治疗方法等。
作者:支小改;吴晓庆;谢静燕;赵树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建立高危儿管理网络对高危儿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与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成立早期干预中心,利用高危儿管理网络的模式(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和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对纳入的2140例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并及时在康复基地进行早期干预和评估。结果在2140例高危新生儿中通过脑损伤五项筛查发现无高危因素的异常婴儿45人;经不同阶段的随访评估诊断为可疑或异常儿童248人,均在张家港市儿童康复基地进行了综合干预,其中196例儿童通过评估已达正常发育水平。结论利用高危儿童管理网络对高危儿进行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可优化医疗资源,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邓红岩;张忠良;周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心肌病(PPCM)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心率变异性(HRV)和炎症因子的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集的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PPCM患者30例作为PPCM组,选择同期住院分娩、年龄相匹配的3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 SDNN、RMSSD、SDANN和PNN50),同时检测PPCM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和幅度)变化。结果30例PPCM患者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均大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4.256、3.636、2.012、2.003,均P<0.05),而室间隔幅度、左心室后壁幅度和LVEF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027、4.015、6.003,均P<0.05)。 PPCM组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012、3.158、3.140、2.235,均P<0.05)。 PPCM组hs-CRP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3,P<0.05)。相关分析发现,hsCRP 与SDNN、SDANN、RMSSD、PNN50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568、-0.385、-0.328、-0.273,均P<0.05),与左心室内径和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3.89、5.57,均P<0.05)。结论PPCM患者亚临床炎症、自主神经失衡和心室重构有关,随着hs-CRP水平升高,心室重构明显加重,时域指标明显下降。
作者:李晓吉;李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专家委员会血寄分委会于2014年3月12-14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形势研讨会,部分血防专家和有关领导共20多人参会。会议分析了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治进展,研讨下一步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建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