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图定位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李芃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尖端定位, 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在PICC置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PICC置入患者329例,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完成PICC置入.结果 本次研究的329 233例置管过程中心房内心电图显示高P波,73例经调整体位后出现高P波;9例置管术中调整导管位置后出现高P波,14例无高P波显示.所有患者中2例无高P波患者经X线却认为异位,余均确定位置正确.结论 使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能够使操作者在无菌区域未破坏情况下及时发现异位,及时调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3L手术粘贴巾在预防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次性3L手术粘贴巾在预防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入选40例ICU失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排便后清洗擦干皮肤,采用修剪成型的3L手术粘贴巾贴在肛周皮肤上,隔离粪便,减少粪便对皮肤的直接刺激.对照组排便后清洗擦干皮肤,采用氧化锌油涂抹肛周皮肤.比较两组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 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一次性3L手术粘贴巾能降低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

    作者:杨文静;刘云;高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气管腺样囊性癌并发气管食管瘘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1例气管食管瘘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例气管腺样囊性癌并发气管食管瘘的患者,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舒适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 经过正确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结论 采用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术,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积极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舒适护理及心理护理,做好健康宣教,可促进气管食管瘘患者康复.

    作者:刘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安全头皮针的研制

    临床上护士输液和采血使用多的头皮针均为钢针,拔针和处理针头时针尖裸露在外,容易造成针刺伤,增加感染的风险,为减少和防止拔针和处理针头时发生针刺伤,笔者对临床使用的头皮针进行了改良,设计了安全头皮针,现介绍如下.1 安全头皮针结构常规头皮针针头和针套是可分离的,拔针和处理针头时针尖均裸露在外面.安全头皮针是针套和针头一体的结构,拔针和处理针头时针尖可回缩至针套内,针套针尖端有一个V形切口,与切口相连的是一条未贯穿的轴向切线,切线长度略大于针尖至针柄下缘的距离,针套主体外周设置有防滑纹路.见图1.

    作者:林华;袁冬梅;刘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冠心病患者钩钢板内固定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冠心病患者钩钢板内固定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完善术前检查,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伤口护理、营养支持、疼痛护理、合理使用止痛泵,正确安置体位,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 38例患者伤口均为Ⅰ期愈合,患肢无钢板松动、钢板断裂及感染、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针对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制定并实施系统的专科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新型敷料联合简易负压吸引在凶险型颈部脓肿患者的护理

    颈深部脓肿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病情危重,发展迅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据研究[1]报道,其死亡率可达20%.当颈部脓肿累及多个颈深筋膜,或患者伴有糖尿病、肥胖、脓毒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窒息等时,为凶险型深部脓肿[2].我院于2015年8月收治1例凶险型颈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经过新型敷料联合简易负压吸引护理31d好转,转门诊换药至第56天伤口完全愈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财香;朱燕英;许万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银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银屑病患者12例,在配合治疗的同时予皮肤、药物不良反应、心理及生活等护理措施,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PASI评分、血常规及骨髓形态学.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较之前明显降低(P<0.05);血常规及骨髓形态学比治疗前明显缓解(P<0.05).结论 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银屑病患者的疾病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作者:谷翠红;何磊;陈军;孙淑华;陈丽莉;刘彩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研究进展

    择期手术前禁饮禁食(NPO)目的在于让胃充分排空,减少胃内容物的容量和酸度,以预防麻醉期间由于胃内容物返流所致的吸入性肺炎[1-2],这就是1946年Mendelson[3]提出的误吸综合征,即Mendelson综合征.Mendelson研究发现,误吸所致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吸入胃内容物的量和酸度.基于Mendelson的研究,Roberts试验得出:胃液量大于25mL(或0.4mL/kg)、pH值小于2.5是发生吸入性肺炎的高危因素.由于这一结论一直被医学界广泛认同,至今成年择期手术患者仍术前禁食8~12 h、禁饮4 h[4].梁淑玲[5]发现,大部分接台手术患者的术前禁食时间为14~16 h,长为21h;禁饮时间则更长,为12~14 h,长为19 h.然而,此标准与临床实际并不符合.据报道[6-7],有30%~60%的择期手术病人胃液量大于0.4 mL/kg、pH值小于2.5,而麻醉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却很少.同时,临床上由于较长时间的禁食、禁饮,常常造成患者脱水及低血糖的发生[8].因此,笔者就目前NPO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国内外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计晓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麻疹合并以Somogyi现象为频发症状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斑、全身斑丘疹为典型特征[1].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是一种易感个体胰岛细胞受到免疫损害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胰岛β细胞功能随病程缓慢进行性减退为主,临床上以潜在的高血糖为主要症状[2].麻疹合并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全身中毒症状重,血糖控制欠佳,并发症多,护理上要求更高.笔者报道1例以高热、呕吐为首发症状的麻疹合并苏木杰(Somogyi)现象(即在黎明前曾有低血糖,但症状轻微和短暂而未被发现,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为频发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予消毒隔离抗病毒,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持续动态血糖监测及专业护理照顾后,患者病情好较出院.

    作者:田凤美;张笑燕;肖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耳聋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疼痛的护理

    目的 总结耳聋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疼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21例双侧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患儿.对其进行FLACC疼痛评估,分析疼痛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比较患儿在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清醒状态下疼痛的FLACC评分和经过有效护理后出PACU的FLACC评分.结果 121例耳聋患儿出PACU时疼痛FLACC评分较入PACU清醒时FLACC评分分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儿疼痛,减少患儿苏醒期哭闹,提高术后的复苏护理与治疗质量.

    作者:方琳洁;殷小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肌肉放松训练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市两所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围手术期的乳腺癌患者20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5周的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入院第1天及干预后第5周后测评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和抑郁及焦虑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5周的肌肉放松训练后,生活质量得分、抑郁及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其抑郁与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应广泛应用到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中.

    作者:袁林楠;张飒乐;姚晚侠;王瑞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热敏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影响的技术规范化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因椎间盘病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引起神经根部水肿或血肿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全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64.46%,且多发于L45和L5~S1两个节段[1].热敏灸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根部血肿和水肿,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缓解腰肌及骶棘肌的痉挛,并且可以激发经络感传,调理和促进脏腑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2-3].所以,近年来热敏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临床疗效观察上,而对热敏的探查过程、施灸方法、施灸频率及疗程等技术规范化研究方面的报道则较少,现对热敏灸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技术规范化研究方面提供指导及参考依据.

    作者:印琴琴;严姝霞;徐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患情境会话

    悲哀疏导交流护士:夫人,我想,如果您先生您知道现在这个样子一定会很难过的.九泉之下,他会一直牵挂着您,您能忍心让他难过吗?(夫人:面带哀色地沉默着)(护士坐下,轻轻地握住夫人的手,轻轻地抚摸,像女儿一般……约2分钟后)护士:您看,您的手冰凉,手指都凹陷了.如果还不吃东西,您会挺不住的.您的儿子给您炖了鸡汤,还热着呢,喝一点,好吗?

    作者:李惠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思维导图在结直肠癌PICC带管早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思维导图对结直肠癌PICC带管早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09例结直肠癌PICC带管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设计并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在下一疗程再次住院时评价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带管相关知识的知晓度、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结直肠癌PICC带管患者进行早期的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带管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带管的安全性.

    作者:夏丽敏;詹健;李雪艳;戴敏智;尹志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三定”管理模式对诱导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定”管理模式在诱导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9月-2016年8月期间接受诱导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定区域、定护士、定透析方案的“三定”管理模式;对照组仍进行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诱导透析期间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压、失衡综合症、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定”管理模式能够明显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减少患者的透析不适感,能平稳度过诱导期,从而提高透析质量.

    作者:许秀君;周美玲;沈华娟;过湘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一种气管切开术伤口敷料的设计与应用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重危患者,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方法,经治疗病情平稳拔除气管导管后,颈部伤口需使用粘性敷料拉拢促进伤口愈合.传统处置方法是使用布质胶布裁剪为蝶形,消毒后粘贴在伤口上起到拉拢伤口的作用.但目前的蝶形胶布存在以下问题:材料为布质,不能很好吸收伤口分泌物,需内衬纱布;非无菌保存,使用时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延长伤口的愈合时间;胶布的粘性不稳定,被分泌物浸湿后粘性消失,需随时更换,打断了伤口拉拢的连续性,不利于伤口愈合,并且增加护士工作量.为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舒适度,笔者设计了一种专门应用于气管切开伤口处理的敷料,现介绍如下.

    作者:冯梅;梁丽群;朱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养老护理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构建养老护理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养老护理员选拔、培训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初步拟定养老护理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对2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对各级指标进行筛选、修改和完善,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重要住赋值平均分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终确立的养老护理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结论 所构建的养老护理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作者:苏吉儿;夏雅雄;方仕婷;李爱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背景下,适合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路径并观察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行路径式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按传统的本院制定的脑卒中恢复期单病种诊疗方案进行中西医结合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8周和发病后6个月,采用运动评估量表(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运动评估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背景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应用路径式康复护理模式开展康复治疗,能加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胡剑华;俞力行;王艳芬;俞益君;郑舟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心电图定位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在PICC置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PICC置入患者329例,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完成PICC置入.结果 本次研究的329 233例置管过程中心房内心电图显示高P波,73例经调整体位后出现高P波;9例置管术中调整导管位置后出现高P波,14例无高P波显示.所有患者中2例无高P波患者经X线却认为异位,余均确定位置正确.结论 使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能够使操作者在无菌区域未破坏情况下及时发现异位,及时调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芃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延长PICC置入管道长度对导管到位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延长2 cm置入管长度对导管到位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114例,按区组随机(每组8例)的方法将以1∶1分配至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8例).置入PICC前预测置管长度,对照组采用常规体外L测量法确定置入管长度,观察组在L法基础上延长2cm为置入管长度.比较两组患者初始置管位置、终达到理想位置的到位率、患者心脏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导管到达上腔静脉理想位置的到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置管后两组各有2例患者出现心悸等反应.结论 置入PICC时延长2 cm置入管长度,可提高导管达到理想位置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韩会山;李纳新;李玉华;张晶;胡中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注射实践干预方案在自我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注射实践干预方案在自我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49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的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n=129例)患者采用常规教育方法,住院期间给予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教患者进行自我胰岛素注射),日常胰岛素注射主要由护士为患者执行;干预组(n=1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注射实践干预方案,日常胰岛素注射主要由患者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出院前一天,由责任组长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理论和实操的考核,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自我正确注射胰岛素的实操及自我注射胰岛素时常见的错误方法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注射胰岛素时常见错误操作方法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实践干预方案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正确率,减少自我注射胰岛素时错误操作的,促进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技能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燕;黄洁微;陈庆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