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银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谷翠红;何磊;陈军;孙淑华;陈丽莉;刘彩虹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银屑病,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银屑病患者12例,在配合治疗的同时予皮肤、药物不良反应、心理及生活等护理措施,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PASI评分、血常规及骨髓形态学.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较之前明显降低(P<0.05);血常规及骨髓形态学比治疗前明显缓解(P<0.05).结论 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银屑病患者的疾病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微生态制剂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分布及SIgA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术后口服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及粪便分泌型免疫球蛋A(SigA)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Miles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化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胶囊),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术后第一次排便、术后1个月收集两组患者的新鲜大便,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的改变及粪便SIgA含量.结果 术后第一次排便及术后1月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肠道菌群与手术前相比,基本恢复(P>0.05).术前及术后第一次排便,两组患者粪便中的SIg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个月,观察组粪便SIg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低于术前水平.结论 直肠癌Miles手术后口服微生态制剂可有效纠正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通过升高粪便SIgA含量恢复肠道屏障功能和局部免疫力.

    作者:朱蓓;魏青;任艳;周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延长PICC置入管道长度对导管到位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延长2 cm置入管长度对导管到位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114例,按区组随机(每组8例)的方法将以1∶1分配至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8例).置入PICC前预测置管长度,对照组采用常规体外L测量法确定置入管长度,观察组在L法基础上延长2cm为置入管长度.比较两组患者初始置管位置、终达到理想位置的到位率、患者心脏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导管到达上腔静脉理想位置的到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置管后两组各有2例患者出现心悸等反应.结论 置入PICC时延长2 cm置入管长度,可提高导管达到理想位置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韩会山;李纳新;李玉华;张晶;胡中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研究进展

    择期手术前禁饮禁食(NPO)目的在于让胃充分排空,减少胃内容物的容量和酸度,以预防麻醉期间由于胃内容物返流所致的吸入性肺炎[1-2],这就是1946年Mendelson[3]提出的误吸综合征,即Mendelson综合征.Mendelson研究发现,误吸所致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吸入胃内容物的量和酸度.基于Mendelson的研究,Roberts试验得出:胃液量大于25mL(或0.4mL/kg)、pH值小于2.5是发生吸入性肺炎的高危因素.由于这一结论一直被医学界广泛认同,至今成年择期手术患者仍术前禁食8~12 h、禁饮4 h[4].梁淑玲[5]发现,大部分接台手术患者的术前禁食时间为14~16 h,长为21h;禁饮时间则更长,为12~14 h,长为19 h.然而,此标准与临床实际并不符合.据报道[6-7],有30%~60%的择期手术病人胃液量大于0.4 mL/kg、pH值小于2.5,而麻醉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却很少.同时,临床上由于较长时间的禁食、禁饮,常常造成患者脱水及低血糖的发生[8].因此,笔者就目前NPO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国内外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计晓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气管腺样囊性癌并发气管食管瘘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1例气管食管瘘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例气管腺样囊性癌并发气管食管瘘的患者,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舒适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 经过正确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结论 采用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术,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积极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舒适护理及心理护理,做好健康宣教,可促进气管食管瘘患者康复.

    作者:刘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背景下,适合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路径并观察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行路径式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按传统的本院制定的脑卒中恢复期单病种诊疗方案进行中西医结合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8周和发病后6个月,采用运动评估量表(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运动评估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背景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应用路径式康复护理模式开展康复治疗,能加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胡剑华;俞力行;王艳芬;俞益君;郑舟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注射实践干预方案在自我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注射实践干预方案在自我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49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的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n=129例)患者采用常规教育方法,住院期间给予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教患者进行自我胰岛素注射),日常胰岛素注射主要由护士为患者执行;干预组(n=1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注射实践干预方案,日常胰岛素注射主要由患者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出院前一天,由责任组长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理论和实操的考核,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自我正确注射胰岛素的实操及自我注射胰岛素时常见的错误方法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注射胰岛素时常见错误操作方法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实践干预方案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正确率,减少自我注射胰岛素时错误操作的,促进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技能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燕;黄洁微;陈庆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CPAP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及OSAHS的一般治疗,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pO2)、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algary生活质量指数(SAQLI).结果 3个月后,干预组AHI、LSpO2及SAQLI总分较对照组高,FPG、PPG及HbA1c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T2DM合并OSAHS患者可以改善睡眠呼吸情况,有效降低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宋洪娜;倪长霖;靳建明;刘玉环;王刚;陈益骏;闫田田;许洪梅;汤云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重度甲床缺损的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转位修复重度甲床缺损的术后护理对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对25例25指重度甲床缺损术后患者进行术后宣教,全身和局部的观察及其他护理.结果 25例25指皮瓣均存活,外观及功能康复良好.结论 术后全面宣教、精心护理和对皮瓣的密切观察有助于提高皮瓣存活率,更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刘伟;庞海涛;王辉;赵雅娜;田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思维导图在结直肠癌PICC带管早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思维导图对结直肠癌PICC带管早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09例结直肠癌PICC带管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设计并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在下一疗程再次住院时评价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带管相关知识的知晓度、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结直肠癌PICC带管患者进行早期的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带管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带管的安全性.

    作者:夏丽敏;詹健;李雪艳;戴敏智;尹志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社区护理学

    社区护理中的伦理及法律2 社区护理伦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接触更加密切、直接及频繁.要建立护士与社区居民的良好关系,就需要社区护士遵从社区护理伦理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2.1 社区护理伦理原则 在社区护理服务的实践中应重视道德建设,坚持伦理原则,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利于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社区护士除需遵守一般的护理伦理原则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高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肌肉放松训练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市两所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围手术期的乳腺癌患者20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5周的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入院第1天及干预后第5周后测评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和抑郁及焦虑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5周的肌肉放松训练后,生活质量得分、抑郁及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其抑郁与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应广泛应用到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中.

    作者:袁林楠;张飒乐;姚晚侠;王瑞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鼻胃管与鼻空肠管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应用的Meta分析

    目的 分析鼻胃管与鼻空肠管两种肠内营养方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 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Wiley、Elseviser、Springer Link及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鼻胃管与鼻空肠管两种肠内营养方式比较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个评价员对文献进行评价,意见不统一时通过讨论解决或由第三者判断.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6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26例,其中NGEN组166例,NJEN组160例.分析结果显示:NGEN组在病死率(OR =0.82,95% CI0.40~1.68,P=0.59)、营养相关性腹泻(OR =1.36,95% CI 0.57~3.24,P=0.49)、营养相关性腹痛(OR=1.43,95% CI 0.64~3.21,P=0.39)、手术干预率(OR =2.03,95% CI 0.48~8.57,P=0.34)、置管脱出率(OR=0.39,95% CI0.07~2.29,P=0.30)、胰腺坏死(OR =0.87,95% CI 0.45~1.68,P=0.68)等方面与NJE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感染性并发症(OR =0.46,95% CI 0.24~0.88,P=0.02)鼻胃管组显著低于鼻空肠管组.结论 鼻胃管给予营养可以达到与鼻空肠管相似的疗效,且操作方便,费用低廉,在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后者,具有代替鼻空肠管的可能性.

    作者:刘阳;潘丽英;洪宗元;奚卫珍;王晓丝;侯冬;刘沛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新型敷料联合简易负压吸引在凶险型颈部脓肿患者的护理

    颈深部脓肿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病情危重,发展迅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据研究[1]报道,其死亡率可达20%.当颈部脓肿累及多个颈深筋膜,或患者伴有糖尿病、肥胖、脓毒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窒息等时,为凶险型深部脓肿[2].我院于2015年8月收治1例凶险型颈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经过新型敷料联合简易负压吸引护理31d好转,转门诊换药至第56天伤口完全愈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财香;朱燕英;许万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麻疹合并以Somogyi现象为频发症状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斑、全身斑丘疹为典型特征[1].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是一种易感个体胰岛细胞受到免疫损害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胰岛β细胞功能随病程缓慢进行性减退为主,临床上以潜在的高血糖为主要症状[2].麻疹合并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全身中毒症状重,血糖控制欠佳,并发症多,护理上要求更高.笔者报道1例以高热、呕吐为首发症状的麻疹合并苏木杰(Somogyi)现象(即在黎明前曾有低血糖,但症状轻微和短暂而未被发现,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为频发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予消毒隔离抗病毒,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持续动态血糖监测及专业护理照顾后,患者病情好较出院.

    作者:田凤美;张笑燕;肖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安全头皮针的研制

    临床上护士输液和采血使用多的头皮针均为钢针,拔针和处理针头时针尖裸露在外,容易造成针刺伤,增加感染的风险,为减少和防止拔针和处理针头时发生针刺伤,笔者对临床使用的头皮针进行了改良,设计了安全头皮针,现介绍如下.1 安全头皮针结构常规头皮针针头和针套是可分离的,拔针和处理针头时针尖均裸露在外面.安全头皮针是针套和针头一体的结构,拔针和处理针头时针尖可回缩至针套内,针套针尖端有一个V形切口,与切口相连的是一条未贯穿的轴向切线,切线长度略大于针尖至针柄下缘的距离,针套主体外周设置有防滑纹路.见图1.

    作者:林华;袁冬梅;刘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一次性3L手术粘贴巾在预防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次性3L手术粘贴巾在预防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入选40例ICU失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排便后清洗擦干皮肤,采用修剪成型的3L手术粘贴巾贴在肛周皮肤上,隔离粪便,减少粪便对皮肤的直接刺激.对照组排便后清洗擦干皮肤,采用氧化锌油涂抹肛周皮肤.比较两组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 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一次性3L手术粘贴巾能降低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

    作者:杨文静;刘云;高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群组运动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群组运动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外数据库中关于群组运动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的严格评价、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分析及描述结局指标.结果 共纳入7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3 608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群组运动能降低社区居住老人运动期间的跌倒发生率[RR =0.90(0.83,0.99),Z=2.20,P=0.03],可未能改善其生命质量[M=0.89(-3.05,4.84),Z=0.44,P=0.66].结论 现有证据证明群组运动有助于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

    作者:石丹;李铮;叶盛;卢文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50-50标准联合肝功能衰竭分级在肝癌肝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50-50标准联合肝功能衰竭(PHLF)分级在肝癌肝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67例肝癌肝切除患者,观察组(33例)术后采用50-50标准联合PHLF分级的新护理措施,对照组(34例)术后采用传统经验性护理措施,观察护理工作效果.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无差异,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PHLF B/C级诊断时限分别为术后(5.3±1.6)d与(6.0±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观察组为(18.4±9.2)d,对照组为(22.6±6.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为(32 200±4 000)元,对照组为(35 310±3 270)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护理中联合应用50-50标准与PHLF分级,有助于科学制定专科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作者:文静;张维;赫嵘;张海霞;张红宇;张珂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耳聋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疼痛的护理

    目的 总结耳聋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疼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21例双侧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患儿.对其进行FLACC疼痛评估,分析疼痛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比较患儿在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清醒状态下疼痛的FLACC评分和经过有效护理后出PACU的FLACC评分.结果 121例耳聋患儿出PACU时疼痛FLACC评分较入PACU清醒时FLACC评分分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儿疼痛,减少患儿苏醒期哭闹,提高术后的复苏护理与治疗质量.

    作者:方琳洁;殷小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心电图定位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在PICC置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PICC置入患者329例,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完成PICC置入.结果 本次研究的329 233例置管过程中心房内心电图显示高P波,73例经调整体位后出现高P波;9例置管术中调整导管位置后出现高P波,14例无高P波显示.所有患者中2例无高P波患者经X线却认为异位,余均确定位置正确.结论 使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能够使操作者在无菌区域未破坏情况下及时发现异位,及时调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芃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