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续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刘丽红;丁静;阎爽;刘圆

关键词:延续护理, 糖尿病,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编号分组,对照组(n=120)给予患者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n=120)实施延续护理模式,将健康教育、定期随访、定期复查等护理工作延续至家庭中。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健康行为量表(HPLP)评估随访期间延续护理效果。结果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ESCA和 HPLP评分分别为(142.8±6.7)分和(152.7±6.6)分,优于出院前和对照组评分(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ESCA和HPLP评分分别为(162.6±6.8)分和(183.7±6.8)分,优于出院前、出院3个月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完全依从者比例80.0%(96/120) ,明显高于对照组66.7%(80/1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32,P<0.05)。结论延续护理以患者出院后需求为中心,延伸至日常生活中,协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监督,巩固健康行为,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胆道术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对胆道术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控制感染。方法对2012-2013年我科胆道术后患者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标本种类、病原菌种类。结果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见。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切实完善消毒隔离措施,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及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海荣;仲霞;赵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围手术期护理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 CSP)也称子宫切口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切口瘢痕处,是少见的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占异位妊娠的6.1%[1]。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孕卵的不断长大,严重者可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危及生命。CSP一旦确诊,需立即终止妊娠,但不可单纯盲目清宫。对于如何治疗CSP ,防止子宫出血破裂,现国内外无统一的治疗规范[2]。近年来,随着无创技术的逐步推广,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逐步用于治疗CSP ,杀胚及阻断周边滋养血管。2014年1-5月,我科采用 H I F U 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24例C S P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姝娟;雷俊;刘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照顾者参与的中医延续护理在中晚期肿瘤患者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主要照顾者参与的中医延续护理在中晚期肿瘤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6月,选择134例在本院接受过诊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随访,实验组行常规随访加中医延续护理(耳穴磁珠贴压加中药足浴加足底反射区按摩)。随访前和随访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疼痛强度、胃纳、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 ,CRF)程度、生活质量及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随访1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强度、CRF程度均较对照组轻,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满意程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延续护理方法在中晚期肿瘤患者随访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林赛赛;王笑青;顾叶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实施微创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以及肠功能紊乱等各1例,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等满意度均较高。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顾彩萍;倪志宏;马颖君;王洪干;尤佳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医护治一体化伤口管理模式在康复病房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康复病房新型伤口管理模式。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5月入住的104例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伤口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新型医护治一体化伤口管理新型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实施前后医生、护士、治疗师伤口专科知识水平,医护治对新型模式的主观认可态度等。结果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组(96.10±0.03)分,高于对照组(91.04±0.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生、护士、治疗师伤口专科知识水平分别为:(82.58±7.27)分、(79.58±8.11)分、(74.43 ± 4.50)分均高于实施前,分别为:(71.58±10.25)分、(65.00 ± 9.57)分、(60.00 ± 9.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护治一体化伤口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护治伤口专业技术与知识水平、优化科室换药制度与流程、减少非计价材料漏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小艳;吴姁怿;汪学玲;杜春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

    目的:为降低手足口病(HFMD)重病化转归几率,探讨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对 HFMD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策略的小儿分为对照组(120例);加强小儿重病化早期征象的识别,并通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方案贯穿于护理工作中的小儿记为观察组(120例)。观察护理后两组患儿病情缓解时间、血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指标变化,以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普通型占95.8%(115/120),重型和危重型患儿占4.2%(5/120),前者高于对照组,后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平均热程(2.5±1.1)d ,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儿 NSE (20.5±3.4)μg/L ,FPG(7.1 ± 2.4)mmol/L ,中性粒细胞(78.7±3.6)%,CK和CK‐MB分别为(90.3±39.5)U/L和(24.8±1.6)U/L ,以上指标均优于护理后对照组数值( P<0.05)。结论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着重于相关早期征象的识别,从而展开针对性护理措施,可稳定病情,阻断重症转化过程。

    作者:曹淑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护理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严重的并发症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如果伴有其它栓塞高危因素,则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可达4%,是正常人的5~6倍,而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1]。以华法林为代表的香豆素类是用于长期抗凝治疗的药物,缺点主要是频繁地监测INR ,增加患者频繁抽血的痛苦,从而使用依从性差,不能及时监测出血风险。其次华法林抗凝在特定人群中的应用存在争议,如高龄房颤患者,日本的研究认为抗凝强度维持在INR 2.2~3.0时,房颤内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华法林抗凝强度在INR 1.5~2.1更安全。虽然近年来新研制口服抗凝药物(NOAC)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目前在我院使用的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口服起效快,相对华法林半衰期短,具有良好的剂效关系,常规使用无需监测,但是与华法林相比, NOAC临床应用经验少、价格高昂,尚未纳入医保范围,急性出血情况缺乏检测手段及拮抗药。因此,研究房颤血栓栓塞与左心耳关系的专家经过探索将左心耳封堵术应用于临床。研究发现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90%以上在于左心耳,左心耳中血栓形成使脑卒中发生率增加3倍[2]。根据美国心律学会新公布研究成果,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房颤脑卒中方面优于药物治疗。现将我院2014年10月4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郑丽丽;陈婵婵;林新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微信随访对PICC置管患者延伸服务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微信随访对PICC置管患者延伸服务的影响。方法将200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随访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是住院期间行PICC置管术。术后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出院后随访组按患者自愿的原则,加PICC专责护士微信群,每7 d随访维护PICC ;对照组每7 d门诊维护PICC ;干预3个月后观察患者行为习惯的变化及并发症控制效果。结果出院第2个月末,随访组患者PICC穿刺点观察的依从性和PICC认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出院后第3个月末,随访组行为习惯各条目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组并发症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微信随访干预有助于改善PICC带管患者行为习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鲁华;董元玲;桑娟;邹凤丽;胡江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ICU两种血氧饱和度探头脱落率检测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并观察危重病员使用粘贴式血氧饱和度探头与套入式血氧饱和度探头的脱落率,为临床安全使用血氧饱和度探头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11月-2013年4月在神经 IC U救治的病员进行首次纳入评估,首次基线评估合格的病员纳入研究,根据抛硬币简单随机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17例病员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使用粘贴式血氧饱和度探头,接受巡视619例次;对照组使用套入式血氧饱和度探头,接受巡视579例次,两组病员均将血氧饱和度探头置于指端规定位置。对两组病员的临床资料和血氧饱和度探头脱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脱落发生率为0.81%,对照组脱落发生率为12.95%,两组脱落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ICU粘贴式血氧饱和度探头与套入式血氧饱和度探头相比可有效降低脱落的发生率,在临床使用中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刘帆;陈弟洪;唐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应用于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182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术前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眼位注视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眼球旋转偏移发生率、头面部偏移发生率、手术时间、一次手术成功率及角膜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发生率及角膜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可降低患者术中眼球旋转偏移和头面部偏移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减少角膜损伤发生率,并且其操作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星英;宋莉;郭露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护理体会

    肩关节是人体诸多关节中活动度大的关节,也是脱位发生率高的关节。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病理基础是肩盂前缘的骨性缺损,和前方关节囊韧带的符合体软组织的损伤,是常见的肩关节运动损伤。肩关节镜下关节囊盂唇修复术(Bankart 修复术)仍是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常用手术方式,但有文献报道其复发率较高[1],尤其对于存在肩盂前缘严重骨质缺损的患者复发脱位的风险较高[2,3]。切开喙突移位术(Latarjet 术)为这类患者提供了解决方案[2],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关节镜技术与器械的不断完善,全关节镜下Latarjet 术亦成为可能[4]。切开做 Latarjet 手术需要剥离许多肌肉间隙,手术操作起来范围比较广泛,创伤比较大,出血比较多,术后恢复比较困难。关节镜下Latarjet 术在国外已经开展多年,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手术创伤小,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但对术后护理观察要求更为细致,但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从而缩短了平均住院日,相对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而我国起步较晚,我院是全国首家开展这项技术的,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3月共行18例肩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春英;季鑫;鲁楠;张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 )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共109例,其中有13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出血。做到早期发现出血症状,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现将13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建利;周红娣;叶琰玲;郎剑芳;宋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全麻手术患者围麻醉期舒适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全麻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的舒适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用美国护理专家E .Kline研发的围麻醉期舒适度调查问卷( Perianesthesia Comfort Questionnaire PCQ )对本院160例全麻择期手术患者围麻醉期舒适状况进行测量。结果160例患者围麻醉期舒适度实际得分范围为65.00~144.00分,平均(110.09±17.67)分。24个条目得分名列前3位的依次是:(1)我对疾病康复有信心。(2)麻醉师和手术护士给予我很好的照护。(3)对我的关爱让我觉得有信心。得分名列后3位的依次是:(1)我的静脉注射部位疼痛。(2)我很焦虑。(3)我很冷。无工作者较离退休患者之间舒适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学历与小学文化程度患者之间舒适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的舒适为中高度舒适;寒冷、焦虑、疼痛是影响患者舒适的重要因素;学历和工作状况对患者舒适也有显著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高度关注全麻手术患者围麻醉期寒冷、焦虑、疼痛的生理、心理不适,根据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实施不同护理,从而提高全麻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的舒适度。

    作者:张健;谭君梅;彭文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自体脂肪注射移植充填面部凹陷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充填面部软组织凹陷的手术配合。方法面部软组织凹陷患者行的手术配合,将抽取的脂肪颗粒,在无菌状态洗去血迹、破碎脂肪细胞和脂滴,反复漂洗、静置、分层后,将脂肪颗粒注射在面部凹陷部位,塑形后用弹性绷带加压固定。结果31例面部软组织凹陷患者经过1~3次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充填,外观改善明显,无血肿、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面部软组织凹陷患者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时,良好的手术配合可减少患者痛苦,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谢松梅;周同葵;巩梦童;龚桂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基于IBM模型的康复护理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基于IBM模型的康复护理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9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 IBM 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及髋关节功能。结果对照组依从率为82.61%,明显低于观察组97.83%( P<0.05);对照组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65.22%,明显低于观察组86.96%(P<0.05)。结论基于IBM模型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周雪芬;石莺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动力器械缺陷率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动力器械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成立由7人组成的品管圈小组,针对手术动力器械缺陷率高的情况,通过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动力器械使用和处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和优化,将实施品管圈前后手术动力器械缺陷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手术动力器械的缺陷率由活动前的7.71%下降到活动后的3.64%,改善幅度为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动力器械的缺陷率,加强科室协作,提升个人职业修养和团队精神,规范手术动力器械的处理流程有积极作用。

    作者:常淑莹;姚卓娅;李漫春;王雅琴;叶伟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住院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出院准备计划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计划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住院Ⅲ级以上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出院准备计划,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3天、出院前1 d、出院后3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自身疾病认知能力量表得分进行评估。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SAS得分和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自身疾病认知能力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实施出院准备计划,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其治疗护理依从性。

    作者:潘兰香;赵燕华;肖思瑜;梁碧云;王艳丽;张柳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一例贲门癌术后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围术期护理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凝血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一类临床综合征。造成DIC的病因很多,根据资料分析,在中国以感染常见,恶性肿瘤次之,二者占病因的2/3,国外报告则以恶性肿瘤,尤其是有转移病变的占首位[1]。本例患者DIC诱因考虑与胸部大手术创伤、恶性肿瘤有关。贲门癌术后并发DIC ,是恶性肿瘤严重并发症之一,其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患者的生命。2014年1月我科收治1例贲门癌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史,术后并发DIC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兰玉;赵云;孟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维持正常排便功能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为了使病人保持正常的排便习惯,护士应经常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建议病人采用多纤维膳食,增加麸、粗粮、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促进肠蠕动。保证病人摄入适当的水分,以满足机体需要及保持软便的性质。同时指导病人每日进行活动改善肌张力。

    作者:《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人员兼职临床研究协调员的实践及管理

    目的:介绍护理人员作为兼职临床研究协调员(C RC )的实践和评价。方法由专业组护士担任兼职C RC ,协助研究者做好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不同阶段,按照方案要求,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负责日常监管,并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项目质量等方面对其进行考核。结果护理人员全程参与临床试验的实施,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因其职业背景和技术专长,与临床试验机构管理组织(SMO)派遣的CRC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结论采用护理人员兼职C RC模式可满足临床试验的管理要求,使受试者、研究者、监查员都能得到更专业、更便捷的服务。

    作者:徐文燕;贺晴;徐雪姣;杨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