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OWERPICC在血液病移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潘世平;刘晓娟;肖洋;郭亚楠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双腔power pic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运用塞丁格技术(MST )进行双腔导管的置入,观察 Power picc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护理问题。结果 Power picc的抗张力强、薄壁大腔、高流速,大可耐受5 ml/s的输注速度,满足了移植过程中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和造血干细胞的输注要求。结论应用双腔 Power picc导管可以满足造血干细胞移植复杂病情变化的治疗,减轻了患者多次静脉置管的痛苦,也可用于其它病情危重的患者。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呼吸面罩在先天性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巧用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畸形之一,绝大多数患儿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后在复苏和运送过程中,由于伤口的疼痛及患儿的不合作,使伤口敷料极易被污染。本科室针对男婴特点,利用一次性成人呼吸面罩保护伤口,简便易行,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在介绍如下。

    作者:唐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我院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预防护理、中西医结合皮肤护理、临床观察、饮食护理等,并对患儿家长进行出院宣教。结果15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患儿,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均在7~14 d治愈,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剥脱性皮炎患儿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利于临床治愈。

    作者:冉宪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POWERPICC在血液病移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双腔power pic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运用塞丁格技术(MST )进行双腔导管的置入,观察 Power picc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护理问题。结果 Power picc的抗张力强、薄壁大腔、高流速,大可耐受5 ml/s的输注速度,满足了移植过程中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和造血干细胞的输注要求。结论应用双腔 Power picc导管可以满足造血干细胞移植复杂病情变化的治疗,减轻了患者多次静脉置管的痛苦,也可用于其它病情危重的患者。

    作者:潘世平;刘晓娟;肖洋;郭亚楠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配偶纳入健康教育路径在初产妇围产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配偶纳入健康教育路径在初产妇围产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在我院产科顺产的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各120例,对照组对初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配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子宫复旧、恶露、泌乳、产妇早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发生疾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产妇子宫复旧快(P<0.01),乳汁充足较多(P<0.01),恶露量较少(P<0.01);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少(P<0.05);观察组发生新生儿疾病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配偶纳入健康教育路径可改善产妇身心休养环境,使产妇及新生儿得到更好的照护,对促进产妇康复、降低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向玉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痔疮术后中药薰洗配合光子照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薰洗配合光子照射应用于环状混合痔术后的效果。方法将住院治疗的22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光子照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肛周水肿、出血、渗液、发热均较对照组患者轻(P<0.05),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采用中药薰洗配合光子照射法对环状混合痔术后病人实施护理,能减轻痔疮术后疼痛、水肿、出血、感染等症状,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作者:叶仁香;赵坚;张安敏;尹金萍;杨婷;温雪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怎样协助病人进行有效咳嗽?

    答:有效咳嗽可以促使痰液排出,使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机会。协助病人进行有效咳嗽的方法是:(1)首先向病人讲清楚咳嗽的方法及重要性;(2)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肩放松,上身前倾;(3)用双手固定病人的胸腹部及手术切口;(4)嘱病人深吸气或重复吸气三四次;(5)缩紧胸及腹部,用力进行爆发性咳嗽,使粘液排出;(6)当病人呼气时,护士将手放于病人下胸部,向上震颤胸部有助于病人爆发性咳嗽;(7)分泌物特别粘稠的病人可作超声雾化等,使粘液易于排出。

    作者:《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自我运动管理模式应用于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自我运动管理模式对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效运动的干预效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实施安全有效的运动方案提供可行依据。方法选择36例无运动禁忌症、具备自主运动能力的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采用自我运动管理模式进行3个月居家个体化运动干预,将管理前后运动知识掌握及自我管理能力、血压等身体测量指标变化进行自身对照。结果36例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运动知识的掌握、正确运动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均得到提高,且干预后血压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自我运动管理模式对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仅可获得较好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有效的个性化运动方式,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运动管理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卢雪梅;王慧敏;卢运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案例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强化患者安全教育的应用

    目的:探讨案例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强化患者安全教育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抽取本校2008级2个护理本科班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案例法进行临床患者安全知识强化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病人安全知识问卷、教学效果评价问卷,于课程进行前、后分别进行患者安全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学生的患者安全知识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案例法适合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有利于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贾雪媛;刘丹;杨布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飞秒激光辅助下角膜移植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总结飞秒激光辅助下角膜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12例12眼行飞秒激光辅助下角膜移植术,并对手术前中后的护理配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12眼飞秒激光辅助下的角膜移植术均一次性成功,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飞秒激光辅助下角膜移植术安全、可行,完美的科室间协作,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手术配合,心理护理及眼部专科护理,为手术成功提供了有效保证。

    作者:刘青;程燕妙;李文珍;文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熏洗足部的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足部护理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静脉输入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类药物,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药熏洗足部护理,周期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足部护理可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安玉珍;陈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根本原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院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C A中多轴心分类方法,从不同分类点逐级对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2例跌倒患者中,每一例发生跌倒/坠床都是由多个原因所致,有系统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其发生的可能性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结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首先要有预防告知的意识,分析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从多方面、多渠道进行管理。

    作者:李亚玲;廖建敏;彭敏;李丽湘;黄秀峰;陆江琴;邵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漂浮膝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1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漂浮膝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15例漂浮膝损伤患者采取积极围手术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理疏导,精心的术后护理和早期合理的康复锻炼。并按 Karl-strom及Olerud标准和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进行关节功能评价和痛疼评价。结果膝关节功能恢复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67%。结论漂浮膝损伤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致残率的有效保证。

    作者:张翠琴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移植肾延迟恢复的原因及护理进展

    肾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的定义有多种,现在比较认可的是移植后1周内需要透析治疗者称之为肾功能延迟恢复[1]。DGF是肾移植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术后突然少尿、无尿或一过性多尿,血清肌酐增高。由于器官来源的稀缺,对供肾所采用的标准越来越宽,移植肾延迟恢复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在移植肾功能恢复过程中,可能增加排斥反应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使患者安全度过DG F期,缩短移植肾延迟恢复时间,现对DGF诱因预防及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张丽娟;王娟英;杨帆;郭宁娟;代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集束化干预在肿瘤晚期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预防肿瘤晚期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进行肿瘤晚期患者压疮预防,比较应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肿瘤晚期患者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率由2.96%下降至1.59%,压疮预防效果显著。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肿瘤晚期患者的压疮预防中具有优势作用。

    作者:姚建琴;朱一军;吴敏;山惠萍;沈翠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91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对出生后48 h内不能哺乳、未排胎便者给予针对性对症护理。观察组46例,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入院6h内给予温生理盐水灌肠通便,配合腹部按摩、抚触及给予早期母乳胃肠内营养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黄疸及高胆红素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便排尽时间、经皮胆红素(T BC )均值、T BC峰值、黄疸消退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作者:张灵先;柳俊瑾;赵艳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后灌肠法的效果。方法对改良灌肠法及传统灌肠法分别进行灌肠次数、患者舒适度、护士工作量、护士满意度四方面的调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改良后灌肠法较传统灌肠法达到肠道清洁度的灌肠次数较少;患者对改良后灌肠法的感受及耐受度较传统灌肠法好;护士工作量及工作强度减少,满意度提高。结论改良后灌肠法减少了灌肠次数,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和护士满意度。

    作者:黄歆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的进展及待研究问题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简称胰岛素泵,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胰岛素微量注射技术,因其能模拟胰岛素持续基础分泌和进食时的脉冲式释放,使胰岛素释放更符合生理特性,其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应用胰岛素泵可缩短高血糖控制时间,从而可迅速解除患者的糖毒性及脂毒性,因而对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也就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给药的方法,可减少胰岛素吸附,保证胰岛素输入量的准确、可靠[1]。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由于不需静脉输液,降低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的发生率,这对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是个福音[2]。

    作者:赵丽华;刘春慧;张玉婷;任丽;陈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无菌敷贴在开放性骨折伤口换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无菌敷贴在开放性骨折伤口换药中的疗效,探讨预防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的佳换药护理方法。方法将136例150处伤口开放性骨折病人,在传统换药方法的基础上,用换药无菌敷贴保护伤口,以开放性骨折伤口为中心,顺序抚平敷贴,将敷帖四周压紧。结果伤口转归0级84例,1级53例,2级8例,3级5例,伤口甲级愈合率(0~1级)91.3%。结论精心护理下应用无菌敷贴换药,能够明显抑制细菌生长,减少开放性骨折的感染机会,而且病人对新的换药护理方法满意度高。

    作者:韩芝;孙艳;贾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PICC置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规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促进PICC置管的安全、有效使用。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对137例需长期静脉输注药物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行 PICC置管进行全程护理。结果 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100%,置管长时间363 d ,短7 d。经管给药顺利进行,拔管顺利。结论在置管前及置管后全程精心护理是PICC置管安全、有效、长时间留置的重要保证。

    作者:龙正美;谢润兰;罗文;颜永燕;马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康复介入开始的时间分为观察组(术后2周内)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各60例,分别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3个月后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骨质疏松、双下肢内收伸展痉挛、压疮、踝关节跟腱挛缩、体位性低血压、水肿、肩痛等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ADL。

    作者:朱颖;陈延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