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顽固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用药观察与护理

戴月琴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 用药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性顽固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使用大剂量抗癫痫药物的用药观察和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5例重症顽固性癫痫持续状态病例.结果 5例患者癫痫均有效控制,4例康复出院,1例持续深昏迷,意识状态未恢复家属自动出院.结论 严密的病情观察,细致的用药护理,预防各类并发症,是顽固性癫痫持续状态护理的关键.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LN)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2例LN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遵循自我效能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采用德国学者Shwarzer等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C)对两组患儿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总体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达到配合临床有效治疗,增强LN儿童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及保健意识,减少复发,提高生活(存)质量.

    作者:舒芬华;石绍南;欧阳文姝;邓芳菊;苏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心理学

    认知过程2记忆2.5 遗忘 率先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他通过对无意义材料的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人们的识记内容在初一段时间(20 min~2 d)遗忘快,之后遗忘的速度渐渐慢下来,后稳定在一定水平.

    作者:郭瑛;易巧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自制动力性支具在小儿并指畸形术后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并指畸形术后动力性支具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0例小儿手部先天并指手术拆线后即佩戴自制动力支具9个月~2年,支具内垫以压力垫,可以是薄型海绵或疤痕贴或elastomere,起到软化疤痕,减少指蹼瘢痕增生作用.使用时注意压力的调整,观察患指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患指功能锻炼.结果 30例并指畸形患儿未发生瘢痕挛缩,手指关节伸屈自如.结论 小儿先天并指畸形术后常规佩戴低温热塑功能支具,对预防术后瘢痕挛缩、瘢痕增生及手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

    作者:傅育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对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20例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生物反馈锻炼盆底肌,通过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指导患者填写排便日记,进行治疗前后对照,以观察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的疗效.结果 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治疗后比治疗前,快速收缩中大波幅、平均波幅、变异性、60 s持续收缩、平均波幅、后基线的指标均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排便日记评分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能明显提高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指标,改善排便困难.

    作者:曹建葆;丁曙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体温监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体外循环术后病人进行多部位体温监测,探讨更便捷、更有效反应体温变化的测温方法.方法 对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同时监测腋温(AT)、直肠温(RT)和膀胱温(UT).各记录时点分别为术后入监护室即刻(T0)、入室后4 h(T1)、入室后12 h(T2)、入室后24 h(T3).结果 四个记录时点膀胱温和直肠温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腋温和直肠温的正相关性相对较差(P<0.05).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膀胱温监测是一种可行、便捷的体温监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旸晖;陈小潍;姜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火灾中化学气体致吸入性损伤急救和护理

    目的 探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53例火灾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急救和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火灾中化学气体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应常规进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及时发现呼吸道吸入性损伤,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功能不全,进行性低氧血症者(高浓度吸氧后,PaO2仍低于7.8 kPa或PaCO2大于6.5 kPa),应用呼吸器辅助呼吸,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缺氧,防止二氧化碳潴留.结果 治愈轻度吸入性损伤22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29例;死亡2例.结论 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正确地抢救处理和有效的气道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邓庆萍;刘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护理本科生后期实践教学中的探讨

    目的 总结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实施过程,探讨其在护理本科生后期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30名入科实习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教学,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进行教学.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及学生学习兴趣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应用,提高了整体带教能力,使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得以持续改进.

    作者:张春玲;陈露;张帆;李雪;胡莎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士礼仪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的发展,严格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理高度责任感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然而,贯穿这些要素中,护士礼仪已成为当前临床护理中需解决的问题,是临床工作的内在品质和灵魂.我院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对护士进行了一系列的礼仪服务培训,使护士具备了良好的形象及行为,并在骨科特需病房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的应用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京春;张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树突状细胞体腔回输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恶性体腔积液(胸腔、腹腔、心包腔)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经常是肿瘤晚期或肿瘤复发的表现,大量或迅速增长的恶性积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多数抗瘤治疗方法对这种复发性或顽固性积液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树突状细胞(DCs)体腔回输已广泛应用于恶性体腔积液的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我科2004年6月~2011年3月收治了34例恶性体腔积液的患者,采用树突状细胞体腔回输控制恶性体腔积液,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尤渺宁;任军;邸立军;张红;商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巧用弹力绷带固定套管针的方法

    静脉套管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使用过程中,小儿手足部用弹力绷带固定,往往易滑动,造成折管、脱管、透明敷料脱开,为此,我们制作了弹力绷带开孔法固定套管针.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采用美迪邦牌弹力绷带、剪刀.取弹力绷带一块(根据患儿手足大小取宽5~10 cm),对折,在弹力绑带中间剪一圆形孔,直径1~2 cm.

    作者:王艳艳;沙影丽;董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驱铜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驱铜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情况,分为疗前组、短期治疗组及长期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各组间临床症状评分有无差异.结果 短期治疗组症状评分与疗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长期治疗组症状评分与疗前组比较明显减低(P<0.01).结论 在常规驱铜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

    作者:孙国;杨海燕;汪萍;金艳;韩永升;胡文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置管引流的护理

    糖尿病为我国多发病、常见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并发感染临床比较多见,但深部感染如合并肝脓肿相对较少见,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我科2005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30例糖尿病并发肝脓肿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置管引流、注药治疗等,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钟小习;祝茂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反思学习法在专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反思学习法在专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名进入医院的专科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实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反思学习法,书写反思日记及进行反思小组讨论,将日记进行归类,应用护理专科生临床能力评价表进行临床能力的自评、他评,并比较实习6个月后,两组实习生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结果 1136篇日记中,关于学习方法占11.27%,学习内容占30.36%,实践情感占37.45%,自我评价占24.65%;实习护生实习6个月后,两组临床能力自评、他评得分、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反思学习法有助于带教老师全面了解学生,提高护生实习效果.

    作者:陆晓华;田萍;杨荣;朱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一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使用人工鼻的护理体会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opsing polychondnits RP)为一种累及全身多处软骨的发作性和进行性炎症,临床可表现为耳、鼻、喉、气管、支气管及关节软骨的软骨炎,并可累及眼、内耳等[1].病因未明,可能是一种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由多种诱发因素刺激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其发病率为3.5/100万,男女发病比例无差异,约50%的患者终可出现呼吸道病变[3],喉和会厌炎症可导致上呼吸道塌陷,形成窒息,需行气管切开术.

    作者:李敏;潘瑞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提供开展护理模式的依据.方法 对106例COPD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执行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及1年内反复住院次数.结果 实验组呼吸训练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反复住院次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有显著效果,能降低患者反复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琰;吴菊芬;熊华;夏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顽固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用药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外伤性顽固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使用大剂量抗癫痫药物的用药观察和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5例重症顽固性癫痫持续状态病例.结果 5例患者癫痫均有效控制,4例康复出院,1例持续深昏迷,意识状态未恢复家属自动出院.结论 严密的病情观察,细致的用药护理,预防各类并发症,是顽固性癫痫持续状态护理的关键.

    作者:戴月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光动力治疗上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观察护理

    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指利用激光的光化学原理,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激活肿瘤细胞内滞留的光敏剂,与肿瘤内的氧发生作用,产生单态氧和一些自由基,然后再通过氧化作用来攻击细胞结构,从而使肿瘤细胞坏死[1].消化道早期肿瘤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切除为首选,光动力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具有靶向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对因各种原因不能耐受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进食状况.

    作者:王晓伟;杨欣艳;贾康妹;杨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重监测频率对再入院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体重监测频率对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慢性心衰患者半年内住院次数的相关因素.结果 心功能分级和有无监测体重习惯与再入院率有关;心功能Ⅲ级患者中,有无监测体重习惯与再入院率有显著性关系;体重监测相关知识可促进Ⅲ级心衰患者养成监测体重习惯,而体重监测频率增加了Ⅲ级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P<0.05).结论 有监测体重习惯的Ⅲ级心衰患者再入院率增加,应探索合理的护理干预,降低再入院率.

    作者:仇静波;汪小华;鞠阳;庞建红;冯萍;韩燕霞;许义;赵欣;陈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高海拔地区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高海拔地区糖尿病足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6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依据Wenger疗效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高压氧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足的血液循环,促进糖尿病足早期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作者:段青梅;王静;冯学祯;熊曙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对策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体外循环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为普通胰岛素1 U/h开始静脉泵人治疗,以后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泵入量,目标血糖控制在6~8 mmol/L.对照组60例为常规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同时观察达到目标血糖的时间、发生呼吸性酸中毒的例数以及拔出气管插管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达到目标血糖的时间为(4±0.55)h,对照组达到目标血糖的时间为(8±0.65)h.观察组有一例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对照组有15例发生呼吸性酸中毒.观察组的平均拔出气管插管时间为(8±0.65)h,对照组的平均拔出气管插管时间为(12±0.45)h.结论 普通胰岛素静脉泵入对体外循环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朱晓红;龚仁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