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司他丁对腹部手术后细胞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

田大广;李晓延;李立;朱洪;阿永俊;黄明

关键词:腹部手术, 乌司他丁, 细胞因子, 肾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腹部手术后细胞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治疗组在术前第1?d,术后1,2,3?d给予20万U乌司他丁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同时检测血和尿α微球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细胞因子.结果:腹部大手术运用乌司他丁后,治疗组的血尿α微球蛋白、血肌酐、细胞因子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腹部大手术后细胞因子释放,保护肾脏功能.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45例原发乳腺癌病人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初探

    目的:探讨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的必要性、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B超及钼靶检测腋窝LN阴性的原发乳腺癌患者,术中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专利蓝进行腋窝淋巴结切除(SLNB),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术中对部分SLN,术后对全部LN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45例患者中41例检测到SLN,成功率91.1%;假阴性率为2.4%,SLNB总的敏感性是93.3%,特异性是96.1%;总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3.3%和96.1%.结论:SLNB能够准确的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保证腋窝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孙红文;晁福;杨鸿生;周华;余庆鹤;赵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牛磺酸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灌注离体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离体大鼠肾损害的作用机制和牛磺酸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均建成离体肾脏灌流模型,用K-H灌流液作对照组,余两组在K-H液中分别加PAF,PAF及牛磺酸灌流,检测灌流液中的蛋白含量、组织钙、丙二醛(MDA).结果:PAF组漏出蛋白量、组织钙、MD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牛磺酸组漏出蛋白量明显低于PAF组(P<0.01),组织钙、MDA低于PAF组(P<0.05).结论:PAF是通过其受体影响细胞膜钙通道开放,钙内流增加,导致钙超载,PAF促进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肾脏;牛磺酸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稳态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肾脏.

    作者:尹列芬;杨玲;刘琳;黄桂云;孙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形成牙列拥挤的相关因素

    回顾了以往的文献和近年来的研究,对形成牙列拥挤因素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许艳华;徐芸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并殖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病1例报道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临床上根据并殖吸虫对人体主要损伤部位可分为:胸肺型、脑型、肝型、皮肤型及亚临床型,其中胸肺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咯血、铁锈性血痰等,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1].邵向云根据国内较多误诊病例的综合报告资料统计,误诊率约占29.3%~57.6%[2],如果诊治的医务人员没有并殖吸虫方面的知识可导致并殖吸虫病例完全误诊,这是并殖吸虫病诊断的突出问题.云南存在多种并殖吸虫种类并有使人致病的虫种,本文分析在思茅地区发现的1例并殖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病的病例,以加深对并殖吸虫病的诊治了解,降低误诊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汝成;王文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计算机辅助口腔正畸模型测量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目的:开发一个适用于正畸临床的计算机辅助测量软件,提高牙颌模型分析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以Visual Basic 6.0(简称VB 6.0)及Auto CAD R14(简称Auto CAD)为主要开发平台,设计.结果:开发建立了计算机牙颌模型测量分析软件,为正畸临床诊断及矫治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依据.结论:该软件操作简单,分析结果快速精确,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余兵;胡江天;徐芸;许艳华;梅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特大面积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1例

    患者男,26岁,因全身多处汽油火焰烧伤后6?h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32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00/70?mmHg,神志清楚,四肢湿冷,口渴明显,双肺呼吸音粗糙,全身除头面部,下腹部和会阴部外,均被烧伤,总面积90% TBSA,其中三度56%,深二度22%,浅二度12%,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否认其他外伤史.立即右股静脉穿刺置管,快速补液抗体克,四肢焦痂切开减压,低流量持续吸氧,禁食等处理.患者休克期度过平稳,伤后72?h,行四肢及臀部切痂53% TBSA,微粒皮移植.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白细胞15.8×109/L,红细胞3.8×1012/L,血色素11.2?g/L,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作者:李建伟;唐宗联;汪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儿童精神性窦性心律不齐153例动态分析

    精神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的特殊一类.此类心律不齐除同一时间、状态下,窦性P-P间期互差>0.12?s外,还具有心率快慢呈阶段性而非周期性,只有动态的心电图上观察得到[1].本文动态心电图检测患儿153例,旨在探讨儿童精神窦性心律不齐的特点、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许昆;谭爱玲;周虹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腓肠神经移植修复腕部电烧伤正中神经损伤3例

    1995年7月至2000年12月我科对3例高压电烧伤腕部伴正中神经损伤者,采用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了神经连续性及功能,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梁明;葛茂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烧伤后红细胞免疫的变化及意义

    对近年来烧伤后红细胞免疫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汪虹;缪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并发代谢性碱中毒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COPD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并发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和治疗、预防的方法.方法:62例COPD急性发作期Ⅱ型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持续72?h以上,其中20例并发代谢性碱中毒,对该组病例通气前、后24?h,48?h,72?h进行血气及电解质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前有低钠、低氯存在,机械通气后CO2排出过快,pH值升高,出现不同程度的兴奋、躁动等碱中毒症状.结论:CO2排出过快及低钠、低氯是造成机械通气中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可容许高碳血酸症和及时补钠、氯是预防和治疗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方法.

    作者:李子明;胡福定;梁晓;胡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细胞粘附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和胆囊病变的关系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ICA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与胆囊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10例慢性胆囊炎、13例胆囊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和20例胆囊癌病人的外科手术标本作了HE染色,CD34,Factor VIII,ICAM,VEGF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及ICAM,VEGF阳性细胞比例,然后作各项指标相关关系分析. 结果:从慢性胆囊炎到不典型增生到胆囊癌可见MVD呈递增趋势.统计结果慢性胆囊炎与不典型增生及与胆囊癌差异显著(P<0.05).ICAM和VEGF两者的结果完全平行,并与MVD结果相似,其表达在慢性胆囊炎与不典型增生和与胆囊癌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MVD,ICAM和VEGF与肿瘤的分级分期,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ICAM,VEGF和血管生成可能通过某种机制相互作用,在胆囊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测定胆囊病变的MVD,ICAM和VEGF可作为鉴别慢性胆囊炎与胆囊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及胆囊癌的一项辅助参考指标.

    作者:张定芳;肖家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细胞周期素D1,p16,p27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p16,p27蛋白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石腊保存的48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20例食管正常粘膜组织中cyclinD1,p16,p27蛋白的表达率.结果:食管鳞癌中cyclinD1,p16,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33.3%,35.4%,与癌旁组织和食管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预后呈负相关;p16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和预后相关;p27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TNM分期和预后相关.结论:CyclinD1,p16,p27蛋白从正负两个方面影响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对其进行检测可为食管鳞癌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作者:周云;彭荣宗;杨达宽;黄云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儿特重度烧伤并创面脓毒症的治疗体会

    目的:为了探讨小儿特重度烧伤(TBSA>25%)创面脓毒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至1998年收治的47例小儿特重度烧伤并发创面脓毒症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治愈41例,死亡6例.结论: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合理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注意防治真菌感染的发生,正确地进行创面处理,是提高小儿特重度烧伤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唐宗联;张劲松;黄斌;曾明;李建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肥大细胞与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人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意义及对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改良甲苯胺蓝染色观察2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表达,瘤巢间质肥大细胞数及两者相关性.结果:发现本组病例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增殖指数增高,瘤巢间质内肥大细胞均呈脱颗粒状态,其密度占15.80±7.2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瘤巢间质内肥大细胞数与肿瘤PCNA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内肥大细胞增多可以是机体局部抗肿瘤反应形式,但其确切机制不清楚,且与瘤细胞PCNA表达高低无关.

    作者:万屏;柴燕杰;徐健;肖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活动与固定联合矫治在成人正畸中的应用

    对成人正畸中活动与固定联合矫治的应用范围、优点及新进展进行综述;提示只要进行合理设计,两种矫治方法能扬长避短,协同作用,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煌;徐芸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残角子宫妊娠2例报告

    残角子宫为副中肾管发育过程中一侧发育不全形成,残角子宫妊娠为畸形子宫妊娠,其发病率国外为0.007%~0.008%,国内报道为0.001%.早孕时易误诊,若行人工流产常常无法刮到,至妊娠中期后时易发生胎盘植入及残角子宫破裂产生严重的内出血,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现将2例残角子宫妊娠报道如下:

    作者:冯玉昆;杨卫红;马润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6-二磷酸果醣对兔心肌细胞中LDH漏出和ATP含量的影响

    为探讨1,6-二磷酸果醣(FDP)对心肌细胞的影响,采用胶原酶二步灌流法将成年兔心肌细胞分离出来,培养于含有2.5和5.0?mmol/L FDP的培养基中,分别于0,4,8,12?h取样,作台盼兰染色和光学显微镜上的观察,并对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心肌细胞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圆形细胞(死亡的或受损后尚存活,但形态变圆的细胞)的百分率一直保持恒定.在FDP实验组,各时间点的LDH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在2.5?mmol/L,4?h时,LDH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在5.0?mmol/L浓度,12?h时,LDH活性却显著升高(P<0.05).在FDP低浓度为2.5?mmol/L和高浓度5.0?m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在各时间点,心肌细胞中ATP含量呈增加趋势,并在5.0?mmol/L浓度,8?h时,差别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在浸泡式培养的条件下,不同浓度的FDP,在不同的接触时间,对兔心肌细胞膜产生不同的影响.低浓度时,FDP对兔心肌细胞膜有稳定作用,浓度高,接触时间长,可造成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高,进而造成心肌细胞损害.结论:无论将FDP用于临床医疗或科学研究中,根据用药目的,给药途径,方法及接触时间的不同,FDP的剂量可有很大差异.因此,为满足使用需要,寻找出FDP的适剂量及佳接触时间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杨远和;曹西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糖尿病心血管重构

    糖尿病心血管重构包括心脏和血管的改变,糖尿病心脏的病变主要是心肌及其间质的改变,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微循环功能损伤,是DM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性心肌和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

    作者:曹雪梅;倪锐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机械损毁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对呼吸及呼吸时相的影响

    为观察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对呼吸及呼吸时相的影响,并了解其作用机制,分别暴露家兔延髓腹面侧和背面侧,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记录一侧膈神经放电作为呼吸指标,观察机械损毁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对呼吸的影响.结果:(1)动物在自主呼吸时(n=8),轻触压延髓腹侧表面舌下神经根部,家兔呼吸立即停止;(2)自主呼吸下,从延髓腹面侧机械损毁双侧mNRF,家兔(n=6)自主呼吸和膈神经放电在2?min内同时停止,并不可恢复;(3)从延髓背面侧机械损毁双侧mNRF,家兔(n=22)自主呼吸仍存在,但呼吸频率显著变慢,TI和TE延长,但以TE的延长极为显著.对上述各损毁点做组织学检查,其均在mNRF内.结果提示:mNRF与呼吸节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它可能是呼吸节律发生器的重要组成部份.

    作者:何敏;魏书均;韩毅;朱智勇;徐世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带蒂阴囊中隔皮瓣治疗3例小儿复杂性尿道狭窄

    自1998年5月至1999年6月应用带蒂阴囊中隔皮瓣替代成形术治疗创伤后复杂性尿道狭窄患儿3例,随访1.5~2.5?a,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方克伟;石永福;杨德林;徐鸿毅;陈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