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舟;徐振波;刘佳;张杰;林勇;陈晓刚
目的 探讨中药蒿甲醚体外诱导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用改良四甲基偶氮哗盐(简称改良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蒿甲醚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从细胞水平直接观察蒿甲醚对体外培养的胃腺癌SGC-7901细胞诱导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蒿甲醚诱导胃腺癌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倍体检测和TUNEL检测,分析蒿甲醚对SCC-790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早期凋亡的情况.
作者:晁宏图;王熙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伤口愈合后瘢痕的形成与增生,一直困扰着人们,是整形美容外科急需解决的难题.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产生的内因,形成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多和胶原纤维沉积,但缺乏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未从根本上解决防治瘢痕的问题.现对瘢痕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刘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下睑缘和眉弓及前庭切口在颧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本组42例额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采用睑下缘、眉弓外1/3及上颌前庭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线,使颧颌段、眶下缘、颧颞段及颧牙槽嵴充分复位,选用合适的微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结果 4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经3月~2 a复诊,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局部无明显瘢痕遗留.结论 局部眶周小切口行颧骨骨折复位并作坚强内固定,创伤小,径路短,能有效恢复颧部外形和口腔功能.
作者:肖文芝;陈涌;张莉;杨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基因C242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aqman PCR(Three-star)法在中国昆明汉族人群中,对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即DN0组7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即DN1组57例,临床白蛋白尿组即DN2组65例)的P22phox基因C242T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DN组(DN1+DN2)的CT+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DN0组(P<0.05),DN1和DN2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舒张压、p22phox基因C242T多态性与DN相关.结论 在昆明地区汉族人中,p22phox基因242T阳性基因型可能与DN相关.
作者:杨斯韬;刘华;王玉明;宋滇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婴幼儿型眼部血管瘤不仅影响美容,更可造成严重的眼部多种并发症,如上睑下垂、弱视、斜视及屈光不正等,因此,我们主张积极治疗.过去曾用冷冻、激光、放射、注射硬化剂或手术等多种方法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或并发症,如眼睑皮肤萎缩、瘢痕形成、泪腺萎缩及放射性白内障等,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自从发现皮质类固醇治疗本病有效以来,不断受到眼科医生的重视[1].我院近几年来对10例婴幼儿型眼部血管瘤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病变局部内注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茶雪平;马嘉;张艳飞;常李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及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 2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病人10例,同期未行术前化疗单纯手术组10例,共计20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诱导化疗前后Ki-67和细胞凋亡的表达情况,计算出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 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口腔癌中Ki-67蛋白表达和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同期未行术前化疗单纯手术组.其凋亡细胞、凋亡指数较诱导化疗前明显增加.结论 术前诱导化疗对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谢春;武斌;温玉明;王晓毅;李龙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53和bcl-2蛋白在前列腺癌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前列腺癌患者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bcl-2及P53蛋白在前列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3.8%及28.1%,均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阳性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前列腺癌中,低分化组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及中分化组(P<0.05).P53的表达水平在上述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前列腺癌bcl-2蛋白的表达异常增高,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作者:赵川;韩丹;杨友;金树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结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后门静脉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18例结肠癌并肝转移患者进行结肠肿瘤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和以肝转移灶为中心的不规则肝切除术,并进行术中和术后的门静脉化疗.结果 18例中生存1 a者15例(83.3%),3 a者10例(55.6%).结论 对结肠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同期行根治术及不规则肝切除术后,采用术中术后门静脉插管化疗,可明显提高肝转移癌的疗效,延长生存期.
作者:魏晓岗;赵海剑;程若川;田衍;罗华友;李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评价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应用Born比浊法测定灯盏乙素体内外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 灯盏乙素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引起的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灯盏乙素体外显著抑制AA和ADP和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70.5、39.8和97.7 mg/L;灯盏乙素静脉注射也能明显降低AA和ADP、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灯盏乙素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陈鹏;王殿华;雷伟亚;沈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云南广泛使用的雀嘴茶[lyonia ovalifolia(W.)drude]对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及病理变化,以及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为雀嘴茶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菊;胡炜彦;张荣平;邹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考虑到N-乙酰基-L-赖氨酸-甲酰胺的非键及静电相互作用、拓扑能、键角的弯曲和氢键,研究了它的空间结构即分析它的主链理论构象.方法 当主链的大构象可能性确定时,侧链的键角和两面角ψ,Ψ在每一点变化的情况下,用能量低化的方法得到了构象图,评价了主链和侧链的空间的相互制约性.当主链为低能式而侧链具有大拓朴势时,ψ,Ψ,χ1-χ5角的所有组合作为初始近似的情况下,计算了分子的优势构象.结果 N-乙酰基-L赖氨酸-甲酰胺的稳定构象与赖氨酸残基在蛋白质中的已知结构的几何构型相符合.
作者:邱开雄;谢惠定;付继军;黄大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创伤性脑损伤是创伤医学、急救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其发生率高、后遗症多,其中学习记忆(认知)能力的损害是持久和严重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然而认知障碍与烟碱型胆碱能受体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烟碱型胆碱能受体的研究进展及与脑创伤和学习记忆间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李坪;郭泽云;于建云;吴春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于2005年10月,采用腹壁浅动脉轴型皮瓣修复前臂电击伤组织缺损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殿武;谢先远;权兴烨;闭彬林;任环森;苏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翼状胬肉(以下简称胬肉)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结膜变性疾病,对进行期及复发性胬肉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我院2004年初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胬肉,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林红;皇甫昌涛;杨瑛;陈萍;赵祝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与血压、颅内压、出血量、病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54例首次发病且发病24 h内入院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于入院第1、7、21天进行床旁TCD检测,并与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fVEP)、CT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杜鑫;朱榆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甲硝唑诱导耐药这一方法来分析rdxA基因突变情况的可行性.方法 用非混合感染、敏感的H.pylori菌株进行甲硝唑诱导实验,使其由敏感型转变为耐药型;再提取DNA,PCR扩增诱导前后rdxA基因并测序.结果 甲硝唑诱导菌株12株,4株获得成功,诱导前后的MIC值增加了16~64倍;连续传代3次后,MIC值保持不变.诱导前后敏感型与耐药型菌株rdxA基因序列仅有0.2%~0.8%的差异,而不相关菌株间则有2.2%~2.7%的差异.结论 甲硝唑诱导实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稳定的甲硝唑耐药性,并能排外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的影响,有望成为一种研究甲硝唑耐药机制的好方法.
作者:虎月燕;周曾芬;张永生;南琼;蒋海燕;张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采用X线定位、B超定位、盲穿三种方法经皮肾穿刺造瘘,建立16 F经皮肾通道,使用输尿管镜,结合气压弹道碎石、灌注泵冲洗进行手术.结果 造瘘后手术时间15~110 min,平均4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 mL,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100%.平均住院9 d,术后平均住院3.5 d.结论 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疗效确切,具有诸多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左毅刚;柯昌兴;杨德林;王剑松;丁明霞;刘靖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周期性内斜视是一种特殊类型斜视,临床中较为少见,现将工作中遇到的一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戴红梅;李兰;李云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又称为嗜酸细胞类癌,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但主要发生在唾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及肾脏.自Sklar于1980年首例报道肺内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以来,据文献报道共有18例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发生在腮腺的只有1例.作为一种生物学行为尚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仍不清楚.
作者:王春艳;聂志;崔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42例输卵管妊娠随机分为观察组(n=24)肌注MTX(甲氨蝶呤)和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n=18)肌注MTX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观察组包块缩小,症状消失,血β-HCG下降率及尿HCG转阴时间、第二疗程治疗数及治愈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MTX和米非司酮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黄志辉;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